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寫對聯、封運的那些事

2020-12-20 旅順老李頭

年前文化色彩比較濃的是寫對聯,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要是有人家沒有貼對聯,那很可能是家裡有人去世了,三年不貼對聯。南方有的地方家裡有老人去世了,用白紙寫對聯,感恩先人,表達思念之情。

對聯的內容與時代的色彩密切相關,文革前大都是傳統的老對聯,忠君祈福保平安的內容較多;文革中的對聯突出政治,有的直接用主席詩詞,鬥爭色彩比較濃重;改革開放後,對聯內容與盼富致富有關,有些赤裸裸向錢看的味道。全面比較一下,我還是喜歡傳統的老對聯內容祥和,對仗工整,經久不衰。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幅老對聯,已經用了幾百年了,還可以繼續使用下去,不像現在有的對聯很短命,很快就過時了。我手裡收藏一本百年前手寫體的老對聯,是我老婆的爺爺搜集整理的。看那薄薄的黃漂紙,精美的小楷,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十分珍貴。

早先年鄉下各個村莊裡都有會寫毛筆字的,無償為大家寫對聯。那些能寫對聯的老先生都作古了,我們河西的老裁縫、二先生那一手毛筆字,足以讓現在的書法家汗顏。沒有人能寫對聯,那就只好買印刷品的對聯了,雖然樣式不斷翻新,可就是缺少墨香。我那時每年都有寫對聯的任務,一直寫到臘月29晚上。雖然是連我自己都沒看好的一手粑粑字,但有求必應,不能為這事掃街坊鄰居的興。我收藏一副對聯,是於植元老先生在大連中興大廈義務寫對聯時我得到一幅。過年時,沒捨得粘貼,送去裝裱了一下。前幾年有幾個朋友過來玩,我把老先生寫的對聯拿出來給大家看,他們一眼就看出來是於植元老先生的字。有人感嘆要是有落款和印章就好了,可誰見過過年用的對聯還有籤章的。

舊社會,不識字的人家貼對聯會鬧出笑話,有的人家就把「肥豬滿圈」、「羅馬成群」貼在堂屋的北邊上。有一個土財主不識字,特摳門,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過年時找人寫對聯,人家藉機報復他,寫了一副聯子:宜入新春樂,老鱉炕上坐,公鱉配母鱉,大鱉小鱉一大窩。問他寫得怎麼樣?他假裝識字,連聲誇好!好!回家就貼在炕頭的牆上。

鄉下貼對聯,那是雞窩、豬圈、牲口圈都要貼一個橫批粘上彩。我那時養了一條蘇聯黃,那傢伙工作很認真,凡是有人來串門,它就一個勁叫喚,直到人走了才了事。過年時,我給它送了四個字——終於職守,還粘了3張彩。那傢伙高興地搖頭晃腦,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貼對聯又叫封運,必須在年三十午前結束。有時怕天氣不好,可提前一兩天封運。到鄉下走走,還真有的人家不懂上下聯,把上下聯貼顛倒了。你不懂因果關係不要緊,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你手拿對聯面對著門站好,凡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音或四聲音的,你就往右邊粘;凡是最後一個字是一聲音或二聲音的,你就往左邊粘,只要是正八經的對聯保管不會錯。

過去民間有個規矩,只要人家封運了,不管欠你多少錢財,都不能上門討債,只能等過了年再說。這就是窮人早早封運的原因。電影《白毛女》裡,穆仁智除夕夜上門討債搶走楊白勞的喜兒,那是不合常理的。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封運之後,不能去人家借東西,更不能借斧頭,那是不懂規矩的,沒有人會把農曆一年之始的「福頭」借給你的。

相關焦點

  • 寫對聯的年,才叫過年
    年味的變淡,是從對聯開始的,確切的說,是從人們不再自己寫對聯,為了圖方便買對聯開始的。這個轉折雖說顯得有些生硬,卻有一些道理。不信,我說你聽,不服來辯。過年貼對聯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使然。一來紅紅的彰顯歡樂的氣氛,二來表達我們對文化的傳承和文字的敬重。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的時候,用什麼寫對聯?
    但是,韓國已廢除了漢字,他們怎麼寫對聯呢?其實,雖然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依然用漢字書寫!(韓國對聯)作為漢文化圈中的一員,韓國和中國一樣,過年也要寫春聯。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其實,韓國使用漢語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韓國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韓國,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
  •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快樂……
    隨著現在年齡大了,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有年味了。相反還覺得過年是一種負擔。面對家人的靈魂拷問,長輩的神之關懷。讓我無力招架每當這時候我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那些快樂。第二天早早的起床去大街上撿那些沒炸的回來把藥扣出來湊成一個巨無霸式的炮仗,邀請玩的好的一起來觀看盛大的爆炸場面。想想真好玩~小時候家裡窮,炸刀魚剩下的魚頭,魚尾,媽媽捨不得扔。就把魚頭魚尾剁成餡,裹上面炸面魚。媽媽一邊炸我就在一邊等著吃。想想真好吃~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冷,不像現在的暖冬,村後邊水庫的冰能凍到幾十釐米厚。
  • 農資店老闆過年,寫了一副對聯,大有深意!
    今年過年,是幾十年來最為特殊的一個年了!疫情面前,大家都呆在家裡,算是強制休息了!過年了,大家也難得如此安心享受過年的快樂,可農資人已經有些著急了,今年的生意怎麼辦?
  • 【就地過年】最香的年味兒,就是做一遍母親過年做過的那些事.
    於是,各地政府倡導就地過年。今年我們要不要回去?回哪裡過年?按我們過去的習慣是「輪流制」,2019年春節去尼泊爾旅行,2020年春節去的河南,那麼今年當然是回我的老家(大沭陽)過年,過年的情景早在腦海裡開始著無限想像。後來的後來,為了響應就地過年,一切的準備都清零從頭再來。防疫大事當前,只能捨棄小家的團圓。
  • 春節將至,如何寫好對聯有講究
    在中國,貼春聯是過年的一種習俗,也是體現詩詞和書法水平的一種文化藝術。雖然近年來,春聯的書體大多數是印刷成品的電腦字體,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民間書法高手,把寫春聯作為自己寒冬臘月即將過年的一種最有意義的藝術活動來開展。
  • 過年啦,貓咪也要貼對聯,小主人用喵星語寫對聯,你能看得懂嗎?
    過年啦!寵物們怎麼可以錯過這一年一度的節日呢?它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舉國同慶的節日。有點寵物依舊用自己的賣萌,讓鏟屎官感到節日的溫暖、家庭的溫馨;有點寵物也會停止自己的拆家行為,讓鏟屎官可以好好地過一個輕鬆的新年。
  • 對聯寫的好不好,茅廁門前見真招。盤點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對聯
    對聯俗稱楹聯,對子。它是中國語言中的一大奇花,千百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對聯或莊或諧,或雅或俗,可以應對婚喪喜事,也可以表達心情,幽眾人一默。對聯可以貼在各處門楹,就連廁所也可以貼。1.先來個輕鬆的。如廁一事這麼一說倒是有了一番禪機。所謂「酒肉穿腸過」,過去以後,都是一樣的肥料。不管在吃貴的還是便宜的,到了這裡,一視同仁。
  • 江南月:過年那些事兒
    江南月 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盼過年。」當鄉村瀰漫著臘香,時序已經邁進了臘月,空氣中也飄過年的味道——臘八粥、攤豆折、燻臘肉臘魚.就在人們忙碌中,與年更近,就連街前街後的小狗仿佛比平常也更加撒歡了。 望著這些,心中不由想起老家過年的那些事。故鄉是江南水鄉的一條小街,叫老新街。街前有一條河,叫金水河。那時候,街上各種商鋪應有盡有。
  • 王者榮耀:過年了,大峽谷家家都在貼對聯,你最看好哪一副對聯?
    ====除夕了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除塵掃舊,有一首古詩說得好,叫做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意思是說,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換上新的對聯。王者榮耀作為一個很遵守傳統的遊戲,對於這樣的傳統,也是很樂意繼續的傳承的,這不大峽谷家家也在貼對聯。 接著問題就來了,大峽谷內貼對聯,到底哪家貼的對聯最好呢?
  • 山東農村過年那些有講究的事
    記得小時候過年那是真熱鬧。首先,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啟動了過年模式。臘月二十三這天要蒸年糕。據說年糕是為了粘灶王爺的嘴的。先把灶前牆上供奉的閻王爺畫像摘下來燒掉。這樣灶王爺就可以去天上,跟老天爺回報這一年來,這一家人的所做的事了。蒸年糕就是為了賄賂灶王爺,讓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接下來再過臘月三十。三十早上一般吃烙餅,烙餅的時候,不是得把餅翻過來翻過去的兩面都烙嗎?寓意翻身。
  • 火車站寫對聯迎新年 旅客帶福回家
    火車站寫對聯迎新年85) "← →"翻頁 2月4日,2015年春運正式啟動,鐵路寧波站組織開展「寫對聯
  • 白居易:寫得一手好詩,還能寫對聯讓客棧生意蒸蒸日上
    年少成名,寫得一手好詩。對詩的熱愛程度不能用一些詞語去形容,他抄寫詩能把手給起了繭子。寫詩更是他一生的事業,當官的同時還不忘寫詩。可見其程度,要是我們對自己熱愛一件事能堅持不懈的話,結果是很美好的。白居易也是個寶藏男孩,你知道他會寫對聯嗎?是不是很驚訝。寫詩和寫對聯還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
  • 過年對聯怎麼貼?快進來看看!
    對聯一: 上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聯: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看到上面這些腦洞大開,中西結合的對聯時,你是否會捧腹大笑?
  • 殘疾小夥街頭「寫」對聯掙路費:學本領自食其力
    2月3日中午,記者在長治市區東大街的路邊看到白耀偉時,他正在寒風中用手臂握筆寫對聯。  現年37歲的白耀偉是沁縣松村鄉倪村人,1995年在太原打工時不幸觸碰高壓線,失去了雙手。他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擊垮,一直堅持鍛鍊,學會了洗臉、穿衣、做家務。去年,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的他在長治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參加了書法培訓班。「就業困難,就想著學一些本領以後自食其力。」
  • 小宋視角:過年貼春聯——春節必不可少一件事
    春節,又叫過年。貼春聯,過年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貼春聯。雖然祖國各地都在春節貼春聯,但北方特別淮河以北地區,貼春聯與其他地方不同。春聯又稱對聯、貼對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寫,二是貼。先說說「寫」。春聯都寫些什麼內容,大多都是針對具體情況和家中實際編寫的,不像現在有現成的春聯。以前,每個村子沒有幾個識字,也沒有幾個能夠寫毛筆字的。往往在年前的十多天,把紙張買好,請寫字先生代筆。不單是寫,裁剪春聯也很有講究,寫多少字需要折成印痕,這個看似簡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今年發現,有不少村子裡,有些人為了練軟筆書法,自備紙張,為需求者免費寫春聯,一時間大火。
  • 那些被淡忘的過年習俗
    人經歲月愈見成熟,處事越來越淡然,那些歡樂的幼時活動也隨著時代的改變在慢慢消失,那些90之前的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但隨著近些年綜藝活動的流行乃至泛濫,那些融合了年會或是節日活動的春節,對人們的吸引力在漸漸消失,寧願躲在被窩玩遊戲,也不願全家守歲來跨年,是現代年輕人對「年」漠視的日常表現。
  • 春節貼對聯有哪些講究?過年應該怎樣選擇對聯呢?很多人都不知道
    時代在變化有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在春節的時候為什麼要貼對聯,貼春聯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春聯在中國人在過新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貼的,在大家的嚴重春聯是一年中喜氣的象徵。春聯也叫做門對子,在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戶對會去買或者是家中有老人的時候寫一對春聯貼在大門上。春聯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是桃符,因為春聯是貼在大門的兩邊的桃木上,所以古代的時候被叫做是「桃符」。
  • 新春走基層|河口區河寧社區「包餃子寫對聯」迎新年
    時間:2020年1月16日(農曆臘月二十二)地點:東營市河口區河寧社區記者:劉夢雅 李明珠1月16日,河口區河寧社區開展「包餃子寫對聯」活動。「貼春聯,包餃子」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為弘揚這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河口區河寧社區開展了「包餃子寫對聯」活動。上午8時許,河寧社區的部分老人陸續到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拉家常,討論著置辦些什麼年貨。
  • 民間傳說:乾隆給鞋鋪寫對聯,橫批「皇家鞋鋪」
    大年之夜全城歡慶新年,家家貼對聯,到處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可唯獨一家鞋鋪門前既沒掛燈籠,也沒貼對子。窗戶上了板兒,可門卻虛掩著,一派潦寂之相。乾隆心裡覺得納悶兒,就站住了腳。只聽裡面傳出孩子們的吆喝聲「四、五、六、順順順。」好奇之下,乾隆便輕輕地推開門走了進去,原來是幾個小徒弟正在小油燈底下擲骰子找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