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發達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短暫的閒暇時刻觀看短視頻來放鬆一下自己,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子柒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她的視頻一度火到了外網,可就在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李子柒扎粽子的視頻卻遭到韓國人的抵制。
韓國人大言不慚地說端午節是韓國文化,其他國家的人不應該宣傳。這一言論引起了國人的憤怒,韓國"竊取"中國傳統文化申遺的事情屢見不鮮,就連中醫,韓國改名為"東醫",竟然也申遺成功,實在是荒謬!
中醫歷史悠久
說到中醫,腦海裡立馬浮現出"神農嘗百草"五個字。早在上小學的時候,神農嘗百草的歷史就寫進了語文課本。神龍,上古人也。百草,其實是各種中草藥。這就說明早在原始社會,中醫就出現了。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醫學家層出不窮,比如華佗、張仲景等等。醫學著作也越來越多,比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等,這些都曾詳細載入史冊。
在繁榮的唐朝,百國來朝,大量中醫著作都流傳到高麗、日本、中亞等地,而高麗就是曾經的朝鮮王朝。由於時代因素的影響,朝鮮王朝分為北朝鮮和南韓國,這是不爭的史實。
高麗也才475年的歷史,怎麼可能會是中醫學的發源國呢?除此之外,高麗之前使用的就是漢字,在某些方面,韓國至今都在延用漢字。所以,在文字共通的情況下,高麗人是可以看懂漢字的,這就為抄襲中醫事件埋下了伏筆。
韓國"申遺"事件始末
文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1443年,韓國世宗大王創造韓文,這是韓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朝鮮王朝致力創造自己國家的文化,1596年,朝鮮宣祖的御醫許浚毛遂自薦,打著普及醫術的藉口,編撰醫書。宣祖一聽,十分高興,將收藏在國庫裡的醫書都供許浚參考。
朝鮮王朝建立時間尚短,國庫裡的醫書大多是從中國傳入的。在大量中國醫書中,許浚開始了所謂的醫書編纂。有了現成的醫書,許浚還用動什麼腦筋,只管刪刪減減,將各類醫書中的精華部分抄出,全部寫在一本書裡即可。
由於醫學著作繁多,即便有其他御醫幫忙,編纂任務仍十分艱巨。1597年,日本入侵朝鮮,御醫們為了逃命,編纂進程暫停。朝鮮王朝勢力弱小,最後還是在明國的幫助下才把日本打敗。戰爭的影響,最後只剩下許浚一人編纂。
前前後後過去了十幾年,許浚歷經坎坷,最終把醫書編纂完成,名為《東醫寶鑑》。許浚因此名揚朝鮮,死後還被追封為輔國重祿大夫。《東醫寶鑑》成了朝鮮王國權威性的醫書,韓國至今都把它稱為"國之瑰寶",它在韓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與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相提並論。
《東醫寶鑑》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各種讚譽。不得不說,許浚把這本醫書編纂的十分成功。日本有位學者曾這樣稱讚道:"《東醫寶鑑》集'古今之說',有了此書,對醫業'如察諸於掌'"。日本把此書引進國內,供國人學習。
事實果真如此嗎?只要精通中醫的人,翻開《東醫寶鑑》就會發現,其中所有醫學理論都是來源於中醫。許浚花費十幾年翻遍眾多中醫著作,在其影響下,他"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各種中藥材改為朝鮮本土藥材,剩下的都是照搬中醫。
試想一下,每本中醫著作裡記載的醫學理論並非全是重點,當許浚把書中的細枝末節全都去掉,剩下的自然是精華。濃縮的就是精華,《東醫寶鑑》只有23卷,卻借鑑了眾多中醫著作,這樣的醫書豈會不受歡迎?
根據相關學者考證,《東醫寶鑑》集"中醫之大成",包括《素問》、《傷寒論》、《醫學入門》、《醫學正鑑》等83本中醫著作。就連書中記載的針灸、內經、雜病等名詞都是直接抄襲中醫。種種痕跡表明,《東醫寶鑑》就是一本中醫著作,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止韓國人"申遺"的腳步。
2009年,《東醫寶鑑》申遺成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的醫學著作。這一消息傳入國內,國人震驚,紛紛聲討韓國,但已經於事無補。本來是歷史悠久的中醫,卻被韓國人"申遺"成功。國人怎會不憤怒?這個事件也驚醒了國人,想要避免此種情況再次發生,就得好好保護傳統文化。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韓國把中醫"變"成他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這事確實不道德。韓國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文化輸出方面卻值得我們學習,《東醫寶鑑》為何會通過聯合會的鑑定而變成韓國的文化,這事值得思考。
《東醫寶鑑》編纂成功後,就被印成各個版本,不僅在日本和中國多次翻譯出版,還傳入西歐各國,《東醫寶鑑》就這樣在國際上立住了腳跟。這種操作直接就領先"中醫"一步,中醫著作繁多,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翻譯成各國語言並出版的。
"申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聯合國教科文會鑑定其歷史真實性、獨創性以及文化影響力等。為了讓《東醫寶鑑》深入人心,韓國政府還曾舉辦"許浚博覽會",把許浚編纂醫書事件改編成影視劇,搬上大熒幕。
除此之外,韓國政府還建立了與韓國醫學有關的旅遊項目。這些舉動,直接提高了許許多多的知名度,也讓外國人認為《東醫寶鑑》就是韓國獨有的文化。
如今,"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還要受歡迎,在對待外來文化上,很多人都是盲目的,他們認為只有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這種觀點實不可取。
反觀韓國,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各種影視劇,他們都堅定地維護本國文化。所以韓國的文化輸出才會如此成功,從本質上來說,愛國才是關鍵。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呢?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認同,部分人認為傳統文化與封建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傳統文化都是糟粕,不宜繼承。
凡事都有兩面,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針灸術就是值得傳承的,它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創造現代文化的同時,更要保護好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