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2020-08-05 紫雲高天

來到古都洛陽,函谷關一定要去的。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函谷關景區共有三個「函谷關」,他們分別是「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

我們去的「函谷關」,首推遊覽「秦函谷關」。

「秦函谷關」與戰國時代的「六國合縱抗秦」有關,還與「雞鳴狗盜」的孟嘗君故事有關,「道德經」也是老子在「秦函谷關」寫就的。不是說漢關和魏關就不去遊覽了,這裡是說,如果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去「秦函谷關」比較好。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秦函谷關

春秋時期,函谷關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函谷關最早屬於晉國,後來晉國衰落,分為趙魏韓三國, 最後函谷關被秦人奪去,成為後來秦國進可攻,退可守,劍指六國的前沿陣地。

函谷關在稠桑原的一條裂縫中,這條裂縫長十五公裡,絕岸壁立,寬不過數米,可謂是「車不能方軌,馬不能並鞍」。稠桑原的高度非常高,四周峭壁陡立, 當時的稠桑原上樹木高大茂盛、荊棘叢生,是天然的屏障。要想從洛陽進入關中,或是從關中來洛陽,沒有其他路可走,只能從這條裂縫通過,秦時的函谷關,是唯一的咽喉要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函谷古道

函谷關歷史典故很多,這裡只是扼要說下:

1.雞鳴狗盜

話說秦昭襄王其弟涇陽君聽說孟嘗君被囚禁起來,想救孟嘗君就要拿狐白裘衣去求幸姬。狐白裘衣已經送給秦昭襄王,就放置在庫房裡。如何才能得到這件衣服成了問題,雖說是秦王的弟弟,那也不好去要吧,更何況也不一定就會給你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偷。

幸得涇陽君門客從狗洞進入庫房,門客聽有動靜學狗叫,騙走巡夜人,盜得狐白裘衣,送給幸姬。幸姬才幫忙弄到出關文書。孟嘗君一行逃至函谷關,函谷關規是「雞鳴開關,日落閉關」。

後有追兵,形勢危急。還是門客急中生智,站在土阜上學雞鳴叫,雞有個習慣就是從眾,報關的雞聽到叫聲,一切叫了起來。按照關規,函谷關開門了。孟嘗君一行人出了函谷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

2.紫氣東來

傳說函谷關令尹喜,清早起床出門, 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忙令官吏清掃關道,恭候異人。不多時,果見一老翁倒騎青牛,向函谷關走來。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後,誠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在此著寫了彪炳千古的 《道德經》。至此, 「紫氣東來」從函谷關流傳至今。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函谷關.老子青牛雕像

據歷史記載戰國時期,秦軍每次都是從鹹陽出發,過函谷關,然後兵鋒直指列國。列國合縱伐秦,合縱之師每到函谷關 ,便被函谷關守關秦軍阻擋,各國均以保存實力為主,不願意打頭陣衝擊關隘。賈誼的《過秦論》描述:「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兵巡而不敢進!」,函谷關成了戰國時代的雄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叩開函谷關,看見紫氣東來

劉、項大軍

秦朝末年,項羽、劉邦起義抗秦, 項、劉雙方與楚懷王約定「先攻入鹹陽者為王」。項羽與秦國章邯大軍在函谷關外相遇,耽誤了入關時間。正當項羽與章邯交戰之時,劉邦繞過函谷關,率先進入鹹陽。按約定劉邦可在鹹陽稱王了......

函谷關的歷史跌宕起伏,這裡上演過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戲。如果你到洛陽,一定要來函谷關遊覽一番,你會不虛此行。

我是紫雲高天,寫文離不開你的支持。

歡迎關注、點讚、評論。


函谷關門票:¥50/人。

交通推薦:洛陽火車站——靈寶火車站,在靈寶火車站內座8路車就到景區。

出行前建議:查詢景區天氣、交通情況(疫情期間景區開放時間和要求)

相關焦點

  • 不到函谷關,不知道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不理解老子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現在的函谷關景區,應該是古代的秦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為何因為黃河而逐漸廢棄?
    不過如今的函谷關早已被廢棄,成為旅遊景點,附近有鐵路和高速通過,或許在開車和坐火車的時候,函谷關只是路上飛馳而過的一個地名,然而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卻是從洛陽向西入關中的必經之地,由於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可以說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別有洞天之十八『函谷關』。
    函谷關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同為我國古代的重要關口。》的靈谷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起源地
  • 叩開函谷關,開啟雄關探索發現之旅
    來到古都洛陽,函谷關一定要去的。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函谷關景區共有三個「函谷關」,他們分別是「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我們去的「函谷關」,首推遊覽「秦函谷關」。「秦函谷關」與戰國時代的「六國合縱抗秦」有關,還與「雞鳴狗盜」的孟嘗君故事有關,「道德經」也是老子在「秦函谷關」寫就的。不是說漢關和魏關就不去遊覽了,這裡是說,如果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去「秦函谷關」比較好。
  • 函谷關在現在什麼地方?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長達五十公裡的峽谷,東頭是函谷關,而西頭就是潼關。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迭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 河南靈寶 華夏古戰場函谷關
    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函谷關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同為我國古代的重要關口。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曾於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經》。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 河南省函谷關景區簡介,國家AAAA級人文遊覽區
    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位於豫秦晉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境內,是一處融軍事文化和老子文化為一體的國家AAAA級人文遊覽區。交通路線交通區位:310國道、隴海鐵路、連霍高速、鄭西高鐵匯合於景區所在地靈寶市,連霍高速靈寶函谷關出口距離函谷關旅遊區約1公裡;國道:延310國道在靈寶市區三仙鶴轉入開元大道,見到指示牌右轉即到;
  • 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多次保衛秦國免於亡國,為何後世被潼關取代?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混戰,秦國從開局時的弱國到後來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秦國與其他國家邊境最重要的關隘,便是函谷關,其他六國被稱為「關東六國」,便是因為處在函谷關以東得名,那麼函谷關究竟位於何處?為何這樣一座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雄關,後來會被拆毀?
  • 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實只是誇張的修辭
    劍門道中遇微雨宋 陸遊衣上徵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修建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金牛古道也被稱為劍門蜀道。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劍門豆腐宴。 劍門關樓。——杜甫《劍門》詩中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是膾炙人口的詩句,關下一百餘次戰爭,四千幅文人墨客作品是底蘊,是劍門關的高貴血統。    翠雲廊上的古柏史植於秦始皇,成於漢末,歷代補植,如今在劍閣境內還有7886棵古柏。是世界上行道樹中樹齡最古老,數量最多,生長最集中,樹種最珍稀,保存最完整,保存制度最健全的世界第一生態長廊。
  • 函谷關風景區風光迷人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裡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裡,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
  • 「CSGO搞笑圖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當你安包後面臨1v4的局面3.那個永遠在拐角等待你的男孩兒4.CS:GO早就告訴我們什麼是概率問題了5.低成本COS老K6.打CS:GO前應該吃點兒什麼,少了點兒伏特加7.一夫當關,萬夫莫開8.爆頭機器9.這比連勝或連敗都要難10.大腦平時的狀態 vs.
  • 獨一無二的函谷關風景
    實拍盡人皆知的函谷關,說到函谷關小編不得不說這裡曾經歷經歲月,種種痕跡都透出一種古代的的歷史感,遊覽過的遊客對函谷關應該都有種依依不捨,有種留戀的感覺的吧,函谷關雖然歷經許多年但是依舊保留許多年代久遠的氣息與各種建築,當然如今也是風景名勝區,小編千山萬水來到了函谷關景點,一路奔波終於來到這座期待已久的景點,可以說是特別的宏偉與擁有獨特的魅力。
  • 雄關要塞—函谷關的歷史印記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 古代山民山頂建山寨躲避土匪,山頂上的山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居高臨下,地勢極其險要,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山寨的寨牆以塊石、片石壘砌,厚約1.5米,內側高約2米,外側最高處達7米。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城門,東寨門為拱頂門洞,西寨門為平頂門洞。外牆上築有2米高的垛口,設有瞭望孔和射擊孔。圖為東寨門。
  • 遙望函谷關——與青年作家網創作採風團到三門峽採風未去函谷關
    2020年12月13日上午,我隨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創作採風團前去三門峽採風,因時間關係,參觀完虢國博物館後,就打道回府,而未去函谷關了。只能在夢裡遙望一下函谷關了!雖是遺憾,但打心眼裡望一望函谷關的艱險也許是能夠滿足一下好奇之心的。
  • 潼關與函谷關的變遷就是半部中華史,走遍兩座雄關才知古人智慧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之中,關隘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自古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評價,從秦國的東出函谷掃六合,到後來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再到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迎清軍入關……可以說每一座關隘都有著其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故事。
  • 中國古代的三個函谷關都在哪裡?
    函谷關為天下雄關,千古要塞,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是中國建置最早的古代雄關要塞之一,有「四大名關」之稱。函谷關有三座,即古(秦)函谷關、新(漢)函谷關和魏函谷關。【古函谷關】古函谷關又稱秦函谷關,簡稱秦關,在今河南靈寶市北函谷關鎮王垛村,北距三門峽市75公裡,「西去長安四百裡」。因關城在山谷之中,深險如函(匣子)而得名「函谷關」。函谷關始建於戰國之秦國,為秦長城的防禦體系。函谷關西據黃土高原,東臨山中絕澗,南接巍巍秦嶺,北塞滔滔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