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GDP超臺灣是必然結果也是自然趨勢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4.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首次反超臺灣地區,這是歷史性突破,對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的確,這一成果的取得,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因為這是必然結果也是自然趨勢。

    看到這個結果,始終戴著有色眼睛、抱著歧視偏見心願的島內政客們,除了冷嘲熱諷、冷言冷語之外,應該不會對這一事實認可和肯定。但不管他們打算如何看待,拋出何種言論,事實勝於雄辯,公道自在民心,都是改變不了和抹殺不掉的。

    「假新聞」?! 20年前,臺灣GDP 還是福建的7倍。公開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為4.22萬億元,經濟增速為2.73%。福建省2019年GDP達到了4.23萬億元,首次反超臺灣地區。向來都是「另眼相看」大陸的島內媒體和政客,對這一數據肯定會「瞪大眼睛」「大吃一驚」,認為明明民進黨當局說的臺灣經濟是「好」是「棒」是「強」的,現在離臺灣最近的福建實現了反超,絕對是的「假新聞」。抱著這種心態和認知的人,總是不敢承認和不願意面對事實,認為這一結果和事實是「假新聞」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是,這些人有沒有勇氣和膽量親自到福建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呢?只有身臨其境的感知,才有發言權,才能把心中問號拉直,進而變成感嘆號。

    「不可能」?! 1980年臺灣經濟巔峰時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盛極一時,當時的經濟總量就佔了中國大陸45%左右,而現在只佔到4%左右的比例。比如福建,2019年經濟增速達到7.6%,20多年來福建的經濟增長率在10%左右,而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在3%左右,簡單的從經濟增長率來看,福建與臺灣相差7%,所以2019年福建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臺灣。臺灣少數人的認識認知大陸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世界40年代,「大陸用不起電」、「大陸吃不起茶葉蛋」、「 大陸缺糧缺肉到吃田鼠」等等,此番言論就連好多臺灣同胞都「大跌眼鏡」。在這種心態下,福建經濟總量超過臺灣,對於他們而言也就是「不可能」。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這種認識既改變不了反超的事實,也掩蓋不了被超的結局。倘若這些人能夠放下偏見、去掉歧視、走出誤區,鼓足勇氣拿出膽量,會發現臺灣現在連大陸二三線城市「都不如」,對福建經濟超越臺灣經濟的事實也就真的認為是「不可能」了。

    「搞滲透」?!對於大陸持續出臺惠臺便利舉措,「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等一系列便利臺胞的措施,島內媒體和政客不顧給臺灣和臺胞帶來諸多機遇、商機、利益、福祉的事實,用抹黑、造謠、抹紅等手段說這是大陸在「搞滲透」。其實,對於這種罔顧事實的信口雌黃,有萬千的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廣大的臺灣同胞也用腳步告訴這些人「兩岸好,臺灣才會好」「立足大陸、走向世界」。島內政客無奇不用、肆無忌憚的對大陸各項便利舉措的「妖魔化」目的就是蠱惑民心、轉移民怨、欺騙民心,用精心包裝的各種謊言已達到坐收政治利益的目的,進而實現政治野心和政黨權謀,一副一人之私一黨之私的心態和嘴臉。但是,他們對臺灣經濟又做了什麼呢?即便他們自認為在政治利益方面達到了蠱惑民意,對發展臺灣經濟、謀求臺胞福祉上卻永遠都是一張嘴,長此以往當臺灣地區的經濟排名掉出大陸前十名甚至更多的時候,再多的抹黑、抹紅的「搞滲透」攻擊和指責,都改變不了臺灣經濟越來越差、和大陸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事實。

    「是統戰」?!臺灣推動實行的「新南向政策」等經濟措施,都被認為這是對抗大陸「統戰」的手段。包括民進黨當局在操縱「反中」「仇中」「抗中」的意識形態裡,「去中國化」「綠色恐怖」等都是應對大陸「統戰」。對於福建經濟總量超越臺灣,島內媒體和政客認為這是大陸的「統戰」策略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是事實終究是事實,任何人都無法改變也改變不了。對於他們一貫的手法和招數,任何事實都是對這些抹黑和指責的有力反擊。從民進黨當局一連串的對抗大陸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們怕「統戰」的程度已經達到了草木皆兵,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扣上「統戰」的帽子,對島內愛好和平的團體和個人、對積極推動兩岸交往交流的人利用「統戰」為藉口,借用行政手段、嚴查嚴審等方式,對兩岸民間往來的幹擾、威脅、阻擋、破壞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所以他們看到臺灣經濟被福建反超之後高呼「被統戰」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從這四種心態中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事實對臺灣有些政黨、人士、媒體還是很難接受的。但是,不管他們是什麼心態也好,還是以什麼嘴臉來看待也罷,福建經濟總量超越臺灣經濟總量的事實都是改變不了的。而且,這種超越的事例還會有很多。從當前和長遠來看,臺灣被超越將是必然結果和自然趨勢。

     經濟前景好。在大陸總體經濟環境向上向好的常態中,福建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而且這種勢頭會在鍥而不捨、改革開放、轉型升級的加速度中,會有更好的經濟前景。反觀臺灣,在拼政治層出不窮連綿不斷的境況下,拼經濟成了紙上談兵的畫餅充飢,「悶經濟」成為常態,加上臺灣政客的井蛙心態,自我感覺良好的思維,投資環境、創業氛圍、興業前景都從躍躍欲試到望而止步,尤其是兩岸關係在動蕩中讓臺商臺企的福利和利益受到交到衝擊和影響,如此捨近求遠的措施、緣木求魚的對策、閉島鎖關的手段只會讓臺灣經濟雪上加霜,在內耗紛爭加劇、政治清算盛行的情況中只會讓臺灣經濟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這也導致了兩岸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臺商臺企特別是臺灣年青一代紛紛離島登陸日趨成為勢不可擋的民心所向和常態趨勢,所以臺灣被超越這種落差和反超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結果。數據顯示,2019年,福建實際使用臺資增長8.1%,入閩臺胞逾387萬人次,來閩實習就業創業臺灣青年超過3萬人。

    商機機遇多。以福建為例,產業發展方面,福建地處臺胞離島登陸的「第一家園」,各項優惠政策和便利舉措是巨大優勢,農業、工業的規模遠遠要比臺灣好,政策的連續性、保障的穩定性、幫扶的制度性要比臺灣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福建注重落實落細,發揮獨特優勢,著力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取得新進展。閩臺經貿產業聯繫、基礎設施聯通、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等都展現出新氣象。從大陸的廣闊市場空間、機遇、商機來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成為助推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重大戰略、經濟政策、發展願景中都率先同臺胞分享發展機遇,並為臺胞在大陸提供同等待遇,成為廣大臺胞打拼創業的沃土和圓夢飛翔的港灣。所以,這些優勢,註定了臺灣被超越的自然趨勢。

    制度優勢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 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以實實在在和貨真價實的善意、誠心、舉措來實現「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推進兩岸交流交往、護理合作、民間往來,持續深化強化細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2019年兩岸人員往來約900萬人次,臺胞來大陸超過600萬人次。兩岸貿易和臺商對大陸投資保持增長,達2280億美元和15.9億美元。比如,ECFA籤署以來,大陸方面切實履行承諾,保障ECFA順利生效實施。截止到2019年9月底,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產品,大陸對臺累計減免關稅約388.8億元人民幣。早期收穫產品清單給島內中小企業及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從2010年到2019年,早收清單中臺灣對大陸出口農產品的增長超過了2倍,大陸已成為臺灣農產品外銷第一大市場。這些成果的取得都體現了大陸制度的優越性,按照既定的方針政策不鬆勁、不折騰、不放棄,一步一步的在實現實踐中充實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在好的基礎上力求更好的目標。

    從去年的全國GDP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出臺灣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之後,距離臺灣最近的福建實現了超越,無論島內政客抱著什麼心態、表現什麼嘴臉、利用什麼手段、使出什麼招數,這種超越在大陸制度優勢、商機優勢、發展優勢、經濟優勢的「組合拳」助力助推下,越來越多的臺灣被超越終將是要面對和承認的必然結果和自然趨勢。(賈永輝 評論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GDP超臺灣,福建人超平靜
    「3年前,我看完了臺北的建設規模後,發現廈門基本已經超過了它,所以福建GDP超越臺灣,應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吧?」因為商貿關係,王女士常往來兩岸之間。那麼福建到底在哪些方面的發展,具備了超越的實力?胡建人可能「包辦」了你的生活不過,務實的福建人還是清醒地意識到:雖然GDP超越了臺灣,但在產業結構、社會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上還需要繼續努力。首先福建的總人口是臺灣的1.65倍左右,因此福建人均GDP仍明顯落後於臺灣。
  • 金門,是臺灣的金門,也是福建的金門
    「認同感」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小至對偶像的認同、家族的認同、政府的認同,大至對土地的認同,文化的認同,甚至,對國家、民族的認同,皆然。     這些因素有承繼自血緣、生物基因等先天特性的,也有來自後天教育,及生存環境所塑造的。
  • 福建2020年GDP超臺灣勝算幾何
    按照計劃,到2020年,福建省經濟總量將超過臺灣。據說這也得到高層的支持,未來福建有望獲得一系列新的政策。從上世紀80年代GDP只有臺灣的1/40,到2013年的2/3,到2020年還有7年,我們不妨來算算,福建經濟總量超過臺灣的勝算多大?2020年總量超臺早在2009年,福建就提出了2020年GDP超臺灣的計劃。
  •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兩岸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著臺灣問題,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福建作為跟臺灣關係最近最密切的省份,這一年多以來,致力於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出臺了很多惠及臺胞的措施。
  • 2019年福建GDP總量已超臺灣,福建人均GDP什麼時候能趕超臺灣?
    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42395億,排名全國第八,2019年臺灣地區GDP數據為4.22萬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福建GDP首次超過臺灣,對福建乃至全國來說有重要意義,90年代臺灣的GDP曾經高達中國大陸GDP的40%,全國排名第一,實力遠超大陸各省,而去年,臺灣GDP已經被被隔海相望的海峽對岸的福建省超過,臺灣GDP總量目前已經不足中國大陸的
  •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臺媒怎麼看?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這一話題近期在關心海峽兩岸局勢的網民間引發關注。島內媒體低調報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並援引島內經濟學者的說法認為,福建「超越臺灣是遲早的事」。那麼海峽那邊的臺灣媒體是如何看待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呢?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27日也報導了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的消息,報導不僅引用了張志軍的講話,還請了島內經濟界人士做了分析。
  •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臺時事評論員陳鳳馨:臺灣是龜步前進
    福建2019年生產總值反超臺灣引發了輿論的熱議,就有分析說這是兩地經濟成長率差異的必然結果,也有觀點認為臺灣這些年陷入政黨惡鬥,所謂「臺獨」勢力恣意妄為讓兩岸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陳鳳馨:在過去二十年就好了,其實時間不用拉得太長,因為二十年大概就是一個時代,你看到福建那種高速成長,而臺灣其實在二十年中就是像龜步一樣地前進。我覺得這二十年是一個最鮮活的對比,我仔細觀察,大陸在過去這十年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我們叫做騰籠換鳥,一個很明顯的轉變就是把工廠很快地轉化成為市場,用大規模的市場、用市場規模經濟的方式來帶動。
  • 臺灣回歸祖國是必然趨勢,背叛祖國的人必然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
    自古以來,臺灣都是中國領土,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大陸全力抗疫期間,蔡英文卻藉此機會上躥下跳,和美國某些政客積極互動,發表囂張的「臺獨」言論,試圖藉機「建國」,真是讓人惱怒的同時又可笑至極。真不知道他們這些人是咋想的,大陸會真的讓臺灣獨立嗎?回答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逼大陸武統臺灣的話,臺灣的政客只能是自吞苦果,美國是不會冒著與中國開戰的風險去幫助臺灣的,美國人是絕對的利己主義者,沒有好處的事他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與中國開戰的代價他們承受不起。蔡英文之流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撈取政治虛名而已。
  • 尹衍梁: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 馬英九責無旁貸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認為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尹衍梁,1950年次,祖籍山東日照,生於臺灣臺北,現任潤泰集團總裁,父親為紡織企業家尹書田(1918年-1991年),時稱「格子布專家」、「牛仔布大王」,1989年曾出資成立「光華教育基金」,與北京大學合辦光華管理學院任董事,日前和臺灣「中研院」合作,將創辦東方諾貝爾獎「唐獎」。為了力挺華人文化,尹衍梁砸下30億元來舉辦,而且單一得得獎者獎金就高達新臺幣4400萬元。
  • 福建與臺灣的GDP對比,福建追上臺灣還需多久?你覺得呢?
    看著日益強大的祖國,我們內心深感驕傲,中國速度的發展也是我們最自豪的,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發展中國速度,擁有這麼強大的祖國是我們生活安定的保障。喜歡旅行的人一定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例如,去歐美日旅行的人比去非洲的人多很多,這可能是因為歐美日的風景比非洲美,只是歐美日的基礎設施和被包裝的各種文化,但是,這一切的根源並不是經濟,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雖然各省經濟仍有很大不同,但已經超過了許多地方,今天介紹的是我國兩個省,福建省和臺灣省的不同經濟情況。
  • 大陸學者:臺灣接連失去「邦交國」是兩岸關係緊張的必然結果
    他說,這是兩岸關係緊張之後的必然結果,臺灣的「外交」空間上基本還是奠基於兩岸關係的良好程度。談及蔡英文此前推動的所謂「中共代理人修法」一事,黃清賢指出,民進黨此舉會讓臺灣民眾陷入「動輒得咎」的恐慌之中,因此引發來往兩岸民眾的反彈。近來「修法」一事已經漸緩,這也是出於其自身的困境。民進黨不能為所欲為,臺灣民意是其必須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內,臺灣的「朋友圈」再度縮減。
  • 福建GDP首超臺灣:趕超之後再出發
    港口是觀察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也是閩臺經濟發展對比的一個縮影。亞太港口服務組織(APSN)近日發布的《2019亞太港口發展報告》顯示,廈門港2019年貨櫃吞吐量達1112萬標箱,排名亞太經濟體第11位,再次超過臺灣第一大港口高雄港。
  • 浙江杭州與福建泉州的2020上半年GDP出爐,兩者排名怎樣?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會,同時也是浙江的著名旅遊城市,這裡的西湖,千島湖、錢塘江等都是非常著名的,而福建的泉州雖然旅遊景點不及杭州著名,不過泉州的閩南文化卻是影響深遠的,無論是歌舞還是故事,我們閩南人敢於拼搏的精神也是被渲染得淋漓盡致,那麼GDP流行的今天,杭州與泉州的成績如何呢?
  • 2019年福建GDP總量已經超越臺灣,人均GDP什麼時候能趕超臺灣?
    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42395億,排名全國第八,2019年臺灣地區GDP數據為4.22萬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福建GDP首次超過臺灣,對福建乃至全國來說有重要意義,90年代臺灣的GDP曾經達到中國大陸GDP的40%,全國排名第一,實力遠超大陸各省,而去年,臺灣GDP已經被被隔海相望的海峽對岸的福建省超過
  • 福建發展受高層密集關注 2020年GDP或超臺灣
    過去兩周,地處海峽西岸的福建成最受關注的區域。先是一則福建自貿區有望與廣東、天津自貿區一起獲批的新聞,引發了廈門國貿等福建板塊股票大漲,其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對臺前沿的福建平潭考察,讓各界對未來福建的發展頗為期待。  高層密集關注  據新華社報導,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是閩臺合作窗口。
  • 前三季度的GDP來看,福建福州在國內排名如何?來看看它的發展
    自唐末安史之亂後,我們中國大地也呈現出群雄並立的局面,東南沿海逐漸形成了強大的勢力,即大名鼎鼎的閩國,當時閩國乃至整個閩文化的中心,即今天的福州,也是閩國的首都,歷史底蘊十分深厚,今天的三坊七巷,更是見證了當年福州的繁榮,而且福州是我國唯一的海上省會城市,因此,福州的地理條件和歷史底蘊都很好
  • 福建人均GDP最高的四個縣:第一名是石獅
    註:本文數據源於《2016福建各縣市區人均gdp匯總》,以縣(含縣級市,不含區)為準!第四名:羅源縣,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南鄰連江縣,西南接福州市、閩侯縣,西北接古田縣,北與寧德市接壤,東隔海與霞浦東衝半島相望。
  • 福建GDP首超臺灣 兩岸融合發展現新機
    也有資深臺商指出,兩岸經濟成長落差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大陸各省市力求脫貧創富、簡化程序爭取境內外企業落地,急起直追,而臺灣這些年卻是一直陷入原地打轉,大家都不談經濟,只談政治。觀察福建的GDP首次超過臺灣,臺灣《旺報》的文章指出,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兩岸對峙年代,福建是海防前線;改革開放後,福建變成開放前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 福建GDP首超臺灣 這項「歷史性突破」比預想早了一年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福建GDP首超臺灣,這項「歷史性突破」比預想早了一年 ▲2019年全國各省區市GDP數據。八省GDP已超臺灣據統計,2019年大陸各省、市、自治區GDP排名(初訂版)中,福建省僅列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總量第八。此前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臺灣GDP總量折合為人民幣後,在各省、市、自治區中已僅能排到第八位,當時仍位列福建省之前,如今被福建歷史性地反超了。
  • 2019年福建、臺灣的GDP,人口、人均GDP對比
    近年來,福建省經濟發展非常迅猛 按照福建省的規劃,今年力爭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產業產值均超萬億元 還有海洋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福建省都有大量優質企業在拓展,預計未來幾年福建省的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超2萬億元,力爭其他多個行業的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 可以說,當前的福建省經濟發展是「如日中天」,經濟增速長期保持較高增速,GDP總量接連創新高—