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18年後被擊斃的波蘭抵抗戰士,電影《維克雷提》背後

2021-01-09 戰爭電影

近年來波蘭出於某些政治目的,拍了一系列關於二戰戰後波蘭抵抗運動的影片,比如《皮萊茨基》、《歷史上的羅傑》、《維克雷提》和《和解》等,筆者因為發過《維克雷提》的片段,就來講講這部電影及其歷史背景的故事。片名Wyklty來自關於這批抵抗戰士的專有詞彙onierze wyklci,意味「被詛咒的士兵」,該詞首次出現於1993年華沙共和黨聯盟組織舉辦的一次關於抵抗戰士的展覽活動上,取自於一封波蘭人民軍通知被打死的抵抗戰士家屬的通知書:「我們士兵和軍官的恥辱和仇恨永遠伴在墳墓外隨著他,每個波蘭血統的人,都會詛咒他,讓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拋棄他。」

《維克雷提》海報

一、戰後國家軍餘部的鬥爭

在二戰中,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佔領,波蘭大部分的抵抗組織在西科爾斯基將軍倫敦流亡政府的領導下,組成了一個抵抗組織聯盟,即所謂的波蘭國家軍(簡稱AK)。到1944年春,國家軍已經發展到35萬人,為了解放全波蘭,其制定了一個代號為「風暴行動」的全國起義計劃,計劃奪取波蘭各主要城市。但由於蘇聯扶植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國家軍已經無法得到已經深入波蘭境內的蘇聯紅軍的承認和配合,許多部隊遭到蘇聯紅軍強行繳械。

自華沙起義失敗後,國家軍總部已經意識到無法完成單獨建立新波蘭的任務,於是於1945年1月宣布將國家軍解散,大家去留自定。但國家軍的大部分主要成員都是前波蘭右翼政權的老兵,深受多年反蘇教育的影響,自然不會這麼輕易投降。到戰爭結束前,仍有8萬多名國家軍戰士不肯繳械投降,並襲擊蘇軍和波蘭人民軍,影片《維克雷提》的前半部分就描述了國家軍的若干次襲擊活動。

堅持抵抗的國家軍

蘇軍和波蘭人民軍起初對國家軍殘部的抵抗進行了殘酷鎮壓,1945年6月,蘇軍以談判為名誘捕了16位原國家軍最高指揮官,並將其中14人審判後處決,這大大削弱了國家軍的組織活動能力,此後活躍的國家軍抵抗分子只剩兩三萬人。

為了鎮壓國家軍,波蘭人民軍動用了47個步兵團、18個炮兵團、5個坦克團和3個騎兵團,此外還有內務部的2個團和波蘭民兵的14個剿匪營、18個安全營和13個護衛連,總兵力超過25萬人。在NKVD的協助下,蘇軍和波蘭人民軍將國家軍活躍地區的平民遷移或送入集中營,來斷絕國家軍獲得補給的土壤,有5萬人被送到西伯利亞,還有10萬人被關於原德國集中營改造的勞改營。

1947年,由於仍未徹底肅清匪患,波蘭當局想出了另一個高招,即宣布實行大赦,對來降的國家軍戰士及其家屬既往不咎,於是當年有76774名已經疲倦的國家軍戰士及其家屬來主動交代,當然他們也並沒都得到赦免,有一部分人被關於監牢反覆拷打,來套取還沒投降的人的情報,還有一部分人則當起了蘇軍的偵探,奉命潛回去解散組織或者將他們全部告發。

老兵應邀參加紀念活動

這樣到1947年後,國家軍抵抗戰士的活動規模大大削弱,到1955年9月,最後一支成建制的小部隊在維爾紐斯地區被殲滅。從此國家軍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直到東歐劇變後,國家軍作為反抗蘇聯的老古董才被波蘭新政權重新請出來,甚至到2011年以後,每年的3月1日被波蘭政府定為抵抗戰士的紀念日。

二、最後的國家軍戰士約瑟夫·弗蘭扎克

說了這麼多,這些和影片後半部分有關嗎?影片後半部分實際講的是最後一個落網的國家軍戰士約瑟夫·弗蘭扎克(Józef Franczak )的故事,他於1918年3月17日出生於盧布林,在戰前是波蘭軍隊的一名中士。二戰爆發後,弗蘭扎克加入了盧布林地區的國家軍。1944年蘇軍佔領了盧布林,弗蘭扎克起先加入了蘇聯人組織的波蘭人民軍第二軍,不過當他看到人民軍在殺害他以前的戰友後,毅然決定加入抵抗運動,並專門負責處決高密人員的肅奸任務。

左:約瑟夫·弗蘭扎克;右:演員沃伊切

1946年弗蘭扎克曾被波蘭內務部逮捕,但又馬上越獄逃跑,之後他在上司「烏斯科克」的指揮下,單獨指揮一支巡邏隊活動。1948年,巡邏隊在一次伏擊中被波蘭人民軍全殲,只有弗蘭扎克倖免於難,但肚子上挨了一槍。不久,他的上司「烏斯科克」也因病去世,該地區的抵抗力量活動日漸減弱,到1953年,弗蘭扎克的最後一名戰友也被打死。

孤立無援的弗蘭扎克這時仍沒有投降,他在當地群眾的掩護下躲藏了起來,成了事實上的「黑戶」,全波蘭此時大概有十多個像他這樣躲藏起來的黑戶。不過波蘭安全部門仍沒有放棄對弗蘭扎克的追蹤,據報告稱,在通緝期間弗蘭扎克又殺害了五名告密者和平民。

最終Wygnanowice村的村民斯坦尼斯拉·馬祖爾(Stanisaw Mazur)通過告密者的介紹,與波蘭安全部門接上關係,並向他們提供了弗蘭扎克藏身的農場,為此他獲得了5000元的獎金。1963年10月21日,波蘭安全部門出動37人,包圍了弗蘭扎克所在的農場,弗蘭扎克在開了幾槍後試圖逃跑,結果在離開建築物300米後被安全部門的子彈擊中,幾分鐘後身亡。

克拉科夫公園的弗蘭扎克胸像

事後弗蘭扎克的屍體被埋在盧布林公墓,20年後,他的姐姐獲得許可去移動她兄弟的遺骨,卻發現屍體的頭部早就被砍去,原來弗蘭扎克的頭顱之後被送去鑑定了,鑑定完後頭顱被轉移到盧布林醫學院法醫學系用作教學作用,並直到2014年才被發現。

2007年,波蘭當局在皮亞斯基公墓為弗蘭扎克豎立了一座紀念碑。2008年,為了表彰弗蘭扎克在爭取波蘭獨立方面的努力,波蘭總統列奇·卡欽斯基(LechKaczyński)特地授予他「波蘭重生之星」勳章。2015年3月,波蘭當局為弗蘭扎克舉行了頭骨復原儀式,波蘭總統布朗尼斯拉夫·科莫羅夫斯基並宣布將弗蘭扎克的軍銜提升為中尉。

三、影片相關

電影《維克雷提》的導演康拉德·萊基(Konrad Lecki)於1976年12月13日出生於凱爾採,是法學碩士,目前在一家醫療機構工作。導演不過是他的業務愛好,為此他還專門到華沙電影電視學院旁聽,演員馬爾辛·誇瓦尼(MarcinKwany)創立的基金會為萊基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

康拉德·萊基在拍攝中

影片拍攝于波蘭的凱爾採地區,80多名專業演員和100多名群演參與了拍攝,受成本制約,影片的拍攝前後共耗費兩年多。影片於2017年2月28日首映,7000多人應邀參加了影片的首映式,其中包括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Andrzej Duda),在該片上映的第一周,全波蘭有180萬觀眾在電影院觀看了該片。

劇情方面,該片平鋪直敘,戰鬥場面所佔篇幅不大,不過細節處理得還算好,主要敘事重點仍是後半部分關於弗蘭扎克及其戰友如何藏匿仍最終一個接一個犧牲的經過,烘託出一種悲壯的氣氛,頗具感染力。因此IMDB上超過一半的評分者打出了10分的高分,當然我們知道IMDb的評分制並不是簡單得求算術平均值,在按照用戶各年齡段均分再評分後,本片評分僅為5.8分。因此客觀的來說,拋開煽情部分,本片僅是一部普通的還原歷史影片。

相關焦點

  • 實拍二戰中的女戰士:圖4擊斃309名德國兵,人稱「死亡夫人」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男人的事情,但當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時,人也就不分什麼男女老幼了,地也不分東西南北了,皆要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圖為二戰期間,法國女戰士拿起槍抵抗納粹德國。他的名字叫西蒙娜塞古因,拿著一把德國制MP40,法國被德國佔領後,她拿起槍當了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巴黎解放後升陸軍中尉,戰後在一家醫院當了兒科護士。同樣是在法國街頭,女戰士炫耀她的突擊步槍,姿勢相當標準,這把槍真的是帥炸了。
  • 紀念華沙起義66周年 波蘭3D電影還原二戰廢墟
    據美國媒體報導,波蘭首都華沙7月28日展映了一部特殊的3D電影,真實地還原了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沙一片廢墟的情景。這部影片名叫《毀滅之城》(City of Ruins),由40名專家耗時2年完成,片長只有5分鐘。
  • 強烈推薦:這部戰爭題材電影,被稱為波蘭最好的二戰片!
    《下水道》由安傑伊·瓦伊達執導,由特雷莎·伊澤夫斯卡、塔杜施·揚查爾、韋恩澤斯洛·格林斯基主演的戰爭題材電影。瓦依達戰爭三部曲之二。波蘭最好的二戰片!本片曾獲1957年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豆瓣評分8.6劇情講述了1944年9月底,悲劇性的華沙起義已接近尾聲,一支波蘭「國家軍」在中尉查德拉帶領下駐防一棟破敗的建築。華沙市內被德軍分塊切斷,與家人失散的作曲家米考只好在這支30人小隊中棲身。懸殊的軍事差距讓戰士們心灰意懶,米考的鋼琴聲有些怪異的飄蕩在廢墟上空。德軍的小型攻勢很快讓隊伍無法招架,全員進入下水道轉移陣地。
  • 二戰中的波蘭:最早破譯德軍密碼的不是圖靈,而是波蘭數學家
    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特殊地位首先表現在它是唯一一個被軸心國和盟軍雙方都侵略過的國家。「波蘭所經歷的二戰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同。波蘭從戰爭打響的第一天開始,直到戰爭結束的最後一天,都被外國軍隊佔領。」波蘭駐華大使林譽平說。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侵佔波蘭大部分領土。
  • 波蘭新電影之一,精彩的二戰大片《浴血華沙》
    《浴血華沙》藍光版長度是124'46",剛好符合好電影很多是超過2個小時的老K定律!資料來自豆瓣2014年的波蘭電影《浴血華沙》之口碑比較出乎老K的意料,沒想到如此打動我的一部精彩二戰電影,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兩極分化明顯的評價,肯定的自不必說,點黑的則多半集中在影片出現的超現實場景和慢鏡上。
  • 二戰中的波蘭:地下政府如何組織抵抗運動
    他的繼任者揚·皮艾卡烏凱維奇於1943年2月被蓋世太保逮捕,接著揚·斯坦尼斯瓦夫·揚科夫斯基(在二戰期間倖免於難)接任。來往于波蘭與英國之間的通信員揚·諾瓦克描述揚科夫斯基為:「中等身材、禿頂、戴著眼鏡……有強大堅定的個性,行事異常果斷。」
  • 二戰波蘭,慘痛遭遇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1939年的9月德國對毫無防備的波蘭發動了侵略戰爭,而且只用了短短的一個月就佔領波蘭大部分地區,成功迫使波蘭政府宣布投降。作為二次大戰中第一個倒在德國戰車下的國家,這是波蘭永遠忘不掉的痛。即使是曾號稱有百萬雄師的波蘭,也在德國引以為豪的閃電戰下被虐的體無完膚。
  •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被擊斃的馬來西亞遊擊隊員慘遭曝屍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對英國而言。曾經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走向衰退。但是二戰後,英國曾一度全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治,只不過收效甚微。今天,一組馬來西亞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圖集,帶大家看一看英國紳士背後的兇殘。圖中是一名英軍少將在地圖上指出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
  • 推薦10部口碑炸裂的二戰題材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不容錯過
    ,後半部分切換成蘇聯紅軍的主觀視角,飛機坦克大炮蹂躪著這個東歐小國,戰爭場面極其慘烈,這些加入蘇德雙方的愛沙尼亞士兵,一直且只是為保衛祖國而戰。無名戰士這是一部芬蘭衛國戰爭電影,影片故事背景是1941年到1944年的蘇芬戰爭,作為二戰的一部分,蘇聯和芬蘭之間持續三年的戰爭卻鮮有人知,一支芬蘭士兵為了保衛家園,不得不拿起槍反抗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電影頻道將展播經典二戰電影
    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75周年,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在這段漫長歲月中,通過電影從各個角度審視、反思這場人類的大浩劫。 就讓我們跟隨本世紀的二戰電影,去打開那段並不遙遠的記憶。以下影片按上映時間排序,文末更有本周相關主題片單的播出表。
  • 二戰5萬抵抗軍華沙起義與德軍激戰63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波蘭作為完整的交戰國只存在了兩周,就淪為納粹德國閃電戰的犧牲品。但素有抵抗外族侵略傳統的波蘭人不僅建立流亡政府,還積極在國內組織抵抗運動。70年前的8月1日,數十萬波蘭國內軍戰士和平民在中歐名城華沙舉行大起義,與窮兇極惡的納粹軍隊激戰63天,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仍彰顯了「波蘭永不亡」的精神。
  • 波蘭華沙起義:約5萬波蘭抵抗軍展開自由之戰(圖)
    ■ 1944年9月,波蘭起義者在華沙的沃拉區堅持抵抗納粹德軍的進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波蘭作為完整的交戰國只存在了兩周,就淪為納粹德國閃電戰的犧牲品。但素有抵抗外族侵略傳統的波蘭人不僅建立流亡政府,還積極在國內組織抵抗運動。70年前的8月1日,數十萬波蘭國內軍戰士和平民在中歐名城華沙舉行大起義,與窮兇極惡的納粹軍隊激戰63天,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仍彰顯了「波蘭永不亡」的精神。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二戰結束後,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波蘭左翼政權,也學習蘇聯老大哥,將電影工業收歸國有,那些戰前的導演們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行業,就得服從這一新興體制的安排。然而不幸的是,正當耶日·扎茲基準備在電影界展現個人才能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突然爆發,波蘭很快被納粹德國佔領。頗具愛國心的他立刻投筆從戎,在9月的華沙圍城戰中,耶日·扎茲基在華沙城防司令部協助一些拍攝華沙軍民保衛城市的鏡頭。華沙淪陷後,耶日·扎茲基加入了波蘭的抵抗組織——國家軍,代號Pik,負責拍攝抵抗組織的影像,並秘密交給美國陸軍宣傳部在海外播放。
  • 二戰時期,槍械已經很先進,為何平均上千發子彈才能擊斃一個敵軍
    八年抗戰中,國民政府購進和生產的子彈共有約24億顆,而在戰場上消耗的子彈共有約18億顆。日本投降後,日本陸軍部公布在中國戰場上的陣亡數據為78萬9餘千人。但是在日本1964年的調查統計又改為44萬人。也就是說,中國軍隊大約平均消耗4090顆子彈能夠擊斃一名日軍。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西方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為開端的,短短一個月波蘭即被納粹德國擊潰,但是波蘭並不是弱鳥,二戰前號稱歐洲第五大強國,國土跟德國差不多大,那麼波蘭是如何被秒殺的呢
  • 在德國軍官旁邊的女秘書原來是波蘭抵抗組織的線人
    上映的二戰電影《第四帝國的黎明》(Dawnofthe4th影片講述的是兩名盟軍特工潛入德州波蘭,在蘇軍偵查員的幫助下,他們從德國軍官那裡獲得了對付納粹的情報,最後在蘇軍偵查員的幫助下粉碎了德軍向南美轉移寶藏的計劃。
  • 電影頻道將展播多部經典二戰電影
    影片根據符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席皮爾曼是20世紀30年代納粹佔領時期波蘭著名的鋼琴家,1939年9月,當華沙遭受轟炸時,波蘭電臺已無主持人聲音,只有年輕鋼琴家席皮爾曼彈奏《蕭邦:夜曲》,六年後廣播恢復,電臺中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同樣是席皮爾曼。
  • 二戰後,波蘭的領土為何整體西移兩百多公裡?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裡,波蘭曾短暫地存在過18年,隨後便被蘇德夾擊而亡。二戰結束後,波蘭得以復國,但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前後兩個波蘭的位置發生了很大變化。一般而言,一個國家遭到滅國又重新復國之後,其疆域肯定會多多少少發生變化,但像波蘭這樣整體疆域向西平移兩百多公裡的情況卻很少見。
  • 波蘭總統總理就二戰齊批蘇聯 70年後還沒原諒
    70年後,波蘭還沒原諒蘇聯  二戰爆發70周年紀念活動昨開幕 普京想與波蘭搞實用主義外交  吳佳俊  當地時間9月1日4時45分(北京時間10時45分),在傳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聲槍響」的維斯特普拉特半島,二戰歐洲戰事爆發70周年紀念活動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