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李春蓮
對於銀行來講,存款無疑是立業之本。隨著國有大行年報披露,大行們的「存錢罐」重心在哪兒也浮出水面。有意思的是,相對往年,2019年國有大行的「攬儲地圖」有了新的變化。比如農業銀行(港股01288)(以下稱農行)去年在長三角地區的存款比重攀升迅速,工商銀行(港股01398)(以下稱工行)繼續「倚重」環渤海,交通銀行(港股03328)(以下稱交行)「大本營」仍在華東,而中部地區被建行和郵儲垂青,中國銀行(港股03988)(以下稱中行)則繼續在境外市場佔據優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存款結構中,6家國有大行去年個人存款比重普遍升高,有3家大行個人存款佔存款比重較2018年末提升了至少1.5個百分點,這一方面顯示出大行加速向零售轉型,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風險的偏好變化相關。
國海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靳毅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國有大行個人存款增長,可能是由於中小銀行信用風險承壓後部分客戶轉向大行、表外資金回表等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貨基和非標等產品收益下降,以及P2P等表外產品監管加強後,客戶資金回表的動力也會變強。
工行雄踞「環渤海」
農行「長三角」存款提速
從攬儲地域分布來看,總體上,2019年國有大行雖在各大地區均有所布局,但側重有新的變化。
環渤海地區為工行攬儲的「根據地」,工行將近三成的存款出自此地。環渤海地區指京津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遼寧、山東、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據相關年報數據,工行在環渤海地區吸收客戶存款達6.21萬億元,佔比27.04%;長三角地區吸收客戶存款為4.47萬億元,佔比19.47%;西部地區3.80萬億元,佔比16.54%。
2019年農行的「攬儲重心」則出現一個新變化——長三角地區超過西部地區佔據首位。往前追溯,2018年,西部地區以3.93萬億元、22.94%的佔比成為農行攬儲的頭號大戶;而2019年座次悄然變化,長三角反超西部地區,以4.24萬億元、23.14%的佔比登上首位。
建行的攬儲分布較為均衡,以中部地區為首、包括西部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等4個區域吸收存款均超3萬億元,且未有明顯差距。具體來看,去年建行分別在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吸收存款3.62萬億元、3.46萬億元、3.37萬億元、3.14萬億元,佔存款總量的比重分別為19.73%、18.83%、18.34%、17.10%。
中部地區也是郵儲銀行(港股01658)吸收存款的首選地。數據顯示,2019年郵儲銀行在中部地區吸收存款2.91萬億元,佔比達31.25%,遠超其他地區;西部地區2.04萬億元,佔比21.88%;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分別為1.4萬億元左右,佔比也約為15%上下。
華東地區為深植上海的交行的「大本營」。相關數據顯示,交行在華東地區的存款餘額為2.13萬億元,佔比35.41%,遠遠超過了位居其後的華中及華南地區(1.36萬億元)和華北地區(1.06萬億元)。
中行則並未披露具體的吸收存款在國內地域的分布情況,但中行繼續保持在境外市場的優勢地位。中行在年報中表示,2019年中行海外商業銀行客戶存款、貸款總額分別折合4542.35億美元、3899.56億美元,實現利潤總額88.79億美元,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度為24.42%。
工行、農行個人存款
雙雙突破10萬億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在存款結構中,國有大行的個人存款佔存款比重在明顯上升。
2019年,六大國有銀行的個人存款中,工行、農行兩家的個人存款均突破10萬億元,建行、郵儲銀行也高達8萬億元以上。具體來看,2019年末,農行個人存款金額最多、高達10.61萬億元,工行則以10.48萬億元位居次席,建行和郵儲銀行分別以8.71萬億元、8.18萬億元位居其後。
從個人存款同比增速來看,去年六大行的平均增速超過10%。記者據相關年報統計發現,2019年,建行的個人存款同比增速達12.03%、增幅最大;其次為工行,同比增速為11.04%;交行以10.89%的同比增速緊隨其後;郵儲銀行、中行、農行的增速也均在8%以上。據此計算,去年六大行的個人存款平均增速(算術平均)為10.12%。
另外,六大行個人存款的佔比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提高了1個百分點以上。比如建行、交行、工行的2019年個人存款佔比較上年末均提升了至少1.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存款在郵儲銀行客戶存款總量中佔比近九成,佔據著絕對的地位。相關年報顯示,2019年郵儲銀行客戶存款總額9.31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6866.26億元,增長7.96%。其中,個人存款8.18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7154.03億元,增長9.58%。據相關數據,2019年郵儲銀行個人存款在存款總量中的佔比再次提高1.3個百分點至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