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證實600年前古書記載為真

2021-01-20 網易

2021-01-11 13:00:11 來源: 阿森侃文

舉報

  故宮,也叫紫禁城,在我們心中,故宮一直是建築藝術瑰寶,作為明清的皇家宮殿群,它歷經600多年風雨,仍然屹立不倒。不過明朝並不是第一個將都城定到北京的大一統王朝,早在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就下詔將燕京(今北京)改為陪都。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取好了「元」的國號,第二年就把都城遷到了原先的陪都,並且將它改名為「大都」。為了興建皇宮,元朝的工匠也花費了很多功夫,元朝的皇城是以太液池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宮城軸線為基準、東西對稱。

  其實這跟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習慣有很大關係,即使建起了非帳篷的宮城,這樣的風俗依然保留了一點痕跡。不過,雖然馬可波羅來中國後寫了無數稱讚元皇宮的文字,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元皇宮、元皇宮中軸線的具體所在,一直是未解之謎。

  

  直到4年前,故宮被翻修時意外發現了「地下宮殿」,這才解開了謎團一角。在馬可波羅的筆下,元皇宮富麗堂皇,「……有一圈大理石的平臺……美麗的柱墩和欄杆。大殿和房間都裝飾有雕刻和鍍金的龍……屋頂也布置得金碧輝煌,琳琅滿目。」

  這只是馬可波羅眾多讚美之詞的冰山一角。2016年考古發掘的「元明清三朝宮殿疊層式遺址」,原本是對故宮中的一條「行道」修復施工時發現了地下宮殿建築群,為了不破壞現有的建築,只能進行適當的試點搶救挖掘。

  

  不過即便是這樣,出土的文物也證明了元皇宮與故宮基址關係緊密,像布紋瓦、琉璃瓦、黑釉白釉瓷片這些明顯帶有金元時期風格的地下「遺物」,都是在隆宗門西遺址、也就是故宮的隆宗門西廣場北側、內務府司值房南側發現的。

  實際上,600多年前明代學者宋濂曾經奉朱元璋之命主持編纂《元史》二百一十卷,其中提到了元朝皇宮的基礎布局:「太液以東宮城為大內,南崇天門,北後載門為大內經緯。」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其實並非它最早的樣子。

  

  公元1644年,也就是清軍入關的同一年,李自成雖然聲勢浩大地攻入了京城,但他很快在戰場上失利,退出明京城前防火焚燒紫禁城,僅有建極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等少量建築倖免於難,之後的紫禁城在清朝順治、康熙兩朝陸續重建起來。

  這次考古發現了元代地層、元皇宮的建築遺址,神秘的元皇宮確實藏身於紫禁城之內,而「三疊層」的關係也依照歷史順序排列,最下層是元代夯土層、中間是明早期與明後期的建築遺留、最上面則是清中期的地面表層及地下建築遺留。

  

  而元皇宮的位置、大致布局也與宋濂編纂的《元史》記載相差無幾,基本和明清紫禁城上下重疊,只不過元朝的宮城稍微偏北一些。所以,故宮的規模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大」,歷史還要悠久,如果把地下的古老建築群也算進去,故宮的形象將變得更加「三維立體」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一座地下宮殿
    「宮城形制為四方,西北東北各多一角,以其便於城防與水流之通也。」這是《元史》裡寫元上都的文字。相信大家都聽過始建於公元1256年的元上都遺址。2012年6月29日,世界遺產大會會議上,人們將元朝大都遺址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元朝大都也順利的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 工人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六百年前的傳言被證實
    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後漢書》 故宮,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宮殿,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而在我們的印象中,故宮就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而在明朝之前的元朝,也是定都北京,在當時的首都「大都」也修建了一座宏偉華麗的都城。因此有傳言,故宮之下,就是當年的元大都皇宮。
  • 2000年前的古書記載, 人的身體裡潛伏著外星人?
    無獨有偶的是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古書《黃帝內經》也記載了關於人體的秘密,人的靈魂、精神到底來自哪裡? 有人說心臟,有人說來自大腦,但後來科學家發現海豚擁有的腦溝回比人類多得多,那為什麼海豚卻沒有最終統治地球呢?那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又是怎樣的呢?
  • 故宮為何能600年不倒?秘密就在故宮地下,藏著無數工匠的心血
    一九二五年,隨著清廷皇室遷往外地,「清室善後委員會」制定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故宮博物院也正式成立,由於戰亂、資金短缺等原因,其間清皇室並未注意到對故宮的保養與維修,以致多處損壞,故宮當局在聘請工匠維修時,見地磚有一驚人之處,不由得連連搖頭:朱棣真是太狠了
  • 澳大利亞最早是誰發現的?專家:一個中國人,古書有記載!
    對於中國史學專家而言,最早發現澳大利亞的其實是一個中國人,古書之中有相關的記載。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謂的「最早發現」,註定是沒有一個100%準確的答案,只能以「誰先留下確切的文字記錄」為準。在講述之前,先看三個歷史懸案!
  • 故宮太和殿地板裂開,600年的秘密浮出水面,專家:朱棣挺狠!
    故宮太和殿地板裂開,600年的秘密浮出水面,專家:朱棣挺狠!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歷史建築以及文化都流傳到現在。而說到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個朝代的帝王居住之地,這裡有著很多歷史值得我們去尋找。
  • 話說美人魚:古書記載宋太宗時期曾發現,美人魚真的存在嗎?
    「美人魚」—千百年如幻如真有關「美人魚」的傳說,由來已久。2500多年前,埃及水手就繪聲繪色地描述過在航海中親眼見到的「美人魚」。1608年,英國人哈德遜在開往東印度群島的新航線上,曾在航海日誌中記載目擊「美人魚」的情形:「在腰以上,背胸均像女人,身形和普通人一樣大小,皮膚十分白,長發披在身後。她往下潛時,水手看見她的尾。尾巴像海豚的尾,有斑點。在我國,也有不少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和記載。
  • 揭秘|故宮600年 久經「烤」驗
    故宮2020年,故宮迎來了兩個重要的周年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600年前,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成,先後有明、清兩代24位皇帝在此執政。
  • 讓世界都為之驚嘆的北京故宮
    很多人在國內旅遊時,都會選擇去北京故宮看一看。這座中國標誌性建築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從建成至今,故宮已跨越了600年時間,見證了明清兩個王朝從興盛到衰亡的全部過程。
  • 蔡國強|去600年前的故宮大夢一場
    多年以前,還未離開家鄉的蔡國強去福州買石膏像,回泉州的路上遇到長途汽車爆胎,所有人都下車,蔡國強到田野裡散步,他發現田野裡還有一個人。回到車上以後,他身邊坐的便是田野裡的人。顯然這個陌生人也因為田野散步而注意到他。陌生人看他抱著的石膏像,問他是不是畫畫的。
  • 古書記載,秦始皇竟見過外星人?專家的解釋讓人不得不信
    而在中國著名的一本古書中,清晰的記載了秦始皇接見外星人的過程,並且從外星人手中學會了青銅劍的鑄造技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本著名的古書叫做《拾遺記》,在第四卷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秦朝把外星人當作宛渠國,他們乘坐者螺旋狀的船,這種船能沉入海底,但是水卻進不去。
  • 史上今日·1.23|600年前「紀錄片」《我在中國造故宮》是這麼拍的
    2020-01-23 14:57 羊城派617年前(1403年)的今天,正是一個大年初一,剛從靖難之變的腥風血雨中獲得勝利的朱棣正式迎來屬於他的時代:啟用永樂年號,準備打造一個永世安樂、富國強兵的盛世。
  • 600年故宮的10個小「秘密」,不知道就白去一趟,遊故宮必看
    這麼大的故宮,經歷了600年時光,當你花了40塊錢進去,卻只能用一句「真大!」來表達,是不是少了點「內味」?故宮作為北京最熱門的景點之一,讓國內無數遊客心嚮往之。走過六百載春秋的故宮,留給人們的不僅有深沉的歷史記憶,還有撲朔迷離的、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故宮的小「秘密」,讓你的故宮之旅能夠有」內味「。
  • 蔡國強「遠行與歸來」亮相故宮 VR再現600年前煙花慶典
    《遠行與歸來》海報,故宮博物院,北京,2020。林毅攝, 蔡工作室提供。2020年12月14日,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於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展覽於 2020年12月15日至 2021年2月5日舉行。《遠行與歸來》海報,故宮博物院,北京,2020。林毅攝, 蔡工作室提供。
  • 日本被惡臭味包圍,早在5月份就已經出現,古書中有相關記載!
    日本被惡臭味包圍,早在5月份就已經出現,古書記載是大地震前兆!關於這股惡臭味出現的原因,在日本當地更是流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大地震來臨前的徵兆,也有人說這是9年前的核洩漏所導致的,根據橫濱政府相關部門檢測,發現這些氣味當中的主要成分竟然是汽油。但是目前依舊無法查明這股惡臭當中的全部成分,那麼這些惡臭味,究竟是來自於哪裡呢?真的像傳聞中的那樣是大地震來臨前的徵兆嗎?
  • 古代工匠的瞞天過海:故宮九龍壁上的木頭,溥儀:打死這些刁民!
    至今有600多年歷史的北京故宮,承載了明代兩代王朝的滄桑歷史,也見證了中國古代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如今從故宮裡面流傳下來的宮闈秘事,至今讓我們所津津樂道。而我們今天我們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故宮九龍壁上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前塵往事。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當進入墓室後,專家:中國最美地下宮殿
    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位於四川成都龍泉驛的蜀王陵,而蜀王府的歷史比故宮還要長。上世紀70年代末,四川成都石靈公社在興建石靈中學,在平整土地時意外挖出了一些石磚,而「轟隆」一聲地面坍塌出現了一個大洞,而且墓中還積水滿滿。公社負責人意識到可能挖到古墓,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成都文物局得到通知後立即派考古隊趕往現場。
  • 故宮地磚損壞,工人撬開後發現600年前的秘密,專家:朱棣心好狠
    雖然雖然過去了幾百年,但是現在看起來依然是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除了國家對其進行了特別的保護之外,故宮自身的質量也使得它可以存留至今。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從不缺少故事與秘密。在修繕的過程中,工人們發現了六百年前關於朱棣的一個驚人秘密。其實明朝最開始的都城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在當時叫做應天府,也是朱元璋得勢的地方。
  • 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為何如此乾淨?
    因為人們一直喜愛看熱播清宮劇,這也讓我們熟悉了出現在清朝時候的故宮。故宮,作為清朝以及明朝這兩個朝代的宮殿,自然是擁有很多歷史風韻的,到現在為止已經有600多年了,可是很多人去參觀故宮時,都發現故宮雖然歷史悠久,但是並沒有太多的損壞,而且還是不傷大雅的那種。有人戲稱故宮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其實故宮不僅僅是「鳥不拉屎」,屋頂還不長草。
  • 600年前,故宮養心殿裡就安裝了地暖,真的!你別不信
    600年前,故宮養心殿裡就安裝了地暖,真的!你別不信說到故宮,所有中國人甚至很多外國人都對它非常的了解,作為世界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它向世人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和使用的皇家宮殿,建造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故宮,既然是皇帝記住的地方,那自然就少不了供皇帝休息的場所——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