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匠,建造世界最大的「地下宮殿」

2021-01-11 農民龍拍天下

由中國電建全過程勘測設計

並承擔主要施工任務的白鶴灘水電站

不僅攻克了一項項世界級技術難題

還上演了一部「科幻大片」

就在工程的地下深處

洞室縱橫交錯

真的像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般

流浪地球截圖

擁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城」

這個如《流浪地球》即視感的地方,就是電站16臺百萬千瓦機組的「家」——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作為世界在建最大地下廠房,白鶴灘擁有一顆比三峽還要大的「地下宮殿」:左右岸地下廠房分別長453米、高88.7、寬34米,足足可以裝進數棟30層樓高的摩天大廈。

「能在有生之年遇上世界之最,我們是新時代最幸運的水電建設者。」2014年,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七局承建的左岸地下廠房「爆刻」亮劍。

洞室開挖總裡程64公裡,229條隧道千折百回,猶如一組組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電力線圈,分布在大壩兩側,數不清、理還亂。左岸地下廠房最大水平埋深1050米,垂直埋深330米,空間大小相當於1.5個「水立方」體育館大小。

如何確保龐大如「地下宮殿」的洞室群同時施工,在千折百回中精準就位、互不幹擾?如何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在大跨度開挖中不產生坍塌,堅若磐石?如何在鬆軟多層的大「蛋糕」下,挖出密密麻麻的小洞,保證整體不變形?這一切,無疑更加堅定了白鶴灘是「中國乃至全球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的說法。

「一個孔都不放過,每一炮、每一倉都必須精品!」在左岸地下廠房巖錨梁開挖時,從測量放點到鑽孔裝藥,層層細緻,環環緊扣,實現全線一次性成型精品效果。開挖兩年以來,多項指標遠超國家標準,均達到精品典範水準。

左岸地下廠房開挖支護過程中,還有一個「重頭戲」,就是建成後將承擔兩臺1300多噸大型橋運行工作的廠房巖錨梁。因巖錨梁自身的特殊性,對於澆築要求特別高,如採用傳統工藝,施工質量可控性差,還存在極高安全風險。

33歲的陳強坦是水電七局白鶴灘施工局土建隊一隊隊長,也是這座「地下宮殿」的建設者之一。他充分發揮常駐一線經驗優勢,與同事一道提出「新型液壓自行式巖錨梁混凝土澆築臺車」設備研發,通過新型設備及其成套施工工藝,成功攻克多項質量頑症,澆築質量大幅提升。鋼模臺車採取軌道自我行進,無需頻繁拆卸,施工現場乾淨整潔,安全可控。澆築完成的巖壁吊車梁,如鏡面般光滑,渾然一體,平均體型偏差在8毫米以內。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金沙江下遊幹流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電站,具有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改善下遊航運條件和發展庫區通航等綜合效益。 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相應庫容206億立方米,地下廠房裝有16臺機組,初擬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602.4億千瓦時。 電站計劃2013年主體工程正式開工,2021年首批機組發電,2022年工程完工。 電站建成後,將僅次於三峽水電站成為中國第二大水電站。

2020年8月18日,由東方電氣研製的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成功吊裝。

2020年9月9日,白鶴灘水電站右岸首臺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機組轉子成功吊裝入位。

2020年9月26日,雲南龍東格復建公路控制性工程——小江大橋順利合龍,這是我國首座9度地震烈度區波形鋼腹板大橋。大橋的合龍,為白鶴灘水電站正常蓄水奠定了基礎。

2020年12月19日,白鶴灘水電站洩洪洞工程順利完工。這是白鶴灘水電站首個完工的主體工程,為2021年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和工程整體安全度汛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一座地下宮殿
    2012年6月29日,世界遺產大會會議上,人們將元朝大都遺址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元朝大都也順利的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但是事實上,元朝都城不僅僅只有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一處。有人說,故宮的地下還埋藏著一座宮殿。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2015年夏天的時候,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了慈寧宮的修建項目。但是故宮作為幾代帝王的寢宮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所以故宮內的一磚一瓦都是價值連城的文物。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證實600年前古書記載為真
    為了興建皇宮,元朝的工匠也花費了很多功夫,元朝的皇城是以太液池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宮城軸線為基準、東西對稱。  其實這跟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習慣有很大關係,即使建起了非帳篷的宮城,這樣的風俗依然保留了一點痕跡。不過,雖然馬可波羅來中國後寫了無數稱讚元皇宮的文字,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元皇宮、元皇宮中軸線的具體所在,一直是未解之謎。
  • 身為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掘?原因難以想像
    當秦始皇剛剛繼承王位時,他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這期間,宰相李斯是陵園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監工歷時39年。特別是秦始皇統一國家,建立秦朝以後,他從全國各地抓獲了70多萬人,擴大了皇陵的規模,幾乎相當於建造了八倍於人的胡夫金字塔。由此可見,皇陵規模宏大,裝飾豪華。傳說,陵墓裡的棺材都是銅製的,裡面有各種稀世珍寶。
  • 中國最大的哥德式教堂由五華工匠完成!耗時25年
    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建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慶洲認為,在中國現存的哥德式教堂中,說石室為中國最大的哥德式石構教堂,應是當之無愧的。■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建造,而石料則取自新安牛頭角等地(今香港九龍),石工多來自五華,加工分件,以船運到廣州打磨、裝配砌築,灰漿用中國傳統的桐油糯米石灰漿而非水泥,這樣既防水又牢固。最初的數年間有些波折,後來經費等得到落實,建築工程得以較快推進,並聘請廣東揭西的建築工匠蔡孝擔任總管工。
  • 世界5大地鐵之最:一個豪華的像地下宮殿,一個在地下200米
    修建最早的地鐵英國倫敦地鐵是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是為了緩解倫敦的交通擁擠問題而建造的。有人提出把火車通到城市中心,剛好承包商有修建地下通道的設想,兩個概念和在一起便形成了「地鐵」的雛形。最豪華的地鐵要說最豪華的地鐵,莫斯科地鐵當仁不讓,為了讓其成為工人階級最佳的交通工具,當時的蘇維埃領導人提議把地鐵建造成地下宮殿。莫斯科地鐵站的車站建築風格各不相同,每個都是由著名建築師設計,有各種精緻的浮雕、壁畫等裝飾,牆壁用色彩斑斕的大理石、琉璃和花崗巖來鑲嵌,是名副其實的「地下藝術殿堂」。
  • 中國花費263億建造的,世界最大「海上機場」,現在如何了?
    中國花費263億建造的,世界最大「海上機場」,現在如何了?隨著國內民航飛機的逐漸普及和發展,國內的飛機數量和機場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多,機場數量的增多同時也意味著會有更多航線的開通,我們的生活出行也會變得更方便。
  • 河南一座寺廟受歡迎,地下宮殿有一尊千年佛像,吸引許多日本人!
    佛教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雖然佛教不是起源於中國,但中國仍然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而現在,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許多佛教聖地都發展成了旅遊景點,寺廟裡的朝聖者也在每個節日絡繹不絕,人們來寺廟最大的目的是祈禱他們的家人能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他們的孩子能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 安徽又一景點走紅,黃山腳下的地下宮殿群,24根撐起古徽州的神秘
    世界上,有很多我們不能解釋的神秘。這些神秘伴隨著古老的地球,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也有些神秘成為了我們探尋的根源,也成為了每個地方的標誌。埃及的金字塔,百慕達,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等等的世界奇觀,都是我們嚮往的絕佳旅遊目的地。
  • 上海工匠創作世界最大生漆藝術畫盤,贈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上海市總工會 圖為獻禮建黨100周年,12月15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漆藝術畫盤「紫砂胎大漆彩繪大盤」被贈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總工會獲悉,這個畫盤由「上海工匠」、繪畫藝術師袁野創作,歷時三年,畫盤直徑1.68米,重400餘斤,由大漆、彩繪、黑紫砂三項非遺構成,2019年8月29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漆藝術畫盤」金氏世界紀錄。
  • 泉州工匠團隊利用泉州古代海船建造技藝「復活」古沉船
    利用鋤斧處理外形黃東偉(前右)參與船體建造揮斧製作船體預構件  華光礁I號沉船作為水下發現的體量最大的文物,其文物價值之高,提取及保護難度之大,遠超常人的想像,目前發掘打撈出水的殘骸船板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內進行保護。
  • 中國將建造最大的海上工程,斥資265億,或將成為世界之最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從事基礎設施技術,中國的許多城市每天都在這裡那裡維修,要麼修路,要麼建房,因為如果一個國家需要更快的發展,那麼城市中的一些建築就應該跟上時代的變化,變得更加豪華,今天說的是中國將建造最大的海上工程,斥資265億,或將成為世界之最。
  • 耗8億建造的世界最大觀音像,位於中國海南省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55,閱讀約2分鐘蝸牛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中國最大的佛像但是你知道在中國這麼多的觀音雕像中,最大的那個在哪裡嗎?對,就是海南三亞市的南山旅遊區。南山是中國最南端的山,歷來被稱為吉祥福澤之地,來三亞,這是必看的景點。這裡的海上觀音是當之無愧的亮點,它全身高達108米,也就是說,按照一般3米樓高來計算,這座觀音像差不多有36層樓高。
  • 東京下水道宛如地下宮殿,網友:發達國家是有道理的
    東京下水道宛如地下宮殿,網友:發達國家是有道理的本文為小編原創,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導語:我們都知道在歐洲的一些歷史名城,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他們的城建工作做得非常完善,比如他們的下水道,在解決城市內澇問題上,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 美麗的泰姬陵,背後卻充滿了血腥,建造時設計師和工匠遭屠殺!
    泰姬陵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妻子泰姬·瑪哈建造的陵墓,作為陵墓建築中的典範,一直被人們所稱頌,而與它有關的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更是為泰姬陵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祖孫三代續寫建築情,「中國建造」 成為世界金字招牌
    人這一輩子,要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做好,也就算得上傳承工匠精神了。大年三十,身處建築工地的小孫子從澳大利亞打來了越洋電話,向爺爺敘述著異國他鄉的「中國年」,除夕夜的團圓飯。朱鈺安連連點頭,叮囑孫子要注意身體,好好幹,多多學習。
  • 奈良東大寺裡,中國工匠的身影
    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它的建造與中國工匠息息相關,許多細節至今仍可以在中國多個城市歷史遺蹟中找到對應。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或許可以作為東大寺的文化導覽,留待他日旅行參看。文 / 陸蓓容此地為日本華嚴宗本山,距今一千二百餘年前始創,然而屢毀屢修,今存多數建築年代應該並不太早。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古代沒有建築師,只有工匠?原來是這個原因
    有人說中國古代沒有建築師,只有工匠?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如今,大家都知道建築,雕塑,文學,音樂等已屬於公認的藝術大類。可是在古代的中國,人們更注重內在的東西,比如文學,音樂,繪畫,乃至宗教等,而對於人們日常而居的建築本身則並沒有專門當作藝術品來對待。其實,據考究,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紀,中國的古建築體系就已經形成。而至遲到漢朝,公元前二0六年至公元二二0年就已經完全成熟。也就是說在之後的一千多餘年裡,中國的建築形式基本上都沒有離開過柱梁,鬥拱,屋頂這三大構成元素。
  • 光黃金就46噸,中國工匠太牛了
    各種「世界第一」的建築顯示出他們的財大氣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阿聯最大的一個酋長國佔阿聯總面積3/4以上,是除了杜拜之外阿聯最富有的酋長國之一(另一個為鄰邦杜拜)它就是阿布達比,它有個標誌性建築——阿布達比大清真寺,豪氣程度不弱於杜拜的哈利法塔!還和中國有莫大關係。
  • 中國耗資263億建造世界最大「海上機場」,如今怎麼樣了?
    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交通工具也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與日俱增,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已經習慣了坐飛機,飛機成了出遠門最快的交通工具,因為我國很大,所以也有人口密集的地方,為了建設新機場,機場數量也增加到了1458個機場,斷的增加中,我國263億年來最大的海上機場是怎麼建造的?
  • 第一屆「工匠精神·綠色建造」河南省裝配式建築十佳企業、十大...
    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裝配式建築的建造方式創新,培育產業新動能,加速智能工業化建築人才的培養?河南建設人譜寫出了具有勇擔使命奮進新徵程的「工匠精神·綠色建造」的責任擔當。    此次,河南日報社聯合河南省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協會舉辦「工匠精神·綠色建造」推選活動,旨在推選一批在裝配式建造領域創新發展、出彩奔跑的企業與人物,以此來展現中原兒女精益求精、敢闖新路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