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衝日均」攬儲付息率超過6.6% 資金「網絡打卡上夜班」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從「衝時點」到「衝日均」,銀行的貼息攬儲似乎永遠在路上。

「現在銀行籤約的利率是年化3.7%,額外補貼每日萬分之0.8的利率,折合年化高於6.6%」,資金掮客Y先生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部分國有大行在湖南、河南、河北、廣東、江蘇的一些網點還有資金缺口,不過客戶不用全國飛,只需進行網銀開戶並轉入資金即可。」

據本報記者了解,對於「衝日均」的資金而言,留在銀行「過夜」很重要,也就是要「晚進早出」,這樣才會被納入統計口徑。「而且,這樣的進出方式,特別適合白天需要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擺帳或配資的資金」,Y先生表示。

貼息攬儲亂象猶存

「過夜」成資金必答題

過去,存貸比考核一度被解讀為銀行貼息攬儲的動因之一。如今,存貸比指標已經由硬性要求變成了軟性監測,但是銀行對於存款的渴望依舊沒有減弱,甚至在招聘、考核等多個環節都展示出對存款的重視。

「大多數銀行吃息差為主的盈利方式沒有顯著變化,攬儲的意義仍然很明顯」,一位股份制銀行分行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存貸比即便不再存在75%的監管上限,也不可能是無上限的,大多數不會超過80%,極限值也就是85%左右,因此存款還是必須的,何況總行對這一塊的考核也沒有放鬆。」

於是,在每個季末、年末時點,銀行對於攬儲依舊不遺餘力。而且,為了應對存款偏離度考核,部分銀行網點甚至還需要「衝日均」。

「河南某農商行繼續收7天、14天以及衝日均資金過夜資金,價格高」、「村鎮銀行收一個月資金,價格給力」、「常州某國有大行,本月15日至4月1日,需要1000萬元存款,有資金聯繫」。將上述「行話」翻譯過來,大致意思是部分國有大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網點在尋找期限各異的大額儲蓄資金。而這種需求並不是無償的,其對於資金方的回報將是貼息。

資金掮客L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具體介紹稱,在「衝日均」模式下,銀行需要資金方完成一定的「基數」,而「基數」等於資金量乘以天數。以1億元存10天為例,其完成的「基數」為10億元。也就是說,其任務目標對於存款偏離度公式中分子分母都涉及的日均存款指標會產生影響。根據規定,月末存款偏離度=(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Y先生還告訴本報記者,一家國有大行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網點3月底前還需要完成15億元的「基數」,也就是說,每天還需要逾1億元資金留在銀行「過夜」。

此外,不同類型銀行的衝日均價格也存在明顯差異:所謂「四加九」的銀行價格略低,目前貼息加利率一共可達6.5%;城商行較上述銀行稍高;而村鎮銀行和農信社的衝量資金價格最高,此類銀行中有部分銀行被中介列為「高危銀行」。對於經驗豐富的資金掮客來說,「高危地區和高危銀行」的口子原則上是不操作的。

監管明令禁止

有銀行「偽創新」應對

雖然資金掮客一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貼息操作流程是合規的,甚至網絡上還有一些合作協議的模板。但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於貼息等違規攬儲行為已經做出界定。

有關部門此前曾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衝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該通知還強調,商業銀行不得採取「非法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或「通過第三方中介吸存」等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去年6月底,銀保監會聯合央行對相關制度進行了完善,形成《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調整存款偏離度從3%到4%,約束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該《通知》再次強調銀行不得採取「通過第三方中介吸存、通過個人或機構等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

為了規避監管,部分銀行甚至「創新」出了「理財+貼息」的合作模式,資金方可以買入期限長短不一的理財(最短時間可以為幾天),並享受正常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再由借款方進行貼息,利率則根據買入理財產品的時限進行確定。在資金掮客的描述中,這種合作的模式對資金更安全。

「其實,這種貼息存款並不是絕對安全。目前的大資金都要求銀行將所有的貼息一次性給付,但是資金方並非是穩賺不賠的,此前多家銀行被曝出存取失蹤的情況,其中相當多的情況就是『你賺我貼息,我賺你本金』;而貼息方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為銀主的資金需要在帳面上趴滿約定的時間,貼息方的年化資金成本最低,但是如果銀主堅持要求提前取走存款,則貼息方只能根據合同中對於違約責任的約定索賠。由於貼息定存本就處於灰色地帶,因此其索賠的時間跨度和成本可能將是巨大的」,某資深律師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部分區域銀行

存貸比指標偏高

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相比,由於自身的先天條件特點,農商行和城商行的存款抗波動能力是比較弱的。

同花順數據顯示,黃河農村商業銀行、河北銀行2017年年底(由於地方未上市銀行2018年的經營數據通常要在2019年4月份-5月份披露出來,目前的主要可比數據仍是來自2017年年報)的存貸比超過了75%,且最近幾年以來呈現上升態勢。雖然監管已經放鬆了對於存貸比的絕對管制,但是存貸比仍然是監管部門重點監測的指標。此外,另有部分農商行和城商行的存貸比指標比較接近75%這個曾經的監管紅線。

對此,有城商行人士指出,城商行和農商行大多服務於本地企業,除了吸收存款難度大,主要依賴當地大客戶以外,貸款客戶集中度也比較高。《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同花順數據發現,部分銀行最大十家單一客戶貸款比例接近了50%的監管上限。

相關焦點

  • 存款「穩增有變」:活期存款走失了,銀行攬儲再出新招
    緊鑼密鼓的三季報披露已經拉上帷幕,28家上市銀行交上了季考的答卷。作為銀行的血液,存款在今年第三季度再次實現增長,不過仔細查看,卻是穩中有變。據統計,三季度末,28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同比增速為8.05%,較上年末上升了1.85個百分點。
  • 央行整頓高息攬儲後續:銀行靠檔計息產品陸續退場
    假設存一年的定期存款,在7個月時提前取出,還能享受6個月定期+1個月活期利息?類似計息方式已陸續退出市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8月19日諮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盛京銀行、杭州銀行及成都銀行客服獲悉,靠檔計息存款產品自2019年底以來已陸續被銀行叫停。
  • ...至少有95家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線上攬儲,其中也不乏國有...
    2020-11-30 08:43:55來源:FX168 【經濟日報:對線上攬儲要加強監管】有媒體梳理發現,至少有95家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線上攬儲,其中也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身影。
  • 年末銀行攬儲大戰開啟,部分村鎮銀行五年定期年利率為4.875%
    當然,面對年末攬儲的態度,大小銀行經常表現不一,因為有些大型商業銀行本身攬儲能力較強,年度儲蓄業績完成較早,所以,在面對年關將至時表現淡定。反之,對於大多數中小型銀行,尤其部分村鎮銀行,為了在年末之前實現攬儲目標,基本上都會猛放大招,比如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在央行基準利率上上浮70%以上,實際執行年利率可達到4.875%。此外,還提供加息劵,與平時相比優惠幅度大幅提升,所以,確實讓部分儲戶心動不已。
  •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在對各家銀行的調查中發現,由於網際網路高息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而極端現象是,某些農商行為了完成貸款佔資產比重超過六成的監管指標,甚至開始「自廢武功」,縮減負債端以「削足適履」。
  • 7月日均成交比6月增長78% 散戶外資跑步入場 灰色資金暗流湧動
    至此,7月日均成交金額比6月增長78%。從資金面來看,市場新增資金充裕,融資餘額突破1.2萬億元,多隻新發基金被秒殺成為爆款,北上資金也瘋狂「掃貨」。需注意的是,灰色資金亦暗潮湧動。比如銀行消費貸利率普遍較低,有投資者通過上述貸款籌措資金入市。也有一些個人投資者通過打「擦邊球」以場外個股期權的方式入市,還有一些則以「兩融繞標」的方式入市。
  • 國有六大行去年「攬儲地圖」新變化
    國海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靳毅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國有大行個人存款增長,可能是由於中小銀行信用風險承壓後部分客戶轉向大行、表外資金回表等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貨基和非標等產品收益下降,以及P2P等表外產品監管加強後,客戶資金回表的動力也會變強。
  • 銀行攬儲再出新招,年利率突破上限
    眼下正值12月,一般來說年底是銀行比較「差錢」的時候,需要通過攬儲把報表做好看一些,因此每年12月往往是存款年利率較高的時候,尤其是線上智能存款。 不過2020年12月有些特殊,在監管預期之下,不少銀行線上智能存款轉向低調,一些年利率超過4%的存款少了很多。
  • 「宇宙行」入駐微信線上攬儲 給你3.85%的年利率存不存?
    用戶可以在微信開通銀行存款帳戶,將資金直接存入該帳戶,由銀行存管、派發利息。該產品無需前往銀行櫃檯辦理,保本保息。客服還表示,銀行儲蓄產品開通、存入和轉出均為免費,不收取任何服務費。   對於存款,用戶更為關心的是年化利率是多少?據了解,工行定存存滿7天,可享受7天通知存款利率,存滿3個月,可在央行規定定期存款利率基礎上浮40%。
  • ...去年「攬儲地圖」新變化 農行「長三角」發力 郵儲行首選中部地區
    國海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靳毅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國有大行個人存款增長,可能是由於中小銀行信用風險承壓後部分客戶轉向大行、表外資金回表等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貨基和非標等產品收益下降,以及P2P等表外產品監管加強後,客戶資金回表的動力也會變強。
  • 攬儲搭上流量「快車」 存款「觸網」風險湧動
    隨著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做法被叫停,多家銀行已宣布清盤智能存款。  當前,智能存款在市場上已難覓蹤影,但銀行與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卻沒有止步。「作為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銀行,坦白說網點所起的作用並不大。在我們自己的App上,最初存款規模增長很不好。在2018年陸續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獲客和引流後,存款規模才有了明顯增長。」上述民營銀行人士表示。  三是補充被壓縮的其他資金來源。
  • 高山案追蹤:為攬儲數次用拉杆箱裝滿錢公關
    隨著攬儲業績飆升,高山在系統內部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獲得提拔和獎勵。在庭審中,記者發現,驅使這些單位到高山所在的銀行建戶存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李東哲、高山等人使用了行賄、給予好處等手段,「驕人業績」背後是見不得人的交易。為了讓大儲戶到高山所在的銀行建戶存款,李東哲下了「血本」,甚至數次用拉杆箱裝滿錢進行「攻關」。
  • 以高利息或贈別墅為餌攬儲 女經理騙423萬獲刑
    以高利息或贈別墅為餌攬儲  女經理騙得423萬元獲刑14年半  本報訊 (楊克元)36歲的孫影謊稱自己是銀行工作人員,向周圍朋友攬儲,宣稱存錢可獲得20%利息或獲贈別墅,四年間從兩被害人處騙得423萬元。
  • 享「高額利率」、送「米麵糧油」 年末「攬儲大戰」中誰是贏家?
    安徽的王女士近段時間就經常收到相熟的銀行工作人員發來的消息,希望她能夠把錢存到銀行,幫助他們完成攬儲任務。「我覺得這很正常,但是如果銀行希望我們把錢存進去,就應該提高一些存款利率,這樣我們才更願意把錢存到銀行裡。」王女士說。相較於理財產品,王女士覺得銀行存款更靠譜、穩定。
  • 靠檔計息定存產品被規範,部分銀行資金壓力會上升
    以北京中關村銀行的「會存A」產品為例,該產品就是起存金額100元,存取靈活,且可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其中,7天以內、7天(包括7天)到6個月、6個月(包括6個月)到1年、1年(包括1年)到2年、2年(包括2年)到3年、3年(包括3年)到5年、滿5年的提前支取利率分別為0.35%、4%、4.1%、4.3%、4.6%、4.7%、4.71%。
  • 「秒殺」「預約」一單難求 大額存單接過攬儲大旗
    更有銀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中長期大額存單額度已經被搶光,客戶如想辦理期限較長的大額存單產品需要提前預約。分析人士預測,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央行政策逐步向中性靠攏,銀行整體負債壓力有所上升,未來攬儲壓力仍將進一步凸顯。
  • 理財產品「不給力」銀行年末攬儲仗難打?外幣高息定存、創新現金...
    同時,部分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的停發讓本就在吸收存款上越發艱難的銀行不得不使出「殺手鐧」,就為了能夠在年末攬儲大戰中分一杯羹。理財產品收益率漲幅不如人意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1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77.43萬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個百分點。
  • 銀行靠檔計息定存產品被叫停 業內人士稱是好事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銀行「靠檔計息」定存產品被叫停⊙記者 魏倩 ○編輯 黃蕾臨近年末,商業銀行攬儲大戰再度開啟。上證報記者昨日從滬浙多家銀行的相關人士處證實,監管部門近期要求銀行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由於支取靈活、付息率較高,近年來「靠檔計息」定存產品成為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在存款爭奪戰中的「利器」,但卻違反了央行《儲蓄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 銀行卡跨行理財免手續費 業內:實際變相攬儲
    隨著第一季度末存款考核時點的臨近,多數銀行均提高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記者注意到,為便於儲戶將存在其他銀行帳戶內的資金搬過來,不少銀行還紛紛推出了「銀行卡可跨行免費購買理財」的優惠活動,為投資者節省取現和搬錢成本。
  • 銀行靠檔計息存款為什麼被叫停?
    這些銀行是發行靠檔計息類產品的主力軍。他們的攬儲壓力相比網點遍布全國,客戶資源豐厚的全國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來說要大得多。正是有這樣的攬儲壓力,這些銀行才設計出很多靠檔計息類的產品,不僅如此,靠的檔位也比一般的定期存款高了很多。據我了解,很多民營銀行和小型城商行,只要能存夠半年,利率可以達到2%-3%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