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支付龍頭GMO-PG投資臺灣第三方支付公司藍新科技

2020-12-21 行動支付網

  日本GMO Internet集團旗下網絡支付公司GMO Payment Gateway,Inc(簡稱GMO-PG),透過「GMO Global Payment Fund」投資臺灣網絡金流及第三方支付領導公司藍新科技,此次投資將成為「GMO Global Payment Fund」在臺灣投資的首例。

  目前藍新科技透過「臺灣第三方支付股份有限公司」(ezPay臺灣支付)為主體,向金管會提出第三方支付服務相關執照的申請,為符合法令,該公司也增資至新臺幣5億元,其中藍新科技持股75%,而全達國際持股25%。

  而新股東日本電子支付龍頭GMO-PG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每年所經手的流通金額超過1.5兆日圓,除了站穩日本市場外,也積極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東南亞各國,透與策略合作,結合亞洲各國重要的金流支付合作夥伴,這也是該公司投資藍新科技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臺灣IC設計廠收購藍新逾半股權 轉型第三方支付
    中國臺灣 IC 設計廠威盛,在去年賣掉旗下小金雞威睿部分業務大賺 31 億新臺幣(約合6.5億人民幣),現在決心拼轉型,透過旗下子公司全達買下臺灣老牌金流公司藍新逾半股權,期望透過第三方支付再創事業佳績。
  • 街口支付獲批准 成臺灣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
    街口網絡以「街口支付」經營第三方支付,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此次投資設立「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機構業務,獲金管會許可。(翻攝街口支付官網)  臺灣金管會表示,核准「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許可,成為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街口在取得專營執照後,必須在半年內開業。  銀行局官員指出,街口母公司為「街口網絡」,經營第三方支付的代收代付業務,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
  • 第三方平臺拓展跨境電子支付
    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的跨境電子支付方式有四種,分別是銀行卡組織、第三方支付模式、網銀支付模式和直接借記模式。跨境電子商務涉及結售匯問題,一般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跨境支付與收入,主要以信用擔保和直付兩種形式進行外匯結算。一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統一購匯支付;二是境外的一些電子支付公司希望拓展我國巨大的網上支付市場,支持使用中國內地銀行卡實現境外網上支付。主要有兩種支付機構。
  • 落後大陸8年多 臺灣急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
    一是騰訊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18日試營運,標誌著大陸網際網路銀行正式開啟;二是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也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16日終於通過「立法院」三讀,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實施。但臺媒此前指出,臺灣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落後大陸8年多。  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到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銀行,大陸在網際網路金融業上的創新和飛速發展,臺灣業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日本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研究
    作者供職於中國銀聯戰略與投資部日本第三方支付起步較早,部分業務曾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由於日本居民對現金的偏好以及保守的消費觀,使得目前零售支付市場仍然以現金為主。日本第三方支付業務運營相對規範,風險事件也較少,與監管制度密不可分,其制度框架和思路對我國支付領域有一定借鑑意義。
  • 臺媒反思島內第三方支付 盛讚大陸支付寶
    臺灣《旺報》10日刊載短評,分析大陸「支付寶」的成功案例,給予高度評價,同時文章直言:臺灣第三方支付還停留在只準辦理信用卡代收付業務,發展腳步遠遠落後。  文章摘編如下:  網絡科技日益發達,「支付」形式也大為改觀,從以往用實體貨幣交易,演進到使用信用卡,如今再邁入網絡支付時代。
  • 電子支付行業上市公司大盤點——支付行業仍大有可為
    其後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支付寶成立,2005年拉卡拉成立,2008年通聯支付成立,等等。2011年5月,央行發放第一批支付牌照,首批27家企業獲牌,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通聯支付、拉卡拉、快錢等在列。綜上所述,電子支付行業的參與方包括但不限於央行、商業銀行、銀聯、卡廠、ATM機廠商、POS機廠商、第三方支付機構、軟體提供商、通訊運營商、手機廠商等。
  • 中信建投:第三方支付行業仍處整合轉型期
    (原標題:中信建投:第三方支付行業仍處整合轉型期 利好經營規範龍頭公司)
  • 拼多多黃崢關聯公司控股第三方支付企業,相關支付機構央行公示信息...
    近日,拼多多被曝曲線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付費通。股權變更後,上海易翼成為第三方支付付費通的控股股東。付費通新實控人背後是拼多多的身影。曾多次被舉報無證經營支付業務的拼多多(NASDAQ:PDD)當時對收購付費通消息回應稱,「不予置評」。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央行二號令《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發生重大變動須事先獲得央行批准。
  • 第三方支付存在五大缺點
    缺點  1.風險問題  在電子支付流程中,資金都會在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處滯留即出現所謂的資金沉澱,如缺乏有效的流動性管理,則可能存在資金安全和支付的風險。同時,第三方支付機構開立支付結算帳戶,先代收買家的款項,然後付款給賣家,這實際已突破了現有的諸多特許經營的限制,它們可能為非法轉移資金和套現提供便利,因此形成潛在的金融風險。  2.電子支付經營資格的認知、保護和發展問題  第三方支付結算屬於支付清算組織提供的非銀行類金融業務,銀行將以牌照的形式提高門檻。因此。
  • 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續牌 易生支付構建支付全牌照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 央行8月12日宣布對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進行了續展,海航集團旗下核心第三方支付企業易生支付(簡稱「易生支付」)成功續展全國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網際網路支付兩張牌照,同時還增加了銀行卡收單(全國)業務、行動電話支付許可,成為了支付全牌照公司。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然而,如同上面所說,「行動支付」是一種相當廣義的概念,若要深入了解臺灣行動支付的生態,我們還是得先搞懂與行動支付有關的三種「營業項目」,也就是傳說中的「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以及「第三方支付」,這樣才能把近期的市場大亂戰講清楚。
  • 沃爾瑪Pay終於支持第三方電子支付了
    當我們已經習慣在超市用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終於也可以在沃爾瑪使用第三方電子支付了。,沃爾瑪正與數家行動支付公司談判,以爭取在其自有的沃爾瑪 Pay(Walmart Pay)app 上提供更多的支付手段。
  • 永豐、中信、玉山銀 臺灣第三方支付各搶一片天
    第三方支付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較積極的包括永豐、玉山、中信銀和第一銀行,其中永豐是以自行開發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豐掌柜」搶攻第三方支付商機;中信銀則與雅虎奇摩合作「輕鬆付」、玉山銀則是搶攻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場,各自在不同市場插旗。
  • 臺灣第三方支付市場火熱 雙雄誇平臺火拼
    臺灣兩大電子商務平臺PChome網路家庭、Yahoo今年衝刺金融,下半年都考慮將自家第三方支付「支付連」、「輕鬆付」推廣成為「跨平臺」服務,有助相關業務加速累積規模,今年將是全臺第三方支付元年,合計交易金額拚破百億元。
  • 臺灣Pay公布三個發展階段,要進軍第三方支付
    財金公司將推動臺灣Pay進軍第三方支付。臺灣Pay不僅以統一版規格的QR Code重新換裝上陣,財金公司更對此提出了三階段擴張計畫,其中,第三階段將把版塊延伸到第三方支付,這也將成為明年財金公司推展臺灣Pay的重點規劃。
  • 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有哪些?2020跨境支付平臺匯總
    Paypal PayPal,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市的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允許在使用電子郵件來標識身分的用戶之間轉移資金,避免了傳統的郵寄支票或者匯款的方法。PayPal也和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合作,成為它們的付款方式之一。 2. WorldFirst WorldFirst是一家外匯兌換公司,專注於為企業和個人賣家提供國際支付服務。
  • 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原標題: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電子支付管理條例臺當局「立法院」預計到29日再逐條審查。部分網友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臉書反映:大陸的電子支付已經在天上飛了,臺灣還在地上爬,請加快審視進度。
  • 第三方支付行業腹背受敵 公共領域自建支付通道
    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被叫停?加之監管層連發規範性文件整治行業,第三方支付機構又成了被關注的焦點。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各路勢力衝擊、監管行業整頓,不少支付機構都開始謀求轉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支付或收單只是入口,主要的發展方向是綜合類財富管理方向,把各類應用場景並聯起來。
  • 臺灣Google Play規範化 封殺第三方支付
    臺灣Google Play規範化 封殺第三方支付 來源:chanye.18183.com作者:遊民老趙 時間:15-02-05 分享到: 近日,臺灣GooglePlay針對內購系統推出新政策,未來所有遊戲或應用程式內所使用到的內購服務,均需使用GooglePlay的應用程式內結帳服務(谷歌錢包)作為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