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2020-12-24 大語文國學經典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中國最早的史前建築,誕生於距今約1萬年的舊、新石器時代之交,即原始農業開始出現,人們的定居要求開始增強的時候。而最早顯現出初步的關於美的也即廣義藝術要求的建築,則出現於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從一種結構體系而言,中國傳統建築終結於20世紀初。

中國傳統建築以漢族建築為主流,主要包括城市、宮殿、壇廟、陵墓、寺觀、佛塔、石窟、園林、衙署、民間公共建築、景觀樓閣、王府、民居、長城、橋梁大致15種類型,以及牌坊、碑碣、華表等建築小品。它們除了有基本共同的發展歷程以外,又有時代、地域和類型風格的不同.

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無所不在,建築物的營造也不例外。嚴格的建築等級制度本質是主張君權至上的儒家等級思想的具體化,根據人們的身份等級制定建築標準,任何人不得逾越,體現出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基於中國長期的宗法社會土壤,中國建築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倫理觀,而與歐洲、伊斯蘭或古印度以神廟、教堂和清真寺等為主的宗教建築成就有著明顯的不同。

儒家思想對於我國古建築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講究建築的和諧美。儒家認為和諧是一種最高的倫理準則和美學境界。古代傳統的「前堂後寢」、方正對稱的布局就體現了這種美學主張,中國建築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但有此類型如園林、某些山林寺觀和某些民居則採用了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構圖方式,都十分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審美習慣,這與歐洲等其他建築體系突出建築個體的放射外向性格、體形體量的強烈對比等也有明顯的差別。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也對建築風格影響深遠。中國傳統的建築活動在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影響下,特別強調選址,注意將建築組織到自然環境中,提高整個自然環境的美學質量。許多著名建築群的選址基本是對自然環境的選擇,於是,形成了名山必有古剎的中國古建築的分布特點。勘察地形、看風水是建築動土之前的大事。因此,上至宮殿皇陵,下如茅屋瓦舍無不小心翼翼、認真對待。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築鑲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而與其他建築體系更強調人工與自然的對比不同。

儒家講究孝道和厚葬,重視喪葬制度,因此,我國古代祠廟和陵墓建築相當發達。中國的宗法倫理觀念,也影響至幾乎所有建築類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賢聖哲的準宗教建築壇廟,以及在特別強調血緣宗親關係、特別重視「慎終追遠」、「視死如生」等觀念的文化背景下發展的帝王陵墓等,它們幾乎是中國特有的建築類型,以規模之隆重,氣氛之肅穆而令人矚目。

儒家思想對民居空間設計影響深遠。從目前存留的種類繁多的民間公共建築如宗祠、先賢祠、神祠、會館、書院和景觀樓閣等來看,無不深深浸染著傳統文化精神。其中民居不但種類繁多,形式十分多樣,而且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對普通人生,其所體現的群體文化心態也率真而質樸。中國古代民居以庭院建築為主,布局一般也是將重要建築置於中軸線上,兩側均衡對稱安置次要建築,若干庭院組成建築群。在這類民居中、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如尊長居中等。民居中尊卑有序、長幼男女有別,各色人等的起居、活動空間有明顯區分的做法,是儒家的宗法禮教等級觀念在居住文化方面的反映,此類建築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

儒家對建築思想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城市和建築群大的平面布局方面,它的觸角波及單體建築的每一個細小方面。不僅重要建築受禮制的約束,甚至普通民居的開間多少、屋頂的形制、高矮、進深、門的大小、漆畫及裝飾物的顏色、類別、數量等細節,歷朝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任何人都必須遵守。

總之,中國傳統建築的總體特點是: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規劃嚴整,造型優美,裝飾豐富多彩,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等。從這樣的建築特點中可以透視中華文化的精神: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權至上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注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講求天人合一;重視對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是中國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1)氣勢磅礴縱觀中國傳統建築的門、窗、屋簷……這些元素呈現出來的大氣與舒適,是很多其他國家的建築所無可比擬的。一些傳統建築的屋簷非常寬闊,走在下邊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視野又開闊,與大自然相接。這一點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中國古代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 (2)富麗堂皇中國的建築尤其是達官貴人的居所顯得非常富麗堂皇,這一點正是取決於琉璃瓦的使用。
  • 中國古代建築有何特點?
    那麼,中國古代建築具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以下就從建築裝飾、平面群體組合、色彩、大屋頂等幾個方面深入探討一下:中國古代的建築裝飾,不僅具有濃厚的東方文化神韻,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古代建築的藝術表現力,使建築物的外觀形象更加優美,也是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獨有的特色。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飛簷鬥拱的亭臺樓宇、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築、詩意的園林以及古樸的民居...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築,共同演奏了這支氣勢磅礴的樂曲。那麼,如何欣賞古代建築?它們又有哪些特點呢?不同朝代建築,都跟那個時代歷史的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更多關注建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備考,國考常識積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
  • 中國建築之上海傳統建築的四大特點
    上海傳統建築具備兩面性:一方面,上海在歷史上一直是江南的一部分,其傳統建築體現著江南傳統建築的特徵;另一方面,「襟江帶海」的地理格局,使上海的航運商貿快速發展,聯通四海八方的便利給上海帶來了外來文明,其建造技術、風格元素等方面的變化也顯而易見。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傳統建築特點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情況下,眾多的山嶺、自成一統的水系使福建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社會經濟區域。中原建築文化傳入福建就被阻隔,從而積澱下來。因此,中原傳統建築文化的某些觀念,如今在北方已十分淡薄,在福建卻穩固地留存至今。許多明清建築在風格、作法上仍常常留下北方唐宋時期的特徵。
  • 中國古代建築 木架構 三分法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
  •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那遠遠伸出的屋簷、微微起翹的屋角、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以及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已形成完善的體系。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五、京派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 日本傳統建築「一戶建」的四大特點
    一、極簡設計的魅力日本的一戶建雖然是獨棟建築,但說實話,並非像中國的別墅那樣,用「面積大」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有些一戶建甚至面積與公寓相差不多。但內部來看,極簡設計在一戶建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室性,空間布局自由,靈活無礙。
  • 中國傳統建築在傳統建築色彩的進程很少間斷,穩定的傳承性
    中國傳統建築在傳統建築色彩的進程很少發生間斷,表現出穩定的傳承性。但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會帶來材料、技術、文化審美的變化,正是這些不同性最終形成了華夏民族絢麗多姿、獨樹一幟的建築色彩。  在我國古代,建築的規模、形式、色彩的使用都有著嚴格的限定,一般而言,皇家使用的色彩,對老百姓而言就是禁忌的顏色。如,北京的故宮和四合院建築,故宮的色彩富麗堂皇,而民間的四合院卻是以灰色為主。這樣的限定雖然不能讓民間的色彩盡情發揮,但是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卻控制了大環境色彩的整體協調。而且由於建築材料多數為就地取材,所以色彩地域性特點非常明顯。
  • 古代宗教建築的特點以及代表性建築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佛塔是佛教建築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建築類型,起源於印度。最初塔是作為供藏佛骨(舍利)用的,以後隨著宗教的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紀念建築。
  •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新晉自媒體小編一枚,很榮幸能在這裡分享一些建築設計方面的文化歷史、和大家進行體現參與感和獲得感的心與心的交流。那麼話不多說,先開門見山地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到底是什麼吧。接下來我將從文化時空、建築類型、特點布局的三個大方面來向大家展示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具體內容。從文化時空方面看在有實物可考的建築發展史中,中國的古建築文化的起源應該追溯到迄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史前社會,典型實例為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及圓形淺穴式房屋。
  • 烏託邦的規劃和建築是有一些共同特點的
    許多烏託邦作品都在規劃和建築上用了不少的筆墨,每一位烏託邦作家差不多都是規劃工程師。因此《中國大百科全書》在「城市規劃」卷目中,專有「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城市規劃」條目。比如歐文在《致拉納克郡報告》中提出的「大方形新村」、「大平行四邊形新村」,他還附了公社的模型圖。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魏晉時期的石柱類建築有古希臘風格
    ——梁思成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以木結構體系為主。今天建築史君選取了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節點,讓大家在輕鬆之餘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見證五千年文明歷程
    ——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以木結構體系為主。今天建築史君選取了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節點,讓大家在輕鬆之餘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01碑碣(Stele):古代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圓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紀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
  • 中國古典建築基本特點
    原標題:中國古典建築基本特點 城市規劃特點 一丶概述 市:物品交換場所(沒有規劃的城市) 無規劃的靠近河流,運輸靠船。中國古代城市之間是沒有廣場的。 中軸線:最中間為皇宮,最中心是太和殿。午門、大前門、前門大街、永定門(正南門)、天安門、地安門、鐘鼓樓。
  • 中國古典建築的七大特點
    從北部的四合院到南部的竹棚; 從擁有精緻屋頂的宮殿到優雅的花園,中國古代建築具有自己的風格,具有獨特的特色。以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七大特色。1.木結構 受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限制,木材是用於建造大多數中國傳統建築結構的主要材料。
  • 中國古代建築的禮法制度
    中國傳統社會以「禮」治國,早在周代建築等級制度即已形成。如《周禮·考工記》記載:「王城方九裡,公城方七裡,侯伯城方五裡,子男城方三裡,不得僭越。」中國古代建築有許多數字上的講究,九是陽數中最大的數,所以在建築中凡用九的數字就是最高等級,例如開間九間、臺階九級、鬥拱九踩、門釘九路、屋脊走獸九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