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5 0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909年建成的上海北火車站,是滬寧鐵路的終點站
說起老北站,上海人應該都不會陌生。從1908年起,直到1987年退出歷史舞臺,它見證了不少重要歷史事件,也為上海交通事業的發展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北站,即上海北火車站,1908年4月開始建造,落成於1909年7月1日,當初定名為滬寧鐵路總站,位於現在的靜安區天目東路與寶山路路口。站場當時佔地10.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幢4層英式建築,內有房屋76間,集辦公、候車、售票於一體。這幢樓在當時堪稱「構築精美、氣勢雄偉」,人們把它作為上海站的標誌。
這裡與眾多辛亥革命志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912年,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便是當年元旦上午11時乘滬寧專列,由老北站出發前往南京,並於當晚11時在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震驚中外的「刺殺宋教仁案」也發生在此處。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由黃興等人陪同,自《民立報》社赴滬寧車站,準備北上。走到檢票處,突然三顆子彈從背後向宋教仁射來,被人急送往附近的鐵路醫院搶救,最終不治身亡。
1916年12月,滬寧、滬杭鐵路接軌,滬寧鐵路上海站成為兩路總站,改名上海北站。20世紀30年代,日軍兩度攻入上海,「一·二八」事變和「八一三」事變期間,上海老北站兩次遭到狂轟濫炸,車站大樓千瘡百孔,陷於癱瘓。日軍佔領上海後,一度把老北站改名為「上海驛」,供軍事運輸之用。
1950年8月,經鐵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正式更名為上海站。1987年12月28日,上海新客站投入運行,老北站就此結束了曾經輝煌而又坎坷的歷史命運。2004年,鐵路部門在原址上仿造了一幢紅色磚瓦的英式建築,開設了上海鐵路博物館,這裡成了青少年學生和市民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文:張曉
原標題:《鉤沉|「不可磨滅的貢獻」,上海老北站的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