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約翰在華退出直營模式 本土化成外資連鎖餐飲發展瓶頸

2020-12-13 贏商網

  近日,棒約翰宣布將出售其直營的中國業務,將京津地區50多家門店集體以加盟的形式轉讓出去,但目前還未找到接盤方。這意味著繼百勝集團宣布將把整個中國事業部特許經營後,今年以來第二家美國連鎖餐飲在華退出直營模式。

  那麼,這些餐飲巨艦在華的方針為何改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網際網路+」的浪潮下,他們能否會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

  直營變加盟

  棒約翰在中國市場的策略是兩條腿走路,即加盟和直營同時進行。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棒約翰就授權上海適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在中國35座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以外的33座城市的經營權和加盟授權。此後,棒約翰又在中國投資了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棒約翰在北方的經營業務。

  棒約翰官網顯示,目前棒約翰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有220家門店左右,目前棒約翰在北京地區有45家門店,在天津地區有13家門店。棒約翰在北京和天津地區不開放加盟,這兩地的棒約翰門店均是直營店,向個人開放的區域有湖南、遼寧等十多個省份。

  在棒約翰中國官網上,棒約翰可收購現有店鋪和開設新店的省份有安徽、重慶、福建、貴州等地。換言之,今後棒約翰可轉讓的直營店將不局限在京津地區。

  而在此前百勝已對中國事業部進行了拆分,根據百勝的安排,百勝中國繼續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鍾三大品牌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接下來將以良好的財務狀態獨立出來,將在特許加盟協議下成為百勝集團最大的特許加盟商。

  分拆後的另一個獨立上市公司——百勝餐飲集團。百勝的一份聲明說,至於百勝集團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餐廳。「公司擁有極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穩定的盈利、高利潤率、低資本集約度和強勁的現金流。」百勝集團說,計劃到2017年至少95%的門店將實現特許經營,目前全球範圍內百勝集團有門店4.1萬家,每年新開門店2000家。

  為何拆分中國市場

  說起披薩,人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必勝客,棒約翰的名字很多消費者都未曾聽說過。棒約翰於2003年進駐中國大陸市場,事實上,早在2010年時棒約翰就已經在全球有3400多家餐廳,市場地位遠勝於必勝客。但在中國市場上,棒約翰卻走得異常艱難。

  其實,棒約翰的產品及品牌都不比競爭對手差,但棒約翰的產品本土化營銷能力比較弱,未能將品牌及產品價值有效地傳達給消費者。2014年9月,棒約翰曾籤約中超勁旅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成為俱樂部的官方獨家披薩供應商,但這一舉措並沒有引起外界的關注。

  北京企業研究所所長賀陽指出,「棒約翰在華困境其根源在於缺乏變革、產品的本土化以及創新不足。可能是它太專注做披薩了,其他菜品開發得少。不像必勝客,什麼都有,而棒約翰就披薩好吃,所以不喜歡吃披薩的人就不會去光顧。」

  棒約翰的變革源於在中國本土化改革的失敗。但根據百勝方面披露的數據,目前中國區年營收69億美元,佔百勝集團總營收的52.3%。在中國運轉良好的百勝為何會也對中國市場拆分謀變呢?

  其實和許多跨國企業經歷爆發式增長陷入瓶頸期一樣,近年來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日子並不好過。百勝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同時,餐飲行業環境也在發生著巨變。其中,最讓百勝無奈的是送餐消費方式的興起。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餓了麼」、「百度外賣」等送餐廣告。面對突然冒出來的各種送餐平臺的衝擊,百勝如何應對以緩解市場壓力。在賀陽看來,拆分後,百勝集團給百勝中國更大空間,很多決策無需去向百勝全球層層匯報,接下來的業務轉型需要百勝中國在管理機制上更加靈活,以及更快的反應速度。正如百勝所說,當務之急是讓中國事業部回到正軌。

  就連鎖餐飲而言,門店數量至關重要,因為門店本身擁有多種功效:品牌宣傳、搶奪客流、消費場所等。門店數量越多,其品牌影響力越大,這也是幾乎所有連鎖餐飲將增加門店數量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原因,即擁有了體量才能有市場地位。必勝客此前暫停開放特許經營權,並且在2004年還收回不少餐廳特許經營權,如今重又加入特許經營或是無奈之舉。

  本土化成未來發展瓶頸

  中國龐大的市場對於任何一家國際公司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據不完全統計,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490家已在中國投資。中國美國商會副總裁王曉平說,對於國際著名跨國公司佔領全球市場、推動全球戰略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國際化」和「本土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實現國際化是終極的戰略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適應各國目標消費者的差異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實現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有機結合,做到「思考全球化,行動本土化」。

  棒約翰此次變革,很大程度源於在本土化運作中的不利。這也就意味著誰更了解市場,誰更熟悉東道國的文化習俗,誰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事實上,從產品差異細分市場和個性化方面來看,為了迎合不同社會和文化對產品的不同需求,跨國企業必須研究當地社會和文化,開拓當地市場所需的產品。

  王曉平表示,換而言之,本土化經營是企業在跨越本國國境在多個國家乃至全球開展營銷活動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按照地理位置、國籍、傳統文化、生活方式等標準來細分國際市場,重視市場需求的差異性,努力適應各國的市場環境,要奉行「多國設計、多國生產、多國銷售」的新營銷思路。

  實際上,跨國企業在進行全球化經濟活動時,實行本土化戰略越來越被置於重要位置。賀陽表示,最主要的理由是跨國經營面臨著不同文化環境和文化差異,包括風俗習慣、語言溝通、行為方式、心理思維、法律制度等。顯然 ,跨國企業在進行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目標市場國的市場環境和文化特點,使得公司決策適應當地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法律制度等。

  特許經營和直營店是連鎖餐飲品牌選擇發展的兩種方式,就運營主體而言,前者是個人,後者是企業。理論上兩種方式都代表企業品牌,因此企業也會通過培訓、監管、規定食材來源等多種方式來保障特許經營的產品安全、服務質量。不過也存在因監管不嚴而出現的食品安全風險,特許經營和直營店兩種經營風險都存在,特許經營的風險或更大。而這一風險是當下消費者格外關注、餐廳也需格外注意的地方。切勿因門店數量而忽略了風險控制,進而最後毀了品牌。賀陽說,「各國之間都有很大不同,都有各自的特點,從事跨國經營必須入境而問禁、入鄉而隨俗,融入本地文化環境中,否則,會處處碰壁」。

本文轉載來自:北京青年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本土化成發展瓶頸 棒約翰將出售其直營中國業務
    近日,棒約翰宣布將出售其直營的中國業務,將京津地區50多家門店集體以加盟的形式轉讓出去,但目前還未找到接盤方。這意味著繼百勝集團宣布將把整個中國事業部特許經營後,今年以來第二家美國連鎖餐飲在華退出直營模式。    那麼,這些餐飲巨艦在華的方針為何改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網際網路+」的浪潮下,他們能否會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
  • 棒約翰宣布將出售其直營中國業務 本土化成發展瓶頸
    近日,棒約翰宣布將出售其直營的中國業務,將京津地區50多家門店集體以加盟的形式轉讓出去,但目前還未找到接盤方。這意味著繼百勝集團宣布將把整個中國事業部特許經營後,今年以來第二家美國連鎖餐飲在華退出直營模式。   那麼,這些餐飲巨艦在華的方針為何改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網際網路+」的浪潮下,他們能否會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
  • 棒約翰和DQ在華業務或將易主,估值約為1到2億美元
    據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報導,瑞典私募股權巨頭殷拓(EQT AB)正在考慮出售其在中國連鎖餐飲集團(China F&B Group)的多數股權。後者成立於2003年,是棒約翰與DQ在中國的特許加盟店經營商,該集團在中國運營著約140家棒約翰披薩餐廳和660家DQ門店。
  • 比薩巨頭棒約翰放手京津直營店 為扭轉頹勢
    自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後,棒約翰就授權上海適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在中國35座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以外的33座城市的經營權和加盟授權,由上海適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棒約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於2003年在上海浦東碧雲社區開設了在中國的首家餐廳。此後,棒約翰又在中國投資了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棒約翰在北方的經營業務。
  • 棒約翰負面纏身 在華擴張不順 開放加盟難挽低迷頹勢
    在業內看來,棒約翰自2003年進入中國後,沒有對中國人和披薩品類有深入的了解,經營決策還停留在美國思維,本土化也不到位,即使京津市場有新公司接盤運營,若不改變公司痛點將很難立足當下的中國市場。  開放加盟布局新一輪  近期,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北京西客站南廣場、比如世界購物中心等地段新開出棒約翰餐廳門店。
  • 開放加盟難挽棒約翰低迷頹勢
    在業內看來,棒約翰自2003年進入中國後,沒有對中國人和披薩品類有深入的了解,經營決策還停留在美國思維,本土化也不到位,即使京津市場有新公司接盤運營,若不改變公司痛點將很難立足當下的中國市場。  開放加盟布局新一輪  近期,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北京西客站南廣場、比如世界購物中心等地段新開出棒約翰餐廳門店。
  • 棒約翰中國發展瓶頸 遭遇堂食外賣雙向「圍剿」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棒約翰目前在中國遭遇發展瓶頸,不僅因為比薩目前身處的市場已經成為紅海,也與棒約翰在堂食及外賣方面遭遇其他品牌圍剿有很大關係。  棒約翰遠洋店關店  日前,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棒約翰遠洋店已經關店。從該消費者提供的圖片中可以看出,該餐廳大門緊閉,但從已幾乎被拆除的門頭中仍能看出此前棒約翰門頭標識的痕跡。
  • 一年關停多家店 棒約翰放開核心區域加盟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調查發現,在打包加盟的背後,是棒約翰北京多家門店關停、門店部分食材大面積停供、門店生意冷清的現狀。業內人士指出,棒約翰在華擴張緩慢,市場表現不太理想。而加盟方式本身模式輕、風險小,打包加盟對棒約翰總部來說,更是可以減少管理成本,打包加盟是棒約翰業績承壓下的戰略調整。
  • 易買得關停上海曹安店二線外資超市遭遇發展瓶頸
    去年底國際零售巨頭家樂福、樂購紛紛遭遇零供陣痛時,一些並不強勢的外資超市品牌目前同樣遭遇著發展的窘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5日)獲悉,韓國新世界株式會社旗下的超市品牌易買得也在新年伊始關停了其上海曹安店。在相關貼吧中,自稱是易買得曹安店員工的網友指出,曹安店的關停通知公布得很突然,並且對超市方就賠償等問題的態度也非常不滿。
  • Tesco 退出中國、Costco加速擴張,外資零售巨頭在華處境為何「冰火...
    由此可見,外資零售在中國正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處境。和Costco,同為全球零售界的巨頭,現如今在國內市場的境況竟是一個退出、一個加速,實際上也是零售市場業態發展的趨勢使然:目前的中國市場,大賣場開始進入低潮,而會員店處於上升發展階段。
  • [評論]:從漢拿山棒約翰被整頓 談餐飲行業發展前景
    近日,媒體報導浙江鄞州萬達廣場內漢拿山(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與棒約翰兩家餐飲單位存在違規行為,漢拿山烤肉採用過期老油,棒約翰則被曝保質日期隨意更改,在相關監管部門突擊檢查後,兩家企業已被責令整改。作為知名的大眾餐飲連鎖品牌,漢拿山與棒約翰的食譜安全問題再次敲響了餐飲行業的警鐘。
  • 棒約翰更懂年輕人口味?棒約翰借餐道實現餐飲數位化
    而棒約翰作為較早入駐中國市場的比薩品牌之一,16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其實做餐飲噱頭只是一時,最主要的還是「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只有足夠美味,才能讓每一位客人滿意。這也是棒約翰從1984年開設第一家店以來一直堅守的核心理念。
  • 披薩品牌棒約翰出售有望,已有數家基金表示興趣
    Trian持有三大漢堡連鎖之一Wendy’s 13%的股份,2011年的時候曾經是棒約翰的競爭對手達美樂的最大股東,不過一年後它獲利出售了後者的股票。除了Trian,還有其他公司和私募股權基金也表現出了對收購棒約翰的興趣。
  • 麥當勞悄然試水中餐 本土化生存醞釀賣蓋飯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餐飲協會負責人向網易財經指出,肯德基在中式快餐領域的本土化策略無疑對麥當勞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肯德基已經在中國推出了多款中式快餐產品,在其產品線中的佔比已經越來越大,這無形中抬高了麥當勞本土化的門檻」。
  • 外資郵輪品牌加碼在華本土化
    當前,中國郵輪市場正處於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調整期。在此背景下,外資郵輪品牌也紛紛調整在華發展規劃,本土化是其中一大趨勢。近日,招商蛇口與MSC地中海郵輪籤署了郵輪產業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招商局集團將積極參與郵輪產業建設,為增強郵輪旅遊業競爭力、輻射力作出更大貢獻。」對於此次的合作,MSC地中海郵輪中國區總裁黃瑞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郵輪市場重要的增長點。與招商蛇口籤署郵輪產業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踐行我們與中國郵輪產業共成長的不變承諾。
  • 棒約翰3年開出中國第45家連鎖餐廳[圖]
    全球第一家棒!約翰餐廳於1985年在美國誕生,20年來,其秉承「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經營理念,向顧客提供個性化味的比薩產品以及專業的免費外送服務。通過20多年的不斷努力已經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口碑,成為全球範圍內,發展速度最快、前景最好的比薩連鎖餐廳,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連鎖餐廳。   棒!約翰2003年10月正式進入中國。
  • 5年拉鋸戰外資培訓機構在華面臨「去留」抉擇 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
    原標題:5年拉鋸戰外資培訓機構在華面臨「去留」抉擇 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迪士尼
  • 棒約翰加盟3年倒閉60餘家店為什麼?
    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棒約翰進入中國10年,僅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設了170多家連鎖餐廳。近3年僅開設了10餘家。   而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棒約翰從2011年到2013年陸續倒掉至少66家加盟店(不完全統計),加盟店大面積嚴重虧損和倒閉。
  • 上半年中國區營收跌9.32% 棒約翰、DQ中國業務將被賣
    瑞典收購公司殷拓集團(EQT AB)正在考慮出售其在中國連鎖餐飲集團(China F&B Group)的控股權。  早在2003年棒約翰進入中國,但是在進入中國10年後,在2013年棒約翰就發生了關店潮,其加盟店大面積嚴重虧損,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陸續關掉了至少66家加盟店。近幾年來,棒約翰的情形似乎也並未好轉,在激烈競爭的快餐環境中,其市場份額不斷遭受必勝客、達美樂和其他披薩品牌的擠壓。
  • 連鎖餐飲30年的蓬勃發展
    當年外國人去肯德基吃飯,是要用外匯券的,因為引進肯德基的理由是「為服務在華投資的外國人而引進的西式餐飲」。因為當時中外合資只能是高新產業或創匯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餐飲,還沒有引入外資的先例。  對於善於接受外來事物的上海人來說,要習慣西式快餐並不是難事。肯德基的成功帶動了西式快餐在上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