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文房四寶之一 肇慶端硯文化村的精品端硯幾十萬一個

2020-09-21 獨自旅行的姑娘寧靜

這幾天在廣東肇慶旅行,說起肇慶的特色產品,非端硯莫屬了。端硯是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 也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第一次到肇慶旅行,才知道肇慶原叫端州。現在肇慶有個主城區端州區。好的端硯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


剛到端硯文化村,門口有端硯主題的雕像。過去合了張影留念。


隨便走進文化村的一家端硯工作室,和店主聊了會天。說我是到這來旅遊的,不太了解端硯,可以介紹下嗎?老闆都會很熱情的和我介紹端硯。說,看你喜歡拍照,你可以拍一些精品。老闆打開櫥櫃的玻璃門,給我說,你看這是端州八景。還指著另一塊說,這也是精品,這個端硯幾十萬。



對我這種外行人來說,開始會感覺挺貴的。只能說隔行如隔山。對於內行人來說,一件作品不僅要有好的工藝、技藝,還有包括石材的用料都是很有講究的。從一塊石頭的打磨、加工、成形、雕刻等等。我也喜歡手工藝製作。從原料到作品,再到藝術作品,具有觀賞價值、收藏價值,這需要一個過程。



走了幾家店,看到端硯價格從幾千到幾十萬。很喜歡這件作品,雕刻得惟妙惟肖的,非常形象逼真。像是在欣賞一幅畫。


端硯文化村廣場上有一些以端硯為主題的古代人物雕刻。傍晚廣場上也有很多孩子在這裡玩耍。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會寫毛筆字了,但是相信還是會有一些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會喜歡筆墨紙硯的書香。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人了解的知識領域也都很有限。多去不同的城市走走看看,在人生有限的範圍內,擴大自己的認識,提高自己的見識。端硯文化村就在肇慶市端州區,交通也很便利。如果喜歡端硯,可以到肇慶的端硯文化村參觀,一飽眼福,也增長了學識。在遊中學,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也是旅行的意義吧。我是獨自旅行的姑娘,一起看世界。

-------------

圖文原創|獨自旅行的姑娘

資深旅遊自媒體人 獨自背包環遊中國10年+、遊歷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側重深度旅行體驗

記錄旅行、分享旅行 一起看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硯都」肇慶光大古老端硯文化
    運用市場機制,有效地調節端硯產品的開發、營銷、管理;加強市場營銷工作,藉助現代網絡、通信手段和技術,改造傳統的流通渠道和營銷體系;以端硯為載體發展、挖掘肇慶文化,將肇慶文化融入端硯之中,以端硯宣傳、提升肇慶文化;大力促進端硯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以端硯為主題的文化旅遊,以端硯業推進旅遊業,以旅遊業帶旺端硯業。  ——品牌保護戰略。
  • 端硯石品鑄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肇慶端硯
    端硯,經過千百年的篩選,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後來端硯與宣紙、湖筆、徽墨並稱「文房四寶」,端硯不僅石質堅實、細膩、發墨不損毫,書寫流利生輝,且雕琢精美,堪稱硯之上品。  據專家考證,端硯在唐代已經聞名,大量發掘並奠定名聲則是從宋代開始。宋初據說有七十餘坑。端溪石的種類眾多,愈了解就愈覺得其中頗堪玩味。
  • 二十四孝端硯:文化創意產品或成投資收藏新寵
    南方網訊(記者彭志強 黃雪麗)你可能知道孝文化,知道端硯,或知道電子盤交易。但你可能第一次聽說這三者結合到一起,擦出了「火花」。近日,在廣東肇慶,在南方文交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正誕生著一種文化創意產品——二十四孝端硯。  記者了解到,由12位國家級民間文房四寶制硯工藝大師,以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孝為主題,親自打造的二十四孝端硯將於近日在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上線交易,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硯發展史上重要的創新之舉。
  • 日本村田舊藏端硯現身蘇州,是這個人把它們背了回來
    自此,端硯「呵氣成墨」「發墨不損毫」 的特點名揚天下,使其成為歷朝貢品長達一千三百多年。本次展覽展出日本村田舊藏及梁佩陽端硯精品共計50多方,於方寸之間展現了上千年的工藝與文化傳承。梁佩陽出生於端硯之鄉廣東肇慶,是端州梁氏制硯世家的傳人之一。從小秉承祖訓、隨父學藝的他,早已是當代端硯的代表人物,為端硯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很大貢獻。
  • 12位工藝大師聯手創作萬餘方「二十四孝端硯」
    」二十四孝端硯「之《拾葚異器》。 程景偉 攝中國文房四寶制硯工藝大師柳新祥正在創作。 程景偉 攝  中新網肇慶5月6日電 (程景偉 高榮權)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題、由12位中國制硯工藝大師聯手創作的1.2萬方端硯藝術品,5月6日在「中國硯都」廣東肇慶市通過驗收。該批端硯不久後將在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上線交易。  端硯產自廣東肇慶端州,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 硯之瑰寶——我所認識的端硯
    在肇慶期間,筆者在廣東省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文房四寶著名專家、學者劉演良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肇慶市端溪名硯廠廠長黎鏗先生,肇慶市大嶺硯橋端硯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制硯名師梁宏健先生與中國文房四寶理論家、古端硯鑑賞家謝明先生及肇慶市政府有關領導的分別陪同之下,對端硯的四大名坑(即:老坑巖、麻子坑、坑仔巖、宋坑)、綠端巖及沙浦鎮典水村梅花坑等諸坑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其開採歷史、
  • 端硯之都肇慶的2020年一季度GDP出爐,在廣東省排名第幾?
    廣東省是我國人才輩出,物產豐富的省份,一提到廣東大家首先會想到我們省會廣州和特區深圳,上圖為深圳,其實我們廣東省20多個城市也是各個身懷絕技的,比如佛山的美食、陽江的菜刀、湛江的生蠔,也都是聞名全國的,當然我們今天要說的肇慶,也是有著自己獨當一面的絕技的,那就是被譽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端硯
  • 【公館館長】「奇金刀出千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金凌端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正高工藝美術師,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範,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端硯鑑定專家組副主任,肇慶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上海筆墨博物館專家顧問,廣東省金融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肇慶市端州區第七屆人大常委,第四、五、
  • 重達1噸端硯現身中國翰園碑林 端硯上雕刻了「翰園八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聯勝 通訊員 圓和近日,一塊重達一噸的端硯現身中國翰園碑林,在這塊端硯上精工雕刻了「翰園八景」,準備在國慶假期以及菊花藝節期間供八方來賓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作為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翰園碑林,為了更好詮釋南北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地請廣東制硯大師梁偉明,在重達1噸的端硯上精工雕刻「翰園八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 非遺工藝|端硯——一方硯臺成就一方傳承
    端硯,名列全國4大名硯之首。與宣紙、湖筆、徽墨一向譽為「文房四寶」名揚國內藝林,因它產自肇慶西江羚羊峽斧柯山端溪一帶而被稱為「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磨光(圖源:匠心演繹)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廣東肇慶市生產的端硯,既保持了傳統工藝的傳統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時在造型、構圖、題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創造了端硯實用之外的新藝術意境。
  • 文房四寶與地理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產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善璉古屬湖州府,故稱湖筆。湖筆自元代以後取代了宣筆的地位,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類,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
  • 端硯當代誤區:「以工代藝」
    端硯石出產於廣東省肇慶市,肇慶古稱端州,按照以州名物的習慣,因稱「端硯」。唐代中期,端硯已經廣泛流傳,李肇《唐國史補》記:「內邱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自古以來,端硯就因為它的優美品質獲得文人青睞,被尊列「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澄泥硯、洮河硯)之首,並與宣紙、徽墨、湖筆合稱「文房四寶」。宋代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說:「硯之美者,無出於端溪之石。」
  • 紅樓夢裡寶玉用的端硯,不僅傳承著「愛」,還傳承著千年的文化
    說到肇慶,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端硯,在古人還用毛筆寫字的時代,嶺南地區的學者應該以擁有一個端硯為榮。到了現代,除了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大部分普通人都不再用毛筆寫字了,端硯也從原來的文具變成了藝術,那麼,端硯的起源在哪裡呢?
  • 端硯投資收藏五大攻略
    好的端硯看潛力,判斷其價值不能僅盯眼前。品質上乘的端硯,貴一點都值收藏;差強人意的端硯,再便宜也不要貪圖。近幾年端硯價位再上新高,經常可聽到後悔當初沒買的聲音。   二忌良莠不分,把瑕疵當成名貴石品來追捧。過老的火捺、過粗的金線、過多的翡翠、過大的黃龍紋以及淚眼、死眼等等,都不值得標榜,有不如無。   三忌貪大或尚小。硯過大則無硯味。
  • 大璞之石不欲出,巨量開採後的端硯名坑現狀
    中國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總有一種晶瑩澄澈之感,一如莊子所言的天際真人與姑射仙子。 屈大均筆下的「水肪」系水巖之美者,自然是端溪老坑所出,然而,早在十多年前,端硯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巖均已封坑,端溪硯石的現狀又會是如何呢?老坑「旭日東升」平板硯(程振良藏)。
  • 端硯:工藝之外看石品
    然而硯臺不僅僅是工具,它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硯臺質地堅固,易於傳世,無論古今都被視為藝術珍品,供愛好者收藏。就這個話題,信息時報記者對關紅惠進行了專訪,聽她講述經典工藝的當代故事。   制硯是技術活,更是藝術活   從1972年進入肇慶工藝廠當學徒,到如今成為高級工藝美術師,關紅惠已有超過四十年的制硯經歷。
  • 廣東版「九寨溝」,不僅是天然大氧吧,還盛產「端硯」!
    廣東最美的城市肇慶,是嶺南本土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的硯都,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無與倫比的美麗風景。如果你去肇慶旅遊,我會推薦鼎湖山、七星巖、肇慶古城牆,但除了這些知名的熱門旅遊之外,我還會推薦一個很小的目的地,那就是紫雲谷。一個被稱為可媲美九寨溝的地方。
  • 端硯手工藝術之傳統制硯方法
    其中,蔡家作為當地著名的民間制硯蔡氏、程氏、羅氏和郭氏「四大名家」之一,對制硯的工序、工藝與石品要求甚高,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制硯方法。今日,記者來到了位於白石村內的蔡氏制硯廠——白石宏溪端硯廠,剛走進廠裡,看到一個個制硯工人正伏在各自的硯臺前,案前擺石,左手握鑿,右手握錘,「鏘鏘」的鑿石聲不絕於耳。
  • 端硯文化 端硯中天然形成石品上的各種獨特花紋介紹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有獨特的石質外,還有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石品花紋(又稱石品)。這些石品花紋由於某些礦物質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硯石中由白、青、藍、紅、褐、綠等顏色組成的各種圖案,有的成塊狀,有的成斑狀,有的成花點狀,有的成線狀。
  • 端硯文化 端硯石品上的翡翠,黃龍紋,五彩斑,各個精美絕倫
    前幾天前前後後一共介紹了幾種在端硯石品中的各種花紋,其實端硯中的各種花紋實在是有十多種之多,今天在介紹三種在端硯石品中的翡翠五彩斑。黃龍紋。不過五彩班雖然是石疵,但可作為辨別老坑硯石的特徵之一,有時也可以在創作設計中派上用場。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橢圓點斑塊或條狀。翡翠有別於石眼,它既無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樣圓正,外圍沒有明顯的藍黑色邊緣,但它跟石眼有著密切的關係,石工有時稱翡翠(條狀者)為青脈,並說「有青脈者必有眼」,即按青脈的走向追下去採硯石,一般情況下會有石眼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