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製圖 金雅男 |
![]() |
發生交通事故後,在附近巡邏的派出所民警先行趕到現場處置。 (寧海縣公安局供圖) |
![]() |
派出所民警和交警一起在夜間整治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 (寧海縣公安局供圖) |
記者 王曉峰 通訊員 周國亮
交通事故,是和平年代生命非正常逝去最多的領域之一。一起起死亡交通事故,匯總起來並不僅僅是一組冷冰冰的數據,其背後往往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因此改變的是無數人的命運。
我市是汽車大市,目前保有量超過282萬輛。汽車這種曾經的奢侈品,已在廣大農村地區得到普及,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嚴重:地域廣闊、交通設施不完善、村民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加之警力不足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死亡交通事故頻發。去年,我市農村縣鄉道死亡人數佔公路事故總死亡人數的78.07%。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除了依靠科技力量外,人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今年以來,寧海縣公安局開始試點「交所合一」機制,即當地交警中隊與派出所融合辦公,取得了「1+1>2」的聚合效應。
從25分鐘到13分鐘 事故處置不用苦等
6月1日下午5時35分許,在寧海縣深甽鎮嶺下村村口發生了一起電動三輪車與小轎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電動三輪車車主受傷嚴重,頭部、身體均有明顯出血,四肢動彈不得。
老司機都懂,如果只是無人員傷亡的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較為簡單。但一旦有人員傷亡,必須有交警到現場勘查並處置。深甽鎮屬於橋頭胡交警中隊的管轄範圍,兩地相距較遠,且山路崎嶇、蜿蜒曲折,來回極耗時間。
但這次沒讓傷者多等,僅13分鐘就有民警到達現場,一邊救治傷者、保護事故現場,一邊進行快速取證並疏導交通秩序。很快,擁堵的路面恢復了正常,傷者也被送去了醫院。25分鐘後,又有一撥交警趕來,雙方進行了證據移交……
留在事故現場的另一名當事人「懵」了:「怎麼又來了一撥?」先來的那名民警立即向當事人解釋:「我是深甽派出所的,我們所到這裡11公裡,比他們近,所以接到110指令後就先趕過來了。現在融合了,我們就是『兼職交警』。」
出警時間從25分鐘縮短至13分鐘,這得益於寧海縣公安局試行的「交所合一」機制,使出警效率得以成倍提高。
5月3日上午10時許,同樣是深甽派出所的民警出警,僅用了4分鐘就趕到現場,處置了一起轎車撞石墩的單向交通事故。事故當事人胡先生起先也被「嚇」了一跳:「現在交通事故也由派出所來處理啦?」得到解釋後他挺開心,因為去年他在深甽發生了剮蹭事故,報警後交警從大老遠的地方趕來,足足用了40分鐘,真是「趕路的人累,等的人也心累」。如今,這種輕微事故,他只要跟著民警去趟派出所,由對方開具一張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簡易程序)就行了。
「一個交警中隊要管好幾個鄉鎮,人員不夠用,而且來迴路程遠,時間多消耗在了路上。」寧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在寧海一些較為偏遠的村落,以往交警接到事故警情後要「跨區」辦案,路上花的時間最多要1.5小時。
試行「交所合一」 彌補農村警力不足
寧海縣公安部門試行「交所合一」,自然是事出有因的。
該縣常住人口有68.6萬人,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徵。截至今年4月底,當地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18.1萬輛、機動車駕駛人有29.5萬人,近5年來機動車平均每年增加1.7萬輛。
這些年來,寧海縣道路交通得到大發展,人、車、路要素不斷增長,但交警警力不增反降,交通管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目前,寧海交警大隊有民警93人、輔警278人。其中中心片區有民警17人,輔警93人,管轄面積為182平方公裡,道路裡程42.5公裡;另5個片區中隊現有民警29人、輔警94人,但管轄面積達1661平方公裡、道路裡程1581公裡。
寧海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說:「相比而言,各農村片區交警中隊管轄範圍大,一平攤,警力更為緊張,且營房建設、科技設施落後。」
轉機出現在去年我市大公安聯動推動「騎電動自行車戴頭盔」文明交通行為之後。去年7月1日,《寧波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各地交警、派出所、巡特警聯勤聯動,採用人力加科技查處的方式,夜以繼日嚴查駕乘電動自行車未佩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有效提升了山區、邊遠農村地區交通安全的管控力度,提高了農村地區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效能……
受此啟發,今年1月,寧海縣公安局決定調整部分交警人員至深甽、黃壇、桑洲3個山區派出所試行「交所合一」,也就是採用一體化勤務模式;3月17日,他們又召開調研會,進一步推廣一體化勤務模式,在車輛、人流密集的西店鎮西店派出所試行隊所一體化勤務;5月29日,再次舉行座談會,擬在長街、茶院、一市、前童、大佳何、強蛟等6個偏遠派出所推廣一體化勤務……
「改革的首要目的是解決警力不足問題。這個『牛鼻子』牽住了,那麼加強交通管理、減少事故發生,甚至更近距離服務群眾等也有條件實現了。」寧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較而言,派出所在每個鄉鎮(街道)都有布點,力量強於「一隊管多地」的交警中隊,兩者合一,可以較好地整合警力資源。對交警中隊來說,通過派出所的間接「輸血」,可以大大緩解警力不足的問題。
機制創新帶來變化 警民皆能得「紅利」
所謂交警派出所一體化勤務模式,就是在保持機構、編制、人員和職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基層派出所和交警中隊合二為一,整合隊所警力資源,以勤務改革彌補警力不足,實行一警多用、一警多能、統一執法、聯合執勤。
「在工作職責上,交警大隊重點對派出所進行業務指導,同時負責偏遠山區一體化勤務派出所轄區內的傷人以上重大交通事故警情處置,以及繁華地區一體化勤務派出所亡人以上重大交通事故警情處置。而各派出所主要負責本轄區道路交通違法查處、交通秩序維護、交通事故處警、隱患排查整治、交通安全宣傳等職能。」寧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試點的幾大派出所探索出了兩種模式:整體融合模式和交警入所融合模式。
處於繁華地區的西店派出所,實施的是「整體融合模式」。從4月8日起,西店交警中隊的6名民警和24名輔警整建制併入派出所。原交警中隊民警與西店派出所巡控中隊融合,組建形成新的交巡警隊伍,負責轄區巡邏防控及日常警情處置。因為交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在值班安排上,派出所保證每班有1名至2名交警在崗。同時,一名曾在交警大隊法制部門工作過的民警受命擔任派出所專職法制員,負責案件的審核把關,提升執法規範化建設水平。
深甽、黃壇、桑洲3個山區派出所則推行「交警入所融合模式」,即抽調交警中隊1名民警、2名輔警加入派出所,依據「交所合一、資源共享、警力勤務融合」的原則,派出所所有人員共同履行派出所和交警職責,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治安防控。
雖然新機制試行沒有多長時間,但改革的「紅利」已初步顯現。以交通違法查處為例,3個山區派出所現場交通糾違數同比增長了10.1%。而在事故預防方面,深甽派出所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37%,黃壇派出所同比下降56%,且三地均未發生一起死亡事故。
同時,處警效率及見警率得到明顯提升。以深甽轄區出現交通警情為例,改革前,需要北部片區交警中隊趕過來處警,至少需要1小時到達現場。而現在由轄區派出所處警,僅需要5分鐘。在見警率方面,以前因為警力不足,「難見交警」是常態,如今路面上只要穿警服的都可以說是「交警」。
警力相對充足後,群眾也得利了。改革後,各派出所實現了窗口的統一管理,交通業務、戶籍業務能共同辦理了。也就是說,群眾辦理一些交通業務或者處理一般交通事故,可以到就近的派出所處理。
此外,「一警多用」的實施,也令基層基礎管理工作更為紮實。比如,在參與大型活動安保、設卡清查等工作時,以前派出所和交警中隊需同時派人參加,各自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存在浪費警力資源的現象。在開展平安宣傳時,派出所民警和交警要輪番出馬,往往同一個地方,因宣傳內容不同,要派去兩撥人。實行一體化勤務後,原先兩家各自職責範圍內的基礎工作可以合併開展了,大大節省了警力。
如今,派出所民警除了開展治安管理、社區警務等日常工作外,還將兼顧巡邏管控、違法查處、宣傳教育、隱患排查、源頭治理等交通管理工作,實現道路交通管控全覆蓋,進一步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攔路虎」仍不少 改革需進一步深化
改革,總是需要在摸索中不斷前進,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寧海公安正在試點開展的「交警派出所一體化勤務模式」也不例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執法規範化建設存在業務性難題。在執法執勤過程中,交警與派出所的接處警要求和案件辦理要求存在一定差異。比如,交警在執法辦案中除使用浙江省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平臺外,還需使用寧波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系統(交警「六合一」系統)等專用平臺,派出所民警在辦理交通違法案件時易發生錯漏。
又如,交警與派出所執法記錄儀型號不同,雙方在完成執法執勤後需將執法記錄儀插入特定終端上傳視頻圖像,再從終端下載視頻圖像後上傳至派出所平臺,易產生證據上傳錄入不及時的情況,影響全所執法規範化建設。
此外,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互促共贏也需要假以時日才能實現。交警學習掌握派出所業務能力,以及派出所民警學習掌握交警業務能力,都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達到「一警多能」的效果。此外,兩者之間的考核評價方式有待明確,待遇差異問題也有待協調。
「交警中隊與派出所一樣,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實戰單元和窗口服務單位。我們試行的一體化勤務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前景看好。」寧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大量山區、偏遠農村道路事實上處於失管狀態,事故也多發於山區、偏遠農村道路。寧海縣探索出的這條農村偏遠地區交警中隊軟硬體建設和運行提升的新路子,能夠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接下來,該縣將鞏固深化試點經驗,同時在農村偏遠地區酌情推廣一體化勤務模式。
圖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