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買新手機之後,都會第一時間再買個鋼化膜,怕幾千塊的手機劃傷、摔傷了。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鋼化膜的種類也多了起來,有高清的,防指紋的,甚至還有能防藍光的。
在網購或者線下選擇的時候,大家現在都傾向於廣告宣傳中具有護眼功能的鋼化膜。各大商家宣傳藍光鋼化膜,可以保護視力,是否真實可信。關於這個問題,有必要提前給大家科普一下藍光的相關知識。
一、藍光從何而來
你窗外的太陽光,和手機屏幕的亮光,都存在藍光,但是你在看太陽光或者電子屏幕的亮光,一般你是看不到一種藍色的光的。所以,藍光並不能字面理解為藍色的光。
太陽光中的藍光,大家公認的波段範圍是380nm-500nm,它包括了380nm-420nm的UVA紫外線。手機屏幕產生的藍光,波段沒有太陽光那麼寬,只涉及430nm-480nm。太陽光和手機屏幕的藍光波段差異,有些廠家不清楚的話,設計出來的藍光鋼化膜可能變成了防太陽光裡的自然藍光,或者說是防UVA紫外線,而不是明確阻隔手機430nm-480nm的藍光。在買藍光鋼化膜之前,能看到評測數據化,是可以看出廠家的設計理念是太陽光的藍光,還是針對手機屏幕的藍光的。
二、藍光有何危害
1.高強度。手機屏幕的背光源是採用白光LED發光的,工作原理是二極體晶片發出藍光,藍光光源再經過黃色的螢光粉塗層激發出黃光,黃光與原來的藍光混合形成了肉眼看到的白光。藍光是晶片通電後主動發出來的光源,它的能量自然會比被其激發出來的黃光要強,從手機屏幕呈現出來的光譜圖,我們可以看出藍光峰值最高,能量最強,比其他光強60%。加上手機屏幕與眼睛只有十多二十公分,距離非常近,屏幕的藍光不經反射,直接近距離地進到眼睛的強度是很強的。
2.閃爍。上學教室裡的燈管在快壞掉的時候,電壓出現高低變化,導致燈一亮一暗,這是過去我們常見的燈閃爍。這種閃爍,我們在手機屏幕上,是沒有見過的。但是手機屏幕,它也是存在頻閃問題的,屏幕的明暗變化的速度太快,超出人眼識別的範圍,導致我們看不出。只要你用手機打開相機,對著電子屏幕,還是會看到屏幕出現亮暗波紋,這代表手機屏幕還是會頻閃的。
3.接觸時間長。我們一天,除了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剩餘時間都是抱著手機的。上班公交地鐵上,刷微博,午休打遊戲,下班躺床上刷視頻,周末放假宅家,玩一整天不吃飯都行。每天平均下來,一般人玩手機的時間至少有四五個小時,沒四五個小時都覺得虧,熬夜補上。眼睛長時間接觸藍光,藍光的能量會隨著使用手機的時間增加而不斷累積。白光對視網膜的損害程度=藍光強度×視網膜停留時間。所以長時間,意味著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程度增加。
高強度的藍光,加上閃爍的幹擾,在與靈長類親緣性高的動物上,會看到出現明顯的假性近視。短時間的假性近視,在持續閃爍高強度藍光照射下,會發展成的真的近視。所以防藍光是可以預防近視。
三、藍光鋼化膜真有護眼效果?
藍光鋼化膜,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阻隔手機屏幕產生的藍光的,如果它真的能防藍光,那就有護眼效果。但是,市場上的藍光鋼化膜,採用的防藍光技術不同,具有的防藍光效果也不一樣,有些防藍光效果是很差的,根本就沒有護眼效果。
有一種藍光鋼化膜,採用的是反射防藍光技術,在普通鋼化膜上鍍上一層反射藍光的膜層,通過將藍光反射出去,達到防藍光的目的。採用這種技術的藍光鋼化膜,光線下會明顯泛藍。原本是要減少藍光進入眼睛的,但是光下泛藍的這個現象可見,這種藍光鋼化膜會讓我們的眼睛看到更多的藍光。實測出來,這種增藍光膜的藍光阻隔率均是比較低的,阻隔藍光的效果不是很好。
另一種藍光鋼化膜,採用的是吸收式防藍光技術。這種藍光鋼化膜的設計理念,根據的是物理學上的互補色,"藍+黃=白,黃=白-藍",要藍光混合黃光形成白光,想在白光中去除藍光,鋼化膜就要是黃色的。所以效果比較好的藍光鋼化膜會和防藍光眼鏡一樣,呈現淡黃底色。吸收式的藍光鋼化膜,可以有效阻隔從屏幕產生想要進入眼睛的藍光,你身邊人玩手機釋放的藍光,它也不會反射進入你的眼睛,可以很好地吸收掉。
吸收式的這種藍光鋼化膜,價格會比較貴,但是你想拿十來塊錢來買一個護眼效果,是很難買到的。想要省錢,不捨得花點錢,這肯定是買不到護眼的藍光鋼化膜的,只會大大增加你碰到山寨版的機率。防藍光,在今天的讀屏時代,對保護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極少有人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