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知名餐館南華茶室未見往日的用餐人潮。(美國《世界日報》/顏嘉瑩 攝)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市近日接連陰雨,11月2日颳大風且氣溫下降,再加上近日疫情反彈,曼哈頓華埠多間餐館業者表示,從10月開始就看到生意明顯下滑,更有餐館表示,目前經營狀況比8-9月生意好的時候減少了三分之二,提早進入寒冬。
華埠中餐館「武昌好味道」店主王曉東表示,目前生意主要集中在中午,晚上過了6點之後,幾乎冷冷清清;他說,自今年6月重開之後生意不錯,直到9月進入高峰,不過隨著天氣轉冷,且9月底在布魯克林、皇后區部分小區疫情反彈,民眾再度不敢出門。
王曉東說,「很多顧客擔心出門增加染疫風險,都不敢出門」,店裡生意與9月高峰期相比減少了三成,且仍在持續減少。王曉東還說:「6月份後每天開門都看到希望,現在則是每天失望」;該店在6月重開時請了四名員工回來,9月增加人手至六人,如今生意減少,只好裁掉一名員工,留下五人幫忙。
中餐館「水煮魚」經理魯Connie則說,店內生意與8、9月高峰期比起來減少了三分之二;她認為除了天氣、疫情反彈等因素影響,與民眾的「報復性消費」心態也有關係。
魯Connie表示,民眾連續好幾個月居家避疫,等到天氣好轉、疫情和緩、商家重開時,民眾的消費意願高,在大家出門「放風」的時候,生意當然有起色,但是如今「報復性消費」心態結束,民眾恢復理性判斷,大家又逐漸不願意出門。
魯Connie也說,市府對堂食與戶外用餐規定多,而短期內仍無法看到疫情結束的情況下,餐飲業者多數都不願意投資,裝設空氣過濾器、暖氣等,擔心錢砸下去後顧客不上門,因此也只能邊做邊看。
王曉東說,疫情不好說,身為從業者也只能做好最壞打算。萬一疫情反彈嚴重、生意做不下去,也只能選擇關門,但在這之前只能通過節省開銷、裁員等方式,希望能儘量維持餐館的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