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將中醫改名「東醫」,還拿去申遺,讓中醫情何以堪?

2021-01-15 奇聞趣談史

網絡的發達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短暫的閒暇時刻觀看短視頻來放鬆一下自己,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子柒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她的視頻一度火到了外網,可就在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李子柒扎粽子的視頻卻遭到韓國人的抵制。

韓國人大言不慚地說端午節是韓國文化,其他國家的人不應該宣傳。這一言論引起了國人的憤怒,韓國"竊取"中國傳統文化申遺的事情屢見不鮮,就連中醫,韓國改名為"東醫",竟然也申遺成功,實在是荒謬!

中醫歷史悠久

說到中醫,腦海裡立馬浮現出"神農嘗百草"五個字。早在上小學的時候,神農嘗百草的歷史就寫進了語文課本。神龍,上古人也。百草,其實是各種中草藥。這就說明早在原始社會,中醫就出現了。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醫學家層出不窮,比如華佗、張仲景等等。醫學著作也越來越多,比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等,這些都曾詳細載入史冊。

在繁榮的唐朝,百國來朝,大量中醫著作都流傳到高麗、日本、中亞等地,而高麗就是曾經的朝鮮王朝。由於時代因素的影響,朝鮮王朝分為北朝鮮和南韓國,這是不爭的史實。

高麗也才475年的歷史,怎麼可能會是中醫學的發源國呢?除此之外,高麗之前使用的就是漢字,在某些方面,韓國至今都在延用漢字。所以,在文字共通的情況下,高麗人是可以看懂漢字的,這就為抄襲中醫事件埋下了伏筆。

韓國"申遺"事件始末

文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1443年,韓國世宗大王創造韓文,這是韓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朝鮮王朝致力創造自己國家的文化,1596年,朝鮮宣祖的御醫許浚毛遂自薦,打著普及醫術的藉口,編撰醫書。宣祖一聽,十分高興,將收藏在國庫裡的醫書都供許浚參考。

朝鮮王朝建立時間尚短,國庫裡的醫書大多是從中國傳入的。在大量中國醫書中,許浚開始了所謂的醫書編纂。有了現成的醫書,許浚還用動什麼腦筋,只管刪刪減減,將各類醫書中的精華部分抄出,全部寫在一本書裡即可。

由於醫學著作繁多,即便有其他御醫幫忙,編纂任務仍十分艱巨。1597年,日本入侵朝鮮,御醫們為了逃命,編纂進程暫停。朝鮮王朝勢力弱小,最後還是在明國的幫助下才把日本打敗。戰爭的影響,最後只剩下許浚一人編纂。

前前後後過去了十幾年,許浚歷經坎坷,最終把醫書編纂完成,名為《東醫寶鑑》。許浚因此名揚朝鮮,死後還被追封為輔國重祿大夫。《東醫寶鑑》成了朝鮮王國權威性的醫書,韓國至今都把它稱為"國之瑰寶",它在韓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與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相提並論。

《東醫寶鑑》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各種讚譽。不得不說,許浚把這本醫書編纂的十分成功。日本有位學者曾這樣稱讚道:"《東醫寶鑑》集'古今之說',有了此書,對醫業'如察諸於掌'"。日本把此書引進國內,供國人學習。

事實果真如此嗎?只要精通中醫的人,翻開《東醫寶鑑》就會發現,其中所有醫學理論都是來源於中醫。許浚花費十幾年翻遍眾多中醫著作,在其影響下,他"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各種中藥材改為朝鮮本土藥材,剩下的都是照搬中醫。

試想一下,每本中醫著作裡記載的醫學理論並非全是重點,當許浚把書中的細枝末節全都去掉,剩下的自然是精華。濃縮的就是精華,《東醫寶鑑》只有23卷,卻借鑑了眾多中醫著作,這樣的醫書豈會不受歡迎?

根據相關學者考證,《東醫寶鑑》集"中醫之大成",包括《素問》、《傷寒論》、《醫學入門》、《醫學正鑑》等83本中醫著作。就連書中記載的針灸、內經、雜病等名詞都是直接抄襲中醫。種種痕跡表明,《東醫寶鑑》就是一本中醫著作,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止韓國人"申遺"的腳步。

2009年,《東醫寶鑑》申遺成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的醫學著作。這一消息傳入國內,國人震驚,紛紛聲討韓國,但已經於事無補。本來是歷史悠久的中醫,卻被韓國人"申遺"成功。國人怎會不憤怒?這個事件也驚醒了國人,想要避免此種情況再次發生,就得好好保護傳統文化。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韓國把中醫"變"成他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這事確實不道德。韓國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文化輸出方面卻值得我們學習,《東醫寶鑑》為何會通過聯合會的鑑定而變成韓國的文化,這事值得思考。

《東醫寶鑑》編纂成功後,就被印成各個版本,不僅在日本和中國多次翻譯出版,還傳入西歐各國,《東醫寶鑑》就這樣在國際上立住了腳跟。這種操作直接就領先"中醫"一步,中醫著作繁多,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翻譯成各國語言並出版的。

"申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聯合國教科文會鑑定其歷史真實性、獨創性以及文化影響力等。為了讓《東醫寶鑑》深入人心,韓國政府還曾舉辦"許浚博覽會",把許浚編纂醫書事件改編成影視劇,搬上大熒幕。

除此之外,韓國政府還建立了與韓國醫學有關的旅遊項目。這些舉動,直接提高了許許多多的知名度,也讓外國人認為《東醫寶鑑》就是韓國獨有的文化。

如今,"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還要受歡迎,在對待外來文化上,很多人都是盲目的,他們認為只有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這種觀點實不可取。

反觀韓國,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各種影視劇,他們都堅定地維護本國文化。所以韓國的文化輸出才會如此成功,從本質上來說,愛國才是關鍵。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呢?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認同,部分人認為傳統文化與封建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傳統文化都是糟粕,不宜繼承。

凡事都有兩面,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針灸術就是值得傳承的,它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創造現代文化的同時,更要保護好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韓國《東醫寶鑑》申遺成功 「中醫」怎變成「韓醫」
    韓國《東醫寶鑑》申遺成功 「中醫」怎變成「韓醫」 朝鮮時代中醫讀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 韓國學者欲以此 確立「韓醫學」正體性被指無視歷史真實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在1986年之前的悠長歷史中
  • 中醫為什麼沒能在「韓醫」前申遺
    須知全世界對文化遺產有興趣的人中,絕大多數不懂中文,對中國與韓國的歷史文化了解極其有限,更無法區別中醫與「韓醫」有什麼區別,說不定會因《東醫寶鑑》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而將兩者本末倒置。這正是某些韓國人的目的,到時中國人卻奈何它不得。今天中醫學者的話,基本是上不了世界主流媒體的,充其量只是在給國人打氣,甚至只是自說自話。
  • 中醫在國內逐漸消亡,為何老外趨之若鶩,韓國還進行申遺?
    強大的中醫隨著西醫在我國的不斷昌盛,中醫也在國內逐漸消亡。2006年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的《告別中醫中藥》的文章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水中,蕩起軒然大波,把中醫的存廢爭辯推向高潮。出現了大量針對中醫的質疑。中醫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它與中華文明一直都是休戚與共的。
  • 臺「立法院院長」 連中醫都不放過?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7月5日報導,臺灣「立法院院長」遊錫堃當日竟公開表示,中醫應該改名叫「臺醫」或者「漢醫」。會上,臺灣省長蔡英文在致辭時表示,隨著去年臺灣通過《中醫藥發展法》,相信中醫總額佔比會繼續往上走。而「立法院院長」遊錫堃則表示,中醫改成「臺醫」應該也不錯。
  • 臺「立法院院長」對「中醫」打歪主意,有人諷:腦中風是否也變成腦...
    臺「立法院長」遊錫堃5日在出席「第12屆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開幕式時稱,中醫有百年歷史,漢醫有千年歷史,漢醫傳到韓國叫「韓醫」,傳到日本叫「漢醫」,傳到越南叫「東醫」。他個人認為,如果傳到臺灣能改叫「臺醫」「臺藥」也很不錯,如果覺得這個名稱不夠好,可以叫「漢醫」「漢藥」。該論調在島內遭到群嘲,質疑民進黨「逢中必反」。
  • 韓國人又一次「申遺」成功了,中國網友為何要憤怒?
    這兩項建築的申遺也讓大家想起了「韓國申遺」。如今「韓國申遺」已經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個梗,不過關於這些故事,遺產本身也被忽略了。在韓國申遺的遺產中,還有由9座書院組成的「韓國新儒學書院」也申遺成功,據了解,韓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14項。這幾座儒家書院要申遺的消息在國內也引起一片譁然。
  • 對「申遺狂魔」韓國,咱有多少誤解?韓國人:媒體亂說,從沒搶佔
    確實,近10多年來,韓國官方搞申遺就是無所不至無孔不入,從孔子、西施、李時珍等名人,到風水、中醫、渾天儀、活字印刷術等,再到粽子、餃子、元宵等美食,一切吃喝拉撒的東西,都要「強取豪奪」,打上「思密達」的標籤。以至於有玩笑說,韓國人似乎擠破腦袋想證明自己才是更正宗的中國人。這樣的做法,反饋過來,民間民憤自然是很大的。這很好理解,也很理所當然。
  • 中國83本醫書,韓國拿去修修改改成功申遺,下一個目標是西遊記
    2009年,韓國將醫書《東醫寶鑑》申遺成功,這本書90%的內容借鑑抄襲了中醫理論,韓國當年大力的去中國化,韓式拼音代替漢字,結果現在文化出現斷層,因為以前韓國歷史是離不開漢字的,現在去中國化反而成了「沒有」歷史的國家。
  • 外國人認同韓國人的申遺嗎?
    曾幾何時,韓國開始熱衷於非物質文化申遺,像端午祭、活字印刷、泡菜、暖炕、韓醫等。更是反客為主,將中國的中醫、漢字、漢服和太極拳等劃歸本國發明。如今,韓國還盯上了孔子、西施、李時珍、張三丰等中國古代歷史名人,說這些人都是韓國的。
  • 中醫情何以堪?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日本起初,還把他們稱為「蠻人」,但有些探索精神的日本醫生發現,和粗糙的中醫人體圖譜相比,即使看不懂「蠻人」的文字,他們的人體解剖圖卻更為精準。中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一場戰爭更動搖了政府對中醫的態度。1853年、1854年美國佩裡艦隊兩次「叩關」,砸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開明派也逐漸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性。
  • 韓國欲搶先為「暖炕」申遺 網友:不要總為歷史隆胸
    日前,韓國媒體報導稱,擁有火炕生產技術的中國有可能成為韓國申遺的主要障礙,為「搶得先機」必須加快進程。這一消息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直言很是震驚,這讓從小在土炕上睡大的孩子情何以堪?「不要總想為其乾癟的歷史隆胸」。還有網友震驚之餘表示,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做到,而不是指責別人。
  • 戳穿那些「韓國人搶中國文化」事件的謠言
    而我們的端午節也在2009年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所以韓國人搶註我們的端午節這個謠言不攻自破。這個是一個叫做《新快報》的媒體報導出來,說首爾大學的樸正秀教授提出來要申遺漢字,但在後來的採訪中,首爾大學澄清該校根本沒有一位叫做樸正秀的教授,也根本沒有漢字申請這一說法,韓國只申遺了諺文,諺文就是朝鮮文,和漢字完全兩碼事。韓國是否申遺了風水和中醫?
  • "中醫"要改名"臺醫" 臺灣網友:別鬧了,這群白痴
    「中醫」要改名「臺醫」 民進黨太荒唐(日月談)  「別鬧了,這群白痴。」這是臺灣網友對臺「立法院長」遊錫堃提出中醫也要「去中國化」的第一反應。在出席「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開幕式時,遊錫堃聲稱應考慮把臺灣的中醫藥改名叫做「臺醫」「臺藥」或「漢醫」「漢藥」,因為叫「中醫藥」會讓「有的人感到很混淆」。
  • 對韓國《東醫寶鑑》申遺的再思考
    自韓國2006年用《東醫寶鑑》一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時起,本人就一直充分關注並撰寫了「由『韓醫申遺』引發的思考」一文,被《亞太傳統醫藥》雜誌(2006年12期)發表,受到了有關專家學者廣泛的關注。時至今日,韓國《東醫寶鑑》已申遺成功,本人懷著萬千感慨,撰寫了「再思考」一文,供所有關注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各界同仁參考。
  • 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談中醫申遺:不要去跟韓國爭
    王國強說,由於看到了中醫對於人類健康的醫療成果,西方國家逐漸從過去的反對中醫,到現在認可和歡迎中醫。而近十年,是這一個趨勢發展最快的時期。美國國家針灸及東方醫學資格認證委員會在2011年的一次全國性調查表明,美國每10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人接受過針灸治療。在這些人當中,又有21%的人除了針灸之外,還同時使用了中藥、推拿、按摩等方法來治病。
  • 韓國「廢漢字」72年了,現在卻拿漢字「申遺」?聯合國直接拒絕
    先是把端午節拿去申遺,後來又有明星在節目中說中國的古琴,中醫都是源於韓國,民間更有聲音說西施,李時珍,孔子等著名人物的家鄉是韓國,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讓中國人民吐槽,韓國人估計認為火星都是屬於他們的。而最近,韓國拿中國的漢字申遺,更是讓中國人哭笑不得,韓國廢除漢字已經72年了,他們已經正式放棄了這種語言,連在小學教育中,漢字都不能佔有一席之地,現在卻還有臉去拿漢字申遺?
  • 韓國這本醫書,抄襲我國數十本醫書,最終申遺成功,專家回復打臉
    韓國這本醫書,抄襲我國數十本醫書,最終申遺成功,專家回復打臉文|史談天下我國擁有者數千年悠久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影響著無數國人,對於我們周邊國家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對於這些歷史韓國都採取這不承認的態度,反而還說那些文化本來就屬於自己。端午節,武當,太極無一不被他們拿去申遺。而在他們所有的申遺項目中,不得不說的當屬《東醫寶鑑》這本醫術。《東醫寶鑑》被韓國人稱為是朝鮮民族古代醫藥史學上的巨著,他的作者就是韓國歷史上被譽為「醫聖」的許浚。
  • 韓媒:中國對東醫寶鑑申遺反應敏感
    韓聯社31日報導:崔榮昊:中國對《東醫寶鑑》申遺反應敏感保健福祉家庭部韓醫政策課長崔榮昊31日表示:「中國在《東醫寶鑑》申遺的過程中反應敏感。」崔榮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國際諮詢委員會(IAC)韓方代表團成員出訪巴貝多。
  • 韓國人為何喜歡到聯合國申遺?韓國對中國文化遺產到底有多痴謎
    2001年,韓國把中國周代時期的宮廷宗廟祭祀禮樂說成是他們自己的,並且還申遺成功了。這一活動是出自於中國「敬祖孝宗」的思想,也就是說祖先去世後,人們在埋葬祖先的位置定期祭祖祈求保佑。在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中國就開啟了祭孔活動,而後成為了國際大典。
  • 闢謠 那些被申遺的韓國文化遺產並不是中國國粹
    而且,人家的釋奠大祭根本就沒有申遺,結果國內卻有學者稱2007年,韓國人將"祭孔大典"進行了正式的文化遺產申報,純屬子虛烏有。中醫被申遺在大概06年的時候,韓國將一本叫《東醫寶鑑》的醫書申報世界紀錄遺產,是一本編纂於韓國的醫學百科全書,記錄了東亞醫學的發展,具有很珍貴的研究意義。當然,這本書裡面的諸多論述,都是借鑑了中醫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