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禪意十足

2020-12-11 國學大觀園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考驗文學功底的一項基本技能。它將文學充分地融入到語言當中去,使其打破了古板的文字排版方式,變得流行而新穎。由於對聯對平仄有要求,在一字一音上更加考究,對聯逐漸成為我國的文化藝術瑰寶。

實際上,對聯對比於其他的文學形式而言,精彩在一個「巧」字上。相比起詩詞歌賦,對聯似乎稍微簡單些,甚至每一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兩句對聯。古代的時候,人們通常在工作繁忙之餘,找幾個身邊的朋友,與幾個好友坐在一起,對上幾副對聯來陶冶情操是常有之事。

對聯講究平仄,一般來說是仄起平收。詞組的最後一個字或者是卡在節奏點上的字要平仄相反。上下聯也要講究平仄相替,平就是直,仄就是曲折,指的是對聯中的語調。

對聯的特性

傅小松的《中國楹聯特徵論略》曾把對聯歸結成了五個對立統一。

獨特性和普遍性,說的就是從兩個方面兩個特質去概括事物的本質,所以寫起來每個對聯都是獨特的,但是它又有普遍意義的存在。

寄生性和包容性,寄生性說的是對聯是從古文辭賦中衍生而來的。而包容性是說對聯可以寫世間萬物包納山川河流土地樹木,他可以寫世間萬物中任何一種具有足夠強的包容性。

實用性和藝術性,對聯的實用性體現在了它可以用少數的文字,傳出大量的思想特徵,藝術性則是包含了文字的靈活和完美體系構成了特色語言文化。

通俗性和高雅性,通俗性是指對聯通俗易懂,人人都可以接下聯,而高雅性是一種文化賞識認知中最為高深的一項,也是人們從對聯中獲取雅的信息。

最後對聯還有一個嚴肅性的特徵,藝術和風格都是嚴肅的,對聯也不例外。大部分對聯的主要風格也是以高雅嚴肅為特徵的。

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

下面我們要說一個有趣味性的故事,曾經有一位尼姑,她出了一句上聯,結果一個和尚偶然路過,看到了這句上聯便對出了下聯,而這句下聯讓尼姑佩服不已。

這個尼姑出的上聯是「池中荷葉魚兒傘」,這句對聯明顯有比喻的含義,在裡邊將荷葉比作傘,有趣且巧妙。尼姑得意洋洋認為自己出了一句高深的上聯,很難有人對出下聯。於是,她抬著頭問旁邊的尼姑說:「你能對出下聯嗎,如果能,那我替你打掃一個月的庭院。」

旁邊的幾個尼姑面面相覷,都說不出話來。只有一個略微年長的老尼姑,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默默地說出了:「梁上蛛絲燕兒簾」,這句對聯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蛛絲比作燕兒的帘子,雖然也很新奇巧妙,不過相比起上聯的「池中荷葉魚兒傘」卻又弱了許多。

年長的尼姑不自覺地低下頭去默默的說:「你上聯出的實在巧妙,不好對。」正當小尼姑十分得意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一句話:「身上袈裟蝨子巢」。原來是一個和尚,他嘴裡說著下聯,然後緩緩地走了過來。

小尼姑聽到和尚的這個對聯,自知遇上了對手,而且對得下聯話糙理不糙,而且還有幾分禪意,瞬間就心生好感,臉上是一陣緋紅。

旁邊年長的尼姑十分欣賞和尚的才華,於是便殷勤地問了一句,已經到中午,你怎麼不去化緣?這時和尚默默的說了一句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然後轉身淡然離開。

幾個尼姑面面相覷,似乎聽不懂他說什麼,只覺得他故作高深。年長的尼姑解釋道,他的意思是無論你身在何等喧鬧之地,只要你的心能夠靜下來,便再無雜念可生。

他在這裡看魚看樹,心靜如一,便不會覺得肚子餓。小尼姑疑惑道:「看魚就能使肚子不餓嗎?」老尼姑笑而不語。和尚說的話,和他對的下聯是有一定關聯的。

當心性與禪機融合在一起,心無雜念,一心向佛,不理會外界的幹擾,便可達到內心佛語的最高境界。看似對聯十分粗糙,實際上,即使身上的袈裟已經成為了蝨子的巢,卻仍能夠一心向佛不理會,這是多麼高的境界呀!

今日話題:如果上聯是「池中荷葉魚兒傘」,你能對出有趣和有意境的下聯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俊俏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差點動凡心
    因此在古代,對聯通常都會成為一種休閒的文字遊戲,即使是鄉村婦儒也能對出構思巧妙的對聯,也可以說對聯貴在一個「巧」字,這也是對聯的趣味性所在。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古代佛道中人的一件趣事,一位俊俏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結果被和尚妙對下聯,讓尼姑差點動了凡心,這是怎樣的一則對聯故事呢?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文化是包羅萬象的,包括對聯俗語諺語之類的。現在的很多文化就已經成為了寶貴的財富,其中就有很多對聯的故事,以及諺語的故事以及俗語的故事。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關於對聯的,我相信大家對對聯的故事都是比較熟悉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常常以對聯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個生活的讚美及感嘆。
  • 官員出上聯「響水池中池水響」,下聯難倒眾人,最後被農夫對出
    比如字數要相等,平仄要協調,詞性也要相對,比如「師徒四人」,我們不能對「春夏秋冬」,這就是不符合詞性的基本原則;而字數要相等很好理解,上聯多少個字,下聯也要多少字與之匹配;在平仄協調上,其實是很講究的,比如漢字的一聲和二聲,都是平聲,而三聲四聲皆為仄聲。上聯是平仄仄,那麼下聯就要對仄仄平。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對聯小故事,發生在明朝時期。
  • 皇帝在禪房聞到脂粉香出上聯,和尚隨口對出下聯,皇帝說同道中人
    皇帝在禪房聞到脂粉香出上聯,和尚隨口對出下聯,皇帝說同道中人在古代,一個封建王朝的興衰與皇帝個人的修為密切相關。一個勤於政務、善於用人的皇帝,會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一個荒淫無道、任用奸臣的皇帝,會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妙對下聯,成千古絕對!古代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由於人生地不熟,沒有找到旅店投宿。只得來到一座古寺前。寺中一位僧人剛從井裡打完兩桶水,挑在肩上正要往回走。書生趕忙上前施禮,請求借宿一晚。和尚看他是個書生,想試試他的才學,就說投宿不難,但我出個上聯,你能對上才行,書生點頭應允。
  • 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山間牧羊女的故事,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趣味性對聯的基本格式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看起來枯燥無趣,其實裡面大有文章所在。
  • 才女對聯招親,上聯:「月圓月缺又一月」,百年後和尚對出下聯
    才女對聯招親,上聯:「月圓月缺又一月」,百年後和尚對出下聯現代人會用簡訊表達思念之情,而古人則會用古詩詞來抒發情感;現代人用遊戲來消磨時光,而古人只能用舞文弄墨來充實自己;現代人可以通過網上交友軟體來尋找心儀的對象,而古人可以通過對對子的方式來尋得如意郎君。
  • 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一才子對出下聯,真不錯
    他想借宿,不想這個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和尚,打開了寺門。 行禮過後,書生表明自己想要借宿的請求。和尚不置可否,只是說既然他是進京趕考的才子,那麼就請他來對一個對聯。大家交流一下,書生一聽,對自己的才學很有自信,自然也不無不可。 和尚的上聯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
  • 上聯:「鳥居籠中,望孔明,想張飛,無奈關羽」,下聯太經典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澱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它們充實著人們的生活,帶去了歡聲笑語,一篇篇精彩絕倫的鴻篇巨著,一副副為之驚嘆的妙筆畫作,一對對妙趣橫生的千古絕對,均在談笑之間誕生,成就經典,而最貼近於民間的莫過於對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均要貼對聯,既是對當年年末的一種總結
  • 王爺出一上聯:地中取士,加三點以成池;書生對出下聯後立馬逃走
    對聯幾乎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些巧對、妙對故事千百年來多不勝數。對聯並非上層人士的專利,普通百姓常常利用對聯,來為自己爭取正當的權益,把財主老爺們整得哭笑不得,狼狽不堪。明朝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期,寧王朱宸濠,久蓄異志,他要仿御花園的格式造一座大花園。勞力不夠,他就下一道命令,叫南昌府下各村年滿十六至六十的男丁都要輪流來給他做苦工。
  • 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難倒眾人,紀曉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紀曉嵐來到寺廟之中,見過寺廟中的方丈,朋友就向方丈引薦。紀曉嵐在當時可謂是名滿天下,方丈早就有所耳聞,於是就款待香茶和糕點為二人接風洗塵。眼見日落西山,二人逗留的時間久了,也生出了退避之意,於是就向方丈請辭。方丈卻捨不得二人離去,於是就對紀曉嵐和眾位朋友說:「老朽這裡有一副上聯,不知道大家能否一對?」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迴文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上聯就是典型的迴文聯,所謂迴文聯,就是正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下聯也要正讀倒讀意思相同,所以創作難度還是很高的。現代人喜歡玩迴文聯,其實古人也很喜歡玩,而且玩的難度更高。
  • 左宗棠一上聯:「代如夫人洗腳」,曾國藩怒懟下聯,堪稱經典至極
    清朝著名的才子王爾烈自幼家境貧寒,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聰明懂事的他,有一段時間在一家寺廟中打雜以求得一口溫飽。一年的冬天,大雪紛飛,一大早起來,推開窗戶,只見到處都是厚厚的白雪,小爾烈和幾個小和尚見此,高興極了,連蹦帶跳的來到了院中堆雪人。
  • 蘇軾端一碗麵,蘇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下聯讓對方羞愧
    我國古代就有這樣一位大才女,她很喜歡對對聯,一日靈感來臨破口就吐出一句:「面對面吃麵」,一下難倒了來吃麵的和尚,不料老和尚從容回了一句下聯,當即就讓才女羞紅了小臉。 大家知道該下聯是什麼嗎?
  • 寡婦徵婚出上聯「二人土上坐」,秀才妙對下聯,成為一副妙對
    而且對聯講究對仗要工整,上聯多少個字,下聯也要多少個字,從這一方面來看,國外的語言是無法達到的。就拿一個字來說就可以看出一些門道,比如上聯有「天」,下聯自然要用「地」去對應,但是英語中的「天」是「sky」,而「地」對應的是「ground」,通過對比發現,很顯然是無法一一對應的。可是想要對出一副好對子,也絕非易事。
  • 千古妙對!乾隆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寡婦下聯讓和珅拍手叫絕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幅妙對,就是由兩個地位極為懸殊之人所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乾隆,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一個頗有威望的存在,有著「十全老人」的稱號,是滿清盛世的締造者。作為清朝巔峰時期的統治者,雖然說他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此後的百年屈辱史,但他的功績之高卻不容被忽視。
  • 紀曉嵐出上聯「寸土寺內少女妙」,和珅巧對下聯,化解了一場尷尬
    對對子因為其一般帶有故事這一附加產物,就相當於是現在的買一送一,兩者都是大眾喜愛的款,老少皆宜,簡練有趣並且附帶很高的文化價值,所以,在傳播對聯文化的過程中,古人是認真的。這些故事往往引人入勝,不管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是舉重若輕的天下事,都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十口心」組成了一個「思」,「八目共」組成了一個「賞」(賞的繁體賞在書法中有「八目共」的寫法),對得相當工整,還同時能表達唐伯虎對秋香的愛意,實在是妙。據史料記載,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大概在公元240年左右,在孫權時就已經有非常工整的對聯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對聯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和延伸。除了像上面的拼字聯,還出現了很多精妙的對聯方式。
  • 過年回家,有人出一上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下聯更妙
    大過年的,能不能不談那些憂傷的問題,誰要是問你這些問題,你就跟他出個上聯,對死他。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出一上聯,看你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表姐表妹表姑父誰能對出來。我的上聯是:他大舅,他二舅,他三舅,都是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