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這塊土地,孕育著辛勤的人民,誕生過無數的美食,每一款都是令台州人魂牽夢繞的滋味。
蛋餅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
酥嫩的餅裡裹攜著肉末,香蔥,梅乾菜等等配料,最後打一個雞蛋,戳破薄薄的餅皮,將蛋液倒進餅裡,炙熱的鐵鍋一下就把蛋液燙熟。
香味隨著熱氣,從戳破的口子裡衝出來,一旁的食客最期待的也就是這個時刻。
一日與友人閒談,聊起許久沒吃的蛋餅,才發現每個人都有各自中意的蛋餅店。
本著一顆吃貨的心,我便踏上了椒江走街串巷的蛋餅尋店之旅。
冬芳蛋餅,老店煙火氣
冬芳蛋餅,在椒江老城區的名號格外響亮,常常是本地人推薦給外來朋友的首選。我雖在椒江生活十數年時間,這裡的名氣早已耳聞,但卻沒來品嘗過。
原本經營店鋪的是一對恩愛的老夫妻,不過可惜的是我到店後並沒有見到他們,想來年紀已大,可能交給下一輩來打理了吧,著實有些惋惜。
「一個蛋餅,加肉加蛋。」
只見阿姨嫻熟地扯出麵團,裹上一層麵粉,然後在掌中團握,夾入蔥花和豬肉末後,手指上下翻飛,餡料裹入麵團中。
啪地扔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攤開,然後拿起攤開的麵餅,左右倒手拍上幾拍,拍落多餘的麵粉,就攤在滾熱的鍋上。
最具靈魂的時候,就是倒入蛋液的時候,這是台州蛋餅獨特的製作方式。
待兩面金黃,戳破酥脆的餅皮,倒入蛋液,立刻便激起了一陣蛋香,哧啦的聲音是蛋液在餅裡燙熟的聲音,也意味著馬上可以開動了。
上桌後,便迫不及待地提起筷子,蛋餅,趁熱才好吃。蛋餅的餅皮略微厚實,吃起來口感軟糯,餡料很是實在,在雞蛋裡加了老酒後,餡料中也能透出一陣老酒的香氣。
由於他家做蛋餅時,鍋上不用任何油,直至快出鍋時才抹上少許豬油,因此整個餅吃起來很香,但卻毫不油膩。
朋友點了一款加蝦的,上桌後掀開餅皮,是肉眼可見的鮮蝦仁,配上烙出來的豬肉香,清新的蔥香,誘人的蛋香,此時再搭配上一碗爽口的紫菜湯,一口入肚,溫暖的感覺便喚醒了一個早晨。
一口蛋餅,落肚體會的是老店的煙火氣息。
>地址:花園新村14號樓
人均:15(豐儉由人)
城門頭蛋餅,意外的驚喜
城門頭蛋餅也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店了,而且在椒江,已經開出了數家分店。
尋店的路上,先聞其味,後見其店。已經許久沒有憑著香氣尋找到好店的經歷了。朋友點上一份梅乾菜蛋餅,同樣是加肉加蛋。
店鋪門口就是蛋餅的製作臺。蛋餅的製作過程大同小異,阿姨嫻熟地裹好餡料,擀成麵餅狀。鍋倒是頗有特色,中間略高,四周偏低。
先灑油熱鍋,等鍋冒油煙之後,再下入攤好的蛋餅,同時將在鍋子周邊低處的油不斷用鏟子舀起來淋在蛋餅上,原本滾了麵粉的白色蛋餅一下變得半透明,可見內裡嫩紅的肉末以及碧綠的蔥葉。
稍等一段時間後,翻面,再淋熱油。不一會兒,麵餅竟神奇地膨脹起來,變成了橢圓的球狀,倒是讓我驚訝不已。饒是我在椒江經歷這麼久,也沒見過這樣的場景。
此時阿姨用筷子戳破餅皮,立刻嗤嗤地冒著熱氣,麵餅也癟了下去,倒入蛋液後,翻轉幾下,再淋上些熱油,待兩面金黃,就出鍋了。
蛋餅餅皮較薄,但是很酥脆,想來是用油澆淋後的結果。餡料透著一陣陣熱氣,各個食材的香氣相互映襯,和諧統一。
梅乾菜也是台州的特有味道了,熱氣騰騰使得梅乾菜獨特的香氣散發地更為誘人。
因為用油較多,火候很大,所以整個蛋餅的香氣尤為突出,不過也是因為用油過多的原因,吃起來略感油膩,此時需要搭配清淡的粥為宜。
一口蛋餅,品出來的是街角小巷的驚喜。
>地址:台州市椒江區巖嶼路12號(近和平路)
人均:15(豐儉由人)
界牌呂記蛋餅,堅守的本心
時隔幾日,朋友小陳向我推薦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家蛋餅店絕對好吃,你別不信,不好吃你來找我。」我也不是個什麼容易上頭的人,既然你說了好吃,那麼便走起吧。
這家蛋餅店在界牌的小巷子裡,簡簡單單的一個門頭,甚至沒有能過落座的地方。怎麼還有裡脊肉和火腿腸可以選擇?咱們不是來吃蛋餅的嗎?
不過我深知一款美食,沒有品嘗就不能妄加斷言。
「一個蛋餅,加肉加蛋加……加裡脊!蛋加點辣」這是朋友推薦的蛋餅配置。
簡簡單單的門頭,一家小小的店面是夫妻二人在忙碌地打理,菜單也簡單地貼在玻璃上,價格出乎意料的實惠,一個蛋餅僅需7元,還留存著未撕扯乾淨的5和6的字樣。
在物價飛漲工資不漲的今日,7元一個蛋餅,應該是老闆對於產品本心的堅守吧。
製作過程中,老闆還往麵團的餡料裡還加了熱油,想必經過熱油一激,食材的香氣已經溢出來了,然後又被牢牢鎖在麵團裡頭。
上鍋之後,老闆不停地拍打麵餅,加入蛋液後,又用筷子將蛋液撥到餅的各個位置,直至兩面金黃出鍋裝袋。
可能就是因為老闆獨特的製作方式,所以袋子裡的蛋餅格外的香氣撲鼻,裡脊肉倒沒有在蛋餅裡,而是裹挾在餅皮外。
咬上一口,嗯,香。薄薄的餅皮在加料之後顯得厚實,老闆對於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所以品嘗起來特別的嫩。
因為在打蛋液的時候加了辣醬,不愛吃辣的我本有點抗拒,但是口感卻出奇的美味。
榨菜和梅乾菜又起到提香的作用。蛋餅香氣濃鬱,富有層次感,裡脊的搭配也是錦上添花,一句話,好吃!
這般美味的蛋餅,搭配上這般實惠的價格。一口蛋餅,嘗到的是店家堅守本心的樸實。
>地址:界牌路188號
人均:12(豐儉由人)
光明路蛋餅,兒時的美好回憶
「光明路那家蛋餅店我們不是很久沒去吃了嗎?」「走走走,我也想吃了。」我和小黑是十多年的朋友,光明路是我兩以前上下學時常經過的道路,這家店也是我們時常光顧的一家蛋餅店。
時間一晃,畢業一年,待我再回到椒江,這座城市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那家店還在,我和小黑便驅車前往了。
光明路旁,是真正的老城區,路旁的樹木已很粗壯,藤蔓也攀上了枝頭,而光明路的小道還是那樣,蜿蜒曲折,卻來來往往。路的盡頭,便就是這家蛋餅店了。
低矮的磚瓦房下,是略顯簡陋的兩個門面,一個是廚房,一個是食客就餐的位置。吊橋頭老店幾個字貼在玻璃上,待我第一次到這的時候,它便在那了,現如今,它還在那。
店裡沒有菜單,玻璃上的手打面、餛飩、蛋餅就是這裡的全部菜單了。
一碗手打面,一個蛋餅,是以前我和小黑的標配,我兩面對面坐著,埋頭嗦著勁道的手打面,大口吃著噴香的蛋餅,然後聊學習,聊生活,聊各自心儀的女生,聊各自未來的夢想。
「一碗手打面,一個蛋餅。」
蛋餅還是當年那樣,阿姨嫻熟地團面,夾料,擀開,上鍋,待熱熟,倒入蛋液,不一會兒便成品上桌了。這裡的麵條也很勁道,湯底也很好喝,我兩都喜歡加上青菜辣包菜,不過今天青菜沒有了,著實可惜。
時間如白駒過隙,小黑還是坐在我的面前,但我腦海裡都還是我們小時候的模樣。
一口蛋餅,嗯,還是記憶裡的味道,香,嫩,油,再吃一口面,確實勁道好吃,就是肉末沒有那麼多了,不過肉末湯的味道還是沒有改變。
想來時間過去許久,成本的壓力也為難著老闆他們,但是這麼長時間,味道還是一如既往,同兒時別無兩樣。
我和小黑一下子就吃完了,和以前一樣,盤子乾乾淨淨,麵湯都沒剩下多少。我想說些什麼,最後還是說了聲走吧。
一口蛋餅,吃出的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地址:光明路與青年路交界處
人均:12(豐儉由人)
詹記蛋餅,魂牽夢繞的家鄉味
一日中午,朋友小馬約我,來到了詹記蛋餅。詹記蛋餅也是老城區的一家老店。
其實這些有名的蛋餅店,沒有一家不是歷經十年二十年的,相較於現在激烈的餐飲競爭,三年五年都稱自己為老店的時候,著實有些嘲諷。
自我初中時便聽說過詹記蛋餅了,但不經過那條路,所以也一直沒有品嘗過。不過小馬一直是那裡的常客。
蛋餅的製作過程也無更多可以修飾且詳細描述的了,就像阿姨熟能生巧的手,仿佛練出了肌肉記憶一般,從麵團到成品,從上鍋到上盤,這都是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地累積下來的地道經驗。
品嘗著香嫩的蛋餅,小馬與我分享了他的故事。
小馬的大學在山東青島,遙遠的路途使得他每次寒暑假才能回家一次。遊子求學在外,魂牽夢繞的是家鄉的味道。
每次放假,他都是先乘飛機,再轉動車,最後公交,一路輾轉,風塵僕僕地回到家,已然是晚上了。
嘗的第一口家鄉味道,就是他媽媽從詹記打包帶回的蛋餅和牛肉湯。「所以詹記的蛋餅的味道,就是每次我回台州的記憶的味道。」
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一口蛋餅,是遊子思鄉,魂牽夢繞的記憶。
>地址:椒江區江城南路68號
人均:15(豐儉由人)
說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