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有真修吾必護法,人無邪念自能降魔。
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尊天菩薩聖誕。
韋馱信仰的起源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違陀)天,梵名Skanda,音譯為私建陀提婆,原是南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為佛教護法諸天之一。
《大般涅槃經後分》云:「爾時帝釋持七寶瓶至荼毗所,其火一時自然滅盡,帝釋即開如來寶棺,欲請佛牙。樓豆言:『莫輒自取,可待大眾共分。』
釋言:『佛先與我一牙舍利,是以我來火滅。』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爾時有二捷疾羅剎,隱身隨帝釋後,眾皆不見,盜取一雙佛牙舍利。」
即,在佛陀【1】涅盤【2】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的舍利子各自請回去建塔供養。卻有一邪魔盜取佛牙舍利。韋馱奮起直追,將邪魔鎮獲,取回舍利,諸天王盛讚。
於是,韋陀被尊為佛教護法。韋馱菩薩手持的法器為金剛杵,或稱降魔杵。凡有規模的寺院大多供奉韋陀菩薩像,韋陀菩薩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持修行中的眾生。
《大般涅槃經》卷七雲︰「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
樓至佛
賢劫諸佛垂成佛時,願我在初奉施飲食。般涅盤後收取捨利,起塔供養...彼諸世尊般涅盤後正法垂滅,我於爾時當護持之令不斷絕,於世界中然正法燈。
韋馱菩薩為賢劫最後一尊佛,樓至佛。
《悲華經》記載:寶藏如來時,有一轉輪聖王傭有千子。轉輪聖王率千子修佛,寶藏如來為他們授記。轉輪聖王是燃燈祖,千子為賢劫千佛。
韋馱菩薩是最小的王子,名:持力捷疾。千字學佛並皆發願要成佛,持力捷疾說:「當你們修行時,我作為護法護持你們,等你們都成佛後,我方成佛。」
寶藏如來稱讚持力捷疾並為他授記:「善男子,汝於來世作大醫王,令諸眾生離諸苦惱,是故字汝為火淨藥王。」 火淨藥王,即賢劫第一千尊佛樓至佛。
三洲感應
在佛教中,須彌山四圍有四大部洲,須彌山外有七重山,七重海。四大部洲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以及北俱蘆洲。
東、西、南三洲眾生具善根,亦能有機會信受佛法而修行。而在四大部洲中,北俱盧洲人壽命長達千歲,且能享物質之樂,難以感受無常痛苦,故也難以產生信仰。
韋馱菩薩統領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而護持佛法,所以稱「三洲感應」。
「二十諸天」 護法神之一
「二十諸天」【3】,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職罰惡護善,後來為佛教納用成為護持佛法神。
隋朝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師在制定寺廟祭天儀軌時,依據《金光明經》選取了二十為護法天神,稱之為二十諸天,而韋馱天便是這二十位護法天神之一。
韋馱菩薩與寺院
作為寺院的護法,韋馱在中國的寺院殿宇裡形象似武將,英姿凜凜,他頭戴盔而身著甲冑,肩披飛帶,手持降魔杵,鎮守道場。在漢地寺廟,通常將韋馱像供奉在天王殿彌勒菩薩之後方,且面向大雄寶殿,保護寺院及僧人。
一般而言,韋馱菩薩手持杵的不同姿態、方向也有不同的含義。其一:單手豎持降魔杵靠肩向上,表示這個寺院是十方叢林【4】,可按需要接受雲遊僧侶掛單【5】,亦可長住。
其二:雙手合十,降魔杵平端於臂彎,雙手合掌捧杵有接待之意,表示這個寺廟可以接受任何往來僧侶掛單,或可長住。
其三:單手按降魔杵著地,表示這個寺廟為可以接受僧侶掛單三天,不能長住。
其四:雙手按杵著地,表示寺廟規模較小,不接待往來僧侶掛單。
韋馱菩薩像欣賞
本文如有錯謬,歡迎指正。
【1】佛陀,佛教用語,梵名Buddha ,本指釋迦牟尼,意為覺者、覺悟者。
【2】涅槃,佛教用語,指正覺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痴與以經驗為根據的我亦已滅,熄滅生死輪迴。
【3】二十諸天:佛教用語。源於印度神話中罰惡揚善的二十位天神,後作為護持佛法之神,分別為:大梵天王,帝釋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密跡,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辯才天,大功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宮天子,月宮天子,娑竭龍王,閻摩羅王。
【4】十方叢林:佛教用語。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叢林:通常指禪宗寺院,指僧侶聚集、修道之處。
【5】掛單:佛教用語。指行腳僧到寺院投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