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勢磅礴
縱觀中國傳統建築的門、窗、屋簷……這些元素呈現出來的大氣與舒適,是很多其他國家的建築所無可比擬的。
一些傳統建築的屋簷非常寬闊,走在下邊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視野又開闊,與大自然相接。這一點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中國古代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
(2)富麗堂皇
中國的建築尤其是達官貴人的居所顯得非常富麗堂皇,這一點正是取決於琉璃瓦的使用。
在陽光的照耀下,琉璃材料色澤鮮豔,光彩奪目,同時,因其較高的成本,也象徵著主人的地位與身價。
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國傳統的建築物件,通常施以金黃、翠綠、碧藍等彩色鉛釉,因材料堅固、色彩鮮豔、釉色光潤,一直是建築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驕子。
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築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築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築史上的傑作。
(3)活潑靈動
傳統建築四角飛簷翹起,或撲朔欲飛,或佇立欲飄,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築物的沉重感,讓凝固顯得靈動。
雖說在很多國家的建築上也繪有壁畫,然而不管壁畫多麼生動,總是難以與之媲美。
正是因為在這些不被人注意的屋簷上狠下工夫,所以讓中國的建築顯得活潑而靈動。
(4)得山水之勢
中國的建築在選址方面非常講究,「風水學說」也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建築物覓得好地基。
很多達官貴人的居所無不是依山傍水,環境清幽。
有山,易取其勢,視野開闊,排水順暢;有林,易取其物,蒼柴豐盛,鳥鳴果香;有風,易得其動,空氣清新,消暑滅病;有水,易得其利,魚蝦戲躍,鵝鴨成群。
故此,若靠山面水,側有良田沃土,陽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當然是公認的益於人類生存的最佳選址。
當一些自然條件不能滿足建築的需要時,聰明的中國人會開動腦筋利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使得院內院外自然銜接,給主人以「天上人間」的感覺。
久居其中,也不覺煩膩,越久越會心曠神怡。
而這一特點更加突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築中的應用。
這樣的思想用現代的建築理論解釋就意味著「回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