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寧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確保脫真貧、真...

2020-12-18 新華報業網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 樊玲)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區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各方力量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下好產業扶貧「特色棋」

  圍繞自治區九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肉牛、灘羊、冷涼蔬菜、枸杞、釀酒葡萄等高效種養業和馬鈴薯、小雜糧、中藥材、黃花菜等區域特色產業。今年整合下達9個貧困縣(區)農業項目資金18.28億元,增長19.63%,其中貧困家庭40%以上的收入來自特色產業。持續實施「四個一」示範工程,完善減貧帶貧機制,累計培育150個產業扶貧示範村、166家扶貧龍頭企業、1066家扶貧產業合作社、10434名致富帶頭人,累計帶動36萬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光伏扶貧,今年光伏發電收益9816萬元,惠及貧困村421個貧困戶5.8萬戶。

  強化精準扶貧專項資金支持

  建立了與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扶貧資金只增不減、足額保障到位。脫貧攻堅戰以來,累計投入各類財政扶貧資金468億元,75%以上的分配給了貧困縣。今年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2.71億元,其中中央專項29.8億元,增長20.7%;自治區專項12億元,增長30%,超過國家考核標準;整合涉農資金48.8億元,實現因需而整、應整盡整。嚴格執行金融扶貧政策,強化信貸風險防範,累計向57.2萬戶(次)貧困戶投放扶貧小額信貸261.7億元,其中今年新增45億元,戶均貸款5萬元,貸款覆蓋率為72.7%,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應貸盡貸」。

  做好搬遷移民後續扶持「大文章」

  聚焦搬遷群眾產業、就業、社會融入3件事情,今年安排3.6億元,實施移民貧困人口、零就業家庭、住房困難家庭等七項清零行動,新建扶貧車間44個、養殖圈棚4132座、溫棚881座,帶動務工就業1.7萬人,搬遷群眾以特色種養收入為基礎、勞務收入為主體的增收格局基本形成。持續推進生態扶貧,加快移民遷出區拆舊復墾和生態修復,復墾復綠4.9萬畝,生態恢復880萬畝,優先使用建檔立卡戶苗木和勞務,貧困地區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13萬人。今年10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寧夏移民搬遷經驗向全國推廣。

  織密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

  精準做好農村低保和扶貧「兩項制度」銜接,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統籌各類兜底保障措施,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今年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提高760元、達到4560元,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應扶盡扶」。目前,全區已脫貧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的19.3萬人,佔比25.7%。實施殘疾人脫貧行動,20萬人(次)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5.5萬建檔立卡殘疾人全部脫貧。

  協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保持政策連續穩定。借鑑脫貧攻堅經驗做法,推動機制銜接、政策接續、產業持續,有效銜接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創新開展鄉村振興「一村一年一事」行動,每年為每個行政村辦好一件實事,久久為功、長期堅持、確保成效。今年梳理實事1890件,已全部辦結,完成投資18.6億元,經驗做法得到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肯定。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脫貧智慧」寧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確保脫真貧、真...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 樊玲)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區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各方力量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 健全防止返貧機制 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論脫貧攻堅與...
    健全防止返貧機制 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2020-08-3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真扶貧 扶真貧 真脫貧中國人壽財險奏響脫貧攻堅時代強音 譜寫鄉村...
    在財產險領域,建立業務扶貧定期推動跟蹤及數據報送工作機制,從豐富產品供給、政策傾斜支持、數據精準統計等多方面加大扶貧業務支持力度。同時,重點聚焦「三區三州」,針對深貧地區貧困家庭差異化保險需求,加大扶貧專屬產品開發支持力度。
  • 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完善長效機制 保障穩定脫貧
    脫貧攻堅以來,該鎮聚焦貧困村「五通十有」和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底該鎮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累計脫貧貧困戶4602戶貧困人口10734人,19個省扶貧重點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脫貧攻堅消除了絕對貧困,但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雙堠鎮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 【決戰脫貧攻堅】普寧市:堅定必勝信心,確保圓滿收官
    同時,要把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鼓勵有能力、有熱情、講奉獻的鄉村創業能手、企業家、技術人才、青年白領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引導廣大鄉賢持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特色農業發展等,推動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和創業,以產業發展帶動富民興村,建立起脫貧長效機制。
  •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精準脫貧機制助力脫貧攻堅
    2014年建檔立卡時,蘆村鎮全鎮貧困人口1551戶,3732人,貧困發生率11.2%,貧困村3個,貧困發生率高,脫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系統現有貧困人口1346戶3011人,其中已脫貧戶1341戶,2986人,未脫貧5戶,25人,貧困發生率0.003%。
  • 韶關南雄被列為廣東省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示範試點縣
    省扶貧辦認為:南雄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加強扶貧資產管理,率先出臺縣一級扶貧資產管理文件,率先成立扶貧資產投資公司,開發構建特色扶貧產業,形成優質扶貧資產,明確資產權屬,優化收益分配,強化運營管護,實現保值增值,為全省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子,樹立了典型,值得充分肯定。
  • 脫貧後如何不返貧——對河北創新防貧機制的調查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扶貧。目前,河北省已實現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多方面原因影響,一些脫貧人口仍存在返貧風險。河北省綜合利用監測預警、防貧保險、產業扶貧等手段鞏固脫貧成果,確保易返貧、易致貧的重點群體不會因疫返貧、因病返貧、因無法就業返貧,確保各項脫貧工作落到實處。
  • 「扶上馬送一程」 黔西南州立健全脫貧後續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在冊亨縣冗渡鎮壇坪壩區的蔬菜基地,布依婦女韋坤秀每天在家門口基地上班採收蔬菜,除每年領取1600元土地流轉金外,她還有了相對穩定的工資收入。曾經,因為家人生重病致貧的韋坤秀一家,靠著政府幫扶和自身努力,於2016年脫貧。
  • 唐河縣大河屯鎮:健全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保障機制防返貧
    央廣網南陽12月18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王充)持續增加脫貧群眾收入,是防止脫貧戶返貧的關鍵。唐河縣大河屯鎮多措並舉健全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保障機制,脫貧攻堅成果得到全面鞏固,防返貧效果顯著。增強扶貧政策的延續性。
  • 長洲區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確保群眾「真脫貧」
    為讓每一名貧困戶攢足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實力,長洲區黨委、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扶貧開發任務穩穩落到實處,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確保高質量脫貧。2020年四季度,超八成貧困群眾發展訴求得以快速解決,這是長洲區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黨建引領扶貧開發的成效體現。如今,該區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層層落細工作。近段時間,長洲區委書記李廣勇、區長尹哲率隊到各自扶貧聯繫點,下沉村屯、深入農戶,集中協調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 政和黨建引領、產業幫扶與機制建設深度融合,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突出黨建引領,確保脫貧攻堅有力量政和縣深化「高位嫁接」理念,創新落實「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篩選137個有較強戰鬥力、執行力的機關組織,與全縣124個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共謀綠色發展、聯創活力支部、開展精準幫扶。
  • 臨渭區豐原鎮:夯實貧困人口脫貧基礎 確保如期脫貧退出
    全鎮現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 981戶3295人,目前,下剩未脫貧戶186戶356人,2016-2019年已脫貧795戶2939人,10個貧困村已脫貧摘帽。主持人 孫盼: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豐原鎮在壓茬推進「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衝刺行動中,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
  • 全國政協委員邰麗華:建議對已脫貧殘疾人建立長效幫扶機制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張寶玉 許丹睿)2020兩會召開前夕,新華網客戶端連線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在今年的提案中,邰麗華就系統修訂完善隨班就讀相關辦法及對已脫貧殘疾人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等方面建言獻策。
  • 邵陽:全方位鞏固脫貧成果堅毅接續奮鬥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
    邵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事青(左二)在武岡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現場。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朱傑 記者 顏瑤)12月11日上午,邵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事青在武岡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重點針對脫貧攻堅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工作鞏固落實情況開展現場走訪,同時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 濰坊青州市廟子鎮創新工作機制助力脫貧攻堅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日訊濰坊青州市廟子鎮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創新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並切實增強扶貧政策延續性,對剛退出的貧困村、貧困戶,實行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監管,綜合施策,切實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
  • 黃業斌督戰雲浮新興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4月24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率省內脫貧攻堅掛牌督戰雲浮市工作組到新興縣開展實地督戰,要求新興縣咬定目標任務不放鬆,狠抓重點難點,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黃業斌一行首先前往裡洞鎮裡江村扶貧產業基地——臺灣紅心番石榴種植基地,詳細了解該產業基地發展情況。
  • 河北省脫貧防貧暨「千企幫千村」工作推進會在石家莊舉行
    原標題:進一步加大脫貧防貧力度 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王東峰在河北省脫貧防貧暨「千企幫千村」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進一步加大脫貧防貧力度 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許勤主持 趙一德等出席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重點,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截至2020年11月,全村貧困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2700元,脫貧成果得到了鞏固。如今,長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作為幫扶單位的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也在長田村裡種下了長久的幸福。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從制度層面看,要培育綜合性的治理結構,開展扶貧制度的供給側改革,用系統化的機制設計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止返貧,用體系化的制度安排來促進持續增收。既要研究設計客觀反映新貧困特點的指標體系,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完善貧困對象識別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又要加強緩解相對貧困問題頂層設計,還要加快扶貧開發法律制度建設,確保長效減貧工作依法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