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孤山島,遇到了川藏線上的騎行者

2020-10-10 青春永在的似水年華

天剛剛蒙蒙亮,我們就走出了民宿,整個海口鎮還在沉寂之中,只有幾家早點鋪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雲南人早點大都是米線,估計其他地方的人很難接受,這裡有不輸於四川人對於辣味兒的熱愛,比較出名的就是小米辣,一口下去,臉熱心慌,讓你直哈氣。

找了家有豆漿油條的早點鋪,聽說下面的路基本都是起起伏伏的山路,肚子是不能虧待的。風捲殘雲吃了個飽,買了路上補充的水,趁著清晨的涼風,也正好看下晨霧中的湖水。

清晨的道路車輛很少,這個時節正是藍花楹樹開放的時候,有的村莊道路兩旁開滿了藍色的花朵,映襯著湛藍的天空,更有一番意境。藍花楹香氣撲鼻,遠遠望去,一條道路蜿蜒向前,兩側藍色的花帶,天上白雲悠悠。

山路盤環而上,快到最高處,撫仙湖除了東北方向是一大片平地,其他地方都是綿延起伏的山峰,陡峭巍峨。

騎著自行車爬上高處,俯瞰仙湖,南北狹長,從地圖上看,宛如少數民族少女的頭像。北側寬闊,這裡是美人的頸部,正好能看到全部的湖面,早起的陽光很溫柔,只有一絲絲風,風吹漣漪,湖面泛起微波,如同夜空的繁星點點,湖水比天空更加湛藍,一望無盡。

從湖底算海拔已經有二百多米,但一眼看下去,湖邊的水依然清澈見底,一條條水波向著遠處奔去,有人說那是湖裡的大魚在遊,有的水波竟然大如小船。

路過一個村子,村民的房子建的很好,有的有四五層,像一棟棟別墅,唯一不同的是每棟房子上都寫了拆字,為了湖水保護,這裡的村民也將捨去祖祖輩輩生養將息的故土。

順邊上的小路下去,是一個小型的溼地公園,搭設的涼棚上都是鮮花,一群人在花架下拉家常,小孩們看著我們這些陌生的外來人很好奇。

連續爬了幾個坡,我們騎著車下到湖邊,坐在沙灘上,這裡是自然形成的青石沙灘,不同於其他景區那白色的沙灘,是由人工建成。

海浪輕輕地拍打著沙灘,一道道波紋透明美麗。身後下來一位婦女,穿著護湖工人的制服,湖裡也有兩艘打撈船,撈起水草和掉落的雜物,工人日復一日的辛苦,才換來這一方水景。

我們和女工聊了幾句,她就是這村子的居民,我們說曾經走過許多地方,都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水質,如此之大的面積,實屬難得,她羞澀的笑了,笑容裡充滿了自豪。

在超市碰到了一位騎行者,和一路上碰到的其他人不同,他的自行車上駝著後包,滿是長途跋涉的裝備,最上面是一塊太陽能板,人和車都是風塵僕僕。

攀談之中得知,他已經出來了五十多天,行程超五千公裡,從杭州出發,沿海岸線到海南,再到廣西,現在雲南,騎行雲南全境後將一路向西南,直奔西藏,聽了他的話,我們不由得深感佩服,一個人,一臺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一路上會有多少孤獨和寂寞。

順帶說一句,雖然說騎行西藏的人已經被評為二十一世紀新的三大俗,可堅持它的人依然絡繹不絕,除了那些過眼的風景,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挑戰,那種勇氣能讓你一生難忘。

我們一路結伴,前邊是孤山島景區,我們選擇前往景區,他繼續向前,互道祝福後他又踏上了義無反顧的孤旅。

孤山又名瀛海山,環玉山,是撫仙湖幾百平方公裡之中唯一的島嶼,孤山素有"滇中碧玉",天下奇秀之美譽,景色迷人,勝冠南洲。

孤山島佔地85畝,山水交融,天水一線,秀麗無比,景區內有十景八亭、四絕、三奇,真可謂不到孤山,終生遺憾。十景:爛河坪、弄珠巖、魚樂國、南無洞、天生橋、龜極峰、捨身崖、觀生臺、振衣崗、連心石。八亭:秋波亭、浩然亭、怡然亭、爛柯亭、捨身亭、險峰亭、史碑亭、春心亭。四絕:晨觀日出、午看魚樂、晚眺仙湖、夜賞明月。三奇:奇石、奇魚、奇水。

在當地人的傳說裡,孤山島下直通龍宮,是龍宮的門戶,島下有四根金色的圓柱支撐,如果說整個撫仙湖是一塊碩大無朋的碧玉,那麼孤山島就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景區也鋪設了大面積的海灘,各種水上遊玩設施,最多的還是遊船,小的大的,還有腳踏船,相約三五好友,泛舟湖上,清風徐來,別有一番滋味。

如果把十亭八景的典故一一講來,恐怕會篇幅很長,那麼就等你來自己領略了。

走在島上,石階起起伏伏,柳暗花明,十步一閣,八步一亭,四周雲水翻卷,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

回到岸邊,看著水裡嬉鬧的遊人,我們也不禁心癢難耐,挽起褲管,一步步走向水裡,不料湖水很冰涼,剛走了沒幾步,就覺得通體清涼。邊上幾個小朋友和大人打起了水仗,一陣歡笑,一個調皮的男孩居然一步步走到了停泊的船邊,嚇得大人忙不迭的向他走去。

坐在湖邊,天上白雲朵朵,據說雲南之名就是彩雲之南的意思,這裡的雲朵特別美麗,映襯下的湖水更是美輪美奐,如果你想領略彩雲之美,那麼請到日落西山的時候,晚霞滿天,那更是讓人留戀不舍。魚類的分界點?

午餐在孤山島的景區裡,面對著萬頃碧波,吃起來別有風味,撫仙湖標誌性的銅鍋米線,炸銀魚,炸蝦,鮮美可口,米線是地道的雲南味,辣的酣暢淋漓。

吃過飯午休了一個小時,在湖邊的涼亭裡,吹著海風陣陣,雖然沒有睡著,卻也吹去了這大半天的疲乏。

上路後走了沒多遠,出現了一條岔路,我也沒注意,還按著原來的方向行進,走了一會兒居然進了深山,感覺不對,看了看導航,果然走錯了,剛想往回返,看到了前面的指示牌,前面是星雲湖,界界石公園,我們就乾脆將錯就錯,去逛一逛。

星雲湖位於撫仙湖的西南,面積不大,但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它和撫仙湖有河道相連,這裡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在河道裡有一塊巨石,碩大無比,撫仙湖的魚遊到此處就會遠路返回,而星雲湖的魚也是如此,兩邊的魚互不來往,所以把這塊巨石稱為界魚石。

走了五六分鐘,就到了界魚石公園門口,依山勢而建,古香古色,南北沿著撫仙湖和星雲湖的河道,是戶外徒步的最佳去處。路上古木參天,沒有日曬之苦,亭臺修建在山巔,步道婉約,我們沿著石板路走了一會兒,前面山勢雄偉,仔細一看,原來這不是山峰,正是傳說中的界魚石,是一大塊石頭,步道正好從石下穿過,一眼看不到頂的巨石搖搖欲墜,而神奇的是千百年來,這塊巨石穩如泰山,巋然不動,只留下下面經過的人膽戰心驚。

石頭上都是以前湖水衝刷的洞孔,往下看,如今的河道距離巨石有十幾米,可想而知遠古時期的撫仙湖和星雲湖何等水勢磅礴,如果水位上升十幾米,那麼如今的步道和國道都將不復存在,甚至於高速公路也在水面之下,二十幾米的孤山島也將只剩下幾個山尖尖。

河岸石壁上刻有『魚界石』三字,據說這三個字是清乾隆皇帝手筆。有詩云「星雲日向撫仙流,獨禁魚蝦不共遊,豈是長江限天塹,居然尺水割鴻溝」。

在巨石的旁邊有一塊較小的石塊,名為撐腰石。因為它正好在巨石的腰部,更讓人稀奇的是,這塊石頭下密密麻麻撐滿了短樹枝,原來人們為了取撐腰之意。採樹上的枝條彎曲正好撐在石下,看來是為這塊辛苦了千萬年的石頭助力,也更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助力。

路邊是碑林,歷代的文人墨客來到此處,觀奇景,留下墨寶,碑林有十幾處,一個個筆力蒼勁,文採風流,為界魚石和撫仙湖增添了書香氣韻。

而根據現在的研究結果,之所以兩個湖中的魚類迥然不同,是因為兩個湖的水質不同,撫仙湖屬於高山湖泊,湖底儘是巖石,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所以衍生出了特有的品種鱇蒗魚,它喜歡清澈無汙染的水質。而星雲湖為淺水型湖,湖底淤泥厚,水草豐美,所以產出魚肉肥美的大頭魚,導致雖然兩個湖一衣帶水,各自的魚類卻老死不相往來。

出了界魚石公園,我們聽說前面不遠就是星雲湖,就順路而行,到了星雲湖。

到了星雲湖不禁大跌眼鏡,和撫仙湖的風姿綽約相比,星雲湖的水質差的太遠,相隔不過幾公裡,宛如兩個世界,作為撫仙湖的姐妹,它的待遇讓人扼腕長嘆,想來如果拿出一部分資金整治一下,這裡也會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作者一念天涯的原創文字,長期在昆明生活,遊雲南,寫雲南,快樂似神仙。

相關焦點

  • 自駕川藏線對汽車的要求,僅需滿足一點,但大部分人認知錯誤
    線路上,我們走的是「川藏線+滇藏線」的通道,全程2600公裡,自駕用時10天。該線路在傳統318川藏線的基礎上,增加了「稻城亞丁、梅裡雪山」的景點。四川稻城亞丁被譽為「最後的香格裡拉」,雲南梅裡雪山又是「雲南第一峰」,自駕川藏線能同時體驗四川、雲南的著名景點,線路設計是相當不錯的。
  • 汽車、摩託車、自行車,徒步的人,他們成了川藏線上流動的風景
    我估計像孫師傅這樣長年跑川藏線的師傅們可能都這樣,他們默默地守護著穿行在川藏線上人們的安全,他們是我們值得敬重的人,感謝他們一路上的陪伴和守護。高原的騎行者,蜿蜒在川藏線上,有的重裝前行,將吃穿用住所有物品託在車上,負重前行,我們感受了一下,推著走都很吃力,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克服高原反應,負重前行的,實在令人佩服;有的輕裝前行,後邊有後援車,但是也不容易,高原缺氧,騎行運動須氧量大,有的路高且高低不平,有的路段彎道多而險,非常不易。
  • 西行漫記·03 川藏線上的移動課堂
    入藏的公路有五條:川藏線:四川成都——拉薩滇藏線:雲南昆明——拉薩青藏線:青海西寧——拉薩新藏線:新疆葉城——拉薩中尼線:尼泊爾加德滿都——拉薩以上僅為幹線公路,還有一些進藏的支線,幹線公路也有多個分支。比如川藏線就有平行的南北兩線,青海也可以通過玉樹方向進藏。
  • 川藏線上年輕姑娘舉「求RB」是啥意思? 聽完含義後, 姑娘要點臉
    要說現在最受大家歡迎的出行路線莫過於長途騎行川藏線了,充滿刺激的川藏線上,無疑能給騎行者帶來非一般的感受,但是整個路程十分艱辛,很多騎行者往往行駛到一般路程就堅持不下去了。對於一些有經驗的川藏線騎行者來說,只有擁有一輛自行車和一個背包,他們便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那麼大家最經常聽到、看到的地方就是川藏線上。
  • 川藏線上年輕姑娘高舉「求RB」是啥意思?聽完含義後,姑娘要點臉
    要說現在最受大家歡迎的出行路線莫過於長途騎行川藏線了,充滿刺激的川藏線上,無疑能給騎行者帶來非一般的感受,但是整個路程十分艱辛,很多騎行者往往行駛到一般路程就堅持不下去了。對於一些有經驗的川藏線騎行者來說,只有擁有一輛自行車和一個背包,他們便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那麼大家最經常聽到、看到的地方就是川藏線上。
  • 鳥瞰雲南撫仙湖,孤山島猶如一塊綠寶石鑲嵌湖面
    藍天碧水、綠水青山,鳥瞰撫仙湖,孤山島猶如一塊綠寶石嵌在湛藍湖面。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創新管理方式,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強化法治思維,嚴格執法監管,促進撫仙湖保護治理工作全面提檔升級,湖泊水質穩定保持Ⅰ類,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 新手首次騎行進藏,哪條線路更合適,川藏線,還是滇藏線?
    10%-20%的騎行者能夠順利騎完全程。目前為止,川藏線是絕大多數騎行者首次進藏的騎行首選。大多數人在首次路線選擇的時候,大都先入為主,隨大流,以為川藏線是最佳騎行進藏選擇,但是根據川藏線上有關數據統計,僅有10%-20%比例的騎行者能夠順利騎完全程。
  • 川藏線上求搭車很常見,那麼求「RB」又是什麼意思呢?漲知識了!
    前兩天從成都去稻城的路上,看到一位徒步女驢友的背包上寫著「求搭車」「求RB」。搭車我能理解,「RB」是什麼鬼?由於我當時也是一個人開車。所以就順便讓這位女驢友做了我的的車。到車上後我就問她,你背包上寫的「去RB」是什麼意思?
  • 騎行西藏,遇到一個拖500斤鐵皮車徒步的陝西人
    在反騎川藏線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與我背道而馳的騎行者和徒步者。比起之前走過新藏線川藏線真的是太熱鬧了,每天光在路上跟人招呼閒聊就佔了大半時間大二。我記得再翻越川藏線第一高峰東達山的時間,遇到了這樣一位徒步旅行的驢友。東達山海拔5130米,從左貢縣城出來就是連續爬坡。近40公裡的路程我計劃用兩天的時間爬完,第一天我在左貢縣城是先修整了半天。酒足飯飽之後下午2點多正式爬東達山,夜間在22道班房借宿。
  • 青旅客棧床位——川藏線上的神奇存在
    川藏線上的青旅客棧一般分布在主路周邊、景區附近,城市裡的青旅則主要分布在相對較偏僻的地方或者隱藏於居民區內。青旅客棧招牌上寫有客棧、青年旅行、騎行者之家等名字,往往伴隨的還有五顏六色的塗鴉,充滿年輕的氣息、後現代的色彩。青旅最大的優勢就一個:便宜。
  • 第一次騎行進藏,為什麼會首選滇藏線,而不是川藏線?
    一開始,跟大多數騎行者一樣,由於先入為主的觀念,準備把騎行川藏線作為首次進藏的選擇。隨後,便開始在網絡上搜索跟川藏線相關的一些攻略信息,觀看相關視頻。在搜索信息的時候,意外讀到了一篇報導,根據川藏線上的相關數據統計,大約只有10%-20%比率的騎行者能完整地騎完全程。當看到這麼低的比例時,讓我不禁想起大學期間報關員考試的通過比例也是在10%左右。
  • 騎行川藏線
    我想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而且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夢想,而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去一趟西藏,西藏的確是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多少人的詩和遠方是西藏,我知道,只要有足夠的勇氣,騎行到西藏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於是我在今年8月2日從成都出發了,騎著我的旅行自行車,獨自一人踏上這條未知318川藏線
  • 在川藏線上旅行,如果遇到這樣的妹子就趕緊娶了吧!
    在川藏線上旅行,如果遇到這樣的妹子就趕緊娶了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擇在自己空閒的時候出門旅遊,而且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方式,也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所崇拜的。有一句話叫做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於是被稱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的川藏線,就成了很多年輕人旅行的目的地。
  • 河南一退休老阿姨,騎「小踏板」到西藏珠峰,中途曾遇到狼
    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輛小踏板竟然能夠騎行生存環境惡劣、世界上海拔最高的219國道新藏線。開心smile穿行於317川藏北線時,曾遇到過野狼。幸好在野狼捉摸著要不要進攻前,她遇到了一輛同樣高原反應緩慢爬坡的越野車,這才擺脫了野狼,安全下山。
  • 天天:騎行者的未知和夢想
    從外表看來,在人群中他並不打眼,但當翻出他那些被數百萬網友點擊的旅行熱帖,看到從他手中拍下的那一張張讓人神往的美景照片時,不由讓人肅然起敬並充滿好奇:這個騎行過川藏線、海南島、臺灣、雲南、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的少年,身上還藏有多少故事?
  • 在川藏線上自駕遊時,遇到這3件事令人作嘔,你遇到過哪些?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八縱八橫交通道路設施的相繼完善,因此自駕遊成為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旅遊方式了,節假日帶上一家三口或者約上三五好友自駕出遊,想想就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自駕遊既避免了乘車等車、轉車的麻煩,還能欣賞沿途的風景,隨停隨走,而且還能深入一些小眾的旅遊景點,唯一不好的是可能會高速路堵車,畢竟節假日是出行的高峰期,而且現在買車的人也越來越多。
  • 騎行雲南,路無三尺平,堅持騎了2000公裡後崩潰了
    然而在雲南我們卻飽嘗了山路崎嶇難行之苦,這得益於雲南數之不盡的群峰和爬不完的坡路。用地無三尺平來形容雲南的山路絕對毫不為過。通常都是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落差。讓人更難受的是雲南的山是一座又連一座,也許你剛剛費了半天的勁徵服了一座大山,等待你的又是另一座大山。在山區又得不到良好的補給,所以往往都是顧不及多休息又開始翻越另一座大山,一天下來苦不堪言。
  • 電影《騎車去西藏》成都開機記錄川藏線之美
    影片將沿318國道川藏線,從成都至拉薩全程跟拍自行車騎行者,以騎行者的視角,表現川藏地區的壯麗風光,感受川藏大地新農村建設的秀美畫卷。據了解,318國道全長5476千米,是目前中國最長的國道,也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川藏線為其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因沿途風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川藏線被許多自行車愛好者所喜愛,川藏線騎行由此火爆。
  • 川藏線上,遊客們亂塗亂畫的行為,你怎麼看?
    說到騎行川藏線應該不少人都會對這樣的人豎起大拇指,畢竟能夠靠一雙腿就蹬過川藏線的人都是非常有勇氣的吧!但是這些人的勇氣值得稱讚,可是他們的一些行為也許就沒有那麼的讓人能接受了,其中最讓人覺得沒有好感的可能就是關於留紀念這個說法了。
  • 2100公裡的川藏線,騎行者的嚮往,但它其實分為這幾條線
    說到騎行,就一定要說到我國很受歡迎的川藏線,許多騎行者的夢想就是能夠騎行走完川藏線。成都——拉薩公路,簡稱川藏線,但川藏線也分為三條線,分別是川藏南線、川藏北線、川藏中線,下面就一起看看這幾條騎行線。川藏南線由四川成都開始,到拉薩結束,全程長2146公裡,屬318國道,一共是18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