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教育體育系統圍繞目標任務,加快推進區域教育中心建設,奮力譜寫國際高原體育城新篇章,做大群眾體育、做強競技體育、做活體育產業、做優學校體育,全力推動曲靖教育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116.8億元,實施「全面改薄」、C級危房除險加固、學前教育擴容、普通高中攻堅計劃等教育專項工程項目14731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61所、中小學2148所、普通高中26所。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專項行動,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萬兆主幹、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網絡和中小學多媒體教室「兩個全覆蓋」。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每年均達100億元,比2015年增長5%。全市累計完成高原體育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8.74億元,高原體育產業增加值突破14億元,體育競賽、會展服務等賽事經濟首次提升到20餘億元。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基本實現「一村一幼、一鄉(鎮)一公辦、一縣一示範」,2020年在園(班)幼兒22.62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15%,比2015年增加20.5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以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立縣級人民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全市9個縣(市、區)全部入列「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高中教育優質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5年的85.16%提高到90.14%,2016年至2020年新建高中10所、改擴建16所,全市一級普通高中增至26所。普通高考一本率從2015年的16.58%提高到2020年的21.6%,本科率從2015年的55.62%提高到2020年的63.16%,2015年至2020年累計考入清華、北大241人。中職教育在校學生從2015年的6.9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7.5萬人,全市職業教育首次就業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新建曲靖職業技術學院,高等教育學校由2015年的3所增加到2020年的4所,高校在校生從2015年的2.6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6萬人。特殊教育快速發展,全市現有特殊教育學校10所,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9.09%。民族教育持續發展,全市民族學校達211所,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在校生96261人,佔在校生總數的11.9%。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050所,比2015年增加110所,在校生20.14萬人。
教師隊伍全面加強,截至目前,全市各級各類普通學校專任教師7.6萬人,有中小學高級教師2.52萬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86人;中專高級講師904人,中專正高級講師8人。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十三五」期間,我市高原體育城建設深入推進。一是做大群眾體育,全市建成公共體育場館1338個(大中型場館15個),其中主城區648個(大型場館6個),全市各鄉(鎮、街道)均配套建設不同規格的文體廣場(中心)、健康主題公園,覆蓋率達100%。全市1679個行政村(社區)配套建成文體廣場、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健身基礎設施1511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達221萬人,參與率34%,國民體質監測標準合格率90.1%。二是做強競技體育,我市有市體育訓練中心、馬龍和會澤3個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承擔了自行車、拳擊、競走3個項目4支省級預備隊建設工作,年在訓運動員500餘名。曲靖籍運動員代表雲南省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會,蔡澤林、山俊和朱仁學在男子20公裡競走、男子60公斤級拳擊、男子馬拉松比賽中為國爭光。自行車運動員呂先景獲得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創造了連續5屆奧運會有曲靖籍運動員參賽的歷史。三是做活體育產業,通過聚焦項目抓投資、聚焦賽會創品牌、聚焦交流樹形象等系列工作,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麒麟區「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授予市文體公園國家大型體育場館「免檢場館」「國家奧林匹克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等榮譽稱號;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市文體公園「文化創意與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初步形成集科、醫、訓、教、健身休閒娛樂「五位一體」的省級和國家級高原體育示範基地。四是做優學校體育。曲靖市教體改革後,切實把籃球、足球、排球3大球和桌球、羽毛球(或網球)2小球及田徑特色項目納入學校體育工作中,確保每天1小時以上校園體育活動時間,讓每位學生至少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曲靖市體育訓練中心與市民中、曲靖一中、曲靖二小等品牌學校資源共享,在體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開創了一條「市隊校辦」的育人新模式。
曲靖日報記者 孫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