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誦:《一棵孤樹》

2020-12-18 羅曼讀書會

羅曼讀書會為 閱 讀 而 生

雅 俗 共 賞 ,醉 美 讀 書 。

作者:張儀

冬天的曠野蕭條而寂靜。一片空曠之處,一座老屋,老屋的旁邊有一棵孤樹,凜冽的寒風裡,孤獨對著孤獨,靜默無語。

老屋的牆壁幾經風吹雨打,早已斑駁不堪,屋頂光禿禿的,越發顯得悽清寂寞;深褐色的孤樹,粗幹虯枝,粗糙、醜陋,兀自向上的姿態,居然透著倔強不羈的傲骨。

恍惚間,風吹過,鳥兒飛過,太陽升起又落下。萬千時光流轉間,老屋孤樹光禿禿的,裸露著所有的粗糙、醜陋。兩個巨大的孤獨,停留在冬日的寒風裡,無所求。

我無意間經過,指尖拂過老屋斑駁不堪的牆壁,莫名地走向孤樹,靠近,用手觸摸孤樹皺裂粗糙的樹皮,粗糙、冰冷、凜然,似乎又觸到放縱與馳騁,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緒與之纏繞,孤獨、狂野,熱烈而無聲。這相遇充滿了神秘,讓我依依不捨,又徒增傷感。

老屋是孤獨的蒼涼的,不知曾經是誰溫暖的家。無論屋裡曾有過怎樣的歡顏與溫情,怎奈人去屋空,獨留蒼涼落寞;孤樹是孤獨的,光禿禿的樹枝,似無數渴求希冀伸向天空的手臂,以獨特的自由奔放的向上姿勢……

一場春風讓蕭條的曠野有了生機,山上的雪消融不見,小草從地裡探出頭,小河也小聲的唱起了歌。可老屋依舊是老屋,越發孤獨蒼涼。孤樹卻生出豆大的花苞,漸漸地一點一點的紅色從褐色的花苞中探出頭,紅色越掙越多,豔如女人猩紅的嘴唇,冷豔、涼薄。待那紅色完全從花苞中掙脫,一樹豔到燦爛的花赫然綻放在枝頭,清香嫋嫋,沁人心脾,呵呵,竟是一樹桃花。那綻放於枝頭的桃花,似從唐詩宋詞裡走出來的女子,又嫵媚又妙曼,豔豔的不顧一切地盛放著。

卻原來,孤樹極盡孤獨,這孤獨竟內斂了狂熱、執著與隱忍,飽含了強大的力量,終讓光禿禿的桃枝,綻滿了豔燦燦的桃花,桃花朵朵,桃之夭夭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老樹幾度孤獨,幾度花開,幾度笑春風啊!自次,我所有的擔心與好奇塵埃落定。人都難逃孤獨,孤獨無言地努力,極盡繁華地綻放,孤樹的境界,人生的極致矣。

作者簡介:張儀,女,山東省蒙陰縣人,蒙陰縣作家協會會員。短篇小說《你是我一生的牽掛,一生的痛》入選女友雜誌社編著的《金牌小說》一書。

相關焦點

  • 並不孤獨的「瓦納卡孤樹」
    瓦納卡湖有著數不盡的動人美景,而湖中的一棵孤樹,吸引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留下專屬的瞬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在瓦納卡藝術家Gwenda Rowlands的記憶裡,1939年這棵樹已經在湖中成長,長久以來都是大自然的寵兒。
  • 瓦納卡孤樹樹枝被鋸斷
    瓦納卡(Wanaka)舉世聞名的孤樹——被來自全球各地的鏡頭追捧——樹枝於昨夜被人用鋸子鋸斷,並被扔在岸邊。 說起這棵長於湖水中的樹,大概是紐西蘭最「上鏡」的樹了。也是世界範圍內,上鏡最多的樹。雖然平時看起來照片裡寧靜致遠,你沒看到的是,它的身後,擠滿了攝影師。
  • 深圳盲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11人獲獎
    原標題:用文字「聽見」光的聲音 深圳盲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11人獲獎   4月20日,「閱讀點亮世界,書香溫暖人生」——深圳市第八屆盲人詩歌散文朗誦暨第四屆盲人散文創作大賽在深舉行,11位選手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盲人詩歌散文朗誦活動從今年3月份開始啟動,經過激烈角逐,16名參賽選手進入決賽。廣東省第四屆盲人散文創作大賽共收到了17篇作品,這些作品題材多樣,文筆優美,反映了視障朋友的創作熱情。
  • 朗誦:念在山樹之間
    樹的故事山的光陰隔著一場夢的距離念起時,與秋色對坐山也許會夢著樹而樹的夢卻長在遠方 認識作者,先認識作者的散文。確切地說她是一個文人,一個將各種心事寫成唯美散文的女人,她的文字飄逸悠揚、深情且帶深意,讓人一讀再讀仍會意猶未盡。
  • 星空下,突兀的山頂,佇立著一棵孤獨的樹
    星空下,突兀的山頂,佇立著一棵孤獨的樹。如我,傲然獨立,桀驁不群。山頂上的土地淺薄而貧瘠,無法給這棵樹提供更多的養分,故而這棵樹沒能夠長得枝繁葉茂。看著這棵獨自傲立於山頂的孤樹,我想起了山之外的那個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更想起了與現實世界有點兒格格不入的平凡自己。厭煩了凡塵俗世的我,此刻是多想活成一棵樹,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哪怕是置身於荒野山巔,那又何妨?看著這棵獨自傲立於山頂的孤樹,讓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位帶著蓑笠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的漁翁。
  • 星空下,突兀的山頂,佇立著一棵孤獨的樹。
    星空下,突兀的山頂,佇立著一棵孤獨的樹。如我,傲然獨立,桀驁不群。 看著這棵獨自傲立於山頂的孤樹,我想起了山之外的那個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更想起了與現實世界有點兒格格不入的平凡自己。厭煩了凡塵俗世的我,此刻是多想活成一棵樹,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哪怕是置身於荒野山巔,那又何妨? 看著這棵獨自傲立於山頂的孤樹,讓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位帶著蓑笠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的漁翁。
  • 花仙子朗誦《無怨的青春》
    無怨的青春 作者:席慕容 朗誦:花仙子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
  • 最美莫過夕陽孤樹!要用相機定格震撼絕美,請使用這些技巧
    在眾多的前景中,孤樹是最具視覺效果和孤寂感覺的元素。最美不過夕陽孤樹,不單單是因為夕陽孤樹的這種質樸、孤寂的美,還在於它用身影詮釋的生命的真諦:人生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懈的堅持終究會迎來生命的輝煌,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瞬,所有的付出也是值得了。那麼,如何拍攝夕陽孤樹這一美景呢?下面請跟隨我一塊了解下吧!
  • 「藝苑」原創詩歌丨長成草原的一棵草
    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局民警徐振江創作的詩歌《長成草原的一棵草》以詩朗誦和短視頻相結合的方式作為其中一個節目播出,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點讚。詩歌以我局民警王維軍為原型,描寫了從警38年的王維軍,把一腔熱血撒向了草原的鄉村,長成了一顆無懼風雨的「小草」,鑄造了忠誠,溫暖了百姓。
  • 【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品展播】白忠德《秦嶺的動物朋友》朗誦 喬峰
    紅腹錦雞野雞、錦雞、杜鵑、竹雞、畫眉、斑鳩,是我小時常見的,聽著它們的歌聲,看著它們嬉戲,我就像一棵小樹不知不覺長大了。雉雞大學畢業後,就在古城一所高校謀生,很幸運,還能經常見識麻雀、鴿子,春夏季節有一些候鳥,遠遠地也能聽到「咕咕—等」的鳴叫。
  • 王玉玲詩歌朗誦《那些花事》
    >春了又秋 花兒含羞的憂傷憂傷  錯過 那驚鴻一瞥依水煙波  流淌 光陰的惆悵惆悵  攥不住 漏沙的年華 又怎奈花開有時  花落有期千萬裡尋香  只握 一枚芳華誰言   花兒沒有愛漫漫紅塵  為誰開  唯願 風知花的媚 雨懂花的淚 一花一世界
  • 散文朗誦:淺草寺|| 作者:柳 風||朗誦:任彩花​(321期)
    (淺草寺的標誌      攝影:柳 風)淺草寺(散文) 作者:柳 風    朗誦:任彩花 我們一行4人,在山梨縣遊覽了河口湖關於淺草一詞,據記載,出自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描寫的是西湖春景,幾隻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銜泥築巢。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他用「亂」和「淺」勾勒出了早春萬物初生,花草向榮的趨勢,卻還沒有到達鼎盛的地步。
  • 喬輝朗誦《美麗的秋天》
    美麗的秋天,我們坐看秋色,凝望一池秋水,眺望南山紅葉,仰望雲捲雲舒,山、雲、樹、水之影重重疊疊,純淨無塵的秋色在心中逐漸升起。美麗的秋天,翻出人生故事,除了回憶,誰也不會留;人生無奈,除了沉默,誰也不會說;有些東西,除了自己,誰也不會懂。倚在秋的陽光裡,讓那風,那葉,那明媚,都婉約成絲絲柔情,綻放於心中。
  • 與重慶有關的詩歌散文你知道多少?他們用朗誦致敬重慶
    昨晚(14日),渝中區「母城文化行舟」——《致敬重慶》活動走進上清寺街道嘉西村,詩歌愛好者通過朗誦老舍、茅盾等現當代大師寫於重慶或寫給重慶有關的詩歌、散文致敬重慶。朗讀《沁園春·雪》現場,一群詩歌愛好者朗誦了大師與重慶有關的作品,比如老舍的《八方風雨》、郭沫若《屈原·雷電頌》、茅盾的《風景談》等。據介紹,抗戰時期,中國最優秀的作家、學者、教育家和文化人士,幾乎都來過和定居於重慶,留下了大量而珍貴的代表性作品。
  • 朗誦熱帶給了我們什麼?
    前不久,央視推出的《朗讀者》欄目點燃了群眾性朗讀的「導火索」,一時間,各類經典詩文誦讀活動風起雲湧,「朗誦熱」席捲全國。在我市,由寶雞日報社主辦的「我是朗讀者」活動發出「春風第一枝」,激發起全市朗誦愛好者的熱情。此後,寶雞人民廣播電臺、市朗誦藝術學會等多家單位、團體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朗誦大賽,而民間文藝愛好者之間的朗誦交流更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 朗誦藝術大師徐濤朗誦《戈壁壯懷》
    戈壁壯懷作者:尹武平 朗誦:徐濤我迎著黃昏佇立在這裡腳下衝破了千年藩籬疆土伴隨著馬蹄舒展的延伸著向北又向西駝鈴聲聲奏響的是生命的主旋律我看見一隊隊特戰神兵遨遊天際信手把一道道閃電拽成了彎彎的彩虹曾經不可一世的雷公竟嚇得啞然無聲我看見一列列數位化鐵騎
  • 抗擊疫情•警徽閃耀|抗疫詩歌,散文朗誦
    眾志成城抗疫情我們在行動原創戰「疫」詩歌朗誦出徵↓↓↓詩出徵娘說,捨得就是快樂可我上陣那一刻您老還是捨不得End原標題:《抗擊疫情•警徽閃耀|抗疫詩歌,散文朗誦》
  • 央視新聞主播康輝朗誦朱自清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作者:朱自清 朗誦:康輝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裡面陳設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裡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緻的花紋,也頗悅人目。「七板子」規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杆,空敝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
  • 散文朗誦:臺北之行 || 作者:柳 風||朗誦:雲在飛(403期)
    隨後又去了新北市的九份、十分小鎮,專程遊覽了基隆市八鬥子車站的海景,在歷時10天的行程中,我們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玩了一圈,最後從九份返回臺北的時候,住在凱撒大飯店,詳細地址是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2號,凱撒大飯店馬路的北面就是臺北車站。
  • 散文朗誦:從太魯閣到清水斷崖 || 作者:柳 風||朗誦:雲在飛(405期)
    (太魯閣公園的入口   攝影:柳 風 )從太魯閣到清水斷崖  (散文) 作者:柳 風    朗誦:雲在飛 到了可以停車的風景區,我們就下去拍拍照,一路上車子走走停停,一邊欣賞著太平洋沿岸的海景風光,一邊向太魯閣公園進發。太魯閣公園在花蓮的北邊,沿途我們還可以欣賞臺灣著名的蘇花公路,以及沿岸的太平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