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跑步的程序猿。
此文的建議主要針對有一定跑步基礎,但暫時缺少比賽經驗的人。首先在這裡我先解釋幾個關於馬拉松的名詞。
1.分區。我們必須通過上傳自己平時的跑步記錄(這個記錄最好大於10公裡,通過率高一點),滿足報名要求以後,才能有參加比賽的資格。在比賽的前兩天官方會在指定地點,讓我們領取裝備。裝備包括背包、號碼簿、短袖、以及賽道說明和一些必需品和當地特色。在我們的號碼簿上就有我們的分區。我第一次參加的時候是C區,比較靠後。我的朋友都在B區和A區。分區是什麼意思呢?它決定了你起點的位置,A區靠前,C區靠後。這時候你肯定有疑問了,我站的靠後,那我豈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號碼簿上都有計時晶片。只有我們通過起跑點時才會計時,因此我們的成績就分為了比賽成績和槍聲成績。我們以比賽成績為準
2.官方配速員。官方配速員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兔子。是一群特別漂亮和帥氣的俊男美女。他們的速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他們的身上寫著他們跑完半馬所需要的時間。比如身上是215的兔子,那她跑完半馬的時間是2小時15分鐘。身上200的兔子是用時兩小時。
3.PB。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又PB了,那PB又是什麼呢?PB其實就是自己跑馬拉松的個人最好成績。每一次的自我突破就是一次PB,如果第一次跑,不涉及PB,但以後的比賽都可以以這次為標準,進行個人PB。
講完了基本的一些概念以後,接下來我來告訴你應該以怎麼樣的配速來完成自己的第一次半馬。
前面我們講到了兔子,我們在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可以緊跟兔子。如果您平時跑步的配速是6分鐘那麼可以緊跟200的兔子,如果是六分多一點的話就可以和215的兔子一起跑。同時我們要根據自己平時訓練的場地做出判斷。因為馬拉松比賽的場地一般都會有上坡和下坡。如果我們平時訓練的場地比較平坦的話,那我們參加比賽的時候要跟隨比自己配速低的兔子,反之亦然。同時,參加比賽和平時鍛鍊最大的不同是和很多人一起跑,而且有很多群眾給你吶喊加油,稍不留神就容易超速,導致後半段掉隊,這點一定要注意。與此同時,在每個5公裡左右的地方都會有補給,包括水和功能性飲料。如果我們不需要補給,那麼應該提前避開,以免發生碰撞。全程也會有鑼鼓和音樂助威,還會適當的噴水降溫,會給您最好的跑步環境。
最後要提醒的是,第一次跑,最好勻速。不要過快和過慢,以免體力不支。附兩張我平時鍛鍊和參加比賽的半馬配速圖,可供參考。上圖是平時鍛鍊,下圖是比賽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