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青年(年齡≥18歲且小於65歲)高血壓降壓藥的選擇需要根據年輕人高血壓的病理生理變化選擇,中青年高血壓多以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動脈彈性多無明顯異常。交感神經系統激活是年輕人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機制,中青年血壓升高常伴有心率增快。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對中青年高血壓發生、發展至關重要,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高血壓患者中更為顯著。
二、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特點為症狀不典型、輕度高血壓居多、以舒張壓升高為主、合併超重/肥胖及代謝比例異常比例高、治療依從性差及治療控制率差等。中青年高血壓在確診之前,需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佔5-15%,常見病因包括腎實質病變、腎動脈狹窄、腎腫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多發性大動脈炎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另外,藥物如甘草、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及避孕藥引起的高血壓並不少見,尤其女性高血壓患者需要鑑別。
三、中青年高血壓降壓治療原則為:及早幹預、非藥物(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治療並舉,通過血壓達標綜合管理肥胖、血脂異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轉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最大限度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死亡風險。考慮中青年依從性差、易漏服,降壓藥物優先考慮使用每日一次,降壓作用持續24小時的長效降壓藥物以減少血壓波動。
四、指南推薦的5大類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ACEI及ARB類原則上均可作為中青年降壓藥物的選擇。但臨床試驗發現,5大類降壓藥物對年輕人的降壓效果存在一定差異,ACEI與β受體阻滯劑優於噻嗪類利尿劑及鈣離子拮抗劑,此外,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對於舒張壓的控制效果不佳。
五、同時結合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情況,目前中青年高血壓單獨應用降壓藥物時多選擇ACEI/ARB或β受體阻滯劑。中青年高血壓時生活方式幹預必須貫穿整的降壓治療,1級高血壓可單獨用藥,血壓控制不佳再聯合用藥。如果血壓≥2級或高危血壓患者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並推薦聯合用藥:
ACEI/ARB+鈣離子拮抗劑或利尿劑
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或利尿劑
ACEI/ARB+β受體阻滯劑
(上述組合,優先推薦應用固定複方製劑)
如血壓未達標,考慮三藥聯合:
ACEI/ARB+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
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
ACEI/ARB+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
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
如血壓仍未達標,可再添加另一種降壓藥:
螺內酯、α受體阻滯劑或將β受體阻滯劑換為α/β受體阻滯劑。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