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禪房聞到脂粉香出上聯,和尚隨口對出下聯,皇帝說同道中人

2020-12-11 冰哥聊史論古今

皇帝在禪房聞到脂粉香出上聯,和尚隨口對出下聯,皇帝說同道中人

在古代,一個封建王朝的興衰與皇帝個人的修為密切相關。一個勤於政務、善於用人的皇帝,會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一個荒淫無道、任用奸臣的皇帝,會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元朝曾經是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王朝,然而到了元朝末年,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卻因為荒淫無度、濫用奸臣,被人稱作「最沒溜」的皇帝。

元順帝葬送元朝的第一個原因是荒淫無度。在郭德綱《夜雨秋燈話鬼狐》的評書裡,曾經講過一個關於元順帝的故事。說的是元順帝在經過一個寺廟的時候,進廟燒香拜佛。在走進禪堂的時候,聞到有一股女人的胭脂粉氣,禪堂內似乎有一種不可描述的味道。元順帝是接受過漢化教育的,精通漢學,因此隨口出了一副上聯:一進禪堂脂粉香,莫非此處有嬌娘?元順帝的意思很明顯了,這裡是禪堂,本是清淨修為的地方,但是這裡卻聞到女人塗抹的脂粉香氣。一個女人能塗抹這麼多的胭脂,一定也是個嬌媚的美人,你和尚是不是金屋藏嬌,與女人在行苟且之事呢?

和尚的回答非常機智,他的下聯也是脫口而出:三宮六院君王佔,小僧一個又何妨?皇帝上聯問句,和尚下聯也是問句,而且對的也都是女人的話題。和尚的下聯意思也很明顯,皇上你有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天下最漂亮的女子都在你身邊,我一個普通的和尚,撿個漏網之魚,及時行樂,也不是很麼大錯吧?

如果換做一般的皇帝,可能不會提問這樣的上聯,或者提出了這樣的上聯,和尚答出這樣的下聯,也會龍顏大怒,定將這和尚活剮,比如遇上了朱元璋,這座廟可能都會拆了。然而元順帝聽後,卻大喜道:同道中人,隨朕回宮研究。

當然,這是相聲中的一則故事,也許只是個民間傳說,一段野史而已。然而,即便是野史,也真實地反映了元順帝的荒淫無度。史書記載:「帝方溺於娛樂,不恤政務。」元順帝在位期間,關心的不是國家大事,而是男女雙修,還請了妖僧在宮內教自己所謂的雙修之術。其中有一個叫哈麻的臣子,給元順帝獻上很多美女,甚至還讓皇上與男男女女多人同修,其荒淫程度可見一斑!這也是和尚為什麼敢這麼大膽回答皇帝上聯的原因。

元順帝葬送元朝的第二個原因便是寵信佞臣。元朝末年,黃河一帶洪水泛濫。雖然在忽必烈時期任用過郭守敬等名相治理過黃河,然而黃河本就容易泛濫,加之降雨頻繁,黃河便決口改道,衝毀民房,淹死百姓,人民不堪其苦。而元順帝派去治理黃河的官員,更是不顧百姓死活,貪汙賑災款項。因此,修理黃河堤壩的民工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飯都吃不上,還要做著沉重的苦力活,累死餓死的事情時有發生。也就是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被壓迫的百姓,在劉福通和韓山童兩位將領的帶動下,發動起義,並迅速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

其實在一開始,元順帝也是個「心中有正義」的有為青年,他在繼位之後,也曾經勵精圖治幾十載,後來又啟用元朝名相脫脫。農民起義軍當時已經形成摧枯拉朽之勢,元朝統治岌岌可危。脫脫上任之後,在軍務權力中心清除所有漢人的力量,並且利用地方上的武裝力量來對付紅巾軍等義軍,並親臨戰場指揮,打得張士誠只剩下了一座孤城。一時間,整個起義大軍竟被脫脫打得抬不起頭,起義活動也暫時落入低潮。

元順帝對脫脫的驕人戰績十分高興,大肆封賞。然而亂世之中,正直之臣總是遭受奸臣所害。我們前文提到的元順帝寵臣哈麻,因為嫉妒脫脫的軍功,進獻讒言,挑撥離間。元順帝聽信讒言,將元朝最後一根頂梁柱脫脫流放,脫脫也病死於流放途中。從此,再也無人能夠敵得過元末農民起義大軍,元軍一潰千裡。元順帝也被迫逃亡漠北草原,並在草原上鬱鬱而終。

如果元順帝能夠一直堅持勵精圖治,不寵信佞臣,那元朝還可能繼續維持。然而元順帝沒有,他在任的時候,元朝前期靠鐵騎徵服的天下已經矛盾重重,而自己沉溺於男女雙修之道再加上用人不當,終究導致了元朝的徹底滅亡。

讀者朋友,您是怎麼看待元順帝的呢?非常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皇帝出上聯「二人土上坐」,妃子更聰明,一副下聯抓住皇帝的心
    古代人特別喜歡對對聯,閒來無事就出個上聯,然後就來看誰的下聯更精彩,我們現在大多人都不擅長對對聯,這要放在古代,不會對對聯就會顯得你沒文化,當然古代的皇帝也喜歡對對聯,一國之君不是白當的,也是有點真材實料的,尤其是皇帝出的上聯,對的時候更得謹慎,對不好那可是會惹來皇帝的不快的。
  • 皇帝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女子對出下聯,如同千古絕對
    今天來說一說傳統文化中的對聯,古代文人墨客格外喜歡對對子,連乾隆皇帝也非常喜歡對對子,歷史上的大文豪蘇東坡、唐伯虎、紀曉嵐等人也留有經典對聯流傳至今。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其中一字一音都是非常有特點的。根據史書記載,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 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禪意十足
    相比起詩詞歌賦,對聯似乎稍微簡單些,甚至每一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兩句對聯。古代的時候,人們通常在工作繁忙之餘,找幾個身邊的朋友,與幾個好友坐在一起,對上幾副對聯來陶冶情操是常有之事。對聯講究平仄,一般來說是仄起平收。詞組的最後一個字或者是卡在節奏點上的字要平仄相反。上下聯也要講究平仄相替,平就是直,仄就是曲折,指的是對聯中的語調。
  • 遼國使臣出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奉詔上殿,一口氣對了3下聯
    就在蘇軾擔任翰林學士期間,遼國來了使臣覲見宋朝皇帝。兩國來往,既有友好,也有切磋。遼國使臣研究過漢文化,信心滿滿地帶了一副(自認為的)絕對「三光日月星」來,打算挑戰一下大宋文臣。這副上聯乍一看平平無奇,難就難在,對聯講究對仗,既然上聯用了「三」這個數字,下聯肯定不能用,但它後面又只能接三樣東西。
  • 乾隆出一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下聯太狂完全不給皇帝面子!
    乾隆出一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下聯太狂完全不給皇帝面子! 想必說到對聯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畢竟小時候都是家長裡短都非常熱衷的娛樂休閒的方式,也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記得小時候大家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每家每戶必定都會自己寫對聯貼對聯,實在不會也去請教當地有才學的老先生幫忙寫上一副,雖然是麻煩了一點,但是斷斷不會直接去街上買現成的對聯,這樣一來顯得沒有情調,而來確實是有些貴。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
  • 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一才子對出下聯,真不錯
    厲害的人能夠想出一些千古絕對,就是因為對仗和押韻的技巧高超。當然,也不一定要多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生活經歷也能讓人對出絕妙的對子。古人出對子、對對子更像是一種遊戲,或者在這個過程中尋找知己。 所以說,一對絕妙的對子是需要緣分的,古今出了那麼多精彩的對子,我們不能一一欣賞,實在也是一種遺憾。
  • 王姓網友出上聯:「王莽王勃王守仁,王者榮耀」,姓李的下聯經典
    正好,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有趣的姓氏對聯,語出驚人,讓人震撼,這個對聯的上聯是一位姓王的網友出的,王姓網友出的上聯是:「王莽王勃王守仁,王者榮耀」,聽起來讓人覺得威風凜凜,很是囂張。但是,面對如此狂傲的上聯,很多人只能保持沉默,因為這個下聯並不好對,對不好就容易落了下風,遭人笑話。要想對好這個下聯,我們在對聯之前必須搞清楚上聯的用意和內涵,摸清上聯的套路,對聯就像對壘一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 使者刁難出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下聯讓使者難堪!
    使者刁難出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下聯讓使者難堪!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有很多的歷史文化,用我們的現在的角度來看,其中就有很多的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價值觀的。所有我們對其的態度就是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唐伯虎,解縉,和珅,紀曉嵐等等這些人都是喜歡對對子,而且對對子還是非常的厲害。比如:煙鎖池塘柳。其實看著普普通通,又是將五行包含在內。蘇東坡大家都知道吧。是我國歷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留下來的對子更是多得數不盡。蘇東坡有一個好朋友叫做佛印。
  • 一秀才看見2字出一上聯,武則天下令群臣對下聯,卻無一人看出
    吟詩作對可以說是古代文人墨客所特有的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古代文人通過這樣一種文學活動,品詩,鑑詩,創作詩詞,以文會友,結交同道中人。這種吟詩作對的娛樂方式盛行於唐宋時期,後來成為了一種雅致生活的象徵。對聯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對創作者文學功底有著很高的要求。對子又叫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 上聯:「進古泉喝十口白水」,重金懸賞邀下聯,無人能對出
    上聯:「進古泉喝十口白水」,重金懸賞邀下聯,無人能對出中國對聯文化,延續千年。唐詩宋詞,是我們從小背誦,朗朗上口的文化。因為他被一副對聯給難住了,然而,他很聰明,科舉高中之後,有機會面見皇帝,竟然敢把自己不會的難題,告訴了武則天,膽子是真的大。然而,在重金懸賞之下,仍然沒有人能對出。武則天時期,一個秀才進京趕考,途徑一個飯店,飯店正在比試對對聯,圍觀了很多人,也許是閒來無事,百姓們都過來湊熱鬧。你來我往的,百姓的熱情高漲。
  • 才女徵婚上聯「王不出頭誰做主」,大才子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如果意境不相匹配,上聯說的是風景,下聯對出人物,雖然語法規整,但卻是為了對而對,失去了對聯文化的靈魂了。歷代有關對聯的趣事很多,早在北宋時期,蘇軾就善於對對聯,很多野史和民間故事裡均記載蘇軾與佛印二人的對聯故事,很多都被列入經典,至今品讀依舊讓人忍俊不禁。明代是對聯普及和廣泛應用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就有在門前張貼春聯的習俗。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其人從小就天資聰慧,自幼就在對聯和詩詞方面嶄露頭角。走入仕途當中,為人也是十分的清正廉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宋湘一生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到了嘉慶年間,被嘉慶皇帝封為「嶺南第一才子」,而《清史稿》中也記載說「粵詩惟湘為巨」。在宋湘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非常注重對他的家庭教育,而且他的父親又是一名私塾老師,這就更加的影響了小宋湘的童年讀書生涯。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妙對下聯,成千古絕對!古代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由於人生地不熟,沒有找到旅店投宿。只得來到一座古寺前。寺中一位僧人剛從井裡打完兩桶水,挑在肩上正要往回走。書生趕忙上前施禮,請求借宿一晚。和尚看他是個書生,想試試他的才學,就說投宿不難,但我出個上聯,你能對上才行,書生點頭應允。
  • 俊俏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差點動凡心
    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古代佛道中人的一件趣事,一位俊俏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結果被和尚妙對下聯,讓尼姑差點動了凡心,這是怎樣的一則對聯故事呢?在人群中有一對容貌嬌好的尼姑,停留在「花港觀魚」之處休息,剛剛做完法事感到有些疲憊,看到湖中碧荷錦鯉相映成趣,煞是好看。年輕些的尼姑看了半晌來了雅興,張口說出了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要另一尼姑對出下聯。這是副景色描寫的上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荷葉比作「傘」,頗含有幾分趣味在裡面,可以說是一副構思巧妙的上聯。
  •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長久沉澱下來,頗有些可研究之處。對聯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領域,發展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雖然說對聯比較考驗人的文化水平,但是不管是讀書之人,還是大字不識的粗鄙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對聯。古代的文人墨客之間,大多喜歡玩對聯遊戲。著名的場面出現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乾隆和珅紀曉嵐三人湊一堆時,必須要玩上幾回對聯遊戲。
  • 乾隆出遊賣弄文採,酒樓歌女出一上聯,乾隆面紅耳赤臨走對不出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遊覽西湖時,見到靈隱寺中見到一位時年一百四十一歲的長壽老人。他即興制了這麼一副對聯贈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這副對聯內含數字運算,上下聯不僅詞句對仗,而且運算的方式相同,結果相等。
  • 才女對聯招親,上聯:「月圓月缺又一月」,百年後和尚對出下聯
    才女對聯招親,上聯:「月圓月缺又一月」,百年後和尚對出下聯現代人會用簡訊表達思念之情,而古人則會用古詩詞來抒發情感;現代人用遊戲來消磨時光,而古人只能用舞文弄墨來充實自己;現代人可以通過網上交友軟體來尋找心儀的對象,而古人可以通過對對子的方式來尋得如意郎君。
  • 乾隆興起出一上聯,紀昀見美女對出下聯:白水泉邊女子好,太絕了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中有很多令人著迷的東西在其中,比如古代的詩詞就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但是在中國文化中還有一種文化到現在為止還與我們息息相關,那就是對聯,這時中國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了,它對一個人的文化深度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對出的下聯,讓使者心服口服
    有一年,遼國皇帝派使者來到大宋的都城汴京,使者為人相當傲慢,說話的口氣也非常囂張,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宋神宗雖然很生氣,但考慮到自身的實力,並沒有把怒氣表現在臉上。在朝堂之上,使者說道:「聽聞貴國人才濟濟,我這裡有一個上聯,不知能否有人能對出讓我滿意下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