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約翰加盟3年倒閉60餘家店為什麼?

2020-12-24 吾谷網

棒約翰加盟3年倒閉60餘家店為什麼?

創業第一步網2018-11-08 18:53:46

閱讀(38412)

時代周報記者 董萍 實習生 謝曉玲 棒約翰10周年慶正酣,卻難掩加盟店正在大面積的虧損和關閉的事實。 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棒約翰進入中國10年,僅在全國30多個城...

   時代周報記者 董萍 實習生 謝曉玲

  棒約翰10周年慶正酣,卻難掩加盟店正在大面積的虧損和關閉的事實。

  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棒約翰進入中國10年,僅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設了170多家連鎖餐廳。近3年僅開設了10餘家。

  而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棒約翰從2011年到2013年陸續倒掉至少66家加盟店(不完全統計),加盟店大面積嚴重虧損和倒閉。

  事實上,早在2011年,就曾經爆出棒約翰關閉100家門店、中國市場虧損7年的消息,但其公司高層曾堅決否認。同一年,棒約翰被10多名加盟商提起仲裁訴訟,訴其只顧收取加盟費,根本提供不了應有的品牌支持,甚至有輸出利益給關聯品牌DQ的嫌疑。儘管棒約翰勝訴,但這讓棒約翰在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門店加盟增長緩慢。

  縱觀棒約翰在中國的發展路徑,關店潮的背後凸顯其市場推廣力度的欠缺。進入中國10年,其在全球專業披薩店的品牌形象在中國一直都不明,中國消費者投訴諸多,積怨頗深,卻從未解決。

  深陷關店潮

  「棒約翰(天安店)這兩天關門了,這是深圳開的第一家店,下一個關門的會是哪家?花園城店?景田北店?」早在2011年6月,從事快餐披薩行業的老闆陳先生,就首先嗅到了棒約翰倒閉潮。

  事情果然如其預想。在隨後的幾個月間,深圳棒約翰車公廟店、景田北店、海上世界店相繼關門。棒約翰在深圳最高時達到15家店,2011年就從13家降到5家,截至記者發稿時,深圳僅剩下了保利廣場、寶安南路、星河店3家店,而這碩果僅存的3家都是直營店。

  而深圳的情形只是棒約翰關店潮的一個縮影,作為棒約翰總部所在地的上海,也陷入關店困局。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截至2013年棒約翰在上海共有55家店。2011年,棒約翰百聯西郊店、東新區東昌店2家店關閉。2012年,棒約翰上海南站店、金山區衛零路店、浦東新區大拇指廣場店、楊浦區萬達店、碧雲路店等6家店接連關閉。2013年7月,梅川路店關閉。

  實際上,棒約翰倒閉潮,從其2005年開始開放次級特許加盟業務不久就開始暗潮湧動,呈愈演愈烈之勢。據時代周報記者查證,近年來,棒約翰門店在杭州、長沙、福州、貴陽等地均出現大面積的倒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9月,棒約翰倒閉的門店至少66家,以此推算,棒約翰單店(包括加盟店和直營店)倒閉率達27%,也就是說,每開4家店就會倒閉一家店。

  「這樣的關店比率明顯偏高。像棒約翰這樣國際知名的特許樣板企業,在全球的加盟成功率一般都會超過95%。例如肯德基加盟的成功率幾乎達到百分百,在幾千家店中有2-3家倒閉也是正常的。」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告訴時代周報。

  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棒約翰門店關閉的態勢,可以發現諸多疑點,首先倒閉潮主要集中在南方市場,而棒約翰在北京、天津市場開出的50多家店,幾乎沒有倒閉的情況。此外,儘管棒約翰加盟店在不斷減少,但其直營店卻在不斷增加。

  「這說明棒約翰加盟的體系肯定是不成熟,而且問題嚴重。加盟店相較於直營店,倒閉率如此之高,說明總代對加盟商極端不負責任。如果總代有能力但是不扶持,就是惡意的。如果沒有進行本土化,沒有能力扶持,則是過失。」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代理商被指只顧圈錢

  與一般餐飲業中一個品牌一個代理商的常規模式不同,棒約翰的源頭公司Papa John’s International Inc.(下簡稱「PJI 」)在中國卻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代理商。

  據了解,PJI 公司於2003年進入中國餐飲市場,在滬授權上海適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擁有棒約翰在中國35座城市中除了北京(www.cyonE.com.cn/)、天津以外的33座城市的經營權和加盟授權。此後,PJI又在中國投資了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棒約翰在北方的經營業務。

  「我們(北京棒約翰公司)直接由美國總部垂直管理,只負責北區市場,就是北京、天津兩個市場。廣州、深圳、上海這些南方的市場區域歸屬於上海公司管理。我們兩家公司獨立經營,基本上任何工作交集。」 北京棒約翰管理市場部馮小姐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此次,南方市場成為關店潮的重災區,而上海棒約翰的擁有者上海適達餐飲管理公司也成為眾矢之的。

  事實上,早在2010年,就有10多位關店或陷入持續虧損的加盟商斥責上海棒約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只顧收取加盟費,根本提供不了應有的品牌支持,甚至有輸出利益給關聯品牌DQ的嫌疑。

  當時代理此案的徐寶同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當時由國際仲裁委上海分會仲裁,有10家左右加盟商起訴。還有30多個不虧不贏的加盟商沒起訴,主要是在江浙滬一帶的加盟商。」

  當時,加盟商希望通過仲裁能把棒約翰的行政、財務方面的一些資料攤開來看。但是有加盟商為了挽回損失而被迫籤了設備回購協議,放棄仲裁或訴訟。

  「當時起訴的加盟商大都損失了200萬左右。」徐寶同律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以意向加盟商身份致電上海棒約翰加盟部,該部門餘小姐發來的一份《上海棒約翰加盟介紹》2012年9月的資料顯示:單店要求投資者的個人流動資金能力在人民幣400萬元以上,其中包括250萬元的固定資產。單店投資費用包括:加盟費 40萬元,開店初始費 1.75萬(美金),店鋪設計費約4萬元,設備費約80萬元,營建裝修費約80萬元。

  在營業之後,不論盈虧每個月還要固定收取費用。每月按單店稅前銷售額比例收取費用:品牌使用費 7.5%、市場廣告費佔5%-6%。

  記者了解到,在這所有的費用中,開店初始費提交給美國總部,店鋪設計以及營建裝修必須由棒約翰負責,加盟商不得自行設計裝修,因此這兩項費用不可少。

  令人訝異的是,在所有費用裡只有採購保證金在虧損的狀態下能全額退款,設備視情況回購,其他費用均不能退。這就意味著,在加盟商盈利虧損的情況下,起碼要損失180萬。其中還不包括每個月按單店稅前銷售額比例收取的7.5%的品牌使用費和5%-6%的市場廣告費。

  「為什麼棒約翰在北京、天津市場以外的次級加盟商如此大面積地倒掉,北京棒約翰公司以及 PJI完全不知情麼?這就像孩子出了問題,難道母親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一位不願具名的加盟商向時代周報記者抱怨。

  而另一位不具名的棒約翰加盟商說:「在經營過程中,棒約翰按照百分比從營業額中抽取用於品牌推廣,可是在各個城市都看不到棒約翰的宣傳。在電視、紙媒、戶外廣告等,極少看到廣告投入。

  「而加盟商與直營店員工溝通時發現,直營店與加盟店食材價格不一樣,這相當於在賺取加盟商的錢。而國內《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是不允許食材差價賺錢的。」一位加盟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消費者對棒約翰的服務質量投訴不斷,諸如服務人員工作態度散漫冷漠、出品不佳、店內與訂餐等待時間過久等。

  而另一方面,上海棒約翰公司和美國公司籤署的總代合同期限是什麼時候似乎也是一個謎。2011年訴訟案時,加盟商曾向上海棒約翰公司索要總代合同。而在加盟之前,加盟商們對總代合同何時到期這一細節也並不知情。

  記者試圖向加盟人員詢問,能否具體看合同。該加盟人員回覆:「合同不能看,期限也不能說,但是上海棒約翰公司全權代理華東華南地區,不會說倒閉就倒閉。」

  時代周報記者再次就上海棒約翰與美國棒約翰總部(品牌的源頭公司Papa John’s International Inc.)籤署的特許加盟合約(www.cyonE.com.cn/)是在什麼時候結束?這個是否以書面的形式告知了中國的次級代理商? 結束後對中國的次級加盟商有何妥善處置?截至記者發稿時,北京棒約翰公司仍未有回應。

  「當時我們索要到這份總代合同,顯示上海棒約翰的授權只到2015年。如果在沒有續籤的情況下,現在上海棒約翰仍然在招加盟商就會有問題了。」徐律師說。

  「若是盟主隱瞞加盟時間,再把加盟代理權賣出去,不顧加盟商後果,引誘加盟商加盟,是涉嫌商業欺詐。」李維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因關店受到損失的加盟商則顯得有苦難言,「種種細節顯示,上海棒約翰公司只是拼命賺取各種費用和利潤,而疏於對加盟商的管理扶持,導致加盟商大面積的死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加盟商對時代周報記者表達著憤怒。

  必勝客的陰影

  「很少看見不要排隊的必勝客,從來沒見過熱鬧的棒約翰!」必勝客常常被作為棒約翰最大的競爭對手被拿來比較。事實上,作為世界第三大披薩品牌的棒約翰,早在2010年時就已經在全球有3400多家餐廳,市場地位遠勝於必勝客。

  但在中國市場,棒約翰仍然生活在必勝客的陰影中。棒約翰於2003年正式進駐中國大陸,比必勝客晚進入大陸市場整整13年。

  在這13年中,必勝客早已在中國大陸穩穩地站穩了腳跟,目前必勝客已擁有了超過800多家連鎖餐廳,以此反觀棒約翰與必勝客之戰,勝負一目了然。

  事實上,棒約翰並非沒有圖謀中國市場的野心。早在2010年棒約翰國際營運副總裁麥爾斯•菲爾特曾揚言:計劃在三年內將中國的門店數翻一番,達到300家,但近年來的關店潮,卻讓這一豪言化為泡影。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棒約翰不合理改善服務,改善食物口味,搞點新花樣的話,單純以瘋狂擴張門面的方式來趕超必勝客,依然無法得到真正的認可。

  「其他主流快餐品牌並未出現集中關閉門店的情況。」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說:「業內競爭激烈而棒約翰自身品牌推廣力度不足或是加盟店關閉的主要原因,因為加盟商無法得到預期收益,退出便是必然。」

相關焦點

  • 一年關停多家店 棒約翰放開核心區域加盟
    一年關停多家店 棒約翰放開核心區域加盟來源:聯商網2016-11-25 00:47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調查發現,在打包加盟的背後,是棒約翰北京多家門店關停、門店部分食材大面積停供、門店生意冷清的現狀。業內人士指出,棒約翰在華擴張緩慢,市場表現不太理想。而加盟方式本身模式輕、風險小,打包加盟對棒約翰總部來說,更是可以減少管理成本,打包加盟是棒約翰業績承壓下的戰略調整。
  • 開放加盟難挽棒約翰低迷頹勢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數據了解到,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在2018年下半旬接連開設孫河、回龍觀、西站南路、雙榆樹、京順路五家分店,其中西站南路、京順路店分別對應上述西客站南廣場和比如世界購物中心的棒約翰門店。
  • 棒約翰將關閉內地100家門店 連續虧損7年?
    本周,PAPA JOHNS(棒!約翰)將迎來它進入中國的8周年。可這個紀念日過得並不平靜。  先是傳出了『要關閉100家門店』的傳聞,後被曝自2003年棒約翰在中國創立之後已經連續虧損了7年,虧損額從2003年的160餘萬(1600449.88元)飆升到了2009年的2300餘萬(23178606.88元)。
  • 遠洋店關店坐實 「被圍剿」的棒約翰
    據悉,除了已經關閉的遠洋店外,北京地區的棒約翰門店還出現了沙拉產品停供的情況,在門店數量上,根據公開報導,去年11月棒約翰官網上顯示北京門店45家,但目前棒約翰官網上顯示北京門店39家,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確定在經營的棒約翰門店只有29家。
  • 棒約翰負面纏身 在華擴張不順 開放加盟難挽低迷頹勢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數據了解到,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在2018年下半旬接連開設孫河、回龍觀、西站南路、雙榆樹、京順路五家分店,其中西站南路、京順路店分別對應上述西客站南廣場和比如世界購物中心的棒約翰門店。
  • 在中國虧損7年?棒約翰加盟商之痛
    先是傳出了『要關閉100家門店』的傳聞,後被曝自2003年棒約翰在中國創立之後已經連續虧損了7年,虧損額從2003年的160餘萬(1600449.88元)飆升到了2009年的2300餘萬(23178606.88元)。更為嚴重的是,其目前還深陷在一樁由加盟商提起的仲裁案中。
  • 棒約翰計劃3年內中國門店翻一番 達到300家
    自1984年開設第一家比薩店以來,始終秉承做出"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的承諾, 現今,棒約翰已經被大眾認可為高品質比薩的代表,並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3400家比薩加盟店。棒約翰於2003年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的第一家店,目前已經發展到155家餐廳的規模,分布在國內32個城市。
  • 比薩巨頭棒約翰放手京津直營店 為扭轉頹勢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棒約翰官網發現,目前棒約翰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有220家門店左右,目前棒約翰在北京地區有45家門店,在天津地區有13家門店。據媒體報導,棒約翰北京加盟處人士承認棒約翰確有將所有門店集體轉為加盟的意向,即找一個接盤方接手這些門店,接盤方必須是有經驗、有資金實力的餐飲公司,轉讓後棒約翰的品牌仍舊保留。
  • 披薩品牌棒約翰出售有望,已有數家基金表示興趣
    棒約翰品牌創始人John Schnatter管理層鬥爭不斷,棒約翰的業績也不好看。最新的財報顯示,它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的營收為4.0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6.2%;淨利潤1179.1萬,暴跌49.9%。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棒約翰在北美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就在放緩,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同店銷售分別下降了5.3%和6.1%。
  • 感恩節圍觀中國特許加盟網直播間 棒約翰直播如何開比薩店
    11月26日晚7點半,全球比薩巨頭棒約翰將聯手中國特許加盟展、中國特許加盟網的「品牌面對面」,開啟全國直播招商會。今年疫情給很多餐飲企業造成了嚴重衝擊,各類餐飲店的開店率也大幅縮減,但比薩行業卻似乎與勢逆行。
  • 棒約翰3年開出中國第45家連鎖餐廳[圖]
    全球第一家棒!約翰餐廳於1985年在美國誕生,20年來,其秉承「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經營理念,向顧客提供個性化味的比薩產品以及專業的免費外送服務。通過20多年的不斷努力已經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口碑,成為全球範圍內,發展速度最快、前景最好的比薩連鎖餐廳,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連鎖餐廳。   棒!約翰2003年10月正式進入中國。
  • 棒約翰中國發展瓶頸 遭遇堂食外賣雙向「圍剿」
    據悉,除了已經關閉的遠洋店外,北京地區的棒約翰門店還出現了沙拉產品停供的情況,在門店數量上,根據公開報導,去年11月棒約翰官網上顯示北京門店45家,但目前棒約翰官網上顯示北京門店39家,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確定在經營的棒約翰門店只有29家。
  • 棒約翰京津地區門店或集體轉讓
    11月初,棒約翰將退出京津地區的消息在北京餐飲圈內流傳。界面新聞記者從多名業內人士處打聽得知,美國棒約翰在中國的餐飲公司欲將京津地區50多家門店集體以加盟的形式轉讓出去,目前還未找到接盤方。對此,棒約翰北京加盟處人士承認,棒約翰確有將所有門店集體轉為加盟的意向,即找一個接盤方接手這些門店,接盤方必須是有經驗有資金實力的餐飲公司,轉讓後棒約翰的品牌仍舊保留。
  • 傳達美樂或將收購棒約翰中國直營業務
    1月25日晚間,經某業內人士證實,有第三方意向收購棒約翰中國的直營業務,並與其進行過接觸,但鑑於目前談判尚處於非常早期階段,任何潛在協議條款還有待進一步討論以及評估,未透露具體細節。    據了解,目前棒約翰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有220家門店左右,其中在北京地區有45家門店,在天津地區有13家門店。
  • 棒約翰和DQ在華業務或將易主,估值約為1到2億美元
    據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報導,瑞典私募股權巨頭殷拓(EQT AB)正在考慮出售其在中國連鎖餐飲集團(China F&B Group)的多數股權。後者成立於2003年,是棒約翰與DQ在中國的特許加盟店經營商,該集團在中國運營著約140家棒約翰披薩餐廳和660家DQ門店。
  • 棒約翰「敗走」長沙 每月幾乎虧損10萬
    如果這樣離開,實在不怎麼「體面」,對世界三大比薩品牌之一的棒約翰來說。  3月27日,長沙錦文房地產開發公司,也就是棒約翰五一大道店的業主,向本報透露:棒約翰已經「欠租」3個多月。  此外,棒約翰在長沙的另一家店黃興路店,早在去年9月因地鐵修建拆遷而關張。
  • 棒約翰更懂年輕人口味?棒約翰借餐道實現餐飲數位化
    而棒約翰作為較早入駐中國市場的比薩品牌之一,16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其實做餐飲噱頭只是一時,最主要的還是「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只有足夠美味,才能讓每一位客人滿意。這也是棒約翰從1984年開設第一家店以來一直堅守的核心理念。
  • 棒約翰慶祝進入中國八周年:中國8年 只做最棒
    Cho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中國,上海——全球著名比薩巨頭棒約翰(Papa John’s)日前在滬上新地標大悅城內舉辦盛大慶典,和上海眾多的媒體朋友以及棒約翰的忠實顧客們,一同慶祝他們進入中國的8周歲生日。  自2003年進入中國以來,棒約翰本著「更好的餡料,更好的比薩」的宗旨,積極發展。
  • 棒約翰美國業績不及預期,CEO 說這都怪 NFL
    棒約翰第三季度業績低於分析師預期,它的創始人兼 CEO John Schnatter 認為這得怪 NFL(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影響了它的生意。棒約翰北美市場同店銷售增長1%,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1.4%。雖然國際市場增加 5.3%,不過棒約翰仍然調低了年度盈利預期。
  • 本土化成發展瓶頸 棒約翰將出售其直營中國業務
    近日,棒約翰宣布將出售其直營的中國業務,將京津地區50多家門店集體以加盟的形式轉讓出去,但目前還未找到接盤方。這意味著繼百勝集團宣布將把整個中國事業部特許經營後,今年以來第二家美國連鎖餐飲在華退出直營模式。    那麼,這些餐飲巨艦在華的方針為何改變,主動為之還是形勢所迫,在傳統產業紛紛「網際網路+」的浪潮下,他們能否會在資本助推下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