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明
如果沒有蘇州的街巷,
或許就沒有蘇州古城的整體。
作為蘇州古城的經脈,
古城內的一切似乎都依託著街巷串聯了起來,
古城絕大多數風貌、歷史傳統都在街巷裡面。
蘇州的街巷,
承載了蘇州市民的生活、
承載了蘇州城市的情調、
承載了蘇州的風骨遺存。
蘇州的街巷
是蘇州人色彩斑斕的生活
街巷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交通,
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街巷不太一樣的是,
在蘇州人的生活裡,
蘇州的街巷被慢慢賦予了其他的功能,
各自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桃花塢下塘,主打書吧、茶吧;
東、西北街,主打書畫、制扇;
大儒巷,主打傳統戲曲演繹、茶吧;
學士街,主打創意設計;
西中市,主打傳統醫藥;
皮市街,主打花鳥魚蟲;
......
部分傳統街巷還是生活為主,
是蘇州市民生活、鄰裡交流的空間。
蘇州的每一個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
蘇州古城有故事,
而大多數的古城故事都與街巷有關。
蘇州的每一條街巷名稱都有著自己的專屬的含義,
它們有的是根據名人的生活所起名,
有的是與這裡的民間傳說有關係,
有的是跟這裡當時的產業有關係,
還有的是和這裡的建築整體特色有關係。
僅以歷史人物來說,
蘇州就有一百多條街巷,
使用名人姓氏或他們的故事命名。
蘇州的街巷
是這座古城的情調
一街一河;有河無街;
兩街夾一河;沿河內街。
這樣的空間形式,
讓蘇州的街巷和水道,
一同構築了蘇州的流水人家、粉牆黛瓦。
以前,蘇州的市民住在河邊,
也是主要以河為交通,
他們沿河而居,沿河生活,
處處流露著蘇州古城的生活情調。
現在,雖然河道對蘇州人出行的功能減弱了,
但是卻成了外地人來蘇州觀光旅遊的好方式。
蘇州的街巷
它親切、精緻
蘇州的街巷是親切宜人的,
在這裡路、河、橋、建築的有機結合,
讓每一個人都能自然的在這裡放慢了腳步,
細細享受著清雅的蘇式生活。
蘇州的街巷是精緻的,
這裡的每一處建築都保留了自己的傳統特色,
處處體現著蘇州人的精細品格。
一磚一瓦,一雕一刻,
街上的口口古井、一座座小橋,
都是如此的古樸。
數量逐漸變少
生活氣息也少了
蘇州的街巷,
從數量上來說是在不斷增多的。
南宋後期大概有兩百多條,
到了民國則有九百多條,
到了1985年又增加到一千四百多條,
現在有兩千多條,
但是蘇州的街巷也在消失。
有的街巷不長,跟其他合併自然消失;
還有的是幾條連成一條;
還有的是城市建設,
很多街巷直接被拆除,
老地名也改變了。
除了數量上的變化,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的水鄉生活風貌,
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因為河道功能的弱化,
以往市民們背河式的水巷生活,
與水巷的緊密聯繫,
漸漸變為了與街巷的聯繫。
一些良莠不齊的商業業態,
也讓古城街巷的整體文化內涵下降了不少。
蘇州的街巷 請你煥發活力
水是蘇州古城的靈魂,
而水是和蘇州的街巷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想讓蘇州的街巷煥發活力,
就應該讓蘇州的河道煥發活力,
這樣才能讓河道與街巷形成一個統一體。
人民路就是這樣,
隨著城市的發展,
路旁的水道、橋梁幾乎都沒了,
沿線很多河道都被填埋了,
雖然現在還有飲馬橋等五座橋,
大多數早就變成了馬路。
可以多開發一些特色的旅遊步道,
與蘇州的街巷串聯起來,
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環古城河健身步道的建設,
成為了姑蘇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一方面將古城的水巷風光展現在外地遊客的面前,
另一方面與街巷的互相串聯,
也讓遊客更直觀的感受到了蘇州市民的水巷生活。
傳統街巷的風貌改善,
可以繼續將商業和居住區分開。
居住型的街巷繼續保持寧靜的居住氛圍,
商業性的街巷應該進行統一的整治,
對於那些亂搭亂建,
老舊電線,遭到破壞的建築進行統一整改,
讓臨水而居的街巷體現出獨有的特色。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就是蘇州街巷名稱的保護。
現在很多人仍搞不清街巷的名稱,
它有什麼來源也不知道。
最基本的東西還沒有搞清楚,
那麼街巷的文化魅力市民們也感受不到。
街巷的名稱也不能隨意改動,
很多老蘇州人都叫習慣了,
骨子裡本身就有一種情結在裡面。
建築隨著時間可能會變化,
但是名稱卻是永遠的文化符號。
街巷是蘇州古城的重要一部分,
它承載和見證了蘇州的地方文化。
保護好傳統街巷的整體風貌,
才是蘇州古城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