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之上海傳統建築的四大特點

2020-12-11 古建家園

上海傳統建築具備兩面性:一方面,上海在歷史上一直是江南的一部分,其傳統建築體現著江南傳統建築的特徵;另一方面,「襟江帶海」的地理格局,使上海的航運商貿快速發展,聯通四海八方的便利給上海帶來了外來文明,其建造技術、風格元素等方面的變化也顯而易見。

獨特的發展歷程,催生了具有地域文化烙印的營造技術,可將其歸納為:「小而美」、「巧而精」、「素而撲」、「糅而諧」四大特徵。

一、小而美

與江南地區的其他都會城市(如蘇州、杭州、楊州等)相比,古代上海地區的傳統建築在規模、形制、裝飾上都要略遜一籌,較少出現大型的廳堂、宮觀,許多宅院、寺廟、園林往往並不宏大,透著一種「小而美」的智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地理的「邊緣性」、「偏僻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源於強調「隱逸」、不事張揚的獨特地域文化。

頤園佔地僅數畝,園內空間布局疏密有致,收放自如,山、池、橋、樓、閣、齋、舫、榭、廊、古樹、翠竹等要素齊具,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呈園林之意趣美。

二、巧而精

上海傳統建築中有一些結構與造型結合完美的例子,體現出極高的營造技藝。如泗涇馬家廳,樓下正廳室內不見平頂樓板,只見屋架坡頂,後樓為上下雙草架結構,南北有兩列翻軒,南面疊鬥加雙脛翻軒,北面軒較窄且無脛,這種做法可以使有限的底層高度顯得更高一些。樓上南側也做成雙脛翻軒,頂部也是草架頂,儀門為木架結構,突出於南面廊,頂部有木鬥栱承託門樓簷蓋。

有時,精巧的木構與內部空間及整體造型完美匹配。如真如寺大殿內四根金柱與一圈簷柱,一起支撐起屋面結構吊頂下的明栿構架與吊頂上的草栿構架,使得大殿前面的禮佛空間裝飾精美大氣,四根金柱之間的空間尺度近人,金柱與一圈簷柱之間的回閉禮佛空間氣氛適宜。

大殿為單簷歇山頂,歇山收山較小,屋頂較為陡峭,因鬥栱在外簷僅出一跳,導致出簷尺度不大。大殿翼角角梁做嫩戧發戧,角梁端部翹起,使得屋面簷口形成緩緩升起的柔美曲線,四個翼角舒緩展開,呈現出結構之美。

三、素而樸

上海傳統建築在用材、裝飾細節和空間塑造上崇尚素樸,常有不事雕琢而居自然之美。其內院空間相對較小,沒有假山水池、穿廊小徑,只有水井、小型綠植,簡單樸素,但空間經濟合理,功能適宜。一些民居廳堂,雖用料不惜代價,卻素麵朝天,少有彩繪、雕飾。

一些民居廳堂,雖用料不惜代價,卻素麵朝天,少有彩繪、雕飾。如松江蘭瑞堂,面闊5間,進深9架,部分柱及梁枋採用楠木,堪稱大宅,但其梁枋全為素麵,素雅簡潔,風格獨特。

四、糅而諧

上海傳統建築中,一些中西合璧的清真寺、天主堂內充滿了糅合、交匯的建築語言,不少領風氣之先的傳統民居也大膽吸收新式裝飾、做法,許多公共建築如學校、會館工所等更喜將建築符號、細部兼容並蓄。

位於浦東陸家嘴的穎川小築(陳桂春宅)建於1914-1917年,布局上仍然屬於傳統的院落式住宅,風格上則是中西合璧。陳桂春是會德豐駁船行的買辦,原籍河南,因而取名「穎川」。四進三院布局,佔地約3.5畝,建築均為二層,原有建築面積2423.25平方米,現存1786平方米。

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有大小房間共70間,其中58間位於中軸線上。原房主陳桂春靠為外商駁運貨物而發跡,其背景雖與早期買辦不盡相同,但住宅中也反映出中西文化的雙重影響。整座住宅是四進三院的典型傳統大宅(現只保留中央部分),軸線對稱,層層深入,秩序分明。第三進是正房,五開間,帶有近似方形的院子,兩側為三開間的廂房,從正對院子的立面看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建築,但正房兩端被廂房擋住的兩個開間則完全是西式風格。

同樣,廂房正中開間為中式,兩端開間為西式,帶有西式的天花、鋪地和百葉門。建築正面外觀是五開間硬山式,小青瓦屋面,完全為中國傳統風格,但各進兩側封火山牆卻是地道的西式作法。這座建築將中西建築風格合於一體,又布置得極具特色,顯示出亦中亦西的特徵為指導思想。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為建築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建築+文化+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1)氣勢磅礴縱觀中國傳統建築的門、窗、屋簷……這些元素呈現出來的大氣與舒適,是很多其他國家的建築所無可比擬的。一些傳統建築的屋簷非常寬闊,走在下邊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視野又開闊,與大自然相接。這一點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中國古代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 (2)富麗堂皇中國的建築尤其是達官貴人的居所顯得非常富麗堂皇,這一點正是取決於琉璃瓦的使用。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日本傳統建築「一戶建」的四大特點
    一、極簡設計的魅力日本的一戶建雖然是獨棟建築,但說實話,並非像中國的別墅那樣,用「面積大」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有些一戶建甚至面積與公寓相差不多。但內部來看,極簡設計在一戶建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室性,空間布局自由,靈活無礙。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背山面海,素有「東南山國」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福建境內多山多河,人們被山脈河流分隔在不同的區域,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小經濟區域,福建傳統建築多因地制宜,建築類型多樣,建築形式各具特色,地區差別十分顯著。
  • 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宗教建築。宗教建築是僅次於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的另一重要建築類型。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道兩教各具特色,既相互排擠,又相互滲透。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四川自古為多民族雜居地區,建築式樣及內容豐富多彩。對於成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川菜、火鍋等,其實古建築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海派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
    1929年,沙遜大廈建成,被譽為遠東第一樓,對比古典主義建築形體、構圖、裝飾都與大幅簡化,退臺式設計,豎向線條輪廓,抽象幾何形裝飾,尤其是他高達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在材料、空間等方面都迥於傳統古典主義風格。這種現代幾何元素的應用,標誌著上海全面走向裝飾藝術風格,俯瞰千裡堤岸,濃縮萬國精華。傳統與新潮碰撞,西式與中式交融。
  • 建築之魂|現代建築如何傳承傳統建築藝術精華?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布局工整,雕梁畫棟以木楔固定,不著一釘、自成體系,是中華人民的智慧結晶,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璀璨明珠。它,被稱為中國古建築之神,工藝奇特,不用一釘一膠,卻能讓家具、建築牢固,是驚豔千年的傳統中國美,它就是——榫卯。
  • 閩南建築:古老的泉州傳統建築
    蔣欽全對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精益求精,為進一步提升技藝水平,系統研究學習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知識,同時開始涉足園林古建築業,承攬營建古建工程。2011年,他被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大師收為關門弟子,其傳統古建築營造技藝更是突飛猛進,實現了質的提升。自2002年起,由他親自設計或主持設計的古建築工程及石雕工程遍及海內外,在業界享有良好知名度和信譽度。
  • 淺談:中國傳統建築之中國古典園林
    園林是我國傳統建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注重利用自然地形開池引水、推山疊石而使之「有高有低、有曲有深」並且「自成天然之趣」。另外在建築物的配置上也儘量順應自然,隨高就低、蜿蜒曲折而不拘一格,從而使建築與自然環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起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 別再山寨歐洲建築了,中國傳統建築這麼美(下)
    上期我們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中的前四種:皖派、閩派、粵派、川派。今天我們將介紹剩餘四種:京派、蘇派、晉派、海派。作為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格局是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其實在其他地區也會存在,但北京四合院有著它獨有的特點。
  • 義大利的四大建築風格之 拜佔庭式建築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拜佔庭建築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伴隨著頻繁的政權更替和文藝思潮的演進,加上舶來文化的影響,義大利的建築呈現出豐富多變的風格和別樣的獨特風韻。各種流派在這裡匯聚、交替、融合,為義大利的建築歷史打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我們將以義大利的著名建築為例,為您解析拜佔庭式、羅馬式、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築的不同特點,帶您領略義大利建築或華美或雄壯的流轉風情。  解析義大利的四大建築風格(一)  拜佔庭式建築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備考,國考常識積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
  • 建築設計知識:中國建築有哪些主要特點
    中國建築有哪些主要特點?中國建築有較明顯的陽剛陰柔之分。自古以來,我國傳統建築藝術就存在著兩大體系。其一為正規的官式建築,主要包括直接為皇帝服務的皇宮殿庭。為封建宗法禮制服務的祭詞性壇廟,以及京師及各地的官衙、府邸和防衛性建築,這些建築一般均按中央政府工部頒布的法式和規範進行設計施工。
  • 衝繩首裡城公園,融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
    衝繩首裡城公園是曾多次被破壞燒毀,以唐朝風格重建的建築,是琉球王國象徵性的建築。作為衝繩島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有鮮明的琉球風格,並且糅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蓋滿多少個後就可以在出口處換取小小的伴手禮或者貼紙。
  • 中國古代建築有何特點?
    那麼,中國古代建築具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以下就從建築裝飾、平面群體組合、色彩、大屋頂等幾個方面深入探討一下:中國古代的建築裝飾,不僅具有濃厚的東方文化神韻,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古代建築的藝術表現力,使建築物的外觀形象更加優美,也是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獨有的特色。
  • 裝配式建築撬動鄉村經濟,上海鵲之家造就中國速度
    裝配式建築,不僅是理念上的更新,上海鵲之家模式在開發運營中,更具有傳統地產所不具有的優勢:  01  從規劃開始,無縫連接各環節  上海鵲之家多種類型可定製的建築產品,企業可擺脫繁瑣的前期規劃設計階段,快速完成地塊規劃,上海鵲之家將第一時間,為您分拆下單生產預製件產品。
  • 中國傳統建築,皖派、閩派、蘇派:古韻之大美!
    千百年來,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由於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留下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傳統建築從一定的角度體現傳統文化的形態,傳統的特點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傳統建築正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建築是歷史留下的饋贈,見證了興衰更迭,與時俱進。千百年來。
  • 建築設計:中國傳統建築有哪些中庸思想?
    「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適用而經久不渝。這一點實際是與「恆久意識」相通的,進而演繹為不偏不倚、允當適度之意。在人格思想上並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而是追求執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所謂「君子訥訥於言」。施之於建築,則表現為不求外顯而求內涵的特點。可以認為,君子之建築亦是「訥之於言」的。中國建築往往把精華和高潮放到最裡面,放到最後面,而前面則只是樸質的牆。
  • 中國建築四大類別,感受中華美學
    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獨特類型,為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二、莊重嚴肅的廟宇、道觀1、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