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話塑造出的英雄形象,是當時時代特徵和人們理想的折射

2020-12-25 琉璃剪影

前言

神話其實是人類童年時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集中表現,並且任何神話都是藉助想像力來徵服自然,把自然加以想像化,但是在每個民族徵服形象化自然力的過程中,因為各個民族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最後形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有所不同。

古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古希臘民族的世界觀和道德觀,而古希臘神話也承載了希臘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以及時代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希臘人渴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接下來將對古希臘英雄人物的形象與時代特徵進行分析。

和中國神話中無所不能、近乎完美的英雄不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更像是一個個真切的人,雖然他們具有神性和無上的能力,但是也有著各自的短板和致命的弱點,儘管出身不凡,但依然需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堅持,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也正因如此,古希臘的英雄一直為人們所稱頌,可以說這些英雄人物身上都包含著人類所推崇的精神品格。

崇武尚力,輕視德行

在古希臘神話中,所有的英雄人物大多都是身強力壯,力大無窮,遠非常人所能及,這主要與希臘人崇尚武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他們崇尚的這種力卻並不僅僅是武力,而是英雄人物在鬥爭拼搏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能力,這種英雄人物上的力是一種比較廣泛的概念,既可以指與生俱來的氣力,又可以指後天磨練的能力,既可以指肉體上強大的蠻力,也可以指精神上的頑強毅力。

古希臘最偉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就是屬於希臘人崇尚力的代表。赫拉克勒斯打從出生起就遭受到了赫拉天后的殘忍迫害,最終在精神失常的情況下犯下了殺害妻子、剿滅兒子的罪行。為了贖罪,赫拉克勒斯不得已為阿律斯國王效力。

在為阿律斯國王效力的過程中,他克服了一系列的艱難困苦,立下了十二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就了他英雄的功勳與榮譽。其中十二項任務包括捏死涅墨亞的獅子,消滅九頭蛇許德拉、活捉厄律曼託斯山上的野豬等。

正是在這些任務中,赫拉克勒斯展現出了非凡的力,使得他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大力神,樹立起了赫拉克勒斯高大偉岸,迎難而上的英雄形象。

希臘神話中的戰士阿喀琉斯,則被稱為希臘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因為他是一個世俗中的英雄,是一個真正的人。阿喀琉斯血氣方剛勇,英勇善戰,而且在戰場上無所畏懼,戰無不勝。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殺死了許多偉大的英雄,可以說是戰場上無敵的存在。然而在德行方面,阿喀琉斯卻有著許多致命的弱點,他倔強固執且狂妄自大,在特洛伊戰爭中,為了個人情緒,他置家國於不顧,不僅拒絕繼續戰鬥,甚至讓他的母親請求宙斯幫助敵方消滅自己的國家。

同樣是在特洛伊戰爭中,當看到自己的好友被殺害之後,在憤怒的驅使下,阿喀琉斯變成了一個殺人狂魔,只要見到科洛伊人,他便舉起手中的武器無情砍殺,不論是男女老幼,不論是戰士還是平民。這場血腥大屠殺使得特洛伊人的屍體徹底堵塞了河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喀琉斯在德行方面是有非常大的不足的,甚至他所製造的罪惡和對人民的殘殺可以與功勞相抵消,但是阿喀琉斯仍然得到了古希臘人的推崇和讚美。由此就可以看出,希臘英雄其實是重力輕德的,這一點與東方文明對英雄的評判標準遠遠不同。

悲劇命運,頑強反抗

對於悲劇來說,其實最要緊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人們在面對痛苦所採取的方式,畢竟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一般能夠引起我們快感的,從來不是災難,而是人物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抗行為。在古希臘神話中,英雄人物在面對災難和痛苦,甚至是面對已知悲慘宿命時,仍然會選擇頑強與命運作反抗和鬥爭。

希臘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劇人物當屬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俄和王后拉伊卡斯忒的兒子。一出生就貴為王子的他本來應該享受遠比常人更為尊榮富貴的生活,但在他還未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便接到了來自神族的指示:這個未出生的孩子將背負上弒父娶母的命運。

所以當俄狄浦斯在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便被父母親所嫌棄。在他出生時,國王夫婦更是直接將俄狄浦斯拋棄。在陰差陽錯之下,俄狄浦斯成為科任託斯王的王子,並且在科任託斯王國順利長大。

在成年之後,俄狄浦斯無意中得知自己的命運,便決定離開自己的國家和父母,避免這種命運在自己身上發生。但是人力又怎能夠與註定的命運抗衡,在路途之中,他遇到了微服私訪的忒拜國王,並且與國王產生了爭執,在爭執之中他不小心將忒拜國王,就是自己的生父誤殺。

隨後他又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敗了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受到了來自忒拜子民的擁戴和崇拜,在人民的擁護下,俄狄浦斯成為了忒拜的國王,迎娶了上一任國母,也就是俄狄浦斯的母親。

在得知了自己的悲慘命運之後,俄狄浦斯選擇抗爭,但是無論他怎麼努力,卻似乎永遠無法擺脫命運的詛咒,最終還是按照神諭所說的,走上了悲劇的道路。

同樣與災難進行抗爭的還有普羅米修斯。為了讓人類能夠擁有更光明溫暖的生活,普羅米修斯私自盜取了火種送給人類,因此受到了宙斯的懲罰,並且被主神宙斯囚禁在高加索山脈,需要時刻忍受老鷹啄食肝臟的劇痛。對於普羅米修斯來說,這種刑法無疑是萬分痛苦的,但是他卻沒有因此而妥協,他不斷忍受堅持、挑戰自己的悲劇命運。

正是這些英雄在面對悲劇宿命時表現出的頑強抗爭以及不屈的悲劇精神,吸引並且激勵著古希臘人。這些英雄形象成為古希臘人追求的精神目標。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抗爭與超越精神,正是古希臘人所崇尚並且遵循的。

普通人物多重性格

在神話故事中,人物形象越是複雜多面,就能讓這個人物顯得更加立體豐富。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便是如此。古希臘英雄們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缺點和欲望,也有著和人類共通的狂喜和絕望,權利爭奪貫穿了整個希臘神話。

為了奪取更高的權利,英雄們有時候也會變得分外殘忍,甚至為了奪取權利而不擇手段,天神的寶座都是要依靠武力來奪取和鞏固的,而政權的更迭也經常是以武力爭鬥來實現。在古希臘神話中,一般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克洛諾斯是第一任主神烏拉諾斯和地母蓋亞最小的孩子。為了能夠奪取王位,克洛諾斯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烏拉諾斯,順利成為第2代神王,但同時他也得到一個神諭,那就是他同樣會死在自己親生兒子手中。

在恐懼的支配下,克洛諾斯毫無人性生吞了自己的孩子。而他其中一個孩子宙斯因為剛出生時便被壓在巨石之下,才免去了被父親生吞的命運,所以宙斯在長大之後,親手殺死了他的父親克洛諾斯,並且救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成為了第3代神王。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們往往都會為了爭奪權力而忽視倫理綱常。

阿喀琉斯同樣也是屬於希臘神話中一個較為複雜的英雄人物。他戰鬥力極強,經常能以一己之力扭轉將敗之局,他自尊強大,在受到阿伽門儂的侮辱時拒絕戰爭,他重視友情,因為好友陣亡而選擇重新參戰。但與此同時,他又極其兇狠殘暴,瘋狂殺戮無辜平民。他性格的複雜性在於既兇猛任性又重視友情,既暴力殘忍又不失同情心,複雜性和普遍性,也是希臘神話中英雄形象區別於東方神話中英雄形象重要的一點。

社會等級制度森嚴

在古希臘神話中,古希臘的道德文明是經歷了創世神話時期的道德缺失,在宙斯成為主神並且譜寫新神譜後,道德才開始萌芽的這一演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英雄人物們較為系統的道德觀也得到了詳盡的展示。

從創世神話直至諸神黃昏時代,道德與非道德因素一直在不斷的抗衡著,希臘史上真正的英雄時代,實際是文明時代的初期,這是一個帶著奴隸時代特點的時期,奴隸時代最重要的特徵就表現在古希臘的社會結構之中。

從古希臘神話不同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古希臘時代的社會結構有著明顯的等級之分,國王及其同盟者處於最高層,而使者寓言家及醫生處於中間階層,士兵自由民和奴隸就處於最低層。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中,英雄們處於一個相當高的階層,而這一階層也與他們權利義務等各個方面緊密相連。也就是說每個人出生之後,便處於某一固定階層,同時擁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對於英雄人物而言,他們處於社會階層的最高等級,所以只要他們小心行駛自己的權力,履行自己的義務,那麼不管他們在其他方面有著怎樣的瑕疵,甚至是犯下一些難以原諒的劣跡,在人民的眼中他們都非常高大偉岸。

同時對於英雄人物而言,他們必須驍勇善戰,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特洛伊戰爭中,為了一己之私濫殺無辜平民的阿喀琉斯,在古希臘人眼中人仍然具有極高的地位。

自由意識開始覺醒

希臘神話中,眾多英雄人物身上都體現了自由意識覺醒的思想特徵。這一自由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追求個人精神上的自由,二是追求對低階層人的掌控,即主人意識。偉大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擅自盜取天火,從而受到宙斯的懲罰,雖然每天都必須遭受到肉體上的劇痛和折磨,但是在與宙斯的抗爭中,普羅米修斯卻完美的展現了個人精神的自由。

同時他成功盜取天火的行為,也意味著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的悲慘命運之後,決心離開王國和他的父母,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希望受到命運的掌控,追求個人自由意識的表現。

主人翁意識這一概念帶有典型的奴隸制社會色彩,從特洛伊戰爭中可以看出。當主帥阿伽門儂強佔阿喀琉斯心愛的女奴,使阿喀琉斯憤怒不已,甚至為了報復阿伽門儂,完全不顧大局斷然放棄戰爭,阿喀琉斯的主人意識在這一部分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在阿喀琉斯心中,這個女奴不僅是他戰爭中的戰利品,更是他的私有物品,所以當自己的私有物品被阿伽門儂搶走時,他內心的主人意識受到了衝擊,在此意識的刺激下,才出現了他拒絕參戰的行為。

個人榮譽至上的價值觀

個人榮譽是古希臘英雄們追求的最高目標,而想要獲得這種個人榮譽,就必然與戰爭聯繫在一起。

阿喀琉斯在剛出生時,他的母親就預言他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默默無聞,但可獲得長壽,二是光榮戰死沙場,面對這樣的選擇,阿卡流斯並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毅然決然走向了特洛伊戰場,選擇為自己的榮譽而戰,為自己的驕傲而死。特洛伊戰爭中另一方的主帥赫克託爾也同樣如此。

在與阿喀琉斯交戰之前,他便清楚自己不僅會為此失去性命,甚至整個科洛伊的人民都會因此受到牽連,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妻兒,都將為此成為奴隸,但對他而言,個人榮譽永遠高於一切,即使付出慘重的代價也要維護自己的榮譽。

結語

古希臘人所塑造出的英雄形象,其實也是當時時代特徵和人們理想的折射。強大的武力形象和頑強的精神世界展現了希臘人對能力的推崇,而權力的鬥爭更迭也表達了古希臘人對權力的渴望。在品德方面,雖然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都有所欠缺,但這也是當時社會道德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希臘人民的文明尚未發展的標誌。

相關焦點

  • 古希臘神話中英雄的特徵
    可是那在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英雄有哪些特徵呢?在1964年出版過一本書,叫《英雄詩歌》,作者裡面就這樣概括過英雄的形象: 英雄是實現人類願望的鬥士,即突破人性弱點所能以承受的閾限,去追求更完整更有活力的生命;不遺餘力地追求自信的男子氣概,即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即使失敗,只要竭盡所能,就心滿意足了。
  • 古希臘雕塑 以裸體塑造運動員之美
    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城邦國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壯的體格和完美的靈魂,成為古代希臘理想美的典範;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它包含著人類對自然奧秘的理性思索、孕育著歷史和哲學觀念的萌芽。希臘的藝術家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創造出古代世界最傑出的人體藝術,給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
  • 特洛伊木馬暗藏玄機 古希臘神話的沒落與重生
    夜間,趁著特洛伊人戒備鬆懈時,藏身木馬中斯巴達人爬出木馬開始進攻,導致特洛伊城一敗塗地。電影《特洛伊》著重於塑造個人英雄主義和普世價值的「融合」,把崇尚自我意識的古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打造成一個食人間煙火的孤膽英雄。美國電影擅長於用美女搭配英雄,即便是悲劇英雄阿喀琉斯也不例外。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趙林教授在書裡總結說,古希臘神話是在對神和英雄的崇拜過程中產生的,希臘雕塑中的神像美輪美奐,希臘史詩中的故事瑰麗迷人,充滿審美意蘊,其中不僅展現了武力的較量,也包含著美感與靈性。而古希臘神話的譜系至少在公元前 6 世紀就已經完全成型,人們後來只不過是在傳承、講述它而已。
  • 歐洲古典文學作品,古希臘文學,一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時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造的口頭創作,是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以前。
  • 上古神話電影中"重生":創造神話精神和時代審美契合的形象
    從上古神話中取材或改編其故事創作國產影視作品,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電視劇《遠古的傳說》《女媧傳說之靈珠》,也有最近票房大賣的電影《捉妖記》。  上古神話是指中國夏朝以前直至遠古時期的神話和傳說。這些先民口耳相傳的故事經過了先秦兩漢作家的記錄和再創作,主要保存在《詩經》《楚辭》《莊子》等傳世典籍中,成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  上古神話如何在今天的電影改編中重生?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雕刻
    真正古希臘雕刻史的首頁應從古風時期開始。因為古希臘雕刻中最突出的人體雕刻就是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法國美術史家丹納曾說:希臘人表現人體還有一種全民性的藝術,更適合風俗習慣與民族精神的藝術,或許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藝術,這就是雕塑。人體雕刻藝術是古希臘雕刻藝術之冠。人們從保存下來的屬於古風時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窺見人類幼年時代的文明成就。
  • 英文寫作中「一字千金」的古希臘神話典故
    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鬥爭的一種藝術回顧,是古希臘人在同大自然的長期鬥爭中,創造出的一系列神的故事傳說。 在成百上千個古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三段故事時常被西方文學作品所引用,並在時代的變遷中,並不斷給予人們新的啟迪——這三個典故分別是:西西弗斯與巨石、潘多拉的魔盒和俄狄浦斯。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西西弗斯,但是這則故事被流傳最廣的情節,只是西西弗斯日復一日的推著巨石,其背後的寓意內涵卻鮮為人知。一個名叫西西弗斯的命運反抗者,每天向山頂推著同一塊巨石。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在希臘人的眼中,神的身體是最完美的,但他們認為神和人是同性同形的,所以古希臘人強調人的中心地位,具有人本主義思想,民主與神話顯然為古希臘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認為完善的心靈存在於健美的體魄之中,於是塑造身心完美的人物形象成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終極目的,在審美上趨於理想和幻想。
  • 「神性」與「人性」的影響下,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
    古希臘雕塑大多取材於希臘神話,是圍繞著神廟、祭祀而創作的,同時強調人的自我意識,對於理想化特徵的完美形體的追求。古希臘雕塑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組分完美,有機結合成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整體完美從古風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古希臘人就一直希望通過雕刻來塑造一個理想的人,他不僅在品性上完美,在形態也是達到圓滿無暇狀態。這種對於理想的追求,在雕刻上面是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完美表現出來的。
  • 史詩電影《特洛伊》:重現古希臘時代的殺戮和血腥!
    ▲《特洛伊》海報在《荷馬史詩》中,這一段故事堪稱是神話和英雄傳奇的混雜。不過在電影中,導演徹底剔除了原著中的神話段落,而是完全用英雄和戰爭,來重新詮釋這段故事。故事的主體,基本還是遵從了原著。整個故事的開端,即是特洛伊王子帕裡斯誘拐斯巴達國王的王后海倫。
  • 古希臘神話遺產:從「特洛伊戰爭」到《神奇女俠》
    人們在給新事物命名時,經常會用上古希臘神祇和英雄的名字。代表太陽、音樂、醫藥的光明之神阿波羅的名字,被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選中命名太空計劃。該計劃曾於1969年把第一個人類送到月球上。仙女座星系(AndromedaGalaxy)以衣索比亞公主的名字命名。這位公主曾被英雄珀耳修斯救過。
  • 塑造新時代的農民形象
    認知新時代,首先要弄懂新時代的特徵,新時代、新起色、新作為。新與舊是比較而言的,新時代遇到的事物是新的,但新事物不能代表文學優劣高低,認知新事物的時候,還要細緻考量心靈、道德和文化層面的東西。這些潛在問題不在作家內心解開,就很難走進農民的內心,很難投入到抒寫時代史詩的創作中。作家的認知能力非常重要,要看到問題的真相,揭示問題的根本癥結。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
  • 古希臘神話中天神的替代與中國神話中堯舜禹的禪讓有什麼不同?
    中國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總是存在著眾多的差異,在權利的更迭這一方面上,兩者就顯現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古希臘神話中,天神並不是唯一且不變的,天神的更迭的過程是暴力的、充滿血腥氣的。相反,中國古代神話中權利的更迭卻總是平和、謙讓的。堯舜禹的禪讓可謂是傳唱已久的一段佳話,堯舜禹都是中國神話史上有名的有道德、有能力的君主,他們之間權力的更迭是主動的,並不存在暴力、強迫等等。在位的君主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於是為了天下蒼生能夠生活的更好而主動將君主的位置禪讓給有才能的人。
  • 從《荷馬史詩》中看古希臘英雄主義與中國式英雄的不同!
    英雄是短暫與永恆之間的一座橋梁。荷馬以其獨特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古希臘時期英雄的群像,也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理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英雄。而正如前文所說,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每種文化都塑造了各自獨特的英雄,都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獨特的英雄主義。
  • 古希臘神話:西方歷史文化(圖片與文字)(4)
    客觀地說,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中,古希臘神話是最豐富、最系統、最生動的,也是在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古希臘神話最初的記錄主要在《荷馬史詩》、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生活於公元前8世紀末至公元前7世紀初)的《神譜》、以及古希臘戲劇家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曲和《俄瑞斯忒亞》三部曲、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等戲劇中。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希臘神話傳說的源流(五)
    赫拉克勒斯(維納斯)她那個形體之美,當然古希臘的審美觀與我們今天的審美觀是不一樣的。今天喜歡瘦弱,弱不禁風。苗條纖細。古希臘的審美觀是碩大為美,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時代的審美標準。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然後把獅子的皮剝下來,然後披在身上,所向披靡,手持大棒,就是這樣一個英雄形象。還有就是特洛伊戰爭中的主角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
  • 古希臘人的十大特徵
    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批評者傾向於貶低古希臘人的特殊性。霍爾概括了古希臘人的十個特徵:擅長航海、懷疑權威、個人主義、喜歡探究、樂於吸取新觀念、風趣、推崇競爭、敬佩天才們優秀的品質、善於表達、沉迷於享樂。她認為其中前四個特徵密切相關,也最重要。古希臘的歷史也被她分為十個階段。她還找出了10個關鍵的地點。在確立這個框架後,她按照年代順序記述了古希臘的歷史。
  • 「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留下的範本:古希臘雕塑與神話體系
    1857年,馬克思在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時,以古希臘為例來說明藝術領域同社會一般發展的關係。他將古希臘藝術和史詩比喻為「發展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馬克思認為:古希臘藝術至今仍然能給人以藝術享受,並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