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券食之制緣何未能根治公款揮霍之風

2020-12-21 人民論壇網

【摘要】宋代,不僅有多樣化的給券之制,而且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用券制度,尤其是具有政府公信力的「驛券」廣泛實施應用於館驛制度中,以解決公幹官員差旅途中的食宿問題,標誌著宋代券食之制的完備與成熟。

【關鍵詞】宋代  用券  驛券  券食之制    【中圖分類號】K235    【文獻標識碼】A

入宋以來,用券更為廣泛,並進一步規範化

中國古代用券之制源遠流長,名目繁多,如券契、券約、券要、券書、券劑、券帖、券證等。《管子·輕重篇》就有「定其券契,以振孤寡」之說。清趙翼《陔餘叢考》也考證說:「《戰國策》云:馮煖為孟嘗君之薛收責(債),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註:凡券,取者與者各收一,責(債)則合驗之。」這些都說明了古代使用券契的確是由來已久,並且已具有多功能的使用價值。雖然用券歷史悠久,但券食之制卻是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唐代府兵上番宿衛或遠徵邊疆,可得「食券」作為津貼之用,「驛券」隨著唐代館驛之制的發展已普遍用於驛遞之中。入宋以後,用券更為廣泛,券契使用就有食券、驛券、館券、路券、券給、券直等名目,反映出用券之制的普遍性及其多元化職能。

而作為具有政府公信力的消費憑據,宋代在發券、用券方面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據《宋史·職官志》所載「給卷」之制云:「京朝官、三班外任無添給者,止續給之。京府按事畿內,幕職、州縣出境比較錢穀,覆按刑獄,並給券。其赴任川峽者,給驛券,赴福建、廣南者,所過給倉券,入本路給驛券,皆至任則止。車駕巡幸,群臣扈從者,中書、樞密、三司使給館券,餘官給倉券。」由此逐漸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券食制度。

宋代的券食之制確立於北宋前期。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太祖開寶二年十月六日詔:「漢詔吏民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給食,令與計偕,蓋優賢之道也。朕開設禮闈,敷求俊乂,四方之士,歲貢而來。眷惟遐遠之鄉,慮迫道途之費,爰稽古典,用示朝恩。自今應西川、山南、荊湖等道所薦送舉人,並給往來公券。仍令樞密院定例施行。」此後凡舉人、貢士皆給驛券赴試,「縣學給食,貢士給券」成為定製。又開寶四年四月詔,官員「般(搬)家赴任,緣路支給館券」。太宗雍熙四年八月十五日詔:「應除授廣南、西川、漳、泉、福、建州縣官,訪聞久拘選調,多是貧虛,涉此長途,將何以濟?自今並令給券,宿於郵置。」所謂「京官有添支,選人有驛券」也成為法定製度。還如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三日詔:「諸路部送罪人赴闕及他州者,並所在為券,給以口糧,仍令依程而行,不得非理縶樸,倍道起發。」這些都充分證明券食之制已普遍實行於館驛。

同時,券食更成為政府的一種獎勵行為。如《宋會要輯稿》載,真宗景德三年九月詔:「管押官物,自來密院出給驛券,水路省司出給歷頭,逐日支破食錢。如不管押官物,亦自省司給與倉券」。大中祥符八年閏六月詔:「廣南、西川京朝幕職州縣官丁憂離任,情願管押綱運者並聽,仍給驛券。」後規定凡水運、路運綱運押綱人員「除依《募土人法》,其請給、驛券,依借職例支給」。又仁宗天聖元年八月朝廷批准陝西轉運使範雍的建言:「沿邊州軍和糴入中軍儲,合差官往彼請受外,乞給與驛券,仍據和糴入中到斛鬥等第酬獎。」神宗熙寧三年,有進士程義路深諳水利,其所陳治理蔡、汴等十河利害文字為官府採納,於是詔令「給驛券,視三班借職」。券食甚至成為選任官員的優待條件之一,如哲宗政和三年對稅務監官的選任,即規定若人選合格且任職有實績者,「其俸錢依品官外,供給、驛券、人從」等,均按正式朝命官員一體對待。哲宗紹聖元年十月二十一日詔:「流民在路者,官吏以至意諭曉使歸業,給券,使所過續食;不願者,所在廩給之。」券食則成為救濟賑災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有政府公信力的「驛券」廣泛實施應用於館驛制度中,以解決公幹官員差旅途中的食宿問題

宋代,不僅有多樣化的給券之制,而且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用券制度,逐漸建立和完備了標新立異、頗具研究價值的公務接待制度。尤其是具有政府公信力的「驛券」廣泛實施應用於館驛制度中,以解決公幹官員差旅途中的食宿問題,標誌著宋代券食之制的完備與成熟。

據考證,驛券之制始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據《唐六典》記載,玄宗時規定:「凡乘驛者,在京於門下給券,在外留守及諸軍、州給券。」宋人吳處厚《青箱雜記》記云:「唐以前館驛並給傳往來。開元中,務從簡便,方給驛券。驛之給券,自此始也。」宋代的館驛已經與傳遞政府公文書信的機構「遞鋪」完全分離而自成體系,如宋人王應麟在《玉海·館驛條》所記:「郡國朝宿之舍,在京者謂之邸;郵騎傳遞之館,在四方者謂之驛。」尤其是隨著驛遞制度的發展,規定館驛由地方郡守負責領導管理,包括驛舍的設置、修葺、食品保證、草料備辦等,並定期派人巡查。縣令則充當館驛使,具體負責館驛事務。《慶元條法事類》所載「奉使」之制云:「諸命官奉使,並給驛券。」館驛由此成為接待以官員公差人員為主往來宿頓的專門機構。

據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為加強館驛管理,仁宗嘉祐四年,「三司使張方平上所編驛券則例,賜名曰《嘉祐驛令》。初,內外文武官下至吏卒,所給券皆未定,又或多少不同,遂下樞密院,取舊例下三司掌券司,會萃多少而纂集之,並取宣敕、令文專為驛券立文者,附益刪改,凡七十四條,上、中、下三卷,以頒行天下。」根據驛令規定,凡公幹人員和官員出巡、赴闕、移任等,均可申領由宋政府發放的驛券,作為入駐驛舍食宿的憑證。持券在館驛消費是無償免費的。館驛提供各種陳設和物品,即所謂「皆有酒食之饋,油燭柴炭之給」,宿食接待可稱完備周到。

但是驛券發放關係國家財政,「素有定數」,不能濫發。即如南宋學者葉適所說:「所批之券食,所受之禮饋,皆有明禁」。《宋會要輯稿》載南宋高宗建炎九年九月一日詔:「諸路帥司行下訓練路鈐,每歲一詣州軍按教,分作春秋兩番前去,不許趁赴筵會、收受折送、多帶人從、過支驛券、差顧夫腳、須索買物並犒設等。仰帥臣、監司常切覺察,如有違戾,按劾以聞。」光宗紹熙二年八月也規定推勘官員執行公務時:「仍令所屬州縣將一行官吏依條合得券食挨日批支」。「依條計日支給人吏券食」成為各級官員出差公幹、下基層考察時公費消費的硬性規定。至於諸如「幹謁州縣批支驛券,需索夫馬,生事騷擾」等情形的發生,這已經突破了公務接待的制度規定,違反了政府制定券食之制的初衷。為此,宋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懲治貪腐的防範措施和法令法規。

宋代官員公幹外出,受專門的「饋送」「迎送宴會」等法令法規約束,違反者以違制、違令、違法論處

實際上,宋朝治國尤嚴貪墨之罪。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即說:「宋以忠厚開國,凡罪罰悉從輕減,獨於治贓吏最嚴。」宋初明文規定,貪汙受賄與十惡大罪一樣,當處極刑不可赦免,若貪汙受賄者在限期內坦白自首,將贓物交公,可以酌情減免刑事懲罰,否則民吏告發,嚴懲不貸。並且對貪官汙吏不適用恩赦之典,官吏犯贓為常赦不原之罪,毫不姑息。當時也不乏因違反制度規定而身受懲處的案例,如知靜江府張孝祥就因「專事遊宴」而被臺諫彈劾罷官,知嘉州的陸遊也因「燕飲頹放」而受到撤職處分,發生在北宋慶曆四年的進奏院聚宴案更導致著名才子蘇舜欽削職為民。

宋代官員公幹外出,受專門的「饋送」「迎送宴會」等法令法規約束,違反者以違制、違令、違法論處。如《宋會要輯稿》載寧宗嘉定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令:「諸路應差官吏,須擇清廉介潔之人,除批券之外,其餘饋送並不許接受,比以贓論」。又《慶元條法事類》所載「饋送」之制云:「諸朝廷遣使出外及專差體量公事官,所至輒受供給、饋送者,以自盜論。」「緣邊安撫出巡,於所轄並幹辦處越等及例外受供給、饋送者,以自盜論。」尤其是宋朝所設名為「監司」的監察制度,既要監司監察州縣官,又擔憂監司與州縣勾結營私,因而制定「監司法」對監司履職巡察制訂種種約法。為防止監司利用出巡之機貪汙腐敗、騷擾百姓,宋政府對其所帶隨從僕役、州縣逗留時間以及生活待遇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如《慶元條法事類》所載「監司巡歷」之制云:「諸發運、監司巡按,隨行公吏違法出給驛券,及所給官司各徒二年。」「諸發運、監司巡歷,隨行吏人所在受例外供饋,以受所監臨財物論。」「諸發運、監司例外受供給饋送者,以自盜論。」「非法妄以犒設為名輒饋送及受之者,並以坐贓論。」「受例外供饋,以受所監臨財物論。」「於所部幹託騷擾,收受饋送及非所處飲宴者,杖八十。」「諸州應供給、饋送監司,輒於例外增給及創立則例者,以違制論。」「諸監司巡按,隨行公吏、兵級於所部受乞財物者,許人告。」「諸監司巡歷所至,應受酒食之類輒受折送錢者,許互察。」若有「自盜財物」「盜所監臨財物」「坐贓」「違制」等,輕則流放,重則要上絞刑架。

其實早在北宋初年,宋朝廷所頒《宋刑統》中即徵引《唐律疏議》中的規定,重申「諸不應入驛而入者,笞四十。輒受供給者,杖一百;計贓重者,準盜論。雖應入驛,不合受供給而受者,罪亦如之。」即對於不符合條件而擅入館驛者,輕則鞭笞懲戒,重則杖持重罰。司馬光《涑水記聞》曾記載這樣一則軼事:江西浮梁縣令胡順之,以府吏常無端至縣騷擾,於是派人記下「其入驛舍及受驛吏供給之物」,按照《驛令》規定施以杖刑,收械繫獄,「自是府吏無敢擾縣者」。《宋會要輯稿》記仁宗嘉祐三年四月十一日詔:「居州縣驛舍亭館者,毋得過一月。有違,所在官吏以違制論。」官員所到之處僅許參加「公筵」,不許參加私人宴會,一般只能在館驛吃飯,「不得赴州郡筵會及收受上下馬饋送」,否則徒二年。出巡時不得縱容公吏乞覓騷擾,否則「重置典憲」。

事實上,宋代館驛宿頓也有等級之分,宿住按官職尊卑安排,不得越分,官品低的要避讓官品高的。宋人李元弼《作邑自箴》即云:「入驛舍,有後至官高或口眾者,讓與佳處。」宋代館驛的食宿待遇就當時來說,已是相當優厚,但館驛的供應條件並非整齊劃一,於是多按官員的高低品級來區分招待。如官員宿住館驛,雖都供給食物,但官高者還要供膳酒、肉等。沈括《夢溪筆談》載:「舊制,三班奉職月俸錢七百,驛券肉半斤。祥符中,有人為詩題所在驛舍間曰:『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同樣奉旨公幹,官高者每日可得肉數斤,一般官員則僅能得半斤,可謂等級有別。此外,入驛者必須登記在冊,不得超越規定居住期限,更不得長期佔用驛舍。若無故私佔者,給予流放一年的處罰,無故逗留超過登記期限者杖刑一百。館驛官員明知而不予制止的,也要受到減等處罰。以此維持館驛的正常運轉,使券食之制落到實處。

可以說,宋代的券食之制不僅僅是接待規定,深刻內涵更在於體現職務履行。就制度建設來說,宋朝的公用消費及其對公費用餐的管理可謂完善合理。如,中央財政會撥給地方政府一筆「公使錢」用於公務接待,官員公幹時會享受「公廚」「常食」待遇等,換言之,宋朝廷承認公務接待或公款消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但必須嚴格執行法定的規格與標準。

宋代券食之制的積極作用

首先,宋代政府通過職務消費規範化,可有效控制經常性公費財政支出。如根據制度規定,「券食」費用年終要由各州常平主管官統一結算,上報戶部審計,如發現「有過數取予及違戾者,並重置典憲」,即超標、違規的公費開支與接待,要受到重典懲罰。這就使政府能從宏觀層面控制公費財政預算與開支,有利於節省政府的公費財政開支。

其次,券食之制的實行,便利了公幹官員的出行,解決了其出差中的宿食之憂,有利於減輕其差旅負擔,提高其生活水平,無疑能提高行政辦事效率,有利於政令的上傳下達及國家政令的暢通實施。

再次,券食之制的實行,也有利於相關部門特別是監察部門對官員履職進行實時跟蹤監察,防止官員履職過程中易生的貪腐行為,有利於預防職務犯罪,淨化官場風氣。雖然從總的效果來看,宋朝並未能根治公款揮霍之風,券食之制度在實行過程中也免不了要打折扣,不過比之明清文獻中所記錄的官場吃喝風氣,宋朝的政治生態可以說要潔淨得多。

宋代的券食之制也為以後元、明、清各代所借鑑承襲。如元太宗時期,中書令耶律楚材即借鑑宋金之制,「一衡量,給符印,立鈔法,定均輸,布遞傳,明驛券,庶政略備」,為此後有元一代的制度建置奠定了基礎。明朝頒定的《應合給驛條例》《監紀九款》以及明清時期的驛傳體系等,也大都與宋代券食之制一脈相承。認真研究總結宋代券食之制的豐富內涵,無疑能為當今的政治生態建設提供歷史借鑑。

(作者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建豪華職工餐廳亦屬揮霍公款的「衍生品」
    機關單位借道建內部職工餐廳揮霍公款的現象,既反映了一些地區、一些部門置中央八項規定於不顧、大肆揮霍公款之風的「頑固性」,也反映了反腐倡廉的艱難性。改革開放來,隨著經濟增長,各機關單位條件改善了,我們雖不強調過原來「苦行僧」生活,機關單位改善職工生活、工作、居住條件本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依然要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精神,反對任意鋪張浪費。
  • 公款揮霍一空靠吃低保度日
    □記者陳亞洲通訊員王春霞邱軍偉龐保國    李某在原平煤集團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擅自變賣國有資產,私吞公款82.1萬元,用於個人非法經營、炒股等。為逃避偵查,李某隱姓埋名潛逃18年,揮霍完公款後,只能靠低保度日,最終仍難逃法網。
  • 公職人員痴迷網絡賭博 將440萬公款揮霍一空
    正義網衡陽4月10日電(通訊員 陳祥琳 江元勝)近日,由湖南省祁東縣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許某盛挪用公款一案開庭審理,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許某盛有期徒刑8年,其當庭表示悔罪認罪。2013年7月,許某盛為彌補自己炒股虧損的1萬多元,萌發挪用公款「投資」賺錢補虧損的想法。截止2015年11月,他利用擔任單位建房小組出納,管理財務印章、銀行支票等職務便利條件,先後數次以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的方式將單位建房專項工程款440餘萬元挪為已用,並全部揮霍於網絡賭博。
  • 虛構富二代身份打賞主播,江蘇一國企會計揮霍386萬公款
    此後他便開始用現金收入不入帳的方式,截留公款玩遊戲。2019年4月,項某又迷戀上一名網絡女主播。他虛構「富二代」的身份,幾千、幾萬地給主播「打賞」。為此,他以各種名義套取公款,甚至還偷拿公司財務經理保管的網銀盾,通過網銀轉帳侵佔公款。就這樣,不到兩年時間,超過386萬元的公款被項某揮霍。同時被揮霍的,還有他的青春年華。
  • 青少年夏令營緣何變成公款旅遊
    青少年夏令營緣何變成公款旅遊——武義查處一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人被問責本報訊 (記者 戴睿雲 通訊員 顏新文 武季軒)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沒有好好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而利用組織科技夏令營的機會
  • 女出納揮霍上百萬公款:1年出國玩3次 購物不問價
    □ 本報記者   潘從武  □ 本報通訊員 劉文欣  用著國際一線品牌的化妝品,一年出國遊玩3次,逛街購物時從不問價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一家圖書公司的女出納張某為滿足虛榮心,1年多時間侵吞公司公款115萬餘元用於個人揮霍。近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以張某犯貪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30萬元。
  • 脂溢性皮炎怎麼治,脂溢性皮炎如何根治
    本文將會介紹一下脂溢性皮炎怎麼治,以及脂溢性皮炎如何根治。脂溢性皮炎如何根治中醫對脂溢性皮炎怎麼治以及如何根治的認識本病又稱脂溢性溼疹,屬中醫學「白屑風」「面遊風」「頭風白屑」範疇。本病主要由於脾胃溼熱蘊結肌膚或外感風熱之邪鬱久,血燥生風而致: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致腫胃運化失常,釀溼生熱,溼熱蘊結肌膚而成,表現以油性皮損為主;風熱之邪外襲,鬱久則陰傷血燥,或素體血虛外感風熱之邪,蘊阻肌膚,肌膚失卻濡養,表現以乾性皮損為主。明﹒陳實功 《外科正宗﹒白屑風第八十四》 曰: 「白屑風多發生於頭、面、耳、項、發中,初起微癢,久則漸生白屑,疊疊飛起,脫之又生。
  • 宋代鬥茶之風的普及,使點茶法成為了飲茶的主流方式
    宋代鬥茶之風的普及,使點茶法成為了飲茶的主流方式「茶興於唐而盛於宋」,進入宋代,飲茶之風更是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同時,鬥茶之風的盛行,使得社會各階層包括帝王將相、王公貴族、騷人墨客和市井平民都參與其中,北宋著名思想家、江西臨川人李覯基於這種景象曾大發感慨:「茶非古也,源於江左,流於天下,浸淫於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而貴為一國之君的宋徽宗趙佶更是身體力行,除親自撰寫茶書,把茗飲之事升華為理論總結外,他還常召集群臣在宮中鬥茶。
  • 宋代風雅之食:蟹釀橙
    紅樓夢裡第三十八回裡面講到,重陽佳節史湘雲在藕香榭宴請眾夫人,小姐們食螃蟹,賞桂花,以菊花為題做賽詩會的場景。鳳姐服侍賈母,站在一旁拆出蟹肉給她吃。薛姨媽坐在旁邊,說喜歡自己掰著吃,不用別人幫忙,這樣才香。黛玉作詩描繪螃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 從蜜餞梅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宋文化緣何走紅螢屏
    影視劇中熱鬧宋代街景,包括在劇中讓仁宗認識韓琦的「坊市制度」之爭,其背後是汴京城商業發展的映射。那時的汴京取消了開市鍾、閉市鼓,讓百姓打開家門做買賣。街巷制的建立,促進了商品的流動和民生的發展,也標誌著大宋繁華生活的開始。
  • 《清平樂》宋仁宗掀起「蜜餞」風,你知道宋代城市的飲食潮流嗎?
    蘇東坡是士大夫階層中公認的「好吃」、「懂吃」、「會吃」之人,同時他也是個喜歡研究美食的詩人,他筆下關於吃食的詩詞篇章可謂數不勝數,如《食荔支》、《食柑》、《食檳榔》、《東坡羹頌》、《食豆粥頌》、《豬肉頌》等等,都是專門用一首詩詞或一個篇章來吟詠一種食物。而如今人人熟知的一道美食「東坡肉」就是起源於蘇東坡對吃豬肉的研究。
  • 政府機關食堂2元自助餐浪費嚴重 如何根治頑疾
    (《華商報》10月16日)  政府機關食堂普遍存在的浪費現象,顯然早已算不上什麼新鮮事,而是長期以來既飽受詬病,又一直難以有效根治的一個頑疾。如今年年初《人民日報》就曾調查報導,「機關食堂『光碟』不易,剩飯剩菜較為常見,每天廚餘要裝好幾大桶」。
  • 香藥的奢靡之風:漫談為何說香料在宋代是階級的象徵
    在宋代香藥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我們可以通過宋代的經濟情況就可以知道。宋代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巨大的香藥需求量帶來了香藥產業的發展。在北宋的時候,農業稅負並不是宋朝經濟的最大支持者,反而是商品稅。在此期間統治者不不斷地進行朝貢貿易來宣揚國威隨著與多個國家進行朝貢貿易香藥也是最為頻繁的買賣品。
  • 恩施一男子挪用公款揮霍一空無力償還外逃被抓
    晚報訊(記者吳瓊 通訊員曹申緒)利用職務之便,將收回的貨款借給他人使用以及個人揮霍後,因無力償還貨款而外逃,男子田某最終被公安機關抓獲。近日,恩施市人民法院對田某作出一審判決:田某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田某,系湖北應城市人。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田某在恩施市某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擔任推銷員,負責宣恩片區的銷售工作。
  • 食之變:在宋代中國還是分食制,為什麼到了明代就變成了合食制?
    在漢代和隋唐時代,在某種意義上其實還是存在著我們所說的貴族的,他們沿襲著這些繁雜的禮節,其中分食制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他們頻繁使用分食制的原因。分餐制真正意義上開始鬆動,我認為是從宋代開始的。二、 宋代市民文化的興起與合食制我們現在設想一個這樣的情景,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可能一個碗的價格是10文,你們家裡有五口人,如果分餐的話,那就是說要買5個碗;但是如果是合餐的話,可能1-2個碗就夠了。
  • 將正風反腐之劍越磨越亮
    從「反腐倡廉」到「正風反腐」,每年的「兩會調查」傳遞著「春天的溫度」,折射出「為民的熱度」。2020年「正風反腐」蟬聯熱詞榜榜首,既體現出正風反腐新成效,也折射出人民群眾新期待。但是,從2019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統計表來看,在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在黨的十九大後仍不知敬畏、不知止的黨員幹部依然存在,群眾身邊的「蠅貪」「蛀蟲」禁而未絕。
  • 詩詞: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要說到最會吃、吃得最有名堂的詩人,非蘇軾莫屬,畢竟還有一道菜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能吃到這個境界的詩人,把美食寫到詩裡,讓人感到看著就很幸福。食荔枝宋代: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宋代的漕官制度:京師及諸州之漕運大計,盡歸漕運之司
    至隋唐之時,朝廷開始重視水利建設以及漕運管理。先有隋朝的大運河,後有唐朝打破北方漕運的局限,使得漕運貫穿南北河流。發展至宋朝,漕運業空前發展,甚至形成系統完善的漕運管制,掌管中央及地方的水陸運輸。宋代的漕官之制是如何一步步確立而成的?朝廷對漕官的管理又有何法規制度?漕官制度又在宋朝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冒險打賞網絡女主播案緣何屢發生 他為何鋌而走險?
    冒險打賞網絡女主播緣何屢屢發生  粉絲偷盜搶劫挪用公款打賞網絡主播案件頻出專家分析  □ 本報記者 孫安清  到網吧偷盜手機換錢、騙取好朋友錢財、欠下萬元債務去夜劫金店、挪用數百萬元公款……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屢屢見諸報端,這些當事人不惜冒著觸犯刑律的風險去取悅
  • 從實用到娛樂,宋代社會全民「吸貓、鬥狗」之風為何如此盛行?
    宋代前承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頂峰——唐朝,有大量優秀的政治制度、文化成果以及經濟發展福利以供宋朝發展使用,可以說是十分之幸運並且發展起點非常之高的一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