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函谷關風景

2020-11-02 褲網雄

實拍盡人皆知的函谷關,說到函谷關小編不得不說這裡曾經歷經歲月,種種痕跡都透出一種古代的的歷史感,遊覽過的遊客對函谷關應該都有種依依不捨,有種留戀的感覺的吧,函谷關雖然歷經許多年但是依舊保留許多年代久遠的氣息與各種建築,當然如今也是風景名勝區,小編千山萬水來到了函谷關景點,一路奔波終於來到這座期待已久的景點,可以說是特別的宏偉與擁有獨特的魅力。原創

當小編踏進函谷關時內心無比的興奮,千山萬水到達的景點,不僅如此宏偉,整體的景觀實在令人深深難忘,盡人皆知的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同時還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哦,比如歷史上的函谷關有兩座的,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左右處的王垛村,漢關位於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左右位於洛陽新安縣,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相信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的。

遼闊的地面掩蓋著密密麻麻的小草,太美了,近看像草坪,遠看像遼闊的草原,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同時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在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一睹風採。

高高在上的雕像實在是太宏偉,太雄偉壯觀了,這就是歷史留下的痕跡,訴說著種種事跡,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函谷關真是一處歷史博大精深之處,小編一邊欣賞一邊遊玩,只見附近的遊客人山人海各自拿著相機拍照留影,有的站在雕像腳下擺著各種姿勢拍照,有的在談風說笑,各自都特別忙,個個都是心情愉悅。

比如裡面的函谷古道,古道顯的有些痕跡,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還有東起弘農澗西岸的函谷關東門,橫穿關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溝、黃河峪、狼皮溝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長15公裡左右,是這一帶唯一的東西通道,谷深50~70米左右,谷底寬10米左右,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嶇狹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巖林立,地勢險惡,地貌森然,比如古書上說函谷關道,車不分軌,馬不並鞍,一泥丸而東封函谷,函谷關不愧是一處令人難忘之地,各處都顯的各有千秋。

茂盛的樹木在太陽光照射之下顯的更佳的茂盛,綻放出無比誘人的樹枝,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函谷關的魅力與各種古老的氣息,只有遊覽過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只有接觸過才能熟悉裡面的歷史與各種建築的精髓。

大家對函谷關怎麼看,去旅遊過嗎,一起來談談對它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函谷關文化產業園項目案例
    函谷關文化產業園總體規劃以函谷關老子文化為核心,打造集文化體驗、文化觀光、文化教育、養生度假、休閒運動等功能於一體,以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為主體,聯動養生養老產業、房地產業、休閒農業、戶外運動業一同發展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 函谷關旅遊區景點建設項目
    2001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風景名勝區。為進一步保護和開發這一珍貴歷史文化資源,省計委以豫計社會[2001]510號文對下建設內容予以批覆。  三、基礎設施建設:    給排水工程(5公裡上水管道,8公裡排水管道):供電工程(建設50千伏變電站一座);停車場建設工程(4500平方米);觀景大橋一座(長2公裡,寬6米);函谷關碼頭一座;古道綠化及環保建設工程。
  • 函谷關,被「清理」了!
    冬日的函谷關,當雪花緩緩飄落,雄偉的關樓一點點變成白色,彷佛穿上了銀色的戰甲。清掃景區南大門超靚吧,函谷關雄關前的紅桃10也許你多次來過函谷關,但不一定見過它雪後這般的模樣。如此富有詩意的冬日,不如約上兩三好友,踏雪訪古,賦詩當歌,自在享受一番難得的函谷雪。
  • 函谷關和潼關:地圖還原函谷關和潼關古代重要戰爭
    為什麼要把函谷關和潼關放在一起函谷關潼關黃河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座:秦關、漢關、魏關弘農河大軍攻打函谷關第一件事就是渡過弘農河六國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攻擊函谷關的目的就是要走崤函古道,通過後可直達關中地區秦末大亂,劉邦向西進軍,函谷關下只能望關興嘆,後來繞道南陽走武關才拿下關中
  • 美景:帶你看不一樣的函谷關
    向你致以節日的問候@所有靈寶人@所有喜歡函谷關的人相信你欣賞過她的美景也曾經領略過她的風光但這組航拍高清大圖你也一定會驚嘆她,真美函谷關,愛了「黃河猶向關前折「也很美依河而美的函谷關在清晨的第一縷曙光中甦醒把車停靠在生態停車場
  • 影視劇中出現的函谷關,軍事地位到底有多重要?來函谷關景區揭秘
    說起函谷關,可能很多人沒有來過,甚至不知道函谷關在哪裡,但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函谷關這三個字也算是家喻戶曉了,尤其是戰國時期關於秦國的電視劇,更是經常提到函谷關。同時,函谷關作為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同樣在我國的文化史上擁有重要的作用。到了今天,函谷關的軍事作用已經沒有了,而是變成了一個歷史風景區,等待著人們去了解。
  • 遙望函谷關——與青年作家網創作採風團到三門峽採風未去函谷關
    2020年12月13日上午,我隨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創作採風團前去三門峽採風,因時間關係,參觀完虢國博物館後,就打道回府,而未去函谷關了。只能在夢裡遙望一下函谷關了!雖是遺憾,但打心眼裡望一望函谷關的艱險也許是能夠滿足一下好奇之心的。
  • 函谷關在現在什麼地方?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長達五十公裡的峽谷,東頭是函谷關,而西頭就是潼關。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迭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 函谷關風景區風光迷人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
  • 崤函古道第一關-「函谷關」
    函谷關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東臨弘農澗河,河寬流急;南依秦嶺,巍峨挺拔;西靠衡嶺,綿延逶迤;北瀕黃河,驚浪滔天。函谷關有三處,第一處關是周、秦函谷關。
  • 離開三門峽路過史上著名的函谷關就來看看,床車旅行去西藏在路上
    離開三門峽露營地準備出發去潼關,正好路過函谷關。函谷關也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關口,而且也有歷史上的古老通道函關古道。現在這裡也是一個景點了,裡面有老子像。門票在這裡買是75,停車場停車10塊微信掃二維碼支付。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來到古都洛陽,函谷關一定要去的。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函谷關景區共有三個「函谷關」,他們分別是「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我們去的「函谷關」,首推遊覽「秦函谷關」。「秦函谷關」與戰國時代的「六國合縱抗秦」有關,還與「雞鳴狗盜」的孟嘗君故事有關,「道德經」也是老子在「秦函谷關」寫就的。
  • 函谷關與潼關地圖補遺
    這是秦函谷關及函谷的地形圖,能看到所處位置真是今天的X007縣道。本來我還不能確定這條就是函谷,因為北面還有一條山谷。有熟悉的網友確認了,並指出北面那條山谷是有水的。函谷之所以是交通要道是因為能通車,而北面的則通不了車,只能過人。
  • 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簡介
    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位於豫秦晉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河南    省三門峽市靈寶境內,是一處融軍事文化和老子文化為一體的國家    函谷關始建於西周,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因關在谷    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建關3000年間,這裡曾經發生過大小戰役200多次,其中有16次重大戰役甚至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春秋    末期,道家鼻祖老子在函谷關著寫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    獨有並影響世界的道家文化,奠定了道教文化的發展基礎。
  • 河南靈寶 華夏古戰場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區,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裡。
  • 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
    那麼,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因為都靠近黃河,相距較近,有人把函谷關和潼關誤以為一回事。其實,函谷關和潼關是長安城和洛陽城之間的咽喉不為,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關隘。函谷關佔據崤函咽喉,北依黃河,南挽秦嶺,西接衡嶺,東臨絕澗,深險如函,盤踞谷中。
  • 雄關要塞—函谷關的歷史印記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 叩開函谷關,開啟雄關探索發現之旅
    來到古都洛陽,函谷關一定要去的。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函谷關景區共有三個「函谷關」,他們分別是「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我們去的「函谷關」,首推遊覽「秦函谷關」。「秦函谷關」與戰國時代的「六國合縱抗秦」有關,還與「雞鳴狗盜」的孟嘗君故事有關,「道德經」也是老子在「秦函谷關」寫就的。不是說漢關和魏關就不去遊覽了,這裡是說,如果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去「秦函谷關」比較好。
  • 中國古代的三個函谷關都在哪裡?
    函谷關為天下雄關,千古要塞,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是中國建置最早的古代雄關要塞之一,有「四大名關」之稱。函谷關有三座,即古(秦)函谷關、新(漢)函谷關和魏函谷關。【古函谷關】古函谷關又稱秦函谷關,簡稱秦關,在今河南靈寶市北函谷關鎮王垛村,北距三門峽市75公裡,「西去長安四百裡」。因關城在山谷之中,深險如函(匣子)而得名「函谷關」。函谷關始建於戰國之秦國,為秦長城的防禦體系。函谷關西據黃土高原,東臨山中絕澗,南接巍巍秦嶺,北塞滔滔黃河。
  • 漢函谷關:兩京故道第一門戶(圖)
    漢函谷關開欄語漢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兩京故道的重要關隘。核心提示漢函谷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漢樓船將軍楊僕所建,至今已有2100餘年。作為洛陽通往西方的「第一門戶」,漢函谷關東指洛都、西望長安,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為「洛陽八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