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
宗教建築是人們從事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包括佛教的寺、塔、石窟寺、道教的廟觀,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等。此外,寺廟建築除石窟寺外多營建成院落式。
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
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道兩教各具特色,既相互排擠,又相互滲透。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
佛塔是佛教建築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建築類型,起源於印度。最初塔是作為供藏佛骨(舍利)用的,以後隨著宗教的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紀念建築。塔隨佛教傳人我國後,由於中國文化自身的強大主體地位,塔的內涵和建築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種類也日呈多樣,有樓閣式、密簷式、金剛寶座式、竄堵波式等數種,其中樓閣式是中國佛塔的主流形式。
中國佛教石窟也是從印度傳人的,實際上是一種依山開鑿的特殊佛寺,因此也稱石窟寺。中國最早的石窟當在新疆,以後經河西走廊而遍及內地。現存石窟較多集中在北方如新疆、甘肅、山西、河南等地,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蘇也有一些,但建造年代較晚,規模也較小。我國最著名的石窟群有四處,即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中國佛教代表性的建築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石窟密布於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裡。歷史悠久,是洛陽最經典的景點。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是杭州歷史悠久、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國十大古剎之一。
中國道教代表性的建築
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歷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
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形成了「五裡一庵十裡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綿延140裡,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青陽宮
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重建,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青羊宮是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宗教建築是有靈魂的,置身其中,人們往往能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同的宗教營造不同的氛圍,但都讓建築充滿著強大的感召力。它們是宗教文化的結晶,更是救贖心靈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