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詞之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經典,那就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這一句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而李白也有酒劍仙視線的稱號,雖然根據後世的考察發現對於舞劍的喜好可能只是訛傳,但是李白對於酒的喜愛那是真的實打實的存在的。還有各種借酒消愁的說法,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這樣的詩句相當的唯美,想來也是親身有所體會才能夠做到這般吧。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好像在古詩詞中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似乎每一個能夠做出優秀詩詞的詩人都會有飲酒的習慣,那麼酒到底在吟詩作對的高雅文化之中充當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其實這個還要和社會相結合,我們看到的唐詩格式多變,並沒有什麼拘束,這是取決於社會文化的開放程度,作為一個包容的社會,唐朝文化的多樣性最終是體現在了詩詞的格式上面,而相對來說宋朝的社會開放程度要低一些,所以詞的詞牌名雖然多但卻都是規定好的格式。在拘束的社會之中人的思維也大多偏向於僵化,創作的靈感也就有所缺失,這個時候開拓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酒精就是這樣的一種催化劑,能夠讓富有才情的人暫時忘記社會的約束徹底的釋放自己的才華,神魂飄忽九霄雲外,自然能夠採取星辰和雲彩。所以說酒對於中國古代的文人來說那是一把鑰匙,一把暫時離開俗世飄然九天之上尋找創作靈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