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推動韓國-中國臺灣市場增長

2020-12-24 民航新聞

Summary: 

The south korea-taiwan market is growing steadily, while visits by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o Taiwan are not growing at the same pace;

2 LCCs have increased both the number of airport pairs and capacity in the Korea-Taiwan market;

3 Trunk routes still dominate the Korea-Taiwan market.

  1 韓國-中國臺灣市場穩步增長,中國臺灣訪韓和韓國訪臺具有不對稱性

  自2004年韓國恢復與中國臺灣的航空運輸服務以來,韓國與中國臺灣之間每年的旅客數量維持著穩定增長。12月17日,臺灣駐首爾辦事處稱,中國臺灣與韓國年互訪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次。首爾方面認為,這主要得益於韓國流行文化輸出的影響,以及臺灣-韓國客運市場上較低的機票價格。

  中國臺灣訪韓和韓國訪臺,兩者旅客數量的確表現出一定的不對稱性,互訪人數突破200萬人次主要得益於臺灣訪韓旅客增加。在2018年1-9月期間,中國臺灣訪韓達到82萬人次,同比增加了23.4%;而同期韓國訪臺旅客人數為72萬人次,同比減少了3.86%。中國臺灣目前是韓國第三大入境旅遊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和日本,2018全年中國臺灣訪韓人數預計達到110萬人次。

  2 低成本航空推動韓國-臺灣市場增長

  中國臺灣-韓國間互訪人數近年來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至今,韓國與中國臺灣之間的可用座位數翻了一番,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其中起著最主要的推動作用。與2012年相比,2018年中國臺灣與韓國之間座位數增加了約130萬個,其中低成本航空公司貢獻了約76萬個座位數增長。尤其是在2016年後,韓國與臺灣航線上全服務航空公司提供座位數略有下降,從157萬降至153萬個,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從52萬個增加至89萬個。低成本航空公司近年來的高速增長使得其在臺灣和韓國市場上的運力份額從2016年的25%增長至37%。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2017年起,韓國與臺灣間市場不再存在僅由全服務航空公司運營的航線,這反映出低成本航空逐漸滲入這一市場的幹線航線當中。2018年,中國臺灣與韓國間航線共有9條,其中有5條航線全部由低成本航空公司執飛,另外4條航線由全服務航空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共同運營;而在2012年,中國臺灣與韓國的6條航線有3條全部由全服務航空運營,其他3條航線由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全服務航空公司共同運營。新增的3條航線,大邱-桃園,釜山-高雄、務安-桃園,也都是僅有低成本航空公司運營的航線。

  3 一線城市航線仍然佔據主要地位,客座率總體提升顯著

  中國臺灣-韓國市場整體的增長的主要體現在2012年已有的6條航線上,將2018年1-10月旅客數量與2012年同期相比,6條已有航線的旅客增長佔據了整體增長的88%。除濟州-桃園航線旅客人數負增長,清州-桃園增長較少,其餘4條航線的旅客人數增長都十分顯著。釜山-桃園旅客人數約為同期的5倍,首爾-高雄旅客人數約為同期的6倍。

  旅客數量增長的同時,客座率也有顯著提高,除清州-桃園航線外,其餘航線客座率都提升明顯,金浦-臺北同比上升了29pct。

  一線城市的航線仍然在韓國-臺灣市場佔據主要地位,2018年1-10月期間,仁川-桃園僅1條航線的旅客量佔市場總體的59%,釜山-桃園航線的旅客量佔18%,仁川-高雄航線佔8%,首爾金浦-臺北佔6%,大邱作為韓國二線城市,大邱-桃園佔4%。

  結合其他市場的發展經驗,如果韓國-中國臺灣客運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韓國與中國臺灣航空市場受到雙邊協議的制約,因而這一市場潛在存在較大發展空間,近年來旅客人數的持續增長就是證明之一。以日本-中國臺灣市場為例,日本經濟規模高於韓國,但韓國出入境人口規模超過日本,2017年韓國出入境共8040萬人次,日本出入境共4685萬人次,然而韓國-臺灣客運市場規模只有日本-臺灣市場的三分之一。日本與中國臺灣於2012年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入境旅客來源,韓國與中國臺灣之間的航權協議不得不考慮到中韓市場的發展。可以說,韓國-臺灣市場與韓國-中國大陸市場間變相產生了關聯,這兩個市場將如何發展值得進一步關注。

  CADAS(www.CADAS.com.cn)只關注真相。

  CADAS分析師團隊是民航資源網專注於行業趨勢研究、市場觀察的研究團隊。團隊依託民航資源網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航空業資訊,藉助飛常準(VariFlight)大數據挖掘航空數據背後的秘密。匯聚各方力量為行業上下遊企業、個人客戶提供服務。

  引用觀點請註明CADAS。

  郵箱:CADAS@CARNOC.com

  常駐地點:上海、北京

1薦聞榜

相關焦點

  • 菲律賓-北亞民航市場:低成本航企推動飛速增長
    菲律賓排名前三的國際航班目的地市場均在北亞,分別是韓國、中國香港和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也在前六之列。這五大市場合計在出發自菲律賓的國際航班座位量中佔了55%的份額。2017年和2016年韓國遊客量分別增長了9%和10%,2018年屬於小幅下滑。韓國和中國大陸是菲律賓旅遊業最大的兩個客源市場。日本和中國臺灣也排在菲律賓前六大客源市場之中。2018年,日本至菲律賓的遊客量增長了8%,達到63.2萬,與2017年9%的增長几乎持平。同年,中國臺灣至菲律賓的遊客量增長了2%,達到24.1萬,同樣與2017年3%的增長几近持平。
  • 日本低成本市場:日本捷星航空和桃子航空在國際市場擴張
    國際航班推動日本的低成本航企實現了增長,但挑戰也是巨大的。儘管日本低成本航企的成本較低,但與其他國家的航企(甚至包括中國的一些全服務航企)相比,其實成本屬於中高水平。國外一些航企還佔據了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在日本一些待開發的二線城市開闢大型的航班網絡。
  • 北亞低成本航空何時大躍進?
    中國13億人口大多數生活在飛行4個小時區域,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也是如此。此外,運力大部分集中在主要門戶機場,如東京、首爾、上海、北京和臺北,區域城市或區域中心之間的連接非常有限。  但這種情況開始改變。  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  現在,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2012年日本開始推動低成本航空的發展。
  • CADAS:韓國分配中韓航權低成本航空大幅增加
    一方面保證多數城市對擁有2家承運航空公司,另一方面新增了8個城市對,包括頗受韓國遊客喜愛的張家界。除了給大韓航空在南京、杭州、張家界航線分配航權外,其餘航權均分配給韓國低成本航空,包括所有4區(韓國其他地方機場-中國其他地方機場)航權。
  • 低成本航空聯盟與新興航空樞紐
    以重慶機場為例,2016年的國際旅客達到198萬人次,是2010年國際旅客量的20倍,同期國內旅客量僅增長1倍。傳統航空聯盟的網絡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興航空樞紐市場需求,新興市場的旅客需要高性價比的跨洲際旅行網絡。航空聯盟需要補充新鮮血液,佔到全球30%運輸份額的低成本航空,應該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網絡。航空聯盟也需要在模式上創新。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跨境聯營遇困境
    2014年9月26日,臺灣虎航在獲得航空運輸經營牌照後正式首航,開始運營臺灣桃園機場至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航班。  截至2015年7月,臺灣虎航擁有5架空客A320-200飛機,預計今年底還要接收7架新飛機。臺灣虎航採用獨立經營管理模式,主要經營中國臺灣至日本、韓國的短程航線。臺灣虎航成為虎航品牌下繼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之後的第5家子公司。
  • 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濟州航空開放中國至日本、東南亞聯程運價
    韓國濟州航空(www.jejuair.net)是愛敬集團的旗下的韓國國內最大LCC(低成本航空公司)。
  • 速遞:2015低成本航空與機場大會觀察員手記
    64.3%,國際航線低成本航空座位投入佔整個市場23.7%。  泰國亞航CEO表示泰國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中國泰國間航線客座率高於泰國國內客座率。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泰國亞航並不擔心泰國國內的市場競爭將會出現在中國航線。泰國亞航X(遠程低成本航空)目前使用12個商務艙365個經濟艙的A330執飛日本、韓國,未來有向中國一線大城市開闢新航線的規劃,預計今年年底有望開通。
  • 超越中國 印尼成為增長最快亞洲航空市場
    據anna.aero網站報導,2013年8月中國機場的運量增長剛剛超過12%,而印度尼西亞則以近25%的增速超過了中國。2013年3月低成本航空印尼獅航籤署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飛機訂單」——230架波音737飛機。一年後獅航打破自己的紀錄,籤下了234架A320訂單。
  • 低成本航空或當成為中國民航發展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民航市場,2004年中國民航局批准了一批新的航空公司成立,這一年也被稱為「民營航空元年」。第二年的7月18日,春秋航空首航,給中國民航翻開了新的一頁。接下來春秋航空的8年經營是孤獨之旅,直到2013年西部航空轉型低成本。2014年東航集團以中聯航為平臺,打造大眾經濟型航空平臺。
  • 隨著日本亞洲航空業務的啟動以及日本春秋航空的發展,日本低成本航企希望進入繁榮的中國市場
    這些初創航企在日本經濟萎縮且國內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對恢復國內乘客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此類航企仍缺席了中國-日本市場。然而,這種情況即將改變。日本亞洲航空計劃於2016年3月啟動業務,最終還將在中國市場運營,而其聯營航企對中國市場相當熟悉。春秋航空在日本成立的合資航企日本春秋航空將於2016年開通國際航班,並將以兩座中國城市(重慶和武漢)作為其首批國際目的地。
  • 兩家日本低成本航空將登陸
    來源:樂桃航空(樂桃航空以1美元=110日元匯率換算)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我國臺灣地區蘋果日報於2015年7月中旬針對臺灣旅客調查表示,樂桃航空名列臺灣最受歡迎的低成本航空品牌之首。  兩家航空公司首飛中國簡評  根據OAG的數據,從世界不同區域低成本航空發展的情況觀察,東南亞的低成本航空佔比(座位數)最高達到56%,中日韓所在北亞低成本航空比例僅為11%,其中韓國40%、日本17%、中國(大陸地區)7%。低成本航空在北亞地區尤其在中國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 中華航空欲入廉航市場 進軍亞洲低成本航空
    (來源:網易財經)據外電報導,臺灣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irlines Ltd., 2610.TW,簡稱:中華航空)最快可能在12月份披露有關進入廉價航空市場的計劃,有望成為臺灣第一家進入迅速擴張中的亞洲低成本航空市場的航空公司
  • 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入全球首個低成本航空聯盟
    央廣網昆明7月28日消息(記者李健飛)2016 年7月27日,優行聯盟在香港宣布新成員-韓國易斯達航空加盟 。作為韓國最受歡迎的低成本航空之一,韓國易斯達航空正式加入全球首個低成本航空聯盟。該航空公司的加盟將會為優行聯盟帶來優質的服務、高品牌知名度、優秀的航空安全標準和龐大的航線網絡。
  • 中日民航市場:低成本航企桃子航空、捷星日本航空獲得航權,引發市場對運力過剩的擔憂
    日本春秋航空於2016年2月成為了首個運營中國航班的日本航企。將於2017年啟動的日本亞洲航空很可能會借鑑亞洲航空集團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日本低成本航企可能有進一步增長的同時,也引起市場對運力過剩的擔憂。曾經利潤豐厚的市場如今僅能夠在高峰期帶來回報。日本和中國之間最大的航企全日空航空表示自己收入有所下滑,同時「供需環境也在惡化」。
  • 低成本印尼連城航空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柏蓓 報導:記者獲悉,印度尼西亞連城航空 (Citilink Indonesia,簡稱「印尼連城航空」)於9月7日在雅加達宣布,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次印尼連城航空攜手美凱航服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有望進一步擴大國際航線網絡,未來將計劃開闢中國重點二、三線城市的定期直飛航班。自成立以來,印尼連城航空就成為了印度尼西亞乃至東南亞地區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2018年2月,印尼連城航空成為亞洲首家獲得全球知名航空諮詢機構Skytrax四星級評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 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
    原標題: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錢春弦)在北京第二個民用機場南苑機場,東航集團2日宣布,旗下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中國第一家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誕生,宣告了東航成為中國第一家「混合經營制」大型航空運輸中央企業。
  • 韓國易斯達航空加盟低成本航空聯盟優行聯盟
    民航資源網2016年7月27日消息:優行聯盟很高興宣布新成員-韓國易斯達航空加盟。作為韓國最受歡迎的低成本航空之一,韓國易斯達航空於今天(2016年7月27日)正式加入全球首個低成本航空聯盟。該航空公司的加盟將會為優行聯盟帶來優質的服務、高品牌知名度、優秀的航空安全標準和龐大的航線網絡。
  • 姍言兩語|中國低成本航空逆襲道路坎坷
    其中漢莎集團旗下的低成本航空歐洲之翼航空(包括德國之翼航空)旅客運輸量達到1800萬人次,增長8.8%;國際航空集團雖然未公開旗下各家航空公司的具體數據,不過CAPA預測伏林航空已經成為集團內旅客運輸量增長最快的航空公司,這一數值達到9%,而集團內其他公司增長則在3%-5%;法航-荷航集團2016年的旅客運輸量增長4.0%,其中法航旅客運輸量下降1.4%,是歐洲七大航空公司(集團)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
  • 要聞速覽 分分鐘get旅業資訊:途牛攜手U-FLY聯盟布局低成本航空市場;攜程孫潔登福布斯封面
    途牛攜手U-FLY聯盟 加速低成本航空市場布局近日, 途牛與U-FLY(優行)聯盟聯合打造的航司聯盟專區在途牛旅遊網機票頻道上線,可以為途牛用戶提供亞洲地區多條航線的特惠機票。途牛副總裁陳世宏表示,與全球首個低成本航空聯盟的合作,將讓途牛在機票業務的航線覆蓋及價格上更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