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我的「第三故鄉」

2020-12-21 搜狐網
廣州是我的「第三故鄉」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9日03:49  人民網-華南新聞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本報記者 羅艾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8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隆重邀請了廣州地區的百名臺商同胞舉行「風雨同行,共創輝煌」中秋座談會和慰問臺資企業大型文藝晚會。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臺商相繼在廣州生根、發展,逐步融入廣州,視廣州為「第三故鄉」,成為廣州市出口創匯和稅收的主要力量之一,他們同時也通過參與公益事業,造福十裡八鄉。

  廣州是我的「第三故鄉」

  在廣州2237家臺資企業和六七萬臺商、家屬中,臺灣萬鈞集團和它的董事長、74歲的萬海水可以說是一位傑出代表。自1990年來廣州投資開始,萬海水已累計投資1.28億元,創辦了萬威膠業、皇威食品、雪貝爾連鎖店等一批廣州知名企業,而他除了自己已在廣州定居,五兒兩女七個家庭37口來大陸工作和生活的亦佔了相當大一部分,不少孫兒孫女都在大陸讀書。前不久,萬海水伉儷隆重慶賀50年金婚,分散在海峽兩岸的37個家庭成員團聚在廣州,對此,萬先生感慨萬千。

  近年來,萬海水共捐款300多萬元,並發動其他臺商為長江水災、從化水災、從化失學兒童等捐款800多萬元。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如此熱心廣州的公益事業,自己捐贈不夠還要發動其他臺商朋友捐贈?萬先生動情地回答說,在他心裡共有三個故鄉:第一故鄉是出生地江西南昌,第二故鄉是臺灣,第三故鄉就是他已經生活了14個年頭的廣州,既然廣州是自己的又一個「故鄉」,那自己就有責任為「鄉親」多做一些事情!

  「簡樸」而又「慷慨」的曾本賢

  在番禺石基鎮橋山村,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騎著破舊自行車買早點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1992年從臺灣回到家鄉投資建設曾本五金工業公司、實際投資達1.6億元的臺商———曾本賢。在可觀的投資和生產規模面前,他的簡樸委實令人吃驚:每天只需花15元人民幣就已過得很好;那輛至少有10年歷史、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車讓妻子兒女實在看不過,今年她們想趁父親節給他換輛新的,卻被他堅決拒絕,理由是「新車被人偷得快,舊車沒人偷」;一次區臺辦到工廠請他去區裡開會,他趕忙回家換上了一件T恤,一件只花了25元的T恤……

  但就是這樣一個簡樸的臺商老人,除了每年繳納數百萬元稅款外,已先後向社會各界捐贈了2000多萬元,這些善款主要用於改善教育、幫助孤寡老人和社會救濟!據石基鎮政府介紹,從1985年開始,曾本賢伉儷就以私人的名義,為石基鎮和番禺區社會公益事業捐贈了1057多萬元人民幣和45萬元港幣。對於出生地橋山村,他一直承諾負擔每一個考上大學的村子弟每個月500元生活費,還專門為他們設立了獎學金。現在,曾本賢伉儷又在運作一個數百萬元規模的慈善基金,專門用來救助那些因就醫和突發事件而陷入困頓的人。他覺得自己已葉落歸根,年奔七十,堅持企業利潤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即是他的精神安慰和樂趣所在。而他的妻子兒女對他的這種思想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並支持。

  尋找回報社會的最好方式

  臺灣誠達集團董事長、廣州好又多百貨商業廣場董事長於曰江則從另一方面表達了他紮根廣州、回報社會的理想。

  1989年,於曰江就來到廣州,先後投資了廣達、誠泰等企業,1996年開始投資廣州好又多百貨商業廣場,註冊資本1.8億元,現在「好又多」僅在廣州就擁有14家分店,安排就業7000多人,年營業額25億元,納稅2億多元,是廣州的納稅大戶。此外,他還積極為廣州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南亞集團、宏仁集團、大眾電腦等大型合資項目。在於曰江看來,辦好自己的企業,為市民提供更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就是對廣大市民最好的貢獻;能夠為政府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交納更多的稅收,就是對當地人民最好的回報。

  現在,「好又多」在深深紮根廣州的同時,又加快了向全國擴張的步伐,已在全國擁有了70家分店,銷售總額達到80億元。近期,他們又調整戰略,準備向100店100億的目標挺進。











相關焦點

  • 祠堂灣,我的第三故鄉
    如今回憶起祠堂灣村,王惠春用了「第三故鄉」去形容它,「一般當過兵的人都會說自己有兩個故鄉:出生地和當兵地。所以像我這樣有過扶貧經歷的,就有三個故鄉。祠堂灣村,等於說是在得到省廳幫助後才發展起來的,大家不辭辛勞為它而來,從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只是單純的為它好,所以對於祠堂灣村的感情,其實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第一故鄉」。
  • 廣州是我第二故鄉,推薦這5個非常喜歡的地方,有免費的!
    廣州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上學,工作,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平時沒事就愛到處走走逛逛,推薦5個我非常喜歡的地方,有收費的有免費的。第一個是花城廣場。花城廣場是廣州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也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廣州,我也喜歡帶她們去花城廣場。花城廣場周邊有廣州圖書館(我經常廣圖借還書後就去到花城廣場散步看夜景),廣東博物館,海心沙公園,最最重要的是,花城廣場是觀看廣州塔小蠻腰的最佳位置,以及花城廣場的音樂噴泉,以廣州塔為背景,美輪美奐。
  • 圖文作品徵集 | 發現故鄉之美——2017「我的故鄉我的家」
    我的故鄉我的家一張圖   幾句話分享你與故鄉的故事為了鼓勵人們通過記錄故鄉的容顏、生活和人物,反思當下社會,重新認識鄉土價值,挖掘在地文化。2013年愛故鄉團隊發起了「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活動,共徵集到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及美國、新加坡等地的200餘份鄉土題材作品。
  • 阿爾貝茨萬裡之外表示感謝:中國是我的第三故鄉
    阿爾貝茨萬裡之外表示感謝:中國是我的第三故鄉 但當得知自己真的獲得了足球先生稱號時,阿爾貝茨還是有些激動:「感謝中國足協,感謝中國球迷,感謝上海球迷,沒有他們的支持我拿不到這樣一個榮譽,這份榮譽應該屬於整個球隊。」  不過有點美中不足的就是阿爾貝茨沒有辦法親臨現場來領取這個重要獎項,雖然阿里前幾天曾表示一定要爭取到現場來,但實在是因為法蘭克福到上海的航線票位一直非常緊張,阿爾貝茨最終還是錯過了頒獎現場。
  • 紐約「金牌大狀」李瑩的廣州故事:我在精神上從未離開故鄉
    日前,作為這家著名律所的高級合伙人,李瑩在她位於紐約曼哈頓41街與百老匯交匯處的律所接受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講述了她在康奈爾大學拿到法律博士學位後從一個菜鳥律師成長為「金牌大狀」的「打怪升級」之路。她說,儘管在別人看來,她如今在紐約已經「混」得風生水起,但在精神上她從未離開過故鄉廣州。
  • 廣州話劇在莎翁故鄉徵服「最挑剔的觀眾」
    湯公名作走進莎翁故鄉倫敦觀眾:「謝謝你們帶來如此精美的戲劇」與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和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並肩而立,在過去一周,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出品的湯顯祖《邯鄲記》海報掛滿倫敦Hackney Empire劇院街頭。
  • 沒有故鄉的人
    這個時候,我總會想到我的故鄉。可思來想去,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似是纏繞在心頭的一團模糊的晃影,那些曾經以為濃墨重彩的記憶,都不可避免地隨時間褪去了原本的底色。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對故鄉缺乏歸屬感。所有到過的城市,都只如同一座短暫寄居的旅宿,它們成了輕飄飄的記憶,漂浮在空中,一陣風就能輕易吹散。
  • 梨城 我的故鄉
    梨城 我的故鄉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 節日的氛圍渲染著富麗堂皇 梨城 我的故鄉 高樓大廈 彩旗飄揚 碧綠玉帶 蜿蜒盤繞 河水清澈、恬靜、令人神往油氣充裕 富集礦藏 旅遊風景 流連忘返 梨城 我的故鄉 闊路通天 乾淨敞亮 歡快喜慶在孔雀河畔流淌蕩漾 梨城 我的故鄉 車水馬龍 人來人往 親切奔放熱情的孔雀河能讓梨城蝶變 是水城、
  • 一份來自故鄉的「柳州手撕雞」,溫暖了我,故鄉的味道永不消逝
    每當我去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總會去找這個城市最地道的美食來品嘗一下,有人說:如果你想快速的了解一個城市的酸甜苦辣,那你先從這個城市的地方美食開始了解吧。每一道菜都是一個家鄉的印記,一份家鄉的回憶,縱使背井離鄉幾百公裡,我還是能在陌生的城市見到最熟悉的東西,廣西柳州的——手撕雞在廣州的龍歸地鐵站A出口走出來,傍晚的5點鐘太陽還是很亮,溫度比中午低不了多少,走進這裡的菜市場,我打算買點菜回家煮一個人的飯
  • 我的故鄉灰濛濛
    2021-01-06 14:21:32 來源: 侃侃而評 舉報   我的故鄉灰濛濛
  • 旅遊:滿載我童年記憶的廣州白天鵝,在變遷中感受廣州的柔情
    旅遊:滿載我童年記憶的廣州白天鵝,在變遷中感受廣州的柔情對於我而言,白天鵝賓館,是兒時記憶,每一個廣州小朋友都有一張在那裡拍的照片。長大後我覺得她是一扇窗,在優雅的白色天鵝標誌背後,讓窗裡的人看了出去,而外面的人,不禁也看了進來。
  • 美國第三城芝加哥,城建就是這樣子,中國第三城廣州能超過它嗎
    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氣的,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廈就誕生在芝加哥,所以芝加哥被稱為「摩天大樓的故鄉」。到過芝加哥的人都會感嘆,芝加哥的摩天大樓實在是太多太壯觀了。芝加哥擁有全美最摩登、最整潔的城市風景線。在密西根湖畔,風格各異的現代化高樓林立,密集度看起來跟香港一樣,確實讓人震撼。
  • 我的故鄉叫湖熟
    我的故鄉叫湖熟飲秦淮河水。攬湖熟文化。這就是我愛的故鄉,一個寫 進中國歷史五千年的文化古鎮。秦淮河上的小木橋不見了,我曾經深一腳,淺一腳膽戰心驚的童年不見了;當我還不能把「湖熟文化」連在一起讀的時候,我不知道這個古鎮在西漢年間就是一個侯國湖熟,原來是一座城,我就是這個城裡的人。當我能夠把「湖熟文化」連在一一起讀的時候,很快我就將在這裡生活五十年了,把前半生放在這裡浸淫,把後半生埋在這裡守護。因為,這裡才是我最深愛的故鄉。
  • 我懷念故鄉的煙火氣
    故鄉是農村,西北特有的黃土塬(故鄉的地形屬於完整塬),一年四季我都喜歡它。小時候在離故鄉15公裡的鎮上讀書,從幼兒園到高中,十幾年的時間都交付給那座小鎮,但我還是更喜歡我的故鄉。故鄉我的故鄉裡只有稀疏的童年,用稀疏來形容是因為對於童年實在是沒有多少記憶。
  • 我愛故鄉的竹
    我的故鄉在攀枝花米易。故鄉的天空湛藍,山林毓秀,草木繁盛,安寧河舒緩流淌、清澈明淨。故鄉的山水讓我魂牽夢縈,但我獨愛故鄉的竹。   蜀地多竹,農舍的房前屋後常被一叢叢的茂林修竹環繞。我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風景,但每次行走在故鄉的竹林下,心境都倍感寧靜。
  • 慈城古鎮 我的故鄉
    慈城古鎮 我的故鄉 今天,我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看到:介紹慈城鎮中城小學校園文化的文章,以及他們學校正在開展的「古城復興,在浙出發」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不禁感慨萬千,浮想聯翩。慈城古鎮,我的故鄉。「慈山秀、慈水長,慈江岸邊是故鄉。慈孝慈愛慈祥娘,慈城古鎮名聲揚……」,一曲京腔,唱響了慈城的千年古韻,絕世繁華。 經過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沉澱,慈城還擁有了一個「進士之鄉」的美名。慈城鄉人,歷來重視教育,據統計,自唐開元設縣以來,慈城共計出狀元5人,進士519人,素有「鼎甲想望,進士輩出,舉人比肩,秀才滿城」之聲望。
  • 周寧,《我丟失了故鄉》
    親戚在年三十前就絡繹不絕地來串門,家鄉方言從四面八方湧過來,卻一句話也聽不懂——對於生在杭州、長在杭州的我來說,簡直無法與老輩的家鄉人溝通。所以一回到故鄉,我就成了「家裡蹲」。每天懶洋洋地待在外婆家,盯著電視機,對外面世界的變化一概不知,也無心理會。 那麼,故鄉的熟悉感是什麼時候消融於大山的空氣中的呢?
  • 我眼裡的臺灣:回得去的故鄉,來得及的高雄,再濃不過人情味
    童年第一口冰淇淋的味道,校門口鯉魚汽水上咬過的牙印……新曆年,我是在臺灣高雄過的,那裡同樣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如久違的故鄉。飛機抵達高雄機場時,機場不大。冷冷清清。我和好友——歌手李琦在機場過海關時,工作人員捂嘴笑了一下,說:「李琦?你是來演出還是來旅遊?」熱情撲面而來,這是我第一次來高雄。沒有陌生感。
  • 想近距離接觸考拉,就去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這是它的第二故鄉
    說到考拉相信我們都知道,這是澳大利亞的產物,如果你想近距離的接觸,只能去澳洲,前面我還專門分享了一片關於能在黃金海岸周邊和考慮擁抱拍照留念的文章,那裡面就有好幾個地方給你推薦,那麼如果我們不想出國,那麼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有,那就去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
  • 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
    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文/劉正國我經常覺得,在故鄉,我就是一棵樹。我是鄉村守望者,我守望那一窗朗朗書聲,我守望山裡農家的希望,我守望那份清貧和執著,我守望著校園裡那一棵棵幼苗,看著他們破土而出,沐浴著雨露陽光,長成一片茁壯的樹林,成檁,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