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提升,聚焦了更多世界目光,前來進行商貿、文化交流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為了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上線」。這個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在邊走邊體驗中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泉州晚報記者殷斯麒 文/圖)
探訪府文廟
「從未如此深刻了解泉州古城故事」
端午節當天,五名古城英文講解員接力講解,帶著外國友人走過關嶽廟—清淨寺—厚誠祖師宮—明倫堂—崇聖祠—大成殿—莊際昌祠—蔡清祠—泮宮—金魚巷—中山路,一路上講解員們向外國友人們講述了出磚入石建築特色的由來、府文廟的文化意義、金魚巷的前世今生、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等,在路過花巷、許厝埕等背街小巷時,講解員們又講解了巷子的傳說,隱藏其中的名人故居等,還觀看了南音、木偶戲,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太震撼了,從來沒有如此深刻了解泉州古城的故事,沒想到古城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小巷裡的閩南建築竟然有那麼多的工藝講究。」在泉工作生活了25年的美國人Janet激動地說,今年年底她就要退休回國了,沒想到還能有這樣的機會了解泉州古城故事。「祖師宮怎麼會這麼小,同時可以容納多少人?」「磚和石頭混合的牆有什麼功能?」「古城為什麼有不同的宗教並立?」「提線木偶有多少根線控制」……在探訪過程中,外國友人們也不斷向講解員提問,講解員們一一解答。「我來自埃及,在石獅從事外貿工作。埃及是個文化深厚的地方,今天遊覽了泉州古城後,我感受到了古城文化的魅力,非常豐富多彩,這些都是平時我感受不到的,我會把泉州的故事告訴家鄉的親朋好友們,有機會帶他們來看看。」來自埃及的Herry說道。
正值端午節,主辦方還別出心裁為外國友人們準備了親手包燒肉粽的體驗活動。「太有意思了,來泉州16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在端午節包粽子,看似很簡單其實也需要技巧,感覺掌握了一門新手藝。」來自葉門的Malik開心地說。
在清淨寺門口參觀
「用外國人習慣的文化語言解讀泉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是第五屆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班的英文學員首次帶領外國友人。據介紹,第五屆泉州古城講解班特別成立英語講解學習小組,組織有英語特長的學員約40人,共同學習探討如何使用英語講解古城及古街巷歷史文化。「我們已初步建成首支古城英文講解員隊伍,他們是民間文化的活地圖,也將承擔著泉州文化對外推介的任務,希望能把泉州文化、古城古城傳遞給世界更多的人。」主辦方之一市古城辦工作人員介紹。
體驗包粽子民俗
成為英文講解員並非易事,除了熟練掌握語言,更重要是精準傳遞泉州文化內涵,用外國人習慣的文化語言去解讀,並且避免文化衝突。「我們做了很多準備,首先要對文史資料進行系統梳理,精確翻譯專業名詞。還要注意外國人與我們的文化差異,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講述。此外還要掌握他們感興趣的地方,積極拓展解答。」曾曉萍是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這次對她來說,是經過系統培訓後的實操機會,「摸清了大家感興趣的點,以後會更加完善自己的解說詞。」
在金魚巷品嘗精品咖啡(邱聯鋒 攝)
泉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2017年至今,泉州市已舉辦四屆古城講解員培訓班,培訓學員近千人,131名古城講解員受聘上崗。疫情期間,古城講解員仍不忘學習,努力鑽研古城歷史文化知識。本次活動在做好疫情防護工作的同時,保持安全距離遊古城,這也是英文講解員首次帶領外國友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