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2020-12-10 騰訊網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

其實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奇蹟,明朝之所以能夠在這麼多皇帝的折騰之下還能夠屹立不倒,主要原因還是它擁有了一套近代化的民主政治體制的雛形——內閣制度。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解除丞相對皇帝權力的威脅,借用胡惟庸一案成功的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六部從此直接歸皇帝管理。但是廢除丞相帶來的後果便是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

據《春明夢餘錄》卷二五記載:「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記三千二百九十一事」。八天之內,朱元璋一共批閱了內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見,以致於朱元璋發出了「朕代天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周遍」的感慨。

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朱元璋下令仿照宋朝制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來輔助自己的工作,這四大學士的身份只不過是顧問,沒有任何決策權,一切決策權都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但即便如此,四大學士的出現也是一大進步,它為內閣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雛形。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因為多次御駕親徵無法及時的處理朝中的奏摺,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朱棣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明朝的內閣制度正式誕生,但是此時的內閣僅僅只有議政權,說白了只不過是朱棣手下的高級秘書罷了。

朱棣晚年,內閣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了協助皇帝兼管六部尚書的權力,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明憲宗、明孝宗時期,內閣的權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荒誕不經,為了實現上戰場的願望,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大將軍的封號,而且在他任內發生了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但是正是有了楊廷和等內閣閣老的支撐,才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

明世宗、明穆宗先後有了嚴嵩、高拱等位高權重的內閣首輔,此時大權獨攬的嚴嵩、高拱儼然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丞相」。但是這還不算內閣權力的頂峰,真正把內閣帶到權力頂峰的是名臣張居正,張居正的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在這套中樞系統的推動之下,即便出現了像萬曆這樣一個28年不上朝的皇帝,帝國的機器也能夠順利運行。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創中興的皇帝,為何三十三年不上朝,竟是這個原因
    明朝開創中興的皇帝,為何三十三年不上朝,竟是這個原因他是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48年,卻有整整三十三年躲在後宮之中,這究竟是為什麼?身為皇帝開創了大明朝的中興,他是昏君,還是明君?這個謎團一直到近代才解開。
  •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不是唐朝
    在我們的電視劇上可以看到,明朝的皇帝好像都是有缺陷的,比如朱元璋殘暴,朱棣兇狠,朱瞻基愛鬥蛐蛐——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得這都不算啥缺陷,誰還沒個愛好呢?但是還是給這個雄才大略的明宣宗添上了一筆汙點。包括唐朝在內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昏君的——除了清朝。
  • 為何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看明朝地圖就發現,皇帝是不得不守國門
    說起明朝的皇帝,可以說很多人比較感興趣。因為明朝的皇帝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明君、昏君、庸君等全部都有。不過後世對於明朝的皇帝有一句話概括,這句話用來形容他們的共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意思皇帝直接守衛者明朝的大門,直接為江山社稷而死。
  • 明朝不亡,現在中國會只剩漢地十八省嗎?
    很多都說明朝中後期只有漢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後開疆拓土,正式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東北納入中國疆域,儘管清朝後期中國喪失了大片土地,但是還是做了很多貢獻,畢竟比明朝末年還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 。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這句話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中國的王朝,往往興起在開國興起,衰落於守成之君,最終滅亡在殘暴或者昏庸的皇帝手上,漢末的恆靈二帝,唐代自唐玄宗以後,除去唐憲宗和唐憲宗,基本都不咋地,宋朝任用奸臣的宋理宗,還有明末的崇禎,可以說他們都是導致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
  • 明朝皇帝很少出宮,清朝皇帝為何總往外跑?一個日本人說出原因
    兩個朝代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以內閣制代替宰相制,都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總領國家軍政事務,都以科舉考試為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最為明顯的一個區別,明朝皇帝大都是「宅男」,通常情況下都深居簡出,待在皇宮中很少出門。除了必要的祭拜天壇、地壇、社稷壇、太廟,以及外出御駕親徵,絕大部分明朝皇帝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老老實實深居九重深宮。這種現象在明神宗朱翊鈞身上最為典型,將近30年不出宮門。
  •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但有一個朝代卻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那就是常常為人詬病的清朝了。清朝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總共276年的時間裡,總共傳襲了11個帝王。其中康、雍、乾三個皇帝自不用多說,功績卓著,完全算得上一代明君。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明朝皇帝是如何作死的?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經授權發布這276年裡,我們看到了故宮的誕生
  • 正德皇帝親筆聖旨,拍出2000萬天價,內容顛覆其昏君形象
    (聲明:本文並非新聞內容,請知悉)有明一代的16位皇帝中,被後世視為昏君的不少,正德皇帝朱厚照算一個。從15歲即位到31歲駕崩,在位的16年裡,朱厚照幾乎沒幹過多少正經事。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裡,就目前已知的史料來看,正德皇帝顯然是昏君無疑。然而在2004年時,美國一位華裔將自家珍藏的一份正德年間的聖旨送進了拍賣行,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以2000萬的天價成交。經過業內人士和文物專家的鑑定,該聖旨是非常罕見的正德皇帝親筆。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大明朝16位皇帝誰最強?朱元璋和朱棣都靠邊站,還得是他!
    什麼樣的皇帝才能稱為好皇帝?皇帝需要做什麼才能稱為強?這恐怕不是很單純的「昏君」或者明君就能回答的。明朝前前後後持續了300年之久,中間共經歷了16位皇帝,正經的似乎就沒幾個。如果要選明朝最強的皇帝,許多人會選擇朱元璋或者朱棣這兩位暴君;其次就是明憲宗或者明孝宗,甚至於崇禎皇帝。
  •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做了十九年太子,一個月的皇帝,死因卻成了謎
    相反實力過強,難免會讓皇帝老爸,產生顧慮之心,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被扣上一個謀反的罪名。我們都知道,皇帝立太子首先就要考慮嫡庶之分,這是規矩。其次就是考慮能不堪當重任,最後就是皇帝自己喜不喜歡。但是歷史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例外,明朝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就是這樣一位例外。當了19年的太子,卻不是父親萬曆皇帝心目中的合適人選。
  • 此朝代沒有一位昏君,但卻無法存在300年,這是不是跟慈禧有關?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而中國的各個王朝的興起,都是從開國時進行的,最終的衰落是在昏庸的皇帝手上。唐代自唐玄宗之後基本上帝國的建設很一般,宋朝任用了奸臣之後,包括明末時期的崇禎皇帝,這些人都是滅亡朝廷的罪魁禍首。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 明朝歷經276年,出了16位皇帝,最像「聖人」的是他!
    朱由檢從1368年開國到1644年滅亡,明朝歷史跨度整整276年,出了16位皇帝。要說哪1位最像「聖人」,小編以為是明朝最後1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這怎麼說呢?朱由檢縱觀朱由檢一生都非常刻苦好學,在位十七年中,日講經筵從未中斷;能文能武,不近女色,同時,他勤儉節約,不愛遊玩、不愛美食。
  • 為何明粉會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原來魏忠賢有這一手段
    文/愚人談歷史大明王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的滅亡令很多人都惋惜,更是紛紛推測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明朝的滅亡。要說末代皇帝昏庸無道或者奸臣當道,這就很好理解一個王朝會滅亡,可是,明朝後期偏偏是皇帝勤政為民,群臣皆是文人所敬仰的東林黨人居多,這就令人非常奇怪了。於是,明朝各種滅亡原因層出不窮,就出現了一個」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觀點,這有什麼依據呢?話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黨爭最嚴重的朝代,這是由於明朝歷代皇帝大多不勤政,又有內閣制和廠衛制度所造成的。
  • 《水滸傳》裡最受質疑的地方:上二斤熟牛肉,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水滸傳》裡最受質疑的地方:上二斤熟牛肉,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在《水滸傳》裡有主人公吃牛肉的情節,有的讀者會說,古代是禁止私自宰牛的,官府也不允許老百姓私自買賣牛肉,更別說堂而皇之地上飯店吃牛肉了。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古代重視農耕,禁止宰牛確有其事,但要這樣就說這是小說的敗筆,那可真有點不明就裡了。其實,不論是小說所寫的北宋,還是作者所處的元末明初,老百姓都能夠吃到牛肉,有的整個鄉都盛行吃牛肉,民間吃牛肉,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 他20歲稱帝,在位11年,一生犯下三大錯,被稱為清朝第一昏君
    有人說清朝很注重皇子們的教育,因此清朝沒有昏君。其實不然,如果清朝都是明君聖主,那怎麼還會覆滅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清朝的一位皇帝,他憑藉詭詐之術成功當上儲君,20歲的時候即位稱帝,在位整整11年,一生犯下了三大錯誤,是一位非常不稱職也沒有責任心的皇帝,被稱為清朝第一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