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密碼(十三)撫仙湖龍馬飛升 界魚石分魚兩湖
撫仙湖帶個「仙」,最仙的地方是界魚石,澄江的撫仙湖和江川的星雲湖相交匯,但兩湖的魚蝦卻老死不相往來,雙方魚兒遊到一塊刻著「界魚石」的地方,就各自向後轉,各回各家各找各湖了。古往今來,無數高人專家都到這裡來考察,卻都不得緣由,如今的專家給出的理由是撫仙湖是深水湖,平均90米深,最深處150多米,倒葫蘆狀,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而星雲湖,水深才10米左右,兩湖的魚兒生存環境不同,所以雖然有河水相連也不相往來。這樣的說法在雲南,尤其是撫仙湖附近的老百姓是直接不屑一顧的。
大家更願意相信的的確確是兩湖生靈各有歸宿,正如「八仙」中呂洞賓認為一樣「魚各有性」,順便大筆一揮,「界魚石」三字杳然石上,此後兩湖的魚兒視乎看到了「紅燈停」的提示,更加不玩「跨界」了。到今天,其實一直沒有一個能真正說服人的科學依據,於是傳說繼續流傳。在隔河中段一石碑上刻著一首詩:「星雲日向撫仙流,獨禁魚蝦不共遊。豈是長江限天塹,居然咫尺割鴻溝 。 」這就是海門公園最引人注目的「兩湖相交,魚不往來」的「界魚石」奇觀。直到今天星雲湖的大頭魚和撫仙湖的抗浪魚以此石為界,抵石而返,不相往來而傳為佳話。
撫仙湖水深,水域寬廣,靈異傳說各色各樣,也和滇池金馬一樣,有著神馬出水奔天而去的傳說(具體內容請關注後進入觀看雲南密碼(三) 曌同輝金馬碧雞 賽典赤忠愛永芳 金馬碧雞坊的傳說),據道光《澄江府志》「雜異」載:「在撫仙湖中,有物如馬狀 ,渾身潔白,背負紅斑,丈尺許,時出遊水面,迅速如飛,見者屢獲吉應。」民國《江川 縣誌》「軼事」下載:「乾隆四十三年,撫仙湖中於十月內有海馬出現,自江川立昌前起, 向東南奔騰,水如翻花,至寧州塘子岸邊沒。葛煒學生王蕙見,及同學人皆見。舊傳清初海馬現,兆趙少宰、李中丞之瑞」。見「海馬」,得吉祥。才是撫仙湖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
敬請關注百家號,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