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臺
自古至今在文人墨客的書房中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
更是眾多名人雅士的心頭之愛
唐代李賀曾有詩讚: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今天下午,隨著
唯石能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佩陽
之日本村田舊藏及梁佩陽作品精選展
在凱悅酒店五象空間的開幕
我們得以近距離一睹端硯的魅力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古稱端州),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硯中至寶」。傳說唐貞觀年間,京城科舉考試突遇寒潮,硯中之墨遇寒而結,唯廣東學子揮毫自如,皆因盛墨之端州石硯與眾不同。自此,端硯「呵氣成墨」「發墨不損毫」 的特點名揚天下,使其成為歷朝貢品長達一千三百多年。
本次展覽展出日本村田舊藏及梁佩陽端硯精品共計50多方,於方寸之間展現了上千年的工藝與文化傳承。
梁佩陽出生於端硯之鄉廣東肇慶,是端州梁氏制硯世家的傳人之一。從小秉承祖訓、隨父學藝的他,早已是當代端硯的代表人物,為端硯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很大貢獻。
此次展出的村田舊藏,便是梁佩陽親自去日本背回來的。上世紀日本經濟騰飛時期,許多日本收藏家慕名來到廣東肇慶,大量收藏端硯名坑好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村田先生,他將當時最好的端硯盡數收回了日本,是日本最大的端硯收藏家。
2013年,梁佩陽接到村田先生兒子的電話,告知村田已經年邁,而自己對端硯又不感興趣,因此希望這些珍寶能夠回到懂它價值的人手中。梁佩陽遂前往日本,將村田先生的舊藏帶回了端硯的故土——肇慶。
村田舊藏多數創作於二十世紀中葉,款式延續「清三代」「官作」等傳統樣式,簡潔、雅致,突顯老料的石質之美。在端石封坑、端硯資源接近枯竭的今天,再也難找到一方和村田舊藏相同品質的硯石,更顯出其珍貴性與獨特性。
《叢星硯》 | Star Cluster 18.5 ×28.5 × 8.5 cm 梅花坑|Pockmark Pit 石眼 此硯外觀與蘇軾的《叢星硯》相仿,取材於梅花坑,宋代開採。硯石色澤呈灰白微帶黃色,有梅花點。棕黑端石,太史石硯,池呈一字,池正下方有一眼柱,象徵著明月,墨堂尾端無欄;兩側壁高。陰刻有蘇軾的詞句,硯背呈抄手樣斜下,斜面高下錯落六十餘眼柱,仿佛眾星在天。而在本次展覽現場,你不僅能欣賞這些經歷了歲月沉澱、蘊藏著故事的端硯,還能用手觸摸它們的紋理與質感,體驗一把端硯品鑑師的快感。
端硯有三大名坑:麻子坑、老坑、坑仔巖,上好的端硯可能都出自其中。梁佩陽說,評判端硯的好賴,要看端石的五大石品:石眼、魚腦凍、火捺、金銀線、青花,五者集於一身的,必然是好料。
除了村田舊藏,此次展出的梁佩陽端硯作品也個個都是精品。在創作上,他繼承了梁氏家族注重構圖、精雕細刻、形象豐滿、生動細膩的風格,並在此基礎上更加重視整體布局及作品意境。
《紫光閣慶豐》 | Harvest 22.5 × 15.0 × 3.0 cm 端溪坑 | Duan Brook Pit 火捺、青花、翡翠 此硯石色澤鮮亮,石質細膩、潤滑,色如紫石,紫氣東來,高貴典雅。作品是國務院辦公廳紫光閣慶豐同款,其祥雲、稻穗、鑼鼓,寓意慶祝豐收。
因而他的作品,常充分利用硯石天然紋理,把傳統典故及各類藝術形象引入到創作中,以詩詞入硯,品文人精神,使端硯走出民俗傳統,進入藝術世界。
從一方端硯中,窺見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聽見採石的艱辛、設計的巧思,亦或是美好的祝願、藝術境界的探索,乃至感受到跨越時空與文化的情感交流……歲月無聲,唯石能言。
對硯臺感興趣的朋友
不要錯過這次難能可貴的品鑑機會啦
添加微信號wuxiangwenhuasz
預約看展喲~
梁佩陽
1964年生於廣東肇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動模範、肇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肇慶市端硯協會名譽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的作品常作為國禮,被贈送給各國元首。多件作品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公安部等收藏,並多次榮獲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金獎」、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金獎、中國工藝美術「金榕獎」等工藝美術界重要獎項。
唯石能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佩陽之
日本村田舊藏及梁佩陽作品精選展
藝術家
梁佩陽
主辦方
五象文化空間
展覽時間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
周三至周日 10:00-20:00
展覽地點
蘇州凱悅酒店三樓五象文化空間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華池街88號)
· 上 · 月 · 回 ·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