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合肥火車站什麼樣?
透過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
找尋合肥站的「前世今生」
如同閱讀一部鮮活的安徽鐵路發展史
1978年合肥站
只有淮南線一條鐵路線
日發送列車只有11對
北京、上海車次特別少
站牌
站臺
80年代合肥火車站站臺 老式的綠皮火車
如今
合肥火車站、合肥南站
兩站日均開行列車500多列
其中高鐵動車346列
平均每日發送旅客11.1萬人次
說起變遷史
合肥到北京的列車最具標本意義
1978年4月1日
合肥至北京
127/128次旅客直快列車首次始發
那時候去趟北京
正常情況下都要20多個小時
1978年4月1日合肥至北京127/128次旅客直快列車首次始發
2015年6月28日
合福高鐵投入運營
合福高鐵(圖/視覺中國)
2018年4月10日
運營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
在合肥南站始發
「復興號」動車組(況士/攝)
至此
旅客從合肥到北京的旅程
從原來20多個小時
壓縮到現在最快3個多小時
上世紀70年代
候車室面積狹小
只能容納幾百人
大部分人只能露天候車
開行的都是綠皮車
能走得了就不容易了
談不上走得好
1995年,明光路老火車站,候車室人滿為患,候車的乘客聚集在站前小廣場。
1997年4月1日
合肥新火車站建成
新火車站為「合」字造型
藍色玻璃牆面
開行列車27.5對
每日發送旅客近萬名
還特別增加了直達北京的特快列車
2009年
合肥火車站再次啟動擴建
2010年
合肥火車站改造工程完工
如今
合肥南站的候車條件已今非昔比
站房面積9.93萬平方米
設計最高集聚旅客9500人
站場內共22站臺26股道
雨棚面積61280平方米
91部自動扶梯
32部垂直電梯實現站內快速交通
合肥南站獲得我國建築行業最高獎—魯班獎
合肥南站外景
火車票一票難求
曾是很多人記憶中的痛
那時候買票甚至要排一整夜的隊
有多少人還記得
排長龍買春運車票的情景?
1992第一候車室裡的候車車次欄
曾經的火車票售賣處
上世紀70年代的火車票
曾經的春運買票「長龍」
如今
通過手機購票分分鐘就能搞定
還能自由選座
數據顯示
2018年春運期間
合肥站旅客通過網絡訂票的比率
已經高達80%以上
12306網上購票
和手機客戶端購票
已經成為旅客主要購票方式
合肥南站自助售取票機
為方便旅客取票購票
合肥南站和合肥火車站
按照旅客到站的不同流線
設置了室內或室外取票處10處
共139臺取票機
取票基本不用再排隊
合肥南站自助取票處
2008年4月18日
合寧客運專線投入運營
安徽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10年來
安徽鐵路掀起大規模建設和發展的高潮
合武、合蚌、合福、寧安、鄭徐
等高速鐵路相繼開通
商合杭、鄭合、合安、杭黃
等高鐵線路正在加速建設
以合肥站為中心的
「米」字型高鐵線路網正在形成
合肥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
地位進一步鞏固
現在從合肥出發的列車
可到達22個省會城市
其中有15個省會城市
和直轄市有高鐵直達
安徽一步跨入4小時經濟圈
來源:安徽日報、合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