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而自然環境只是影響人的眾多因素的一個方面,因此,風水不可能是萬能的!
風水又分為陰宅風水和陽宅風水。陰宅就是已經去世的人埋葬的地方,陰宅風水也被稱為祖墳風水、墓地風水、墳墓風水等等;陽宅就是活人生活、工作、學習的地方。因為陰宅風水可驗證性不強,本文著重論述陽宅風水。
風水理論源於中國古代,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已形成門派林立之局面其,而且各門各派的理論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逕庭;各派對於陽宅風水的記述可謂汗牛充棟,都說自己得到了真傳,只有自己這個風水門派的風水理論才是正確的,其他都是錯誤的。導致了幾千年來,風水門派紛爭不斷,各風水門派的風水大師們也相互攻擊,一片混亂。筆者以為,姑且不論這些門派的理論誰是真理、誰是謬論,就以現代建築的和古代建築的風格不同來說,各門派還在照搬幾百年甚至是千年前的風水理論,就這一點而言,至少是不妥的。
以下幾點是筆者根據多年風水勘驗,通過數以萬計的實際案例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僅供風水界的大師們與風水愛好者們參考。
第一、現代陽宅應該分為兩大類型:
1、消費性場所,如商鋪、超市、商場、酒樓、酒店、餐館等。這類場所需要將路邊或街邊的人引進該場所內消費,人來得越多,生意也就越好,多多益善。
第2大類型是,非消費性場所,如住宅、寫字樓、辦公室、工廠等,此類場所不需要將路邊、街邊的人引入該場所內消費,路邊、街邊的人進來了,反而是件麻煩事。
很多風水門派的理論卻沒有區分消費性與非消費性場所,而是一概而論,所以,這也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完善的。
筆者認為,針對不同的場所,在理氣與形法上應當有所側重才對。例如,對於消費性場所,應當以形法為重,而不必考慮過多理氣的因素;而對於非消費性場所,則應當以理氣為重,理氣就是讓該場所內部的人吸納自然界之正能量,規避其負能量。正能量多,人就會精神爽朗、頭腦清醒、反應機敏,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自然也就會很高。負能量多了則恰恰相反。
第二,古代風水理論尤為重視門的作用,所以,傳承下來的理論也是如此。而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有著太多的不同,如高度、採光、大門等。古代建築極少有現代都市建築的幾十層高度;古代建築室內採光主要靠門,而現代建築主要是靠大面積的玻璃窗、甚至是整面玻璃幕牆來採光;古代建築各家各戶之大門,直接通向外界並採光,而現代高層之大樓,每家每戶的大門幾乎都在大樓內部,很多大門都沒有採到外界之天光。所以,現代建築之理氣如果還以大門為重的話,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正確的看法是,應該側重於窗戶或玻璃幕牆之採光方向和角度。正、負之能量場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然界的光線透過窗戶或玻璃幕牆而作用於人體,筆者有太多的案例來證明這一點。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自然光,對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長時間接受自然界之正北(坎卦)光照的人,其身體欠佳,尤其是腎和泌尿系統容易出毛病,事業和工作方面也容易失敗,難有起色(坎卦之象義);而長時間接受自然界之西北(乾卦)光照的人,則具有頭腦靈活、富有領導能力、事業易成功、易發達等特點(乾卦之象義)。
第三,古代風水理論對於住宅風水尤其重視形法的作用,但根據筆者的驗證,客觀的講,很多形法上的理論對於農村的獨棟住宅的確有一定的適用性,因為是農村,有相對寬鬆的調整的空間,畢竟,農村以土地的管理不嚴,自己在房子周圍想怎麼種樹、建池塘等,幾乎沒人幹涉。但在城市就完全不一樣了,城市的房子建好後,從風水上講,形法上的東西就已經定了,基本上無法更改,而且,現在城市高樓林立,很多形法上的東西實際上都被踩在腳下了,這些東西也就失去了它原有風水效應了(其實,通過筆者的驗證,對於靜態風水而言,這些形法上的東西對人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哪怕是這些建築物的低層)。
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它特定的環境,古代的風水理論是先賢跟據古代建築的特點總結出來的,但如今,尤其是城市建築與古代建築的物點已經相去甚遠,如果還照搬先賢的理論,明顯是不合時宜的,因此,只有符合現代建築特點並經過大量案例證明的風水理論才是真正實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