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一個城市記憶的守護者,也是城市歷史的收藏者。台州的博物館文化,不僅有傳統韻味,更包羅萬象。隨著台州經濟不斷發展,群眾文化精神需求越來越高,五年來,台州的博物館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博物館數量迅速增加,展示方式也一改以往的枯燥刻板,變的更加多元化。
《喜迎十九大·主播看五年》系列報導,今天讓我們跟隨主播小希一起去領略台州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主持人:「了解一座城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參觀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台州市山海水城 也是和合聖地 台州的歷史文明,造就了如今的風俗文化。那麼今天小希來到的是台州市歷史博物館 ,台州市博物館 於2016年7月正式開館,作為第一個台州市地市級博物館,通過展成和活動,向公眾展示 台州的歷史文化和民俗精髓,現在就跟隨小希的腳步 一起去看看台州的故事。」
主持人:「由於歷史原因,台州博物館在建館之前藏品為零,後來經過民間收藏家的大力捐贈,才有了如今2500多件的藏品,在我市文物缺乏,卻有著燦爛民俗和歷史可以訴說的特殊情況下,台州市博物館另闢蹊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
這裡就是一比一複製建造的,仙居皤灘古鎮的三維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這古鎮是非常的古色古香,小希腳下的街道是用鵝卵石鋪就的,在街道的兩旁還有很多的商鋪,商鋪裡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商品,這裡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幾百年前仙居皤灘古鎮的繁榮昌盛。
主持人:「這裡是民俗陳列館,是台州市博物館內的一大亮點,那麼這裡的展品都是以實物和模型為主,在我這邊呢,也可以看到臨海黃沙獅子,還有那邊的仙居九獅圖,以及黃巖的二月二燈會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這個花燈呢,它也是非常坎坷的,因為一直從唐代一直流傳到宋元明清,到新中國成立並沒有想像當中的流傳的一帆風順(聲音漸弱)
市民 今春華:「這些我們小時候都見過,幾十年沒有看到了,現在過來看很親切。」
市民 張麗:「看了之後非常好看,然後感覺我們台州有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覺真的是收穫滿滿。」
學生 李正飛:「這些歷史文物,都是只出現在書上或者聽老人說過,都是比較抽象,印象不是很深刻,今天來這裡看一下,像這些模型或者是那些映像三維的投影之類的,感覺一切都很鮮活,讓我一下子就覺得原來歷史就是這樣子的。」
博物館工作人員:「我們博物館是去年七月份剛開館,到目前為止,參觀群眾有五十五萬多一點近六十萬了,除了我們本地的一些群體之外,還包括有些國內外的一些群體,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比如美國、英國、德國等等,各個地區的觀眾都有,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
主持人:「除了國有博物館蓬勃發展之外, 台州的民辦博物館也越來越多, 從1993年的台州市第一家民辦博物館, 臨海市國華珠算博物館開始, 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家的民辦博物館,那麼從種類上來看, 也非常的五花八門, 除了書畫類, 還主打電影、蘭文化、茶文化、刺繡等等。」
廖春妹:「這幅是顧繡上海的顧家的刺繡 ,是出自上海露香園。然後他刺繡的主要特點 就是畫和繡是結合起來的 你看這些都是畫的 這些都是畫的 這人物是繡的,然後它是明朝的 保存到現在是很不容易的。」
廖春妹:「建了三四年了 開館也有兩年多了,對刺秀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包括學校的,年輕的。這個暑假中國傳媒大學的二十幾個人。到這裡來體驗。刺繡現在刺繡都列入國家非遺保護項目了,正因為列入非遺保護項目,刺繡的人越來越少了,通過這個博物館之後,讓他們重新對刺繡有認識,以激發他們對刺繡的熱愛,再去學習去從事這個刺繡,那這樣能夠讓刺繡能跟好的傳承下去。」
主持人:「如今的博物館,正在打破傳統的傳播方式,努力讓形式更加靈動。它們主動向社會大眾敞開胸懷,以更多更好的展覽、活動,吸引公眾走進博物館。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加大,台州博物館事業正處於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它在塑造城市文明方面,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城市文化的推動作用也必將日益增強。」
至此,全市國有博物館數量已達11家,館舍總面積86787平方米,藏品總數約31321件/套。
全市非國有博物館共有28家,館舍總面積65182平方米,藏品總數約20700件/套。
明後年,溫嶺博物館和玉環博物館也將相繼開館,數據還將被刷新。
未來,台州博物館事業發展,尤可期待。
文章來源:阿福講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