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Pay公布三個發展階段,要進軍第三方支付

2020-12-21 RFID世界網

  財金公司將推動臺灣Pay進軍第三方支付。臺灣Pay不僅以統一版規格的QR Code重新換裝上陣,財金公司更對此提出了三階段擴張計畫,其中,第三階段將把版塊延伸到第三方支付,這也將成為明年財金公司推展臺灣Pay的重點規劃。

  財金公司高層指出,臺灣Pay現在除了力推金融卡的統一版規格的QR Code掃碼支付,信用卡也正等VISA、MasterCard兩大國際發卡組織完成QR Code掃碼規格,就能將臺灣Pay的QR Code規格銜接,運用到信用卡層面。

  但目前臺灣Pay也能用感應式裝置來使用信用卡的行動支付,接下來還剩下第三方支付這塊領域,這也成為財金公司擬進軍的第三階段目標,希望能與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業者,針對QR Code的掃碼支付進行整合。

  根據財金公司內部已研擬的表定計畫,第三方支付的整合,會成為明年的重點工作。國內目前已有包括歐付寶、企業界名人胡定吾旗下的街口支付、PC HOME旗下的國際連、EZ Pay、遊戲橘子所屬的橘子支、智付寶等五大第三方支付業者。財金公司高層特別強調,所謂的進行整合:「絕非與第三方支付業者爭利」。

  財金公司主管說明,財金公司僅作為後臺提供統一規格的界面,第一線的支付仍由第三方支付業者進行,而且相反的,倘若第三方支付業者加入QR Code掃碼支付的整合陣容,與其他的QR Code掃碼支付採取同樣的統一版規格,如此一來,不論是消費者或店家都省事很多,店裡只要貼一張QR Code就好。

  財金公司指出,除了QR Code掃碼支付整合,財金公司也可和第三方支付業者進行臺灣Pay的「轉帳儲值」合作,即消費者若要在第三方業者的帳戶諸值,可用臺灣Pay進行。

  行動支付業者評估,倘若第三方支付業者加入QR Code掃碼支付的整合行列,在整合工程上相較於兩大國際發卡組織VISA、MasterCard必須整合為數眾多的會員,會較易執行;至於兩大國際發卡組織的QR Code掃碼支付在國內上路,據相關人士指出,最可能的時點應在2018年底,屆時臺灣Pay的QR Code掃碼支付也將從金融卡進一步延伸到信用卡。

1

相關焦點

  • 越南第三方支付相關因素分析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迅速發展,為第三方支付的成長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意味市場競爭將會由百花齊放向寡頭壟斷轉變。2017年各大運營商開始大規模推廣4G網絡,目前註冊用戶630萬,活躍用戶350萬,3G用戶數440萬。目前仍有大量2G用戶,但是3G和4G用戶增長非常迅速。更好的網絡環境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市場迅速增長的催化劑,行動支付的硬體環境已趨於成熟。
  • 落後大陸8年多 臺灣急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
    一是騰訊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18日試營運,標誌著大陸網際網路銀行正式開啟;二是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也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16日終於通過「立法院」三讀,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實施。但臺媒此前指出,臺灣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落後大陸8年多。  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到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銀行,大陸在網際網路金融業上的創新和飛速發展,臺灣業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永豐、中信、玉山銀 臺灣第三方支付各搶一片天
    第三方支付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較積極的包括永豐、玉山、中信銀和第一銀行,其中永豐是以自行開發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豐掌柜」搶攻第三方支付商機;中信銀則與雅虎奇摩合作「輕鬆付」、玉山銀則是搶攻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場,各自在不同市場插旗。
  •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三個安全問題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國際貿易也呈現出新的形勢,消費者和中小型企業越來越青睞於小金額、短周期和多品種的分散性採購。跨境支付作為連接跨境交易雙方的關鍵環節,是實現資金跨地區轉移的媒介,是保證跨境電子商務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為了適應交易雙方跨境支付的需要,並且增加營業收入,國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紛紛涉足與跨境支付領域。
  • 翠微股份重金收購進軍第三方支付領域 老商場如何應對新挑戰
    本次公司收購海科融通,雖新增第三方支付服務,但其主要目的還是培養自身的支付渠道,對線上購物,以及時尚化轉型似乎並無直接幫助。   但是對翠微百貨這樣的大型商超來說,如果不能獨立發展出自身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則難以形成資金流沉澱,無法開展與金融相關業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交易成本。這或許是公司不惜重金斥資收購海科融通的原因。
  • 翠微股份(603123.SH)重金收購海科融通 進軍第三方支付領域
    增發股份13億元 進軍第三方支付12月11日,翠微股份發布了新增股份上市公告書,本次增發股份總金額約13億元,該筆資金將用於購買海科融通約98%的股權。其中股份支付比例為70%,現金支付比例為30%。發行對象不超過35名,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
  • 第三方平臺拓展跨境電子支付
    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的跨境電子支付方式有四種,分別是銀行卡組織、第三方支付模式、網銀支付模式和直接借記模式。跨境電子商務涉及結售匯問題,一般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跨境支付與收入,主要以信用擔保和直付兩種形式進行外匯結算。一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統一購匯支付;二是境外的一些電子支付公司希望拓展我國巨大的網上支付市場,支持使用中國內地銀行卡實現境外網上支付。主要有兩種支付機構。
  • 悠遊卡董事長張家生:不管行動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 競爭推動市場
    對悠遊卡公司而言,現在已經過了要如何生存下去的階段,但對張家生而言,擔任董事長一職後,如何擴大悠遊卡的各種使用範圍,並及早面對不久的將來將面臨許多後進者的挑戰,則是他擔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一職時,對自己的期許。
  •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已到下半場,產業服務商成為升級方向
    編輯導讀: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這些常見的支付方式都屬於第三方支付,而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下半場,第三方支付會走向何方呢?本文以第三方支付未來發展變遷方向洞察為重點,分析內容主要包括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變遷盤點和第三方支付行業變遷方向預判。
  • 臺灣Google Play規範化 封殺第三方支付
    臺灣Google Play規範化 封殺第三方支付 來源:chanye.18183.com作者:遊民老趙 時間:15-02-05 分享到: 近日,臺灣GooglePlay針對內購系統推出新政策,未來所有遊戲或應用程式內所使用到的內購服務,均需使用GooglePlay的應用程式內結帳服務(谷歌錢包)作為付款方式。
  • 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第三方支付普及率逐年上升  從1999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平臺誕生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經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到支付寶、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企業橫空出世,再到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後行業的規範發展,我國第三方支付從無到有,不斷成長。
  • 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產業新變量
    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可以拓展POS收單、PC端支付和手機支付業務,具備布局獨立支付系統的顯著競爭力。第三方支付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中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行動支付爆發階段,行業迎來新一輪重大變革。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到底他們的發展如何?然而,如同上面所說,「行動支付」是一種相當廣義的概念,若要深入了解臺灣行動支付的生態,我們還是得先搞懂與行動支付有關的三種「營業項目」,也就是傳說中的「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以及「第三方支付」,這樣才能把近期的市場大亂戰講清楚。
  • 沃爾瑪Pay終於支持第三方電子支付了
    當我們已經習慣在超市用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終於也可以在沃爾瑪使用第三方電子支付了。,沃爾瑪正與數家行動支付公司談判,以爭取在其自有的沃爾瑪 Pay(Walmart Pay)app 上提供更多的支付手段。
  • 臺媒反思島內第三方支付 盛讚大陸支付寶
    臺灣《旺報》10日刊載短評,分析大陸「支付寶」的成功案例,給予高度評價,同時文章直言:臺灣第三方支付還停留在只準辦理信用卡代收付業務,發展腳步遠遠落後。  文章摘編如下:  網絡科技日益發達,「支付」形式也大為改觀,從以往用實體貨幣交易,演進到使用信用卡,如今再邁入網絡支付時代。
  • 臺灣IC設計廠收購藍新逾半股權 轉型第三方支付
    中國臺灣 IC 設計廠威盛,在去年賣掉旗下小金雞威睿部分業務大賺 31 億新臺幣(約合6.5億人民幣),現在決心拼轉型,透過旗下子公司全達買下臺灣老牌金流公司藍新逾半股權,期望透過第三方支付再創事業佳績。
  • 日本電子支付龍頭GMO-PG投資臺灣第三方支付公司藍新科技
    日本GMO Internet集團旗下網絡支付公司GMO Payment Gateway,Inc(簡稱GMO-PG),透過「GMO Global Payment Fund」投資臺灣網絡金流及第三方支付領導公司藍新科技,此次投資將成為
  • 臺灣LINE Pay進軍行動支付 攜手國泰世華Q2開通
    商機龐大的行動支付,不僅激起銀行搶發「手機信用卡」、「手機金融卡」戰火,就連手機通訊龍頭「LINE」也加入戰局,宣布今(104)年起以「LINE Pay」為支付基礎,進軍O2O市場。首波與國泰世華聯手,綁定儲值支付帳戶,將陸續推出LINE TAXI、LINE MART等服務,甚至提供P2P轉帳功能,而後續還有臺北富邦、玉山等銀行將攜手合作。
  • 第三方支付行業腹背受敵 公共領域自建支付通道
    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被叫停?加之監管層連發規範性文件整治行業,第三方支付機構又成了被關注的焦點。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各路勢力衝擊、監管行業整頓,不少支付機構都開始謀求轉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支付或收單只是入口,主要的發展方向是綜合類財富管理方向,把各類應用場景並聯起來。
  • 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原標題: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電子支付管理條例臺當局「立法院」預計到29日再逐條審查。部分網友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臉書反映:大陸的電子支付已經在天上飛了,臺灣還在地上爬,請加快審視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