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難點,勾股定理逆定理應用中的兩個模型,不應忽視

2020-12-25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勾股定理被稱為是「千古第一定理」它的姊妹定理—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毫不遜色,兩者結合起來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現在介紹兩類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簡稱為「勾逆」)相關的基本模型及其應用。

一「雙劍合璧」型

基本圖形與結論:如圖1,在四邊形ABCD中,∠B=90°.AB,BC,CD,AD均給出具體數值,先在RtABC中由圖1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長,若滿足AC2+CD2=AD2,則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ACD是直角三角形,即所謂的「共邊用勾逆」,這幅圖看上去像是兩把利劍合在一起,故謂「雙劍合璧」

1.(2019秋雁塔區校級期中)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AD=2,BC=3,CD=1,∠A=90°.

(1)求BD的長;

(2)求∠ADC的度數.

【分析】(1)首先在Rt△BA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長;

(2)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求出∠ADB=45°,再根據勾股定理逆定理在△BCD中,證明△BC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1)在Rt△BAD中,

∵AB=AD=2,

∴△BCD是直角三角形,∴∠BDC=90°,

∴∠ADC=∠ADB+∠BDC=45°+90°=135°.

2.(2019秋簡陽市 期末)我市某中學有一塊四邊形的空地ABCD(如圖所示),為了綠化環境,學校計劃在空地上種植草皮,經測量∠A=90°,AB=3m,DA=4m,CD=13m,BC=12m.

(1)求出空地ABCD的面積.

(2)若每種植1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問總共需投入多少元?

【分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DBC=90°,進而得出答案;(2)利用(1)中所求得出所需費用.

【解答】:(1)連接BD,

(2)所需費用為36×200=7200(元).

變式.(2019秋灌雲縣期中)如圖,某住宅小區在施工過程中留下了一塊空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小區為美化環境,欲在空地上鋪草坪,已知草坪每平方米30元,試問用該草坪鋪滿這塊空地共需花費多少元?

【解答】:連結AC,在Rt△ACD中,

∵AC^2=CD^2+AD^2=3^2+4^2=25,∴AC=5,

∵AC^2+BC^2=5^2+12^2=169,AB^2=13^2=169,

∴AC^2+BC^2=AB^2,∴∠ACB=90°,

該區域面積=S△ACB﹣S△ACD=30﹣6=24平方米,

鋪滿這塊空地共需花費=24×30=720元.

二「費馬點」型

基本圖形與結論:如圖4,P點是等邊△ABC(此特殊幾何圖形還可以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內一點,PC,PB,PA均給出具體數值,且常是一組勾股數,以BP為一邊,構造等邊△BPE,連接AE(或將△BPC繞點B逆時針方向旋轉60°得到△BEA.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一般是旋轉90°),即可由「手拉手」模型得到△BEA≌△BPC.再由「勾逆」得到Rt△AEP。 本圖形中的P點類似於「費馬點」。

以上結論可為計算角度提供依據,幫助理清思路和簡化運算。

3.背景資料:

在已知△ABC所在平面上求一點P,使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最小.

這個問題是法國數學家費馬1640年前後向義大利物理學家託裡拆利提出的,所求的點被人們稱為「費馬點」.

如圖①,當△ABC三個內角均小於120°時,費馬點P在△ABC內部,此時∠APB=∠BPC=∠CPA=120°,此時,PA+PB+PC的值最小.

解決問題:

(1)如圖②,等邊△ABC內有一點P,若點P到頂點A、B、C的距離分別為3,4,5,求∠APB的度數.

為了解決本題,我們可以將△ABP繞頂點A旋轉到△ACP′處,此時△ACP′≌△ABP,這樣就可以利用旋轉變換,將三條線段PA,PB,PC轉化到一個三角形中,從而求出∠APB=______;

基本運用:

(2)請你利用第(1)題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問題:

如圖③,△ABC中,∠CAB=90°,AB=AC,E,F為BC上的點,且∠EAF=45°,判斷BE,EF,FC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證明;

能力提升:

(3)如圖④,在Rt△ABC中,∠C=90°,AC=1,∠ABC=30°,點P為Rt△ABC的費馬點,連接AP,BP,CP,求PA+PB+PC的值.

【分析】(1)根據旋轉變換前後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以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逆定理解答;

(2)把△ABE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得到△ACE′,根據旋轉的性質可得AE′=AE,CE′=CE,∠CAE′=∠BAE,∠ACE′=∠B,∠EAE′=90°,再求出∠E′AF=45°,從而得到∠EAF=∠E′AF,然後利用「邊角邊」證明△EAF和△E′AF全等,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可得E′F=EF,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即可得證.

(3)將△APB繞點B順時針旋轉60°至△A′P′B處,連接PP′,根據直角三角形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求出AB=2AC,即A′B的長,再根據旋轉的性質求出△BPP′是等邊三角形,根據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都相等可得BP=PP′,等邊三角形三個角都是60°求出∠BPP′=∠BP′P=60°,然後求出C、P、A′、P′四點共線,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從而得到PA+PB+PC=A′C.

【解答】:(1)∵△ACP′≌△ABP,

∴AP′=AP=3、CP′=BP=4、∠AP′C=∠APB,

由題意知旋轉角∠PA P′=60°,

∴△AP P′為等邊三角形,P P′=AP=3,∠A P′P=60°,

易證△P P′C為直角三角形,且∠P P′C=90°,

∴∠APB=∠AP′C=∠A P′P+∠P P′C=60°+90°=150°;

故答案為:150°;

(2)EF^2=BE^2+FC^2,理由如下:

如圖2,把△ABE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得到△ACE′,

由旋轉的性質得,AE′=AE,CE′=BE,∠CAE′=∠BAE,∠ACE′=∠B,∠EAE′=90°,

∵∠EAF=45°,

∴∠E′AF=∠CAE′+∠CAF=∠BAE+∠CAF=∠BAC﹣∠EAF=90°﹣45°=45°,

∴∠EAF=∠E′AF,易證△EAF≌△E′AF(SAS),∴E′F=EF,

∵∠CAB=90°,AB=AC,

∴∠B=∠ACB=45°,∴∠E′CF=45°+45°=90°,

∵△APB繞點B順時針方向旋轉60°,∴△A′P′B如圖所示;

∠A′BC=∠ABC+60°=30°+60°=90°,

∵∠C=90°,AC=1,∠ABC=30°,∴AB=2AC=2,

∵△APB繞點B順時針方向旋轉60°,得到△A′P′B,

∴A′B=AB=2,BP=BP′,A′P′=AP,

∴△BPP′是等邊三角形,

∴BP=PP′,∠BPP′=∠BP′P=60°,

∵∠APC=∠CPB=∠BPA=120°,

∴∠COP+∠BPP′=∠BP′A′+∠BP′P=120°+60°=180°,

∴C、P、A′、P′四點共線,

變式(1)(操作發現)

如圖1,在邊長為1個單位長度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格中,△ABC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請按要求畫圖:將△ABC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點B的對應點為B′,點C的對應點為C′,連接BB′,則∠AB′B=______.

(2)(問題解決)

如圖2,在等邊三角形ABC內有一點P,且PA=2,PB=√3,PC=1,求∠BPC的度數和等邊三角形ABC的邊長;

(3)(靈活運用)

如圖3,在正方形ABCD內有一點P,且PA=√5,BP=√2,PC=1,求∠BPC的度數.

【分析】(1)根據旋轉角,旋轉方向畫出圖形即可,只要證明△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2)將△BPC繞點B順時針旋轉60°,畫出旋轉後的圖形(如圖2),連接PP′,可得△P′PB是等邊三角形,而△PP′A又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證),所以∠AP′B=150°,而∠BPC=∠AP′B=150°;過點B作BM⊥AP′,交AP′的延長線於點M,由∠MP′B=30°,求出BM=√3/2,P′M=3/2,根據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3)將△BP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得到△AEB,與(1)類似:可得:∠EBP=∠EBA+∠ABP=∠ABC=90°,求出∠BEP=1/2(180°﹣90°)=45°,根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AP′P=90°,推出∠BPC=∠AEB=90°+45°=135°;

【解答】:(1)如圖1所示,連接BB′,將△ABC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AB=AB′,∠B′AB=90°,∴∠AB′B=45°,故答案為:45°;

(2)∵△ABC是等邊三角形,∴∠ABC=60°,

將△BPC繞點B順時針旋轉60°得出△ABP′,如圖2,

∴AP′=CP=1,BP′=BP=√3,∠PBC=∠P′BA,∠AP′B=∠BPC,

∵∠PBC+∠ABP=∠ABC=60°,

∴∠ABP′+∠ABP=∠ABC=60°,∴△BPP′是等邊三角形,

∴PP′=√3,∠BP′P=60°,

(3)如圖3,將△BP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得到△AEB,

與(1)類似:可得:AE=PC=1,BE=BP=√2,∠BPC=∠AEB,∠ABE=∠PBC,

∴∠EBP=∠EBA+∠ABP=∠ABC=90°,

∴∠BEP=1/2(180°﹣90°)=45°,

由勾股定理得:EP=2,

∴∠AEP=90°,

∴∠BPC=∠AEB=90°+45°=135°;

反思總結

解決有關勻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組合的問題時,一般先要找出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出一邊,再在另一個三角形中求出三邊之間的平方關係,藉助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斷此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以使問題獲解.

相關焦點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經典例題及解析
    例一如圖,在△ABC中,AB=5,AC=3,BC=4,將△ABC繞A逆時針方向旋轉40°得到△ADE,點B經過的路徑為弧BD,是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解析:根據AB=5,AC=3,BC=4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斷三角形的形狀,根據旋轉的性質得到△AED的面積=△ABC的面積,得到陰影部分的面積=ADB的面積,根據扇形面積公式計算即可.本題考查的是扇形面積的計算、旋轉的性質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據圖形得到陰影部分的面積=ADB的面積是解題的關鍵.
  • 初中數學學到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內容,不要錯過啊!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老師要來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關於我們在初中數學學到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內容。2.會判斷一個命題的逆命題的真假,知道定理與逆定理的關係.3.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條件與結論與原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關係.4.學會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別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 八年級數學,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考點及知識點
    知識·規律·方法①勾股定理的應用用於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② 包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有一條邊的平方等於其他兩邊的平方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歐幾裡得(公元前三世紀)的《幾何原本》第一卷命題47,「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等於兩直角邊上正方形面積之和」。
  • 初二下冊第二章《勾股定理》知識點+典型例題剖析
    勾股定理的內容是考試必考內容,因此要求同學們必須要掌握,對於勾股定理的知識點及常考題型必須要熟練掌握,甚至滾瓜爛熟,才能在做題時及一反三,得心應手,遊刃有餘。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條邊的平方,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三十四:勾股定理在摺疊問題中的應用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三十四:勾股定理在摺疊問題中的應用作者 卜凡初中數學中,有關摺疊的問題也是相對比較難的問題,主要涉及求角的度數、求線段的長度、求周長、面積等,其中求線段的長度的問題必然用到勾股定理,而這也正是孩子們感覺到困難的地方,不知道藉助哪個直角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解決。
  • 勾股定理中的逆向思維,五道經典例題你能做對幾道?
    數學是作為一名學生必須接觸的東西,也可以說是所有學科中很難的一門學科了。在數學這門學科中,數學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羅輯思維、轉換思維、類比思維、逆向思維等等。其中在數學課本中對於逆向思維的應用就非常之多,比如反證法、逆定理。
  •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知識點總結,考點考試題型都在這
    勾股定理作為「千古第一定理」,其魅力在於其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應用價值,因此,應注意充分挖掘其內涵。掌握勾股定理,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並能應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勾股定理的驗證活動中,培養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了解,感受數學文化,增強愛國情感,並通過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證明,會用的人多會證明的人少!
    勾股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這次課介紹勾股定理的幾種常見證明方法及逆定理的證明方法。勾股定理現約有500多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 幾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幾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1、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3、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4、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餘   5、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應用及例題分析,你知道它還叫百牛定理麼
    這一節我要講一個幾何中特別重要的知識,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勾股定理的存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中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記載。意思是,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是3,4。那麼斜邊的長度就是5。
  • 2019年初中數學手抄報-勾股定理
    很多初中生都不太會,沒事,教育網小編來幫你!為大家帶來的初中數學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希望大家喜歡。 舉個《初中數學手抄報-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長的平方之和一定等於斜邊長的平方。這個定理在中國又稱為「商高定理」,在外國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平面幾何定理
    1、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   2、射影定理(歐幾裡得定理)   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一點,並且,各中線被這個點分成2:1的兩部分   4、四邊形兩邊中心的連線的兩條對角線中心的連線交於一點   5、間隔的連接六邊形的邊的中心所作出的兩個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 中考數學:二次函數與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題型變幻莫測?
    就拿二次函數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結合的綜合問題來說,涉及到的知識點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斜邊的中線、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線、方程與函數模型、函數的基本性質等。而正在就讀初三的你,如何在這眾多的知識點中,找到最最適合的方法?
  • 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僅供參考!
  • 《勾股定理》教學設計
    《勾股定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證明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內容並能夠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數學定理的證明過程,在過程中了解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
  • 勾股定理單元試卷,詳解每一個考點,幫助你查缺補漏!
    5題設另一條直角邊是a,斜邊是c.根據另一條直角邊與斜邊長的和是49cm,以及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組,即可求解;6題計算出三角形的角利用定義判定或在知道邊的情況下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則可。7題利用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即已知△ABC的三邊滿足a2+b2=c2,則△ABC是直角三角形;8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邊長問題,不要忘記三邊的長,滿足勾股定理。
  • 古詩詞裡的數學題(一):「兩個黃鸝鳴翠柳」與勾股定理
    這是第一次用古詩詞編數學題,有說的不清楚、不到位、有紕漏的地方敬請指正,歡迎共同交流,讓孩子在語文和數學學習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穩、更遠。唐朝詩人杜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相信我們都很熟悉,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春天的無限美色,詩中是這麼說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中考熱點:勾股定理妙用之最高境界,構造弦圖解題
    勾股定理的證明,從古至今引起無數人的關注,其證法到現在已有五百多種,「弦圖」就是我國三國時期的趙爽,利用面積相等,形象巧妙的證明方法,是我國古代數學取得成績一個題型。隨著課改的深入,利用弦圖或其衍生圖來解決數學問題,已成為多個省市中考的熱點題型。
  • 2021年中考數學幾何知識點:幾何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幾何知識點:幾何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   2、射影定理(歐幾裡得定理)   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一點,並且,各中線被這個點分成2:1的兩部分   4、四邊形兩邊中心的連線的兩條對角線中心的連線交於一點   5、間隔的連接六邊形的邊的中心所作出的兩個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 巧用射影定理解決雙勾股模型問題
    即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高將它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與原三角形之間彼此相似,並且滿足直角邊的平方等於它的射影與斜邊之積,斜邊上高的平方等於兩射影之積。這個定理使用的前提條件便是直角三角形中,存在斜邊上的高,也是能夠使用它的必要條件,用來計算直角三角形相關的線段長度,實在是居家旅行之必備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