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洪水共存共生——2016年湖北抗洪救災思辨錄(三)

2021-02-08 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溫柔時,她像恬靜少女,一碧萬頃;

  憤怒時,她又似脫韁野馬,濁浪排空。

  今夏的六輪暴雨中,誰也沒有想到,平素柔美的湖泊,面目如此之狂野,破壞力如此之驚人。

  梅雨期,省內主要中小河流有10條超警戒,其中8條超保證,倒水、舉水、漢北河、澴水、府河、府澴河、大富水7條河流洪峰水位超歷史最高。

  省內五大湖泊,洪湖、梁子湖、斧頭湖、長湖、汈汊湖,前四者均突破保證水位,其中梁子湖、長湖分別超歷史0.06米、0.15米,超歷史最高水位天數分別達到7天、3天。

  抽水、築堤、搏鬥、退垸……

  目送她們歸於平靜的身影,我們思緒難平。

  兩次爆破,炸響大江大湖的吶喊

  7月14日的那聲爆炸,已載入歷史。

  當333個爆破點從北向南依次起爆時,武漢市江夏區牛山湖千米長堤瞬間崩塌。

  這意味著,我省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破垸分洪,永久性退垸還湖正式啟動。

  震天的爆炸,炸通了阻隔梁子湖與牛山湖的圍堤,更炸通了人們思想深處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取捨糾結。

  社會各界評論,牛山湖破垸分洪是應急之舉,更是謀遠之策,是還湖於民、還湖於史、還湖於未來。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

  14年前的冬天,武漢漢陽長江邊,曾響起同樣的爆炸聲。

  當年,那個建在長江河道裡的高檔江景小區——「外灘花園」,隨著一聲巨響,化為廢墟。

  有人惋惜:這一炸,損失2億;有人慶幸,此樓不炸,樓房要蓋到江中心,將來的損失何止2億?

  兩次爆破,穿越時空,炸響大江大湖的吶喊。

  於梁子湖,那一聲吶喊,是對湖泊過度圍墾說「不」。上世紀50年代,梁子湖水面406.3平方公裡;2012年「一湖一勘」結果表明,梁子湖水面271平方公裡,縮小三分之一,庫容減少4億立方米。

  於長江航道,那一聲吶喊,是對行洪道亂建礙洪建築說「不」。今年,山區被衝垮的民房,不少就建在行洪道上。教訓之深,刺痛人心。

  消失的湖泊,聽她們靜靜訴說

  爆破,意在給水原有的出路。

  原有的出路,還有多少?

  攤開江漢平原四湖流域地圖,著名的四湖中,有兩個湖——三湖和白露湖,已經消失了。僅剩的長湖和洪湖,亦是面積銳減。

  在現代化的滾滾大潮裡,圍墾加劇,湖泊消失的速度也在加速。

  上世紀50年代,我省百畝以上的天然湖泊尚有1332個。截至2012年最新的統計,僅存755個,減少43%。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武漢湖泊面積減少228.9平方公裡;近50年來,近100個湖泊人間「蒸發」;若以湖泊平均調蓄澇水深度1米計算,被填佔湖泊的調蓄容量達2.3億立方米,超過2個東湖的容積。

  湖少了,江湖也分家了。

  「過去,江和湖是連通的,很多河流原本是流向湖泊,通過湖泊調蓄以後再流入長江。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河流直接流入長江,湖變成了大水塘,匯水容積大大縮小。在山丘區,有的地方在水系沒有理順的情況下盲目開山造地,有的河流,走著走著,就斷了,就沒了。」省防辦總工程師江焱生說,江湖分家,開山造地,讓他憂心。

  因為,那些被填佔、圍墾的湖泊,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蓄洪納漬。湖泊被填佔,調蓄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現較大降雨,洪水沒有出路,便會侵蝕陸地。

  今天的平原,不少地方,有湖名,卻無湖泊。

  未來的山丘,會不會有河名,卻無河流?

  湖泊在減少,通路在阻斷,河灘在開發,危機在逼近。

  躲防分貯,學會與洪水共存共生

  退垸還湖,化解危機的擔當之舉。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梅雨期,我省被動和主動運用的江河湖民垸已超過250個,增加調蓄面積170萬畝以上。「人有人的空間,水有水的空間,把水的空間還給水,才能水行其道,人居其安。」省湖泊局專職副局長熊春茂說。

  分水,正是把水的空間還給水。

  回顧歷史,人類是在與洪水的不斷較量中,一點點探悉它的秉性。

  一躲。上古時代,先民們以採集和漁獵為生,遇到猛獸般厲害的洪水,根本沒有辦法對付,只有躲避到洪水達不到的高處「擇丘陵而處之」。

  二防。大禹治水,開啟人類防治水災之先河。戰國末年,秦將白起伐楚,開溝挖渠,引蠻河之水,攻破別都鄢城。這條以水代兵的戰渠,經當地百姓改造,變成了一條百裡灌溉長渠,歷經2000多年不衰,至今還滋潤著30萬畝膏腴良田。

  三分。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在加固、增修堤防和整治河道的基礎上,興修水庫、劃定蓄洪區和開闢分洪道等,以備大洪水來臨時,臨時容納和宣洩河道承洩不了的多餘水量。

  四貯。1998年,長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水災之後,國家投入巨資建設水災防治基礎設施,重點集中在水利工程、林業工程和水土保持三個方面,封山植樹、退耕還林。「正是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摸索中,人們越來越相信,洪水是一種自然現象,洪水總會發生,人類必須學會與洪水共存共生。」江焱生說。

  抗洪理念變遷,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

  採訪江焱生時,他的案頭擺著一本美國學者的著作《天意——2011年特大洪水流經密西西比河及支流工程》。

  序言中,作者寫下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對人類來講,2011年這樣的特大洪水或許是提示,或許是警告:即便有再好的防洪設施,沿河而居有時總難免經受水災。這也許就是人意和天意的協調。」「堤防、防洪水庫等防洪工程措施,可以降低洪災發生機率,但防洪工程標準畢竟有限。無論標準定得多高,總有超標準的時候。單說堤防,防洪標準也不宜定得太高,這既有經濟上的考慮,也有技術、生態環境上的障礙。因此,一定要重視非工程措施,從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江焱生說。

  他所言的非工程措施包括: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恢復植被;劃分蓄洪區,通過臨時調整洪水的空間配置來減少水災損失;建立洪水預報系統;培育水災保險市場等。

  然而,現實總有幾分骨感。

  單以分蓄洪區為例,有的已是企業密集、高樓林立的經濟熱土,一旦分洪蓄洪,人民的財產將遭受嚴重損失。

  啟用,還是不啟用?

  兩難抉擇敲響警鐘,帶來反思:自然界有內在生態機制,人類的經濟活動怎樣才能不超越自然生態的彈性閾限?

  對此,省水利廳廳長王忠法建議,水利部門要開展大規模的洪水風險調查和評估,告知社會,不同區域的洪水風險等級、危險程度、生態閾限,引導經濟社會合理規避洪水風險。

  在他看來,災後重建,更要科學引導。那些潰決的民垸、衝毀的民房、水毀的水利基礎設施,不能簡單地原址原樣恢復重建,要在評估洪水風險基礎上,科學選址,科學設計。

  一場洪水,一次檢驗。

  歷史會記住2016的這場大洪水,歷史也提醒我們記住:善待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永續協調發展。 (周芳 甘勇)

相關焦點

  • 抗洪救災 哪類自卸車最合適
    近日,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遭遇了特大的洪水災害,特別是湖南長沙、寧鄉、懷化等地在此次洪水災害中遭遇重創。為了抵抗洪水災害,大量的消防官兵和志願者紛紛加入到救災的隊伍中來。自卸車、挖掘機等工程專用車和機械也在此次抗洪搶險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哪些自卸車可以派上用場。
  • 湖北省軍區組織民兵預備役部隊抗洪救災聞思錄
    常備不懈 召之即來  《狼來了》的故事,經常被一些人用來與防汛抗洪進行類比。  湖北是著名的「洪水走廊」,防汛歷來是大事。這幾年,湖北省軍區調整民兵預備役建設布局,在沿江、沿湖地帶劃出重點,布下重兵,投入重器,以防不時之需。
  • 照片背後的故事——惠陽地區1979年發生特大洪災三:抗洪救災,重建...
    照片背後的故事——惠陽地區1979年發生特大洪災三:抗洪救災,重建家園 2020-08-1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建築在斯項目支援斯裡蘭卡抗洪救災
    原標題:中國建築在斯項目支援斯裡蘭卡抗洪救災   5月25日,斯裡蘭卡普降暴雨,西部及南部3個省15個地區遭受洪澇災害,部分地區出現泥石流,交通設施損毀嚴重,數十萬家庭受災,遭遇2003年以來最嚴重自然災害。
  • 廣西陽朔抗洪救災一線直擊
    新華社南寧6月9日電 題:廣西陽朔抗洪救災一線直擊新華社記者盧羨婷、趙曼君、農冠斌9日上午,廣西陽朔仍然暴雨如注,但洪水退去的西街已經恢復了往日的潔淨,一些商鋪的燈光再次亮起,敞開大門,開始迎接新一天的客人
  • 會昌縣西江鎮幹群抗洪救災紀實:眾志成城抗擊洪災
    7月14日,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西江鎮黨委政府緊急成立抗洪救災指揮部,分析研判汛情雨情,研究部署抗洪搶險工作,按照澄江河沿線村莊分布,調集幹部群眾分區域進行預警和轉移,提前轉移群眾11870餘人,有效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皓元醫藥馬鞍山:抗洪救災行動 支援慈湖一線
    截止至2020年7月24日近期,受長江上遊洪峰及連續強降雨的影響,長江流域多省市出現入汛以來最高水位,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皓元醫藥心系汛情一線,也希望能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抗洪行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 聯盟同心風雨同行 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助力韓國三郡抗洪救災
    2020年9月18日上午,一艘滿載城陽區人民關心和青島三利集團全體員工期盼的貨船從青島港碼頭起航,船上是城陽區助力中韓城市發展聯盟——韓國慶尚南道河東郡、南海郡和全羅南道求禮郡打贏抗洪攻堅戰的棉被等各類物資。8月以來,韓國多地連降暴雨,慶尚南道、全羅南道等地區成為「重災區」,多地頻發洪澇災害,造成人員被困、農田被淹、道路通信被阻,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著巨大威脅和考驗。
  • 楊世勳到麻陽縣和平溪鄉指導抗洪救災
    被洪水損毀的農田。紅網麻陽分站6月26日訊(通訊員 陳建武)6月25日,湖南省麻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世勳到和平溪鄉查看地質災害點滑坡、道路塌方、農田毀損等受災情況,實地指導鄉村幹部抗洪救災。在此次抗洪救災中,和平溪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啟動四級響應,召開緊急會議,對防汛工作進行緊急調度和部署,將雨情、汛情和要求通知到各防汛責任人和廣大群眾,全體幹部職工分為五個組,深入各村山塘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巡查,各村支兩委及監測員24小時現場巡查、值班值守,及時轉移疏散地勢低、危房的農戶,組織疏散轉移群眾230多人,確保了群眾生命安全。
  • 1998年特大洪水,老百姓哭著求戰士們不要往水裡跳,房子不要了
    今年又是洪水泛濫的一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受災嚴重。但是每逢危難之際,都會出現解放軍的身影,災情發生之後,解放軍紛紛趕赴全國各處災情,投入到抗洪搶險中。看到這一幕,不由得讓大家想到了1998年特大洪水。
  • 抗洪一線的政協身影——四川樂山市沙灣區政協抗洪搶險救災小記
    「截至目前,政協委員和機關幹部參加抗洪搶險救災達300多人次,組織轉移受災群眾60餘人次,指導並參加搶通道路11處,幫助群眾搶復搶收莊稼300餘畝、播種秋季作物550餘畝……」8月18日,幾十年未遇的洪水稍退,身處抗洪搶險救災一線的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政協主席黃大敏抽出時間,在電話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葦河林業局衝河林場幹群全力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側記
    當我們進入場區時,入目而來的是道路兩旁印有的「萬眾一心,重建家園」、「加快災後重建奮力奪取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等字樣的橫幅,乾淨整潔的主街路面、整齊劃一的排水溝,已經讓人看不出大水來過的痕跡了;周邊的小商鋪、道路兩側蔬菜瓜果者的叫賣、老人孩子怡然自得的神情,無不讓人感到衝河林場災後恢復正常生活的步伐和衝河人提神振翼、重建家園的自信。
  • 安陽縣齊心協力打贏抗洪救災攻堅戰
    安陽縣委書記張聰智(中)在磊口鄉指揮抗洪救災 7月21日,在河南省安陽縣呂村鎮前馮宿村河堤決口處,只見一條1米多寬的河堤上到處是駐安某部官兵,與當地群眾一起抗洪救災。村莊街道上只見一輛輛裝載石子的農用車來回穿梭,官兵們有的用衝鋒舟運送裝著石子的麻袋,有的站在河堤上排成長隊,接龍式地傳送麻袋到決堤處,展開了一場軍民齊力抗洪救災的動人場面。 7月18至19日,河南省安陽縣境內普降特大暴雨,西部山洪暴發、河道、水庫水位急劇上漲,給安陽縣造成了重大損失。
  • 1998-2020洪災受害者實錄:從逃災到抗洪,22年我和洪水一起長大
    鄱陽湖水位井內,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在這場關於洪水的巨大恐慌中,有一個年份被反覆提起:1998年。22年過去,我們從未逃出洪水的陰霾。而在2020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裡,洪水就像病毒、像外星人,提醒著我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 「洪水」搜索量破10年紀錄,「後浪」在查1998年抗洪
    自6月份汛期以來,南方地區暴雨如注,洪水洶洶,江西、安徽、湖北等眾多省市告急,汛情動態全國矚目——7月8日,新安江水庫建成61年來首次9孔全開洩洪;11日,江西啟動防汛一級響應,進入戰時狀態;12日,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
  • 同心協力抗洪救災
    處處呈現出軍民一心,齊心協力,以奪取抗洪救災勝利的感人畫面。但是,據氣象部門預報,近一時期,依然有一些地方還有大到暴雨甚至發生雷雨風雹等惡劣天氣的可能,因而,我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麻痺心理,必須做到警鐘長鳴,嚴陣以待,嚴防死守,抗災自救。樹立全國上下一盤棋和長期作戰的指導思想,務必奪取抗洪救災的最後勝利。  形成共識,有備無患。
  • 快手網紅東方阿保親自背沙袋,積極響應號召奮力抗洪並捐贈100萬
    2020年的中國,可謂是多災多難,疫情還沒有結束,洪水又來湊熱鬧了。近日,南方的暴雨不斷,湖北省持續強降雨,防洪防汛形勢嚴峻,湖北省運鴻集團也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大約損失1300多萬。但是東方阿保並沒有抱怨和埋怨,反而向防洪地點捐贈了100萬元和5萬的物資。相當的有愛心啊!
  • 黃山市舉行抗洪搶險救災黨內及時性表彰暨黨性分享大會
    為大力弘揚抗洪救災精神,激勵廣大共產黨員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12月10日下午,由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讓黨旗飄揚在防汛抗洪一線」黃山市抗洪搶險救災黨內及時性表彰暨黨性分享大會在徽州大劇院舉行,表彰了20名黃山市優秀共產黨員及20家黃山市先進黨組織。
  • 洪水無情人有情 景德鎮浮梁公安全力抗洪紀實
    汛情就是警情,浮梁縣公安全體民警、輔警堅守崗位,奮戰在轉移安置群眾、疏導道路交通、加固瀕危設施、排除災害險情等抗洪救災工作一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察看汛情排除險情領導帶頭深入抗洪一線解民憂縣公安局黨委班子成員帶頭,迅速開赴抗洪一線指導抗洪救災,加強指揮調度,推進各項抗洪救災工作落到實處。
  • 饒河縣各部門眾志成城抗洪救災系列報導
    東北網雙鴨山9月26日訊 9月18日,烏蘇里江饒河段水位達到98.61米,超保證水位0.41米,為4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全縣2萬畝耕地、3萬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江水暴漲,洪魔肆虐。美麗的饒河頓時失去了以往的靈秀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