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95家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線上攬儲,其中也不乏國有...

2020-12-06 FX168財經網

文 / editor來源:FX168

【經濟日報:對線上攬儲要加強監管】有媒體梳理發現,至少有95家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線上攬儲,其中也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身影。管部門要對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設置硬槓槓,細化銀行在線攬儲的準入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平臺也要壓實自身責任。眼下,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引流獲客推出加息券、新人紅包、支付獎勵金等活動,甚至將補貼收益提高到6%,使得平臺銷售的部分產品1個月年化收益率可達7%以上,這類不規範操作無疑將帶來風險隱患。對此,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對第三方平臺的監管政策。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國有六大行去年「攬儲地圖」新變化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李春蓮對於銀行來講,存款無疑是立業之本。隨著國有大行年報披露,大行們的「存錢罐」重心在哪兒也浮出水面。有意思的是,相對往年,2019年國有大行的「攬儲地圖」有了新的變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結構中,6家國有大行去年個人存款比重普遍升高,有3家大行個人存款佔存款比重較2018年末提升了至少1.5個百分點,這一方面顯示出大行加速向零售轉型,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風險的偏好變化相關。
  • 年末攬儲:大行淡定小行貼錢
    以往,為完成存款任務,銀行送米麵油、定製產品等做法層出不窮。不過,今年情況與往年有所不同。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走訪北京多個銀行網點後發現,利率上浮幅度不及往年,線上渠道成為各銀行的發力點。前述農行大客戶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3年期3.85%的產品不一定有額度,需儘早確定才能搶到。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了多家股份行和城商行網點,這類利率水平的產品份額充足,通過手機銀行或線下網點即可辦理。
  • 「宇宙行」入駐微信線上攬儲 給你3.85%的年利率存不存?
    網友小紅帽表示:看收益感覺並不高,還不如買銀行理財產品。   與網際網路巨頭合作只為花式「攬儲」?   銀行與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並非首次,此前京東金融和支付寶都進行過嘗試。比如京東金融上線的「銀行+」頻道中,有新網銀行、富民銀行、億聯銀行、藍海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南京銀行、大連銀行等31家民營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儲蓄存款產品。支付寶的「理財」頻道中,也為廣東華興銀行、上海銀行等銀行的儲蓄產品導流。
  • 銀行「衝日均」攬儲付息率超過6.6% 資金「網絡打卡上夜班」
    於是,在每個季末、年末時點,銀行對於攬儲依舊不遺餘力。而且,為了應對存款偏離度考核,部分銀行網點甚至還需要「衝日均」。 「河南某農商行繼續收7天、14天以及衝日均資金過夜資金,價格高」、「村鎮銀行收一個月資金,價格給力」、「常州某國有大行,本月15日至4月1日,需要1000萬元存款,有資金聯繫」。
  • 攬儲搭上流量「快車」 存款「觸網」風險湧動
    隨著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做法被叫停,多家銀行已宣布清盤智能存款。  當前,智能存款在市場上已難覓蹤影,但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卻沒有止步。  在合作模式上,一位民營銀行業務人士介紹:「在實現技術對接後,銀行的存款產品得以在第三方平臺上展示。通過這種渠道存款的客戶,平臺分成約佔存款本金的千分之三。這樣的分成比例幾乎是業內不成文的規定。」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存款「觸網」背後有三大動因。一是適應用戶習慣變遷。
  •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在對各家銀行的調查中發現,由於網際網路高息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而極端現象是,某些農商行為了完成貸款佔資產比重超過六成的監管指標,甚至開始「自廢武功」,縮減負債端以「削足適履」。
  • 網際網路存款一夜間全下架 對銀行、平臺、投資人影響幾何?
    近兩年來,多家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存款產品,加大攬存力度,拓寬獲客渠道,但相應的風險也已引起監管部門警惕。在11月、12月兩次公開演講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曾點名網際網路存款風險。11月7日,孫天琦披露,加總目前11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
  • 銀行年末「吸金」眾生相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與往年的硝煙四起不同,今年大型銀行的「開門紅」活動未見明顯的活動力度,大幅提高利率攬儲動力減弱。反觀中小銀行「年末衝存款」勁頭十足,部門銀行較往年提前吹響「開門紅」號角,越來越多中小銀行借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線上營銷產品,競爭激烈。
  • 支付寶下架銀行存款產品,背後透露了央行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態度!
    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火,《線上平臺: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文章指出了網際網路平臺和一些中小銀行的問題。目前11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單戶存款金額大都在50萬元(含)以下。
  • 銀行攬儲再出新招,年利率突破上限
    眼下正值12月,一般來說年底是銀行比較「差錢」的時候,需要通過攬儲把報表做好看一些,因此每年12月往往是存款年利率較高的時候,尤其是線上智能存款。 不過2020年12月有些特殊,在監管預期之下,不少銀行線上智能存款轉向低調,一些年利率超過4%的存款少了很多。
  • 年末攬儲大戰硝煙又起攜程金融的加息優惠太能忽悠!
    與之相比,網際網路平臺上部分中小銀行機構則打出加息、抽獎等優惠活動吸引投資者,事實上噱頭大於實際獲益,且合規性有待監管進一步明確。網際網路平臺打出加息噱頭攜程金融最高加息15元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相比國有銀行及股份行的合規推介,今年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上的銀行存款產品合規性也明顯加強,響應了監管層的指導政策。
  • 螞蟻擋了誰的道,終有答案
    沉寂一月後,昨日螞蟻集團突然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與此同時六大國有銀行聯袂發布公告,宣布停止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做法,以簡配版降息,著手壓制存款端利率,以做到LPR不降息、但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的目標,兩大消息一出,螞蟻擋了誰的道,終有答案。
  • 網際網路存款亂象:利率虛高,中小銀行吸儲利器被收繳
    在監管大棒還沒舉起之前,網際網路巨頭們已經聞風而動。12月18日,處在風口上的支付寶連夜下架銀行存款產品,緊跟著,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多家網際網路頭部平臺也排隊下架了相關產品。截至發稿時,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都下架了存款業務。至於未來是否重新上架,AI財經社聯繫京東金融客服,對方表示,「還需要等待政策通知」。
  • 繼支付寶後,又有3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對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目前我們已下架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產品下架後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度小滿金融相關人士表示。又三家平臺全部下架存款產品12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度小滿金融APP注意到,其「銀行精選」列表無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售,頁面顯示稱「46家銀行暫無在售產品。」
  • 銀稅合作助融資 湖南21家銀行籤約「線上銀稅互動」平臺
    4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與中國銀保監會湖南監管局聯合舉辦「稅信促貸 助力小微」湖南省銀稅合作推進會暨「線上銀稅互動」籤約儀式,與21家銀行籤訂「線上銀稅互動」合作協議。紅網時刻4月18日訊(記者 朱湘平)銀稅合作上臺階, 服務普惠有新招。今天上午,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與中國銀保監會湖南監管局聯合舉辦「稅信促貸 助力小微」湖南省銀稅合作推進會暨「線上銀稅互動」籤約儀式,與建設銀行、長沙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籤訂「線上銀稅互動」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湖南省稅銀合作全面步入新階段。
  • 被批無照網際網路存款「急剎車」 三天內八家大平臺下架相關產品
    據悉,銀行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為銀行提供客戶引流。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為用戶提供高收益、低門檻的產品,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據公開數據顯示,此前頭部網際網路平臺上所售的產品,涉及存款在售銀行50多家,且絕大多數為中小銀行。
  • 線上存款被叫停背後!網友:你看到風險了嗎?
    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來說,最近一周最關注的事件,恐怕就是支付寶、京東金融、百度度小滿等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叫停「代銷」的銀行存款。 此前在貨基萬份收益跌破1元之後,不少人轉戰「保本又高息」的線上存款,以維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 12月線上存款收益如何?1年期以內的,年利率仍有4.2%
    一般來說,貨幣基金收益的回暖,背後原因往往是銀行「缺錢」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攬儲,尤其是線上銀行存款的情況又如何呢?接下來就來簡單了解下。另一方面,目前的銀行線上存款,主要採取跟大型網際網路平臺(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錢包等)合作的模式。此前兩分鐘金融也提過線上存款產品2020年的變化軌跡:從年初靠檔計息被取消後,加上疫情導致流動性充裕,前三季度線上存款的年利率是逐步下滑,進入第四季度後,又有些回升的苗頭。
  • 多家銀行與美團推出「聯名信用卡」 加速布局線上消費
    如今信用卡業務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不少銀行開始另闢蹊徑,與網際網路巨頭合作,大玩「聯名卡」。比如交通銀行聯手京東推出了「交通銀行京東PLUS會員聯名信用卡」,希望藉助金融科技,布局線上消費場景。除交通銀行外,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多個消費領域深挖客戶群,推出了聯名信用卡。
  • ...去年「攬儲地圖」新變化 農行「長三角」發力 郵儲行首選中部地區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邢萌對於銀行來講,存款無疑是立業之本。隨著國有大行年報披露,大行們的「存錢罐」重心在哪兒也浮出水面。有意思的是,相對往年,2019年國有大行的「攬儲地圖」有了新的變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結構中,6家國有大行去年個人存款比重普遍升高,有3家大行個人存款佔存款比重較2018年末提升了至少1.5個百分點,這一方面顯示出大行加速向零售轉型,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風險的偏好變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