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時代 怎麼看深中通道?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時代 怎麼看深中通道?

  近日,深中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先行工程也已正式動工。這座跨海工程終於結束十餘年的漫長等待,取得了實質進展。

  今後,深中通道將打通珠三角東部「深莞惠」與西部「珠江中」兩大經濟圈,並使珠海與深圳進入1小時生活圈。這對珠三角地區的均衡發展、優化發展將起到推動作用。

  加上正在穩步建設的港珠澳大橋,屆時珠三角與港澳之間將形成「虎門大橋-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的「8」字形交通大環線,重構粵港澳的區域發展格局。在這個過程中,珠江西岸崛起有望迎來更大的機遇,而珠海正位於「港澳-深圳」環路的中間點上,區位優勢進一步強化,作為珠海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也將進一步凸顯。

  面向「十三五」,珠海已經提出,要從「海陸空」全方位建設內聯外通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在這其中,港珠澳大橋被視為龍頭,主動聯接深中通道,並把高新區打造為對接深圳的「橋頭堡」,成為珠海的主動選擇。

  在港珠澳大橋時代,珠海怎樣看待深中通道的影響?怎樣未雨綢繆迎接新的區域發展格局?

  有專家指出,深圳、香港兩座城市在產業結構上並不相同,釋放的能量也有所差異。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的「組合拳」,將為珠海提供更為全面、均衡的發展動力。同時,兩座跨海工程組成的交通環線也將深化珠海同香港、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地區的交流,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的任督二脈。 採寫:崔森 崔汝枝 李俏 潘曉晨

  A.格局

  珠江東西岸進入1小時經濟圈

  周濤在深圳一家公司的法務部工作。今年「十一」期間,他同女友「遊遍了珠三角」。回憶起這段旅行,他頗有感觸地說:「珠海與深圳直線距離很短,往來卻很不便。」

  一直以來,珠江口東、西兩岸只有一座虎門大橋相連,支撐著不斷增長的交通流量。隨著日前深中通道先行工程的開工,現有交通窘境將得到改變。

  據悉,深中通道將採取「東隧西橋」的架構。主體工程全長約為24公裡,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全程僅耗時15分鐘。若不考慮堵車等因素,建成通車後,將大大緩解虎門大橋的交通壓力,從深圳前往中山的時間將從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珠海與深圳也將進入1小時生活圈,時間成本大幅降低。

  「總體而言,當前的珠三角經濟格局東強西弱,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間人力資源、土地成本都存在差距。」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橫貫珠江口的深中通道將打通「深莞惠」與「珠江中」兩大經濟圈,對珠三角地區的平衡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深中通道的工程選址距離虎門大橋30公裡、距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38公裡。通道的將使得珠三角東西交通格局由華山一條路進化為「虎門大橋-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的「8」字形構造。

  有市民認為,深中通道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港珠澳大橋的樞紐作用,並使珠海的資源要素吸附能力被分散;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從更開放的區域發展格局來看,這對珠海也是一個利好。因為,珠海處在「港澳-深圳」環路的中間點上。

  事實上,珠海也已經提出:要主動聯接深中通道,並建成以港珠澳大橋為龍頭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深中通道建設,對於珠海來說也是機遇。」廣州地理研究所人文與區域研究部副主任吳旗韜認為,港珠澳大橋更強調對接香港,發揮香港對於珠江口西岸的帶動作用;深中通道則著重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經濟圈。兩條跨海通道相疊加,將產生互動效應,對於提升整個地區的交通區位都大有裨益。

  「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陸續興建,珠海正逐步從交通末梢真正變為交通樞紐。珠海同深圳、香港、澳門等地的往來將變得更為便利,區域合作也將變得更為深入、緊密。」暨南大學教授胡剛也認為,如今廣東省的經濟重心正不斷向珠江口聚攏,珠三角地區正朝著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交通的網格化特徵也日益顯現。在他看來,這種交通格局能促使珠三角城市群互聯、互通、互享,並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支撐,整體參與到全球的經貿往來之中。

  B.影響

  珠海高新區可「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吳旗韜看來,港珠澳大橋對於珠海發展的輻射作用已不言而喻,而深中通道也將加強珠海同珠江口東岸地區、特別是深圳的聯繫。「深圳、香港兩座城市在產業結構上並不相同,釋放的能量也有所差異。這為珠海提供了更為全面、均衡的發展動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深中通道還是一條區域合作的快速通道、創新通道,將推動產業、人力、資本、物流等資源要素的便捷流通。

  「由香港、深圳等地共同構成的珠三角創新帶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要素集聚地之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鄧江年表示,深中通道的建設,將使珠海成為深圳創新創業資源外溢的重要地域。

  與深圳相比,珠海創新的動力、能力、競爭力都存在不少差距。「十三五」期間,珠海將學習、借鑑深圳,建立起一個以前沿研究為引領、產業及市場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開放合作創新體系。

  「對於珠海而言,深中通道最為直接的影響在於高新區。」吳旗韜認為,高新區毗鄰中山,是京珠高速公路的起點、出入珠海的主要門戶。若是在馬鞍島開闢跨海通道,高新區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該區與深圳的交流將變得非常便利。

  「區內的科研院校、軟體研發、科技創新定位又與深圳的強勢產業不謀而合,這為高新區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袁持平同時提醒,對於深中通道的建設,珠海也要有清晰、冷靜的認識。主動接受深圳輻射有可能拉高珠海本地的要素成本、影響本土企業發展。吸引高端人才到珠海,也要有相應的優惠政策與配套服務做支撐。

  下一步,珠海將把高新區打造為對接深圳的「橋頭堡」。對此,珠海不僅要強化自身傳統優勢,搭建良好的營商環境與人才政策,吸引深圳優質資源,不斷完善城市配套服務體系;加強區域協作,連同香港、澳門、深圳、中山一道打造1小時生活圈,共建粵港澳宜居灣區。

(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啥還要建深珠通道?
    9月以來,珠江兩岸戰略通道建設如火如荼:9月6日,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全面開工,23日,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10月3日,虎門二橋主橋全線貫通,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一時間,大灣區內浪潮翻湧。一個重磅消息再次刷屏。
  • 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啟用
    > 1
  • 港珠澳大橋隧道46米深,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給設計師點讚!
    港珠澳大橋隧道46米深,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給設計師點讚!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港珠澳大橋的建立,不僅彰顯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更是對於我國基建技術的認可,廣州到大城市了解我國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跨海大橋,其實這座大橋從剛開始建設至今,也有很多的爭議聲,而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建立在海水下面的,如果長期被海水侵蝕的話,那隧道不會坍塌嗎?而且港珠澳大橋的隧道有46米深,如果發生了漏水的話,要怎麼逃生呢?看完給設計師點讚。
  • 深中通道正在建設 難度不亞於港珠澳大橋
    目前大灣區有11個城市分布在珠江口的兩側,港珠澳大橋剛剛開通,過江都要走虎門大橋,擁堵的交通成了東西兩岸交流的重要障礙。未來,這個障礙將隨著另一項超級大工程的建成而不復存在,因為這裡正在建設一條總長24公裡的「深中通道」(連接深圳到中山),其難度堪比港珠澳大橋。
  •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進入尾聲,歷時96天打破港珠澳大橋記錄!
    海上築圍堰堤壩「滴水不漏」牛頭島預製廠因生產港珠澳大橋沉管而誕生,這個被稱為世界最大的預製廠在2017年12月完成了港珠澳大橋33節海底隧道沉管預製歷史使命後,又在深中通道的沉管澆築項目中得到應用。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正式啟用
    新華社廣州8月16日電(記者魏蒙)16日6時03分,一批由南光物流有限公司申報出口、重達22.8噸的建築材料,在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現場監管下,經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運往澳門。這是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珠澳貨運通道啟用後驗放的首票貨物,標誌著粵澳兩地協商確定的粵澳跨境貨物分流措施正式實施。截至當日12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共驗放進出境粵澳貨車129輛次。據了解,為配合澳門蓮花口岸遷至珠海橫琴口岸,經珠澳雙方協商一致,決定8月16日6時起,將原通行橫琴口岸的部分粵澳貨車臨時分流至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關。
  • 黃茅海跨海通道開工 東連港珠澳大橋
    作為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6日在江門臺山市黃茅海海上正式動工。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總投資近130億元人民幣,通過東連港珠澳大橋,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
  • 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啟用
    【卡車之家 原創】8月16日,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正式啟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珠澳貨運通道啟用後驗放的首票貨物目前,港珠澳大橋海關對進出口貨物採用「提前審放」模式,往來珠澳的貨車可以24小時「一站式」通關。
  • 海水那麼深,港珠澳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建造的?看完漲知識了
    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海水那麼深,港珠澳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建造的?相信很多女生朋友對於海都非常的嚮往,我們覺得大海廣博,寬闊,包容。和自己心愛的人手牽手走在海邊,確實是一種很浪漫的事情。而我們地球恰恰是一個水球,表面上覆蓋了很多的海洋。因此,我們很多省會都有海。這著實滿足了不少喜歡看海的朋友的願望。
  •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過境 港珠澳大橋將採用「三地三檢」的方式24小時都可以通關其中珠澳之間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無需在兩個口岸重複查驗近期搭乘粵港巴士前往澳門的小夥伴也可以考慮前往瞻仰「新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哦~粵港巴士廣東各市各縣接你往返香港市區
  • 挨著港珠澳大橋再建兩座跨海通道!是不是太浪費?
    港珠澳大橋剛剛通車不到一個月,近日珠海市又傳出消息,要建設跨越伶仃洋、直通深圳的深珠通道。而早在今年6月份,深圳市也在路網規劃中提出建設這一跨海工程。很多網友疑問,緊挨著港珠澳大橋再建設一座跨海大橋,是不是太浪費了、太敗家了?超級建築給大家分析一下。
  • 連接港珠新通道——走進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
    新華社澳門10月20日電(記者郭鑫 王晨曦)港珠澳大橋將於本月24日通車運營,成為連接香港、澳門的新通道。記者19日驅車前往澳門口岸實地採訪,了解口岸內部設置和準備工作情況。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在澳門東北部,與珠海口岸位於同一個人工島上,與澳門半島隔海相望。經友誼圓形地轉入港珠澳大橋連接線,穿過澳門的填海區新城A區,就來到了口岸所在的人工島,一路之上道路寬敞平整,標記醒目。澳門口岸管理區建築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一棟6層樓高的旅檢大樓、出入境車庫,以及市政外圍配套設施。
  • 港珠澳大橋隧道有46米深,萬一漏水怎麼逃生?看完實在佩服
    港珠澳大橋隧道有46米深,萬一漏水怎麼逃生?看完實在佩服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我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本身的建設意義重大,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促進三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但關於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 港珠澳大橋6700米的海底隧道,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終於明白了
    港珠澳大橋6700米的海底隧道,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終於明白了說到我國的基建水平,在國際上都是處於領先的水平,更是給予中國一個「基建狂魔」的稱號,去年十月份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同時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工效較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提高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工效較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提高  灣區加速度:三十天造一節鋼殼6月26日,裝載深中通道首個管節(E1)鋼殼的半潛船「黃船030」經過約8小時的「海上航行」,抵達了此處。歷經11個月的改造,這座「夢工廠」迎來了嶄新使命——正式肩負起深中通道項目其中22個沉管管節的預製工作。  鮮有人知的是,港珠澳大橋的E1管節僅從預製廠「走」到淺塢區,就用了1個多月。而6年過去,這一速度已經提快到3個小時。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為港珠澳大橋「痴狂」15年
    孟凡超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2004年介入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至今,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築,是參與到港珠澳大橋時間最長的設計者之一。
  • 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正式啟用|最新通報
    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正式啟用|最新通報 2020-08-17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珠澳大橋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港珠澳大橋,原稱伶仃洋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km,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全程採用隔減震措施,在國內外都是沒有的。」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